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李白诗歌的风格
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李白的诗歌常常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他能够将平凡的事物描绘得生动传神,也能够将奇妙的景象描述得真实可感,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 强烈的情感表达: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他善于运用抒情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无论是喜悦、欢乐,还是忧郁、苦闷,都能在他的诗歌中找到深深的烙印,让人感同身受。
3. 个性的语言风格:李白的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常常运用奇特的比喻和描绘,使得他的诗歌语言充满了个性。
他的诗歌语言不仅优美动人,而且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4. 自由的诗体和韵律:李白的诗歌形式自由,不受传统格律的限制,这种自由的形式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总之,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多种多样,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特色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特色导语: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闺怨诗或是边塞诗,都写得很精彩,他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
一、鲜明的个性,时代的强音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具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傲岸不屈的性格;又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
他的诗歌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抒发强烈的、鲜明的独创性。
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之乱时,他又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了他强烈的愤怒。
他在书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
上述种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
李白正因为如此,他的情感的宣泄,从不顾及理性的规范,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任凭激情随着笔端流淌。
二、丰富的想象,豪迈的情怀李白诗歌还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
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境描写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现实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
李白 诗歌风格

李白诗歌风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李白,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独特且富有灵性,被后人称赞为“骚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不羁、豪气干云、慷慨激昂、意境深远为其特点,为后世诗坛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不羁见称。
他的诗作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用线条粗犷、笔墨激越的手法描绘出恢宏的气势和生动的形象。
在《将进酒》中写道:“翻然博大,瞻望万载,我欲与君歌,高山安可仰。
”这里的“翻然博大”表现出李白的胸怀壮志,对人生的豁达和大度令人感叹。
他的诗语言豪放不羁,情感激昂,给人以豁达开朗之感。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气干云之气。
他笔下的形象多是搏击天地、超越世俗、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如《将进酒》中的“黄金千骑,白银五百弯”。
这种豪情壮志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了李白内心深处的抒发和奋斗远大理想。
在《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展现出李白放浪形骸、豪情万丈的风采。
李白的诗作慷慨激昂,富有浪漫主义情调。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对自然、爱情、友情、人生等深刻的感悟和独到见解。
在《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里表现出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死之情的豁然开朗,激发出读者内心对真情深处的领悟和思考。
李白的诗作意境深远,富有文学性和哲学性。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和情感上表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更通过隐晦的意象和富有内涵的语言,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意蕴和抒情的力量。
在《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三句简洁明了,但却蕴含着对生命、对归乡思故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深沉思考,给人以静谧之美和心灵的震撼。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具魅力,其豪放不羁、豪气干云、慷慨激昂和意境深远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启迪和感悟。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被后人誉为“文学宝库”的一代诗仙。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还是乐府诗、歌行体诗歌的确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而含蓄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这与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特别是乐府诗歌的学习和借鉴系系相关。
例如李白的《长干行》在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继承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创作手法,李诗中“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偿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等句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极为相似。
在他的《上三峡》中,又是以古代名歌《三峡谣》改造而成,歌谣原词为: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李白诗为“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正是因为李白善于学习乐府民歌诗歌就有了民歌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的特点。
就像出水芙蓉,不禁有让人采而啖之的迫切愿望。
除此之外,像《独坐静亭山》《赠汪伦》等清新流畅的七绝也显其诗风的清新自然的特点。
在《赠汪伦》中诗人以故事体的格式引出了诗歌,又用口语般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汪伦的一片真情,似行去流水般自然,但又扣人心弦,让人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独坐静亭山》中作者与静亭山相顾无言,但又心有灵犀,人山在静默之中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惆怅。
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深思并达到共鸣。
于无华之处显其精神的升华。
他的自然质朴绝不是简单的除去雕琢,浅显明白,而是语近情遥有丰富的意味,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为了更进一步从语言风格上欣赏李白诗歌,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语言学分析李白现有诗歌九百多首,一般评论家认为他擅长七古和七绝,通过对李白绝句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白在语音的韵角上善于多用an\ang韵。
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

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1、综述诗人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诗人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诗人李白一人。
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人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诗人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诗人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诗人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诗人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2、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诗人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诗人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唐朝最著名的诗人,其创作的“白诗”,今天仍受到极大的关注,它既
古雅沉着,又不乏浪漫的情调、独特的生活观点,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另一个经典。
如何解读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首先来看李白的写作手法,他采用了合成、拟人、比喻、撷取等语言表现手法,使表达清晰,鲜明,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贯穿其间既有灵动空灵之气,也有灿烂多彩之景,读者可以感受到他文字中的浪漫气息。
再来看李白的人生态度,沉浸在他艺术的文学中,一遍又一遍感受到李白的浪
漫主义。
他的主题关注的是爱情、抒发追求自由和为自己追求理想的热情,读起来气派豪迈、情怀深沉。
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行白,把战争悲惨也客观描述,却从另一个境界凝释出人生的珍贵,是激发着战士们前进勇往的精神财富。
更重要的是,李白诗歌的浪漫风格表达的是一种空灵向上的心灵之旅,无论在
哪里,即使在忧愁失意的时候,他也将会根植在他的自由梦想中,并通过他的诗歌发出智慧的呼唤,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句,他表达出绝望中的挣扎,力求超越一种平凡之行,他的作品中满溢着浪漫主义者永恒的热望。
总而言之,解读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主要体现在诗歌中写作手法的独特性,以及其对人生、自由梦想的不灭深情,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精神的新提示,可以为当下的生活娱乐提供新的思考。
李白诗歌风格分析:个性情感交织的艺术世界

