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谈李白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谈李白乐府诗的艺术成就李白创造了古代浪漫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难及的高度,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论李白诗句的艺术成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李白诗句的艺术成就:1、综述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句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句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句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句的巨大影响。
2、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3、特征李白的诗句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句具有鲜明的浪漫特色。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其次表现在物象的选择上: 其次表现在物象的选择上
他最爱写晶莹透彻、光辉美好之物,如明月、 他最爱写晶莹透彻、光辉美好之物,如明月、 白日、金樽、玉杯、碧草、白露等, 白日、金樽、玉杯、碧草、白露等,给人清纯圣 洁之感。 洁之感。
5、跳跃性的结构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如其《宣州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如其《 白也诗无敌 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突如其来,飘然而去, 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突如其来,飘然而去,中 间时空变幻迅速。极好地宣泄自己激越的感情。 间时空变幻迅速。极好地宣泄自己激越的感情。 此外, 行路难》 将进酒》 梁甫吟》 此外,如《行路难》、《将进酒》、《梁甫吟》、 梁园吟》 《梁园吟》。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采石江边一堆土 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明李贽《焚书 李白诗题辞 李白诗题辞》 明李贽《焚书·李白诗题辞》:
“生之处亦荣,死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 生之处亦荣,死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 生之处亦荣 囚之处亦荣;不流不囚不游不到之处,读其书, 囚之处亦荣;不流不囚不游不到之处,读其书, 见其人,亦荣!亦荣!” 见其人,亦荣!亦荣!
李白奇特想象往往和现实紧密相连, 李白奇特想象往往和现实紧密相连,其对幻 想世界的追求正是对现实世界不满的一种曲折反 如其《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风》十九。 映,如其《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十九。
2、大胆生动的夸张 、
不论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 不论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李白都多用夸 张手法。李白的夸张又善于和新颖的比喻、 张手法。李白的夸张又善于和新颖的比喻、奇特 的想象结合,形成鲜明的形象。 的想象结合,形成鲜明的形象。
《绝句·其二》鉴赏

《绝句二首·其二》鉴赏《绝句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绝句二首·其二》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绝句二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原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碧绿的江水把乌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①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②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③何日:什么时候。
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鉴赏“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中,杜甫避难于蜀中。
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备尝艰苦的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
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里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李白四绝句探胜

古人的名字 ,就被人讥为 “ 录鬼簿 ”。但李 白在
这首仅仅二十八个字 的绝句 中,竟连用 了 “ 峨眉 山” “ 平羌江” “ 清溪” “ 三峡 ” “ 渝州 ”五个 地名 ,大家却只有赞叹它是 自然佳境 的份儿 , 没
特意 赶来送行 ,见其情深 义重外 ,并
不再 添加什 么 ,这就很好 。因为这 是
一
得 三 、四 句的 。以银 河从天 上倒 倾而 下 比喻瀑布 的飞流溅 沫 ,何等气 势 ,
位唐 代最负盛 名 、也最 兀傲 的大诗
李白四绝旬探胜 那样 的天才 。 是 第一个 用花 来比美女
在 李 白之 前大概还 没有谁 想到过 。这
望 庐 山瀑 布
眩于旁 门小 道 ,也 是写不出来 的。艺 术 上的单纯 ,不是低 级 ,而是 高级 。
能 到 达 “ 人 心 中所 有 ,人 人 笔 下 所 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看瀑布挂前川。
飞 流 直 下三 千 尺 ,疑 是银 河 落九 天 。
无” 的境地 ,正是 诗的上乘 。诗忌 矫 写字从头 写到尾 ,写诗 不妨先 有 结 尾 ,然 后再想开 头 ;写 字最 好笔笔
有人敢于笑他在开 “ 路程单 ”。可见 ,在艺术上
j剥 '11 J 例 0 2 20I
)0 . 1
奎 誊
≯ 篁 3 8
要 硬 定 出一 些非 遵 守 不 可 的 清规 戒律 是 不 行 的 。
一
而证其 必为赦 回后作 ,是难下定论 的。安史之 乱
