网络互连技术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根据规模和拓扑结构的不同,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不同类型。

2. OSI七层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互连的标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3.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族,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等协议,用于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解释。

二、网络设备1.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可以传输数据包并决定其下一跳的路径,是构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交换机交换机是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并转发数据的设备,可以提高局域网内的传输效率和减少冲突。

3. 防火墙防火墙是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的设备,可以过滤数据包并监控网络流量。

4. 网桥网桥是用于连接两个局域网并传输数据的设备,可以转发数据包并学习和过滤数据。

5.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传输到电话线上,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设备。

6. 网络无线设备网络无线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等,用于提供无线网络连接。

三、网络协议1. IP协议IP(互联网协议)是用于规定互联网数据包交换的标准,具有地址分配、路由和错误检测等功能。

2. TCP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是满足IP协议可靠性要求的协议,提供了数据包分段、重组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3. UDP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数据报协议,用于不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如语音通话和视频传输等。

4. HTTP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页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超文本文档的协议,是万维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5. FTP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可以进行上传、下载和删除文件等操作。

hcna知识点总结

hcna知识点总结

hcna知识点总结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基础概念网络是由若干互相连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的。

它们通过某些介质传输信息,以协同工作、共享资源为目的,从而在两台或者更多主机之间传送数据。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了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等内容。

2. 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通信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将通信系统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都能够与同一层次的其他系统互相通信。

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同时也是一个因特网相关的通讯协议组,包含了TCP、IP等多个协议。

TCP/IP协议族的核心是TCP和IP两个协议,其中TCP负责数据的传输控制,IP负责数据的路由传输。

网络技术知识1. 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技术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它使用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能够有效地处理局域网上的数据传输。

以太网技术主要涉及了IEEE802.3标准、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以太网的拓扑结构等内容。

2. 交换技术交换技术是指通过网络设备中的交换机实现网络流量的转发和控制。

通过交换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连接、隔离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交换技术主要包括了交换机的基本概念、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端口管理等内容。

3. 路由技术路由技术是指利用路由器设备来实现网络数据包的传输和转发。

通过路由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连通和数据的传输。

路由技术主要包括了路由器的基本概念、路由协议、路由表的构建与维护等内容。

网络安全知识1. 网络安全概念网络安全指的是对网络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损坏、篡改和泄露。

网络互连技术论文-要点

网络互连技术论文-要点

《网络互联技术》<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姓名:何小平N a m e :He Xiaoping班级:09级网络技术2班Grade:Network Technology Class 2 Grade 09[论文中文摘要]网络互连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由一种或多种通信设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连接起来,以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系统。

通过研究网络互联技术,可以使局域网的建设更为合理、网络传输更为高效、网络更为安全、还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为更好的选择组建网络所需设备提供理论以及技术支持,从而组建最优网络。

[Treatise English Summary]Network interconnection refers to the use of certai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by one or mor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will be two or more networks connected together to form a larger network system. Research network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 is more reasonable, more efficient network transmission network more secure, you can also save construction costs and maintenance cos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required to set up the network for better choice of equipment and thus the formation of the optimal network.[论文关键词]连接;网络;网络技术;传输介质[Treatise Keyword]Connection ;Network;Network Technology;Transmission Medium一、网络互连的概述和基础知识网络互连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由一种或多种通信设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连接起来,以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系统。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5
⑵ 网桥的功能
④网桥具有网络管理功能,对扩展网络的状态进行监督,以便 更好地调整网络拓扑逻辑结构,有些网桥还可以对转发和丢失的帧 进行统计,以便进行系统维护。
⑶ 网桥的分类
①目前的网桥标准有两个,分别由IEEE的802.1与802.5两个分 委员会制定,它们的区别在于路由选择策略不同。基于这两种标准 有两种网桥: ·透明网桥 透明网桥由各网桥自己来决定路由选择,局域网上的各节点 不负责路由选择。 ·源路由选择网桥 源路选网桥由发送帧的源节点负责路由选择。网桥假定每个 节点在发送帧时,都已经 清楚地知道发往各个目的节点的路由, 源节点在发送帧时需要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8
4、路由器
⑶路由器的分类
②按照性能和价格高低,路由器可分为: 高端路由器:通常,背板交换能力大于20Gbps,包交换能力大于20 Gbps的路 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 中端路由器:介于高、低端之间的路由器称为中端路由器。 低端路由器:包交换能力小于1 Gbps的路由器称为低端路由器。 高端路由器是线速路由器,能以媒体速率转发数据报,中低端路由器是非线 速路由器。 ③从网络的位置划分,路由器可分为: 核心路由器:核心路由器位于网络中心,通常使用高端路由器,要求快速的包 交换能力与高速的网络接口。 接入路由器:接入路由器位于网络的边缘,通常使用中低端路由器,要求相对 低速的端口和较强的接入控制能力。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14
6、 交换机
⑸ 交换机的分类
⑴按适应的网络,交换机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令牌环交换机、FDDI交 换机、ATM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等。 ⑵根据交换所完成的功能在OSI参考模型中的层次,可分为第二层交换 机、第三层交换机和第四层交换机。 ⑶按照网络构成方式来分,可将交换机分为核心层交换机、会聚层交 换机和接入层交换机。

