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绝句》二首

合集下载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言】《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言绝句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注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

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

此指南香炉峰。

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

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

歘(xū):迅疾貌。

飞电:空中闪电。

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

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

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

漱:漱洗。

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

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12首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12首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12首七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下是12首精选的古诗词,适合七年级学生背诵: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鹿柴》 -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0.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 《题西林壁》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情怀,从抒情到哲理,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唐代诗人: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欻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潈⑧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⑪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⑫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日照香炉⑬生紫烟,遥看⑭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⑮下三千尺,疑⑯是银河落九天。

其一的解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

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

“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绝句二首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绝句二首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绝句二首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词语: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光融融春暖花开句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爬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八十就是的。

坐着,躺着,踢两个滑,打几脚球,赛几趟走,捉住几回Lemps。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硬的。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高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恋,何事入罗帏?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雨打梨花浅逼肖,忘了青春,讹了青春。

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浅逼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掉存有清香月存有阴。

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区厄尚欲烫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____志南《绝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小楼一夜听到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

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____杜甫《绝句二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花开。

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云想要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____李白《清平调·其一》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____刘方平《春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心莫共花争播发,一寸春草一寸灰!____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去》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天街小雨馨例如豆腐,草色遥看将近却并无。

《绝句·其二》鉴赏

《绝句·其二》鉴赏

《绝句二首·其二》鉴赏《绝句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绝句二首·其二》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绝句二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原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碧绿的江水把乌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①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②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③何日:什么时候。

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鉴赏“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中,杜甫避难于蜀中。

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备尝艰苦的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

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里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诗词古诗词古诗每天一首古诗词

诗词古诗词古诗每天一首古诗词

诗词古诗词古诗每天一首古诗词1 《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句》——僧志南(宋)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选练习(含答案)1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选练习(含答案)1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选练习(含答案)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给下列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千秋雪”的意思是()A.秋季的雪B.千年不化的积雪【答案】B2.“踏秋赏菊去登高”写的是( )A.中秋节B.重阳节【答案】B3.给下列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门泊东吴万里船”中“泊”的意思是()A.停泊B.淡泊【答案】A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 )的美景。

A.杭州西湖B.济南大明湖【答案】A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A.四点钟B.四季C.春天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A.很多年前的秋天B.千年C.秋天【答案】5.B6.B给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7.毕竟..西湖六月中()A.究竟,到底B.竟然8.映日荷花别样红...()A.像别的一样红B.不同一般的红9.门泊.东吴万里船()A.停靠B.经过【答案】7.A8.B9.A10.下面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诗中的“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这首诗从大处着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答案】A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 )A.比喻句。

B.对偶句。

【答案】B12.读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展现在你眼前的画面是()A.密密层层的荷叶与天相接,望去一片碧绿,荷花在阳光的辉映下更加红艳B.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答案】A二、诗词曲鉴赏13.《绝句》——优美之景色1.动静结合(1) 动态描写的诗句是:。

山西省晋中市二小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课件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

山西省晋中市二小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课件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5古诗
15
梳理文意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翠,青绿色。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天:蔚蓝的天空。 青,蓝色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
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6
千秋雪:山上终年不 化的积雪。“千秋” 是虚指,指很多年。
泊:停泊。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万里船:远航万里的船。 万里,指十分遥远,虚指。
juÎ
34
二、拼拼写写。 hú shuǐ lián yè hé huā dōnɡ wú
湖水 莲叶 荷花
东吴
qiónɡ rén bāo hán shān lǐnɡ jué duì
穷人 包含 山岭 绝对
35
三、比一比,组词。 湖( 湖水 ) 莲( 莲叶 ) 穷( 穷人 ) 胡( 二胡 ) 连( 连忙 ) 突( 突出 ) 绝( 绝对 ) 荷( 荷花 ) 岭( 山岭 ) 色( 红色 ) 禾( 禾苗 ) 冷( 冷气 )
30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 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 悦,意蕴畅达,描写了诗人居住草堂附近明 媚秀丽的春色。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愉快的 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31
●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点拨:首先借助汉语拼音解决生字新词,然后 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最后在理解诗 歌的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雪。门外的江面 上停泊着来自东吴的客船。
17
诗的前两句:诗人抓住“黄鹂”“鸣翠柳”“白 鹭”“上青天”这典型的景物来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 春光,色彩鲜明,春光融融,令人陶醉其中。这两句 诗采用了动态描写。
诗的后两句:我们可以想象战乱过后,江河畅通, 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 到此情此景,内心肯定是愉快的。这两句诗采用了静 态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是自问自答,主人公即 是诗人自己;贾岛诗则是两个 人,一问一答,主人公是诗外 的“隐者”。李白的诗属于 “自家风光”,贾岛的诗属于 “企慕情境”
三、文本详析
1、《玉阶怨》,属《相和歌· 楚调 曲》。从历代流传的同题诗作看, 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此诗的妙处在于:虽然曲名标 为“怨”但诗中不见这个“怨”字, 却又处处写“怨”。
2、前两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写一位深闺独居、思念远方亲人的青年女 子,无言独立阶前,一直到冰凉的露水浸 湿了罗袜,由此读者可以想见夜色之浓, 伫留之久,怨情之深。 接下来的“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 月。”“却下”是个转折,这个转折与前 面的两句似断实连。青年女子进了自己的 闺房,将水晶帘落下,表示要休息,要暂 时忘记那恼人的思念。然而 她走到窗前要 落下水晶帘时,看到天上那一轮玲珑的秋 月,不禁陷入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中用“玉阶”“白露”、“水晶 帘”“玲珑”“秋月”这些表现皎 洁晶莹品质的词汇,使全诗表现出 一种既寂寞凄寂又皎洁晶莹的境界。
3、《山中答问》是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联以提问形式领起,突出题旨, 唤起读者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 案时,诗人笔锋故意一晃“笑而不 答”。 就史实考察,诗中的“碧山”应指 湖北省安陆县城西的白兆山。李白 寄寓安陆时曾在此留住。山的西麓 原建有白兆寺,寺东南有李白读书 堂。
绝句二首
李白
一、焦点问题
1、欣赏体会绝句“言有尽而意 无穷”的艺术特征。 2. 特定的诗境是如何构建出来 的。
二、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诗作以古体与绝句见长,诗风 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对 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有《李 太白集》。
绝句二首
李白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山中答问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苜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四、思考与讨论
1、比较李白这首《玉阶怨》与谢 朓同名作品的艺术效果。
两首诗都写闺怨之情,但谢诗 较质朴,思念主题也较明显。 李诗更为俊逸巧妙,诗意朦胧, 更耐寻味。
2、比较李白这首《山中答问》与贾 岛《寻隐者不遇》叙事手法及其效 果的异同。
第二联“桃花流水苜然去,别有天地非 人间”,写碧山之景,同时也是对“何 意栖碧山”的回答。诗虽写花随流水、 苜然而逝的景色,却并无“流水落花春 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 神往的境界来描绘和赞叹——这里是桃 花源般的仙境而非世俗化的人间,山居 生活就有了追求社会理想的意味。
玉阶怨 谢朓 夕殿下珠帘, 流萤飞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