之 前 和 之 后 ,李 白 诗 的 内 容 和 风 格 都 有 不 少 变 化 ,此 诗 从 风 格 上 看 倒 更 像 是 他 前 期 的作 品 。 蜀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是(A)A罗列铺陈B运用寓言C文风质朴D行文古奥2.祢衡《鹦鹉赋》的创作特点是(B)A激烈抨击时政,直抒胸臆B表现士人困厄,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D借古抒情3.《史记》中“书”载录的是(B)A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文化、经济、制度C王侯各国状况D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4.寓言“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出自(A)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5.汉代散文作家晁错生活的时代是(A)A西汉初期B西汉中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6.吴歌《华山畿》所写的主要内容是(A)A坚贞不渝的爱情B雄浑苍茫的景观C游牧尚武的生活D 思乡怀人的愁绪7.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D)A杂曲歌辞B杂歌谣辞C横吹曲辞D清商曲辞8.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风气的作家是(A)A曹操B曹丕C曹植D刘桢9.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字是(B)A孟德B子建C子恒D仲宣10.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A)A平淡自然B幽僻清奇C清刚劲健D幽深拗峭11.王昌龄擅长的诗体是(D)A五律B七律C五绝D七绝12.晚唐小品文的创作特征是(C)A宗经尚简B文以载道C批判性强D幽默诙谐13.《国语》的整体风貌是(D)A铺张辨丽B夸饰恣肆C.明切犀利D质朴平实14.诗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出自(C)A曹操《短歌行》B王粲《从军行》C阮籍巜咏怀》D嵇康《赠兄秀才入军》15.《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者是(B)A老子B孔子C荀子D孟子16.汉代乐府民歌《上山釆蘼芜》的主题是(D)A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B表现人生哲理C倾诉生活艰难困顿D反映爱情婚姻17.以记游的方式详尽描绘山中景物因而为后世山水游记之祖的山水赋是(C)A庾阐《海赋》B郭璞《江赋》C孙绰《游天台山赋》D 顾恺之《观涛赋》18.鲍照《芜城赋》中的“芜城”指的是(C)A江陵B洛阳C广陵D建业19.“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评价的是(D)A谢灵运B傳玄C陆机D陶渊明20.刘歆的《遂初赋》属于(A)A纪行赋B咏物赋C大赋D骈赋21.鲍照乐府诗的艺术特点是(A)A抒情浓烈,气势流畅B经营惨淡,钩深索隐C清水芙蓉,自然可爱,D铺锦列绣,典丽华赡22.原始歌谣“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出自(D)A《弹歌》B《诗经》C《周易》D《蜡辞》23.屈原《九歌》的基本风格是(C)A平实朴素B铺张扬厉C清新幽渺D直抒胸臆24.薛道衡诗《昔昔盐》的艺术特点是(D)A.笔力苍劲B.词气宏抜C.朴实爽俊D.辞清句丽2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A)A边塞诗B山水诗C田园诗D唱和诗26.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创作特点是(B)A抒情言志B极度铺排C语言平易D釆用骚体27.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A纤丽清新B辞釆华茂C悲凉沉雄D深切沉痛28.《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表现方式主要是(B)A 赋B比C兴D赋与比29.传奇小说《任氏传》属于(B)A灵异故事B爱情故事C梦幻故事D游侠故事30.杨恽《报孙会宗书》的创作特点(C)A极力铺陈B气度宏伟C情真意切D理直气壮二、多选题1.东汉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的创作特点有(CD)A叙写个人情事B讥刺世俗浇薄C排偶铺陈D情感愤切E谈说虚妄2.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AE)A孙绰B郭璞C殷仲文D谢混E许询3.宋玉的作品有(ABCDE)A《风赋》B《高唐赋》C《神女赋》D《对楚王问》E《九辩》4.顾况诗歌的特点包括(ABC)A受民歌影响B通俗明快C有怪奇风格D高雅闲淡E以七绝见长5.晚唐讽剌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CDE)A杜牧B孙樵C皮日休D陆龟蒙E罗隐三、名词解释1.《论语》《论语》:是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每一篇标题取自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主题,今本《论语》共20篇。
浅论李白绝句的艺术价值

学史 对绝 句有 清晰 的解释 :绝 句体 制短 小 .适 于 写一地 景 “ 色, 一时 情调 , 可它 离首 即尾 , 流于 浅露 , 以绝旬 贵在 含 易 所 蓄。 但若 刻意锤 炼 , 又流于斧凿 , 以绝句贵在 自然天成 。 Ⅲ 所 ” 李 白爽 朗 的个性 , 自由 自适 的气 质 , 映到 他 的绝 句里 , 反 便 形成 了含 蓄蕴藉 、 朗精炼 、 明 言近 旨远 、 然 天成 的艺 术 特 浑 色, 达到 了中国古代绝 句创作 的最高境界 。 李 白的绝句创 作历来受 到人 们的广泛 赞誉 . 明人胡应麟 《 诗颤》 :太 白五七言绝 , 说 “ 字字神境 , 篇篇神物 。”] 口 清人许学 夷《 诗源 辩体》 :太 白五七 言绝 , 说 “ 多融化无 迹 , 而入 于圣 。团 ” 赞 许的评价 还有很多 , 在此不一 一列举 。 目前对李 白诗歌艺 术 成就 的研究 成果颇 丰 . 但对 绝句 诗 的专 门研 究很 少 , 下文 从 内容和艺 术特色 两方面探究 李 白绝 句诗 的艺术 价值 。 李 白的绝句共 1 9 , 中五绝5 首 , 5首 其 9 七绝8 首。内容丰 0 富 。 材广泛 , 题 主要 有赠 寄诗 、 山水 诗 、 怀古 诗 、 怨诗 等。无 宫
说 》 评 点 道 :前 二 句 以 云 鸟 为 喻 , 众 人 皆 高 取 功 名 , 己 中 “ 言 而 独 坐 俑 然 自远 。 后 二 句 以 山 为 喻 , 世 既 与 我 相 遗 , 敬 亭 言 惟
山色 。 我不厌看 , 山亦爱我 。 夫青 山漠漠无情 , 焉知憎 爱 , 言 而 不厌我 者 , 太 白愤世 之 深 , 遗世 独立 , 乃 愿 索知 音 于无 情之