计算机网络连接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连接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连接基础知识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看不见的电磁波)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1.1.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网络通信和对计算机的集中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衡、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等功能。

1、资源共享<1)硬件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如彩色打印机、静电绘图仪等。

<2)软件资源: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系统开发所用的支撑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办公文档资料、企业生产报表等。

<4)信道资源:通信信道可以理解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

通信信道的共享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共享资源之一。

2、网络通信通信通道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流等各种多媒体信息。

3、分布处理把要处理的任务分散到各个计算机上运行,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4、集中管理计算机在没有联网的条件下,每台计算机都是一个“信息孤岛”。

在管理这些计算机时,必须分别管理。

自考《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_知识点梳理_第3章_网络技术基础

自考《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_知识点梳理_第3章_网络技术基础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自考·知识点梳理第3章网络技术基础3.1网络互联与实现技术【领会】3.1.1网络互连技术在OSI参考模型中,由于网间通信是根据不同的层划分的,同等层间可以想到能相互通信,根据连接层次的不同,网间连接设备可以分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

(1)中断器:完成物理层间的连接,主要起到信号再生放大,延长网络距离的作用。

(2)网桥:完成数据链路层的连接,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网段连接起来,网桥可以过滤不跨网段传输的信息,避免线路的瓶颈。

(3)路由器:进行网络层间的互连,提供各种子网间网络层的接口,提供子网间的路由选择,并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控制。

(4)网关:第三层以上的网间连接设备,用来连接多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3.1.2中继器中继器可以在比特的级别上,对由于电缆距离过长而衰减的信号进行清除、放大及重传,从而使们可以在网络介质中传输更长的距离。

5-4-3规则:在10Mbit/s以及网上可以使用4个中继器以端到端的方式连接5个网段,但是只有其中的3个网段可以连接主机(计算机)。

缺点:不能过滤流量3.1.3网桥网桥也叫桥接器,用于连接两个或更多局域网网段,它能将一个较大的局域网分割为多个网段,每个局裁量网网段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作用:控制数据流量、处理传送差错、提供物理寻址、介质访问算法目的:过滤减小每个局域网上的流量确保网段间的通信量小于每个网段内部的通信量网桥业务:为了过滤或有选择地传送网络流量,网桥会构建位于网络上的所有MAC地址的表格。

如果数据沿着网络介质传送过来,网桥会把在数据中携带的目标MAC地址与包括在它的表中的MAC地址进行选择。

如果网桥确定了数据的目标MAC地址与源设备的MAC地址来自同一个网段,,它就不会把该数据转发到网络的其他网段上。

如果网桥确定了数据的MAC 地址与源设备地址不位于同一网段上,它会把该数据转发到网络的所有其他网段上。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三章网络互连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三章网络互连

图3-4 网关连接
思考:请对几种互连方式从互连设备、互
连层次、应用场合、功能、优点、缺点进
行对比。
互连。
(3)网络层互连:用于局域网域局域网的互连、 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连,互连 设备是路由器(Router),实现网络层及网络层 以下各层的协议转换。 (4)网络层以上的互连:互连设备是网关 (Gateway),负责网络层以上各层的协议转换。
3、网络互连设备
1.中继器 2.网桥 3.路由器 4.协议转换器(网关)
3.1.2 网络互连的种类和方式
1、网络互连的种类:
局域网和局域网的互连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连
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的互连 广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连
2、网络互连的方式
根据网络进行网络互连所在的层次,常用的互连设备有
以下几类:
(1)物理层互连:可以连接两个同质的网络,如两个以 太网,物理层互连设备为中继器(Repeater),中继 器可把两个数据链路层以及以上各层完全相同的网络 连接起来。实际上是把多个网段连接在一起,形成一 个范围延伸了的局域网。 (2)数据链路层互连:用于两个局域网的互连,当两个 局域网的MAC层不同时,可以使用网桥(Bridge)实现
图3-3 用路由器连接网络
路由器的数据交换
A
数据包 传送到:目的主机(网络地址) Router 1(物理地址) 数据包 Router 1 传送到:目的主机(网络地址) Router 2(物理地址)
Router 2
Router 3
传送到:目的主机(网络地址) Router 3(物理地址)
第3章 主要内容
• 3.1 网络互连 的概念 • 3.2 互连设备
本章学习目标

