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和特色特邀客座讲师:青鸟今天我们说说李白的诗歌成就!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他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
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控诉自己的冤曲:“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想念长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登上太白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他要求仙:“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
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
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
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
论矛盾《子夜》的艺术成就

论矛盾《子夜》的艺术成就《子夜》是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论矛盾《子夜》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矛盾贯穿全诗《子夜》从第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就开始了明显的矛盾。
青天和月亮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但它们出现在同一句话中,就产生了一种矛盾的意境。
随后几句“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更是从内心和自然两方面呈现出强烈的矛盾。
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是描述人的情感,而“月有阴晴圆缺”是描述月亮的变化,二者难以联想却又紧密联系。
在第二节中,“长安夜色咏西风”和“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分别展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差异,以及生死的对比,矛盾思维贯穿全诗。
二、矛盾营造意境矛盾在《子夜》中不仅仅是表现出来,更是营造了一种意境。
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在表现矛盾的同时也是在表现夜晚静谧的环境,以及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追问。
这种矛盾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反思。
在第二节中,“长安夜色咏西风”和“天涯何处无芳草”则相互补充,营造出一种城乡对比的美感。
矛盾不仅让人对诗歌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意义的多层次阐释创造了可能。
三、矛盾表达个人情感《子夜》表现了主人公对自己人生的矛盾和对社会的思考,情感表达深刻。
例如,“人有悲欢离合”表现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离别和悲伤,而“月有阴晴圆缺”则表现了这些经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这种矛盾表明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体验,为诗歌打上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的印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
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李白那牛哄哄的诗歌艺术成就!你想想啊,李
白的诗那可真是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一样耀眼啊!
他写的诗,那叫一个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哇塞,这得多自信啊,就好像他在说:我李白就是厉害,钱财啥的没
了还能再回来,你们能吗?这气魄,一般人真比不了。
还有那意境,简直绝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妈呀,一个
人喝酒都能喝出这种境界来,把月亮和自己的影子都当成伴儿了,这
想象力,不佩服不行啊!这就好比你一个人在那发呆,突然就感觉周
围的一切都变得超有意思,超有故事。
他的诗还特别有感染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多么坚定的态度啊,让人听了就觉得,对呀,干嘛要去讨好那些
权贵呢,自己开心最重要啊!就像你遇到不喜欢的事情,坚决说不,
管他别人怎么看呢。
李白的诗能让你一会儿感觉自己像在飞,一会儿又好像在云里雾里。
他能把你带到那壮丽的山河之间,让你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他的诗歌
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你心里那扇通往奇妙世界的门。
我觉得啊,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那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
诗会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人不断去欣赏、去感悟。
他就是诗歌界的超
级巨星,无人能及!。
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写的诗歌的风格特色是:
1、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2、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3、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4、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李白写的诗歌的风格特点概括为: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的成就有哪些?
1、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2、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3、李白在词坛上处于开山祖地位,这是词学家的共识。
4、其书法也是有极高的成就,《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5、李白的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李白介绍
李白是我国唐代时期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在我们的学生时期,会陆陆续续学习许多李白的诗歌,因此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李白这个历史人物是相当熟悉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李白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而在这其中,夸张手法运用尤为娴熟。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诗人在感情的抒发上不是掩抑发散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当平时的语言无法抒发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生硬;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法形容、比喻、寓意其思想心愿时,他就利用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极秘不可思议的幻想。
在《蜀道难》诗中,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写得如此动人,还是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看,而是热情地惊叹,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体会。
那飞流怒湍、奇峰保险壑,剥夺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飞动的灵魂和体势的姿态。
诗人擅于把想象、生硬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展开写景抒情。
言山之山中,则曰上存有六龙回去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青气死,然后天梯玉栈相钩连诗人驰跑风云,蔑视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者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道至五丁开山,由六龙回山写道子规夜落花,天马行空般地挥洒想象,缔造出来灵秀茫茫的艺术境界,充满著了浪漫主义色彩,借由极秘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见诗人那下笔挥五岳,啸傲凌沧州的矮小形象。
《将进酒》亦是诗人的代表作。
此诗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文学]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文学]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f8a1956f524ccbff0218487.png)
[文学]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
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点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
从前节中所引用的一些抒情诗里,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种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f7e6e8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6.png)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篇一: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是个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常以饱满丰富、激昂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写诗,使其诗充满浓厚的自我表现特征。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下面是相关的内容,快来围观吧。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
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一、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二、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三、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四、壮美与优美的意象。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
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渡荆门送别》意象便极为阔大壮观。
李白五律的艺术成就

李白五律的艺术成就
李白五律是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种新的五言长律诗体,它表达了李白独特的艺术观点。
李白五律的艺术成就可以归结为三点:
1、文学思想:李白的五律诗揭示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他常用“空气”、“梦想”、“流沙”、“风雨”等自然景象来表达他深刻的思想感悟,强调“自由”和“快乐”。
他把自然界中的动态变化和景物写得明白而又神秘,令人陶醉,真实地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
2、音节节奏:李白五律的句式简洁而有力,并且能够表达出他的情思,使其有着流畅的韵律。
这些律诗不仅以快速的韵脚节奏展示出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还能够提供一种节奏感,使读者可以更容易把握其中的意境。
3、诗歌情趣:李白五律的整体结构比较完整,且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每一句都能够精彩地表达出李白的情感,传达出他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投射到读者心中,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深刻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杜甫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
在诗体上的贡献是卓越的,并且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
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行路难》第一首、《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等篇,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
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
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
他的《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
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
从这种跳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此段极写山势高危。
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禾川,再加上黄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
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
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最后,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此段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
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
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故而李白的同代人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之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二)在诗体上的贡献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
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白所运用自如的。
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实际上也就是使诗歌语言更多地从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得到充实和丰富,并加以提炼、升华。
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发展,李白则融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
他有很多诗篇的用语就是直接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的,如《静夜思》系从《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一篇化出;而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又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
他的《上三峡》诗则是以古代民歌《三峡谣》为张本改造而成。
歌谣原词为:“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李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还有许多诗篇,虽然不是直接由民歌改造而来,却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风格,深得民歌韵味。
如: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宣城见杜鹃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但是,并不是说李白的诗歌语言局限在乐府民歌的范围,实际上,他也广泛汲取了前代文人诗歌的精华,形成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自然”并不仅仅是除去雕饰,浅显明白,而且是语近情遥,具有丰富的意味。
总之,李白善于博采前人的成就而自成高格,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
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
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
七古无须再谈,这里只举他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
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
即以《早发白帝城》一诗而论,全篇词意完全出于《水经注》“巫峡”一篇,但语言之自然,心情之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
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
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了王昌龄。
他的五律,运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
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来为评论家所称引。
(三)思想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赞美李白的诗:“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
”李白的诗对后代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唐韩愈一派诗歌就接受李白诗歌的创作经验,创造出自己崛奇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
李贺的诗,更是接受了李白诗歌的影响,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
宋代的大诗人苏轼、陆游也都借鉴李白的豪放诗风,表现自己的思想。
一直到清代的龚自珍,许多诗人都从李白的诗歌中吸取营养,融汇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去。
李白身后一千二百多年来,他的那些优秀诗篇,流传了一代又一代,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妇孺成诵,有口皆碑,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光辉遗产,而且是世界文学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