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及主题分析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及主题分析
一、李白的艺术特点
1.奔放豪放: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激情澎湃的意境,表现出他浪漫
而不受拘束的个性。
2.自然写景:他善于描绘山水之美,以独特的笔触展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字里行间仿佛能闻到花香和听到鸟鸣。
3.借物抒怀:通过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以及历史人物等事物的描写,李白
能够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4.想象与夸张:他不拘泥于现实,常常运用夸张手法和幻想元素来创作,使
诗歌充满了畅怀与幻想。
二、李白诗歌的主题分析
1.壮志豪情:李白将个人理想和宏伟抱负融入了他的诗歌中。
比如《将进酒》
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期许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2.爱国思想:李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登金陵
凤凰台》中寄托了他对唐朝繁荣昌盛的希冀。
3.人生哲理:通过对人生、世事和命运的思考,李白在他的诗中探索了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
如《静夜思》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展现了他对时间流逝和
人生短暂性质的感悟。
4.抒怀与自嘲:李白常常以幽默、轻松的口吻和自嘲式的写作风格,表达个
人心境和情绪。
比如《月下独酌》中自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凸显出豪放不羁的个性。
综上所述,李白诗歌具有奔放豪放、自然写景、借物抒怀、想象与夸张等艺术特点,并涵盖了壮志豪情、爱国思想、人生哲理和抒怀与自嘲等多个主题。
李白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个人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这些特点和主题使得李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独具风格的伟大诗人之一。
李白诗歌艺术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思想

李白诗歌艺术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思想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明快豁达,抒情淋漓,情感热烈,风格独具。
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思想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一、艳丽豪放的词藻李白的词藻丰富多彩,不拘泥于常规,善于用活泼、生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歌中常出现风、月、山水等自然景色,如《将进酒》中“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将相如赋中的“脉脉”转化成了诗歌中的情绪,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夜泊牛渚怀古》描述了雄浑的自然风光,其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豪迈的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情感奔放,尤其是对人生、自然、爱情等方面的表达,常常显得豪迈而不拘束。
如《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将作者的壮志豪情尽收其中,表达了对自由与追求的坚定支持。
《将进酒》中“众美仍想像,美人如此多。
何时得至诗人,万象为我开。
”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三、主体意识的凸显李白的诗歌常常突出作者自我感受和阐述,明确表达对个体、自由、人性等主题的思考。
《将进酒》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明显表现了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感受。
在《将进酒》中,他以个人自述的形式,表现了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反叛精神。
四、超然自逸的情感风格李白的诗歌常常具有超然自逸的情感风格,用以传达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想。
比如《庐山谣》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山胜景空悠然。
”表达了作者的超然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李白诗歌的创作思想一、自然主义思想李白崇尚自然,崇尚自然之美,表现了自然主义思想。
他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崇尚人的本性和自然的恩赐,追求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用诗歌表达了“万象为我开”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个体的独立,张扬自由、无拘束的人格。
李白及其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及其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是中国唐代文学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歌风格成为文坛上的璀璨之星。
他的诗歌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奔放的个性特色:李白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拘形式,深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他以饮酒作乐、吟诗赋词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具有放浪不羁的风格。
2. 奇词异句的创作风格:李白善于运用富有音乐感的词句,用奇特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歌常常以壮丽的场景、夸张的形象和直观的感受来吸引读者。
3. 艺术追求的广度和深度:李白的作品涉及广泛的题材和内容,从山水田园到宫廷政治,从个人感情到社会变革,他有着独特的眼光和思考方式。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感,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宏大的艺术境界。
4.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李白在诗歌创作中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他的作品既追求诗意的表达和感人之处,又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和独特性。
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鲜明的表现形式来展现诗歌的艺术魅力。
5. 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李白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诗歌具有流动的美感。
他善于运用运动描写的手法,通过丰富的动态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他个性的自由奔放、形象的奇特与直观、思想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吧!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篇1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对他诗歌艺术特色的详细论述:
一、豪放奔放
李白的诗歌豪放奔放,敢于挥洒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他的诗歌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格律和形式,常常使用自由散文和流畅的韵律。
他的诗句也常常使用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展现出他豁达开放的性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二、情感真挚