网络互连技术

网络互连技术

用集线器实现主机互联:
5.2.2 数据链路层网络互联设备 (网桥与二层交换机) 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网络互连 的设备,二层交换机是一种多端口的 网桥,主要用于交换式网络中。
网桥的功能:
(1)网桥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 链路层协议、不同传输介质、不同传输 速率的网络。 (2)网桥通过存储转发和地址过滤方 式实现互连网络之间的通信。 (3)用网桥互连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 以上采用相同的协议。
路由器到最后一比特从路由器输出的时间 间隔。 ●VPN支持能力:通常路由器都能支持 VPN。 ●大家在选择路由器的时候可以从上述几 个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产品。
3、 路由表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路由表为 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 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 点。 路由表根据其的生成方式,可以分为 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两种:
Console AUX
路由器的硬件连接
路由器与局域网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AUI接口的连接方法
路由器的硬件连接
路由器与广域网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异步串口和路由器连接
路由器的硬件连接
路由器与广域网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同步串口 和路由器连接
路由器的硬件连接
路由器与广域网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ISDN BRI接口连接
路由器物理结构
处理器
路由器存储器
只读内存(ROM) 闪存(FLASH) 随机存取内存(RAM) 非易失性RAM(NVRAM)
路由器接口及连接线缆
●局域网接口:
AUI接口 RJ-45接口
SC接口
路由器接口及连接线缆
●广域网接口:
高速同步串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互联网概述计算机网络就是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OSI七层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称OSI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协议规范,用来规范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引入osi参考模型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各个厂家网络设备能够互连互通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它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接受来自数据链路层的帧,将0和1编码成数字信号,以便在网络介质上传输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和路由选择功能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应用层:负责寻找服务器提供的网络资源,并提供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功能核心层:尽可能快速的传输一般不进行路由选择,访问列表控制,包过滤接入层:把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提供本地服务分布层:接入层的汇聚点流量控制广播、组播域介质转换安全远程接入访问面向应用的上层面向端到端的数据流数据流层作用:Network:提供逻辑地址,是路由器用来路径确定Datalink:组合位到字节并把字节组合成帧分层的优点:把网络任务分层,并定义标准的层间接口,可使各个独立的协议或者层更简洁便于学习和讨论协议规范的很多细节层次的标准接口便于工程模块化,使每个产品可以只完成某几层的功能创建一个更好的互操作环境便于定位和排除故障Osi间通信:同一计算机相邻间通信发送数据:从高层到底层接受数据:从底层到高层封装数据—把每一层的数据放在包头和包尾之间,然后发送给下一层解封数据—去掉数据的包头和包尾,然后发送给上一层几个重要的概念:面向连接的协议-该协议在传输之前需要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联系无连接的协议-该协议在传输之前不需要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联系可靠传输-传输过程具有差错检测和恢复功能2.局域网交换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物理的源和目的地址指明上层所用的协议(服务访问点)网络拓扑帧顺序流量控制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数据链路层分为llc和mac两个子层)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及特点:每个子网有它的冲突域所有的网段在相同的广播域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异同点:1.交换机和网桥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他们的工作原理相同2.网桥基于软件进行转发与过滤,速度较慢;交换机是通过专用集成芯片asic进行转发与过滤得,是基于硬件的,速度较快。

交换机也可以叫做基于硬件的网桥。

3.网桥端口较少,交换机端口较多,交换机也叫多端口网桥或多组网桥交换机的三大功能:1.地址学习---Mac地址表在初始化的时候为空---Mac地址表存放在ram中,每300秒清空一次2.转发/过滤---在地址表中有目标主机mac地址,数据帧不会泛洪而直接转发3.环路避免交换机帧的三种转发方式:直通转发---交换机只检查目的地址储存转发---收到帧后要做冗余校验在做转发无碎片转发---只检查帧的前64个字节3.网络模型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相同点-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点-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协议,后有模型-OSI适用于各种协议栈;TCP/ip只适用于TCP/ip网络-层次数量不同ICMP协议不同报文:1.目的不可达ICMP报文(目的网络、目的主机、目的协议、目的端口不可达)2.超时ICMP报文(TTL每经过一次路由器就减1,减到0时,数据包被丢弃。