新 性 和 个 性 特 色 , 是 堪 称 一 绝 的还 是 他 的绝 句 。袁 行 霈 文 但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48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张 婕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学摘要:在盛唐时期的诗人当中,人们所熟知的孟浩然、王维是五言绝句的代表人物,王昌龄是七言绝句的代表人物,而李白两者兼之,并且达到了一个极境,所以被世人称为“诗仙”。
李白的绝句彰显广泛的内容、丰富的主题,再加上绝妙的技巧、新奇的表现手法,虽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为世人所称道,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特色李白---中国唐朝诗人,汉族,701年2月8日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不管是体裁还是思想艺术,都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被世人称为“诗仙”,和杜甫在文学史上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喜欢游历,所以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游历中度过的,曾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一开始李白满怀抱负,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到头来一事无成,虽由吴筠推荐,供奉翰林,但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在京城呆了三年之后弃官而去,继续飘荡四方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给李白的创作积累了素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因李白在永王与肃宗的帝位之争中受到牵连,晚年漂泊在东南一带,病逝于762年。
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他的作品中情感强烈,极富感染力,同时想象丰富又兼具深沉含蓄,既有自然景观的雄奇壮丽,又展现他敢于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杜甫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诗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的诗歌中,有的体现的风格是雄豪奔放,有的风格则是清新俊逸。
在李白的绝句中体现的是后者,有以下艺术特色:一、绝句的题材极其丰富,语言自然流畅在李白的绝句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题材,如咏物写景、边塞从军、思友赠别等等,题材十分广泛,更值得称道的是李白不满足于此,不断进行尝试,开拓新的题材,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李白为人豪爽,性格直率,敢说敢写,他通过绝句更注重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和表现,上至国家的时事政治,下至儿女私情,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李白绝句的内容,所见所闻所感,信手拈来被李白写进绝句中。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摘要】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他的绝句内容广泛,主题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新奇,技巧绝妙,这些都使短小精悍的绝句言浅意深,语近韵远,清新自然,诚为天籁之作。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特色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李白天才横溢,诗篇中往往充满政治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反映了他摆脱成见,鄙视世俗,敢于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思想感情。
雄奇壮丽,奔放飘逸,含蓄深沉,是他的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感情强烈,语言清新,有强烈的感染力。
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作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无论从体裁上还是从思想艺术方面,都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在他擅长的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中主要体现出了雄豪奔放的风格。
然而在五七言绝句中则体现出了清新俊逸的风格。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李白一共有159首绝句(其中五绝79首,七绝80首),绝句有以下艺术特色:一、绝句题材丰富。
作为从汉魏六朝开始出现的诗体,随着自身的慢慢发展,绝句的题材也慢慢丰富,包括春思秋怨、离愁闺情、边塞从军、行游眺览、山水羁旅、思友赠别、咏物写景、应诏饮宴等。
李白的成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绝句中囊括已有的各种题材,而且也大胆地尝试着为绝句开拓更多新的题材。
李白绝句表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李白性格豪爽,因而敢说敢写,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以写进绝句中。
小到儿女私情,大到时事政治,李白都能得心应手地用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表现。
山水诗,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友情诗,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送别诗,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摘要】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如此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