李白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
他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将自己的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
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情感真挚感人,使人对生命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三、意境高远
李白的诗歌意境高远,表现出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高度理解。
他常常借鉴自然中的现象和景象,将其融入自己的诗中,并赋予其深刻的意义,从而展现出了自己对生命、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四、文学价值
李白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常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在形式、内容、意境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常常被用来作为教材和研究对象,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和文学价值等多重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李白诗歌的艺术手法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人李白(701年-762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称。
李白的诗歌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豪放奔放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为主要特点,他擅长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排比等,以表现其奔放豪情。
他的诗歌意象广阔,气势磅礴,常常运用丰富的词藻和夸张的形容词,使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张力。
2. 自然描写与山水意境:李白热爱大自然,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山水景色,表现自然之美。
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界的景色,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他的山水描写多姿多彩,独具一格,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唐诗的音乐性与节奏感: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注重音韵的运用,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流畅优美,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他的诗歌节奏感强烈,行文流畅自然,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4. 借景抒怀与抒情表达:李白的诗歌往往通过描绘景物或者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善于通过借景抒怀的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外在世界相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他的诗作情感真挚,表达直接,给人以共鸣。
5. 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李白的诗作中常常融入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他关注社会时事和人生哲理。
他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观察社会,对时代变迁和人生命运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艺术手法以豪放奔放、自然描写、音乐性与节奏感、借景抒怀与抒情表达、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等为特点。
他的诗作丰富多样,情感真挚,表现力强,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白诗歌的主要容和艺术特点主要容: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艺术特点: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诗中常将想象、夸、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杜甫诗歌的思想容和艺术成就思想容: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唐代诗人李白的艺术特点与诗歌价值

唐代诗人李白的艺术特点与诗歌价值唐代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独具一格,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诗歌价值。
下面从多个角度探讨李白的艺术特点和诗歌价值。
一、自然主义李白崇尚自然,倾向于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大自然的爱与感受。
他的诗歌中出现大量的山水、花鸟等元素,对自然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他的《将进酒》中,“山呼万岁复万岁,万万岁”的口号,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悠久和永恒的憧憬。
李白的自然主义,不仅在审美视野上开阔了文学的思路,而且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二、豪放派李白豪放不羁,他的诗歌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对束缚,追求自由的个性与本质。
他视抒情为至高的情感方式,情感表达生动真实,充满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的诗歌豪放、奔放,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气势,是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
三、浪漫主义李白是诗壇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充满热情和感性的色彩,谱写了浪漫的生活画卷。
他的《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诗歌,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情感,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浪漫情怀,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四、从“诗经女风”到“旷世狂人”李白的诗歌风格较为丰富,包括以古乐府为风格、颂阳、讴歌其祖国秦川大地等,因此,在历史上被誉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更被誉为一位“传承了诗经女风并创造了旷世狂人形象”的诗人。
五、李白的诗歌价值李白的诗歌价值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呈现出了唐代的社会风貌、道德观念、文化状况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其次,李白的诗歌对于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对后世诗歌创作有很大启示,为后世文学的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
总之,李白的艺术特点和诗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诗歌对于我们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开阔诗歌视野、推进诗歌创新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艺术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思想内容: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
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