Trace充分利用了ICMP超时报文)3.重定向ICMP报文(向源主机通知更好的路由)4.ICMP回应请求与回应应答ICMP协议(网间控制报文协议)—traceroute(路由跟踪)命令作用:在测试网络连通性的同时测试从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地址的详细路径地址解析协议(ARP)作用:通过对方的ip地址来获取对方的mac地址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作用:通过自己的mac地址来获取自己的ip地址4.IP地址管理和子网划分Ip地址介绍—ip地址的作用:目前应用于网络的主要是ipv4Ip地址介绍—私有的ip地址:A类地址中:10.0.0.0到10.255.255.255B类地址中:172.16.0.0到172.13.255.255C类地址中:192.168.0.0到192.168.255.255Ip地址介绍—特殊的ip地址:1.ip地址172.*.*.*:本地回环(loopback)测试地址2.169.254.*.* miceosoft reserved3.广播地址:255.255.255.2554.Ip地址0.0.0.0:代表任何网络5.节点号全为0:代表某个网段的任何主机地址6.节点号全为1:代表该网段的所有主机Ip地址介绍—ip地址分配原则:网络id中第一个数不能是127主机id不能全都是二进制1主机id不能全是二进制0主机id对于本地网络id来说是唯一子网划分—子网掩码的分配规律1.连续的最大值1跟最小值02.连续的1确定网络id3.连续的0确定主机id4.子网掩码可定制子网划分—-cidr标记法也成网络前缀标记法Ip:10.217.123.7/20表示:其子网掩码有20个连续的1,用来确定网络id;余下的必须是0,用来确定主机id子网划分—三种不同的广播地址1.定向广播2.本网广播3.子网广播子网计算步骤:子网数=2*子网数每个子网中合法主机数=2*主机位-25.CISCO ISO设备及管理路由器内部组件:RAMROMFlashCPUNVRAMInterfaceCISCO路由器—启动过程简述:1.加电自检(post)2.加载并运行bootstrap代码3.查找Cisco IOS软件4.加载Cisco IOS 软件5.查找配置信息6.实施配置信息7.运行Cisco 路由器—三种常见配置模式:用户模式: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有限操作特权模式: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详细检测,有配置和调试权利,是进入其他配置模式的前提全局配置模式: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进行配置操作是进入一切子配置模式的前提6.IP路由原理、概述及静态路由配置路由的概念:路由是数据包从源网络经过一系列中间网络被转发到达目的地的网络的过程,主要有路由器完成,路由器有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路径信息的维护最佳路径的查找数据包的转发为了能够找到路由,路由器必须知道一下内容:1.目的网络地址2.路由的来源方向(即到达目的地的方向)3.可能的路径4.最好的路径5.验证和维护路由信息路由表项:1.主类网络号2.路由条目的来源3.要达到的目的网络4.子网掩码(目的网络大小)5.管理距离(可信度)6.度量值(metric)7.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路由器8.路由存在的时间9.到达目的网络的出口目的地不在本地—查找路由表:没有匹配条目的数据包(未知单播包)被丢弃—路由器只转发已知数据包(有匹配路由条目的数据包),未知单播包和广播包都被丢弃,组播包需要特殊配置才被转发路由的分类:静态路由—是网络管理工人配置的到达一个目的地的路由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选举协议动态的学习到的路由,它能够随着拓扑和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路由选举协议的概念:路由协议是用来选择路径并管理路由表的一旦路径被选择,那么被路由协议将可以被路由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方法:1.有类(也叫基于类的)路由协议与无类路由协议2.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p)与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GP)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及复合型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分类—基于类别分类有类路由协议: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路由更新的时候不带子网掩码,在同一网络内,连续的子网掩码是必须的,路由在类的边界进行汇总无类路由协议:无类路由协议在发送他们的路由更新的时候是带子网掩码的,无类路由协议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在一个网络内汇总能够被人工控制。