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集无定卷,家家有之”;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李白)”的凛然风骨、“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吸引无数士人。
前面已经就李白的诗词以及李白的交往谈论了李白的绝句。
不论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精神境界上,李白的绝句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
但我认为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评析李白的绝句与其人生境界。
也许会获得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效果。
李白的许多绝句充满了许多奇特的幻想,有的诗篇更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大到同日月一般耀眼。
这与西方的尼采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正如前面提到的《把酒问月》,诗人探讨宇宙的许多事物的存在问题。
刻画自己神仙般的形象,将自己的本体放大到宇宙的层面。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
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将自己的意识放大到无限的宇宙。
他认为认得宇宙化本身就是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我,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他强调了人的意志。
这表明李白本身具有的反抗性和创新性。
这些都从李白的绝句中得到了体现。
读李白的诗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但当读完李白的诗,读完李白的人生之后,总有一种感觉萦绕在心中,常常让我为之不解。
后来有幸读到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和《反抗者》。
明白了那种情感是荒诞感。
由于本人的浅薄,这里恐怕只能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成就西方哲学与李白这里还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如此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
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集无定卷,家家有之”;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李白)”的凛然风骨、“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吸引无数士人。
如此一搜一箩筐的评价在此就说这么多吧!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他人,往往都是错误的。
然而我们还得努力地去理解,可幸的是我们还有很多李白的诗词。
虽然我们要讨论的是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但究竟是先有李白,还是先有绝句呢,这恐怕也可称为鸡和蛋的问题了。
讨论李白诗词的艺术成就的论文和文章可能随便从哪里都是一翻一箩筐。
今日再评李白之绝句,实在不想人云亦云,倒是在大家唱闻得评论基础上再从几个西方的哲学角度来做了一番思考。
但吃螃蟹的人也可能被蜘蛛毒死。
所以咱不妨借了李白的勇气,实实在在地仰天大笑走一会。
还是从几个例子中来谈论一下吧!、一,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报负的人,如果他实现了他的抱负,恐怕我们的这位诗人就没有晚期那么多优秀的诗篇了。
但李白在政治失意前的作品到底如如何,还是找一篇来看看吧!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有这样的文字“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这种鸿鹄之志,长时间没有得到机会实现。
在公元742年,已是中年的李白终于有机会进京了,在进京前与家人儿女告别时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高歌,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诗的头联为我门绘出了一幅丰收喜庆的秋景图。
这种欢快喜庆的气氛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然后是几个进一步渲染欢快喜庆氛围的图特写。
李白被称为酒仙,对酒请有独钟,这是更是来了酒兴,“呼童烹鸡酌白酒”,已经开始为奉召欢庆了。
诗人的感情很是激昂,爸爸高兴,儿女即使什么也不懂,也被这种感情感染,连忙“嬉笑牵人衣”。
酒已喝上了,然而兴致起来,光喝酒可不行,于是借着酒兴拔剑起舞。
此时我李白马上就要施展宏图大志了,我的剑发出的光芒马上就赶得上你日月的光芒了。
于是通过一连串的特写,不仅将自己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表达的淋漓精致,而且表明了李白对这次机会是多么的重视。
接着诵完下一句,“苦”字一下子便将我们从刚才的喜悦之情中拽了出来。
高兴之余,悲从内心深处冒了出来。
想想自己已经四十二岁啦!所以恨不得马上骑上快马,进京面诏。
这一苦一快着实让我们体会了李白的期望之情了。
后面便是李白诗中常见的用典了。
诗人联想到《汉书.朱买臣传》里记载的晚年得志的朱买臣。
朱买臣早年不得志,他的妻子也嫌弃他,离开了他。
后来朱买臣取得汉武帝的赏识,升官当了太守。
李白借朱买臣之妻讽刺那些小看自己的人。
他以为自己此后便会扶摇直上,大展宏图了。
狂妄之情让人心瑟!到了最后这句流传千古的佳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兴与狂妄的心情同诗人心底的抱负相互衬托,可谓相得益彰啊!本诗是李白在满怀希冀之前的作品,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了可以施直展宏图的机会这件事本身在李白的一生中就具有很大的意义。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感情跌宕起伏,一回三折。
在李白的七言绝句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李白被人称为诗仙,又有酒仙之称,人常说李白的诗有一半与酒有关。
不论此话对否,它都说明李白,诗,酒这三者在讨论李白时是不可分割的。
而且在我们小时候最早学的几首诗中就知道,李白也常常写“月”。
今天就将他们放一起来聊一聊。
在此选用了《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若此。