李白诗歌风格分析:个性情感交织的艺术世界
李白的诗歌风格深刻地反映出了他的个性和情感。
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的诗歌重在抒发自己的思想
感情,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诗人直接介入,具有相当浓厚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这种个性化的特征使得他的诗歌读起来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如“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这首诗以战国齐人鲁仲连的典故,突出地表现出诗人的恃才傲物。
这种自我意识的强烈表达,正是李白自信豪迈和个性张扬的体现。
2.天真纯洁和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李白的一部分诗歌,读来总会有一种如
临其境、如置其身的感觉,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每个人都曾经历又没能好好体味的天真纯洁、百无禁忌、如梦似幻的美好世界。
这种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反映出李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风格体现出了他强烈的自我意识、自信豪迈的个性、天真纯洁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了解他的个性和情感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李白的诗词风格

李白的诗词风格
李白诗词的风格特点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浪漫。
李白诗词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诗词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强音。
李白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独创性。
2、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来抒发情感。
李白诗词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和抒发感情。
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发自己鄙弃黑暗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发炽热情感。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浪漫主义情怀常用的艺术手法。
4、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李白的诗词语言直率、语言清新、豪放还体现在其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子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风格选讲(第四讲)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教学过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李白的思想性格: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
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他的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
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
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他把盛唐士人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理想化了。
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他仕途失意的时候,便进一步走向道教。
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
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
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
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自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他的明朗、自信、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
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这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从诗人一生来看,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屈居逆境,诗人的襟怀始终是豁达开朗,纵有忧愁,亦不是愁眉不展,哀痛欲绝,而是忧愁缠绕之中,能独立派遣、寻找欢乐,驱散愁云,这就显示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和豁达的性格灌输到诗作中,就必须使自己作品的风格变得豪放雄迈、明朗潇洒、落拓不羁。
李白的艺术个性:在盛唐诗人中。
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发的火山。
李白受儒、道、侠思想和盛唐气象的熏染,又一生怀才不遇,这对其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
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
(一)豪放雄壮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司空图在《诗品》中用“吞吐大荒”、“处得以狂”来形容豪放的情状;以“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来描绘豪放的气势。
那么,李白豪放的诗风有什么特点呢?豪放的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李白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气度、骨力等内在的素质必然表现在作品中,显现在风格上,从而具有如下特点: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出格夸张;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放不羁。
就客体而言,李白描写对象,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美,或者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表现出如下的特点: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限。
就表现方法来看,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泼墨如雨,痛快淋漓。
具体特点如下:情感激荡,格调昂扬。
乃是李白诗风的根本特点。
激荡的情感须以飞扬的音韵、高亢的歌喉去表现,否则,就不足以表现他那跳跃的姿态、豪迈的步伐和奔放的气势。
因此,这就必须要求格调昂扬。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的起句就气势非凡,令人有昂首天外之感。
由于豪放的情绪是激越的、格调是昂扬的,因而就决定了它所驰骋的空间必须是浩渺无限的;它的情感必须是外溢的;它的节奏必须是疾速的;它的气势必须是冲击型的;它的风度是倜傥不羁的;它的胸怀是旷达的。
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
你看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可谓气势浩荡,一泻千里;他写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 ,境界也十分壮美。
再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特别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
《古风五十九首》(33、39、3、10、28)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
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这种巨鱼的体积、力量、气势是巨大的,拥有巨大的空间,如此的意象更能显现出豪放的气势。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这里的天地、大荒都是广阔无边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可谓叱咤风云,傲视一切。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直接表明心迹,以豪放人为依归,毫不掩饰。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李白的诗歌确实带有一种雄壮之气。
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
例如《蜀道难》感情就特别强烈,写到激情处,甚至当头棒喝蜀道上的行人:“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读起来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感情也十分强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博大豪壮的情怀,可以说正是李白诗歌的基调。
李白这种豪壮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如《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些诗中,也都贯穿着一种雄壮之气。
正因为李白的诗常有一种雄壮之气,所以即使他的那些言愁的诗句,也让人感到很豪壮。
李白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如《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愁,是一种豪情万丈的愁,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
这就更典型地表现出了李白诗歌豪放雄壮的特点。
(二)神奇瑰丽李白诗歌的奇主要在于它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
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1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2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境界。
如《古风》第十九写他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姥山,却引出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种境界可谓奇之又奇。
3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
如《蜀道难》写蜀道,它不仅写了神话传说,把人们带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神话世界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象中;而且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常奇异。
写山势高危,行路艰难,就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上有突兀而立的高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挡住了太阳的运行;下有深不可测的河川,冲波激浪,曲折回旋,展露骇人的声势。
这两句融夸张和神话为一体,直写山高川险,突出蜀道艰险难行。
接着又借黄鹤和猿猱来反衬山势高危,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蜀道难》渲染青泥岭一带的阴森恐怖气氛,有这样的诗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古木参天,悲鸟飞鸣,写杜鹃哀啼,空谷回响,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空寂荒凉、悲凄恐怖的境界,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可谓奇而又奇。
4李白诗歌的奇还表现在它那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结构上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 发想无端, 如天上白云, 卷舒灭现, 无有定形。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李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侧重于抒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的情怀,所以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
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结构。
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往往能将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急速变化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其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