度量值:相同可信度下判断路径好坏Rip:跳数(hop)Igrp、eigrp:复合度量值Ospf:代价(cost)配置静态路由的目的:配置静态路由可以使信息达到非直连的网段7.RIP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个纯粹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RIP每隔30秒就将自己完整的路由选择表从所有激活的接口上送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路由表更新过程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在最初只有与之直连的网络路由器从自己的邻居发现到目的地最好的路径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路由配置—选择路由协议--指定网络或者接口路由环路如何能停止:最大跳计数水平分割路由中毒保持关闭RIPV1和RIPV2的区别:RIPv1 RIPv2距离矢量距离矢量最大跳计数是15 最大跳计数是15有类的无类的基于广播的使用组播224.0.0.9不支持vlsm 支持vlsm无认证允许md5认证不支持连续网络支持不连续网络8.OSPF单区域Link-state 路由协议路由器跟踪一下信息:它们的邻居同一区域的所有路由器到一个目的地的最好路径OSPF基本术语链路(link):在OSPF中,链路被定义为一个网络或者是被指定为给定网络的路由器接口。

也就是说,在OSPF中,链路与接口的含义是相同的,链路也叫接口。

链路状态(ls:link-state):路由器所连接网络的物理状态,包括是up还是down、带宽、ip及掩码信息。

链路状态通告:是一种OSPF数据包,它包含有可在OSPF路由器间共享的链路状态和路由信息,即它是用来描述OSPF链路状态的数据包。

链路状态更新包:它是用来在OSPF邻居路由器间传递链路状态通告(lsa)的数据包。

邻居:运行有OSPF进程的已建立连接的相邻路由器,并且这两路由器的接口必须在同一个区域,邻居是通过hello数据包来发现的。

Hello数据包:用来发现邻居并建立维护邻接关系的数据报。

邻接:为实现交换路由信息的目的,在选出邻居路由器间建立逻辑连接。

LINK-STATE 数据结构Neighbor表:列出所有能识别的邻居Topology表:通常也作为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Routing表:通常命名为转发数据库(到目的地最好路径列表)LINK-STATE 数据结构:网络层次Link-state路由需要的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结构被OSPF所强化两个级别的层次化包括下面:--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OSPF区域OSPF区域特征:减少路由表的条目将拓扑变化的影响限制在一个区域内Lsa详细泛洪仅限制在本区域需要层次化的网络设计LS数据结构:毗邻数据库1.路由器通过交换hello包来发现邻居2.路由器检查hello包里的某几个参数或选项宣告邻居建立3.Poing-to-point wan links(点到点广域网链路):--两个邻居建立全毗邻关系n links:路由器与dr和bdr成为毗邻与其他路由器(drothers)维持two-way状态5.路由更新和拓扑信息仅仅在建立了毗邻关系的路由器之间传递OSPF毗邻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在彼此之间建立逻辑的毗邻关系,一个毗邻关系形成:--交换ls数据库包来同步彼此的ls数据库--利用这些毗邻关系lsa被可靠地泛洪到整个区域或网络OSPF计算通过对链路状态数据库应用dijkstra(人名)的spf算法来发现到目的地的最好路径:--在一个区域里的每个路由器有相同的lsdb--在区域里的各个路由器有相同的lsdb--有关连接到特定目的地的具有最低总链路成本的最好路径被计算出来--最好路由被放进转发数据库里OSPF路由器IDOSPF通过OSPF路由器id来识别OSPF路由器Lsdb用OSPF路由器id来区分一台路由器缺省的:路由器id是在OSPF进程启动时一个活跃接口上的最高iP地址任何一个活跃loopback接口的最高ip地址优先于物理接口的ip地址成为路由器id 一个OSPF的router-id命令能作为OSPF路由器指定路由器id为保证稳定性,loopback或router-id命令是被推荐的方式Loopback interfaces如果OSPF进程已启用,要使用router-id命令起作用,必须重启OSPF进程9.路由器重分发采用多种路由协议--临时性的转换--特定应用的协议*一种规则不可能适合于所有的应用--行政边界*不同组织间的信息交流--设备不匹配*不同厂商的设备的互操作性*主机路由器再发布路由信息当一台路由器中不同的路由协议相互重分发后,一种协议会从另一种协议中学习到路由条目种子度量值--路由条目的种子度量值是以路由器接口为源点--路由条目的种子度量值可以用default-metric命令来建立,或者在重分发时指定--一旦这种值被建立,它也会像其他的路由条目的值一样增加实施再发布的注意事项:路由环路-一次优路径选择路由信息不一致收敛时间不一致配置重分发到RIP中默认度量值为无穷大10.生成树及STPCiscoavvid模型是一种基于标准的企业级网络体系结构,它可以提供将业户和技术战略整合为一个统一模型的指导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