唯愿当个对就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作者用自己与月的关系来绘制自己的形象。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位神仙般的人物问了一些神仙般的问题,既然是神仙问的问题,神仙自己也未弄明白,我当然也明白不了。
只是这问题本身就含了许多韵味,细细解来,倒也耳目一新啊!问月亮几时来,大概在李白的那个时代,恐怕远比牛顿问苹果为什么掉下来让人不解。
也许天才们对那浩瀚无边的空间既存的事物,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追问与探求!“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当头一问,使诗人将手中的酒杯都停了下来。
可能醉意中得到了神的启悟,便问出这么一个气势磅礴的问题来。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是多么的难以攀登,这种距离赋予人的美好感觉是多么的强烈。
皎洁的月光吸引着无数人的心,让多少诗人文客心驰神往。
但她就是那么的遥远,可谓可望不可即啊!但在这样的不可及的遗憾心境之下,她又是那样的形影不离。
这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捉藏可把人折磨的难受之极啊!这句诗不仅用拟人手法赋予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既神秘又可亲的奇妙形象,还表现了李白对月的感情是多么的让人真挚与纠结。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对月色的描绘,用“飞镜”,“丹阙”作比。
一轮圆月从云中慢慢显现出来,颇有“半包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娇羞之态,这样的月亮是多么的让人神往。
而下文更是对月的推崇之致“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
“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竟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的不停地捣药,为的是什么呢。
碧海青天上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的寂寞。
语中对神物,仙女的同情,期间也流露了自己的孤苦情怀。
这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身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古人今人却不断更替。
说“今人不见古时月”。
已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今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
故二句造句备具重复,回环,错综之美,且有互文之秒。
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却更古如斯。
后二句在前二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而人生之短的意味渲染的淋漓尽致。
前两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最后两句则转接到及时行乐上来。
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用其字面,流露出一种人生哲理和感喟。
没句“月光常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
从无常求常“常”,意味隽永。
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回。
使我们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写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有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透露了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李白与月亮结下的不解情缘,知道在他仙逝的时候任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疑惑。
大家都说李白是追月而去,最终落水身亡。
这样的一种自我探求与毁灭的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这种不解之情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就在心中蕴积。
究竟何种心境可以让人产生自我本体毁灭的举动。
这实在值得我们思考。
三,与李白同有盛名的诗人杜甫同样也是李白的好友。
杜甫受到了李白很大的影响,人的一生总是知己难逢,而像李白这样孤傲的人能算得上知心好友的人固然不多。
然而在公元七四四年李杜相逢了。
此间两人写了许多诗,现选取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又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伹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在公元七四四年被驱出朝廷后,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两人一间如故,来往亲密。
天宝四载,李杜重逢,同游齐鲁。
深秋,杜甫西区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的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
“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
李白多么盼望此次分别之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疼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在重门这座风景秀丽的山峦之上,寺院之内,潺潺溪水之畔,李杜经常在这优雅隐逸的胜地游览。
这在“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中完全被表露出。
“重有金樽开”的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有说明了他们在生活上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觉亲切之至。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
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境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名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