诗人有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这是一种“仁者爱人”的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充分领悟、发扬了儒家的“推己及人”的思想。
每当自己遭受现实挫折时,总是首先联想起处境不如自己的广大下层百姓,将关怀投向大众。
咏史怀古,借史抒怀,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杜甫的咏史怀古诗秉有其诗歌的主导特征,多有沉郁顿挫之致,主要作品有《术古三首》、《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将近二十首。
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感慨。
凭吊诸葛亮,使诗人想起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
咏物寄怀。
杜甫的《初月》“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不改色”,喻指意志坚定有气节,恰如言忠贞爱国的作者自己。
“空自寒”,亦为抱定贞直之志,宁为流俗不理解,而甘于寂寞的情操的自况。
一方面“穷形极相”,突出初月的情致。
另一方面“寄托深远”,表达自己坚贞的情操。
《思乡怀人,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因为热爱故乡,不管走到哪里,总觉得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最明亮!战争使自己与弟弟分散,漂泊的杜甫,不禁担心弟弟的安危。
描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
“安史之乱”时,诗人有着名的“三吏三别”,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
《石壕吏》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老妪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前线,其中两位已经阵亡。
但县吏犹来捉丁,最终竟驱赶老妪应役。
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是当时整个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影射。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爱花之深沉,显示出诗人热爱春光、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更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他得系念国家安危,同情人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
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品读杜甫的诗歌,让我们读懂了更多的历史、人性与气质艺术成就杜甫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他笔下,突出地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大胆抨击权贵官吏军阀的罪恶,甚至指向执政者。
他的诗,由于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转衰的种种现实,而被称为诗史。
杜诗语言精美,韵律谨严。
“沉郁顿挫”是他的基本风格。
同时,在不同内容、不同诗体的作品中,作者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形式,或铺排叙事,或述怀抒情,或大笔挥洒,或精细描摹,都能曲尽其妙,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才能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决定于辛弃疾战斗的经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词里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战斗的雄姿,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他爱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而不喜欢那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的长松,堂堂直节的劲竹,而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里的秋瓜与冻芋.生动而夸张的描绘与想象,构成辛词豪放风格的特征.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而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裂时期,又经常受到妥协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空旷、洒脱的表现.其次表现在比兴寄托的手法上.由于辛弃疾是从北方“归正”来的军人(注:南宋王朝歧视那些从北方归来的人物,称他们为“归正人”.),他的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既和偷安江南的小朝廷不相容,他政治上的孤危地位和屡遭毁谤的身世又警戒他不能肆意逞辞;这就使他有时不能不采取幽隐曲折的比兴手法,表现他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这部分词有时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它象伏流千里遇隙激射的清泉,又象密云不雨时闪现的电光,透露了这倾斜欲倒的百年大厦将要在暴风雨里崩坍的消息.下面这首他从湖北转官湖南时写的〈摸鱼儿〉词,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上述两方面的艺术成就,表现了作家的爱国热情、政治理想与丑恶现实的尖锐矛盾,同时形成了辛词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归纳其表现的思想内容为以下几点:1. 揭露并抨击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丑恶现象,如《原悔》揭露一般士大夫诋毁后进之士的原因。
2. 阐发自己在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如《师说》。
3. 表现怀才不遇,如《杂说四之千里马》。
4. 对封建科举官僚制度的控诉,如《蓝田县丞厅壁记》。
5. 讴歌英雄怀念亲友等。
如《张中丞传后续》,《祭十二郎文》。
从艺术成就上看,韩愈散文具有以下特点:1. 文章富有气势,雄奇奔放;2. 富于变化,时而曲折变化,时而流畅明快,3.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4. 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流传了许多成语,如“佶屈聱牙”、“不平则鸣”等。
5. 想象丰富,善用譬喻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
由一处走向一处,衔接自然,感情丰富。
例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再如“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都是作者心动而发,真实美丽。
虽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但作者寄情于山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跳动着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喜爱。
他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词风浑厚醇雅而又有沉郁顿挫之致。
沉郁主要指感情深沉含蓄,顿挫主要指手法变幻多端。
,善于铺叙,长于勾勒。
他进一步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写法,但又讲究章法结构,布局疏密相间,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
言情体物,穷极工巧。
他善于描摹,以工笔写景咏物,精雕细琢,形神语言富艳精工而又浑然天成。
周彦邦既善于锻炼字句,自铸伟词,更善于融化典故成语、檃栝前人诗句入词,浑化无迹。
格律精严,音韵谐美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词的艺术成就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
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
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
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
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