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第Ⅰ卷客观卷(共16分)一、基础知识(总分10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1、下列四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遒劲.(jìn)喋.血(dié)杯杓.(sháo)长歌当.哭(dàng)B.青苔.(tái)怔.住(zhēng)运载.(zài)殒身不恤.(xù)C.搽.粉(chá)骨髓.(suǐ)颓圮.(pǐ)婆娑.(suō)D.叱咤.(chà)揩.油(kāi)籼.米(xiān)被八创.(chuāng)【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多音字、形声字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以义定音,如多音字“劲”“当”“载”“创”“苔”,注意据义定音。
形声字如“怔”“恤”“搽”“髓”“咤”“揩”“籼”,不要误读,考核的大量的形声字都在《异读词审音表》中列出,注意复习。
2、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编缉寥廓入目三分旁证博引B.斑斓忸怩起成转合以逸待劳C.绸缪祷告绿草如茵再接再厉D.褴褛长蒿试目以待拾人牙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辑木征 B.承 D.篙拭【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字形的题目,字形一般为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变形。
3、下列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以择校热等为表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欠公平的现象正日益演变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B.十一长假期间,各地旅游出行人数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
C.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 book上评价、浏览和分享,人们通过这一平台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欢乐。
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含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弄.堂(lòng)鸡鸣欲曙.一椽.破屋(chuán)脉博.B. 游说.(shuì)涸.辙之鲋.蠡.测管窥(lǐ)磐.石C. 腓.骨(féi)卷帙浩烦.踟蹰不前(zhí)庐冢.D. 訾詈.(lì)备.受压榨呼天抢.地(qiǎng)肄.业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有些人喜欢在父母安排的生活中顺其自然,享受着幸福;有些人习惯在不断的挑战中勇往直前,寻找着幸福;更多的人则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着幸福B. 未来的搜索引擎一定是神通广大、无所不为....的,它能听会说、会思考、懂用户,并且能够与后端的服务深度结合C. 一线城市近期暴涨的房价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市场对一线楼市调控预期逐渐增强,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D. 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有人认为,因为实力和战场环境所限,赵国无论如何不可能在长平战胜秦军,即便廉颇不被赵括替代,继续带兵,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B. 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故。
C.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亲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读来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D. 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话剧《寒梅自香》,选取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立意,表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交往)昼夜勤作.息.(劳作、休息)B.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一定)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退出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不得志、走投无路)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着)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既替.余以蕙纕兮(代替)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赋、比、兴是其最主要的表现手法B. “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C. 古代男子成人,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 一 语 文 第Ⅰ卷 客观卷(共20分)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xiè) 鸡鸣欲曙 一椽破屋(chuán) 隽永 B、蕈菌(xùn) 涸辙之鲋 管窥蠡测(lǐ) 磐石 C、腓骨(féi) 卷帙浩烦 踯躅不前(zhí) 庐冢 D、訾詈(lì) 备受压榨 呼天抢地(qiǎng) 肄业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 )A、靡使归聘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C、D、( )(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2013-2014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3-2014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理道歉C.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____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②别里科夫的死去,昭示着俄国落后、禁锢的封建思想行将就木,它必将在渴望新生活的瓦连卡们的笑声中____。
③十多个寒来暑往,当初离家出走的步伐早已__在岁月的风尘里,我的心在我的脚步抵达长安镇的那一刻就深深地烙上了它的印迹。
A.泻薄薄消逝淹没B.泻淡淡消失湮没C.泄淡淡消失淹没D.泄薄薄消逝湮没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高一语文第1页共7页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应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气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浸渍.(zì)瞋.目(chēng)修禊.(qì)睚眦.必报(zì)共.其乏困(gōng)B、漫溯.(sù)坍.圮(dān)造诣.(zhǐ) 百舸.争流(gě)鸡豚狗彘.(zhì)C、变徵.(zhǐ)飨.士卒(xiǎng)长篙.(hāo ) 锲.而不舍(qì)骇.人听闻(hài)D、喋.血(dié)青荇.(xìng)蹙.缩(cù)桀骜.不驯(ào)转轴拨弦.(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夙兴夜寐翁翁郁郁签暑浅尝辄止B、趋之若鹜没精打彩行迹可疑汗流浃背C、张弛有度无济于事心急如焚游目骋怀D、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廖廓陨身不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普金表示,由于“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领风骚....,他决定再次和梅德韦杰夫搭档参加竞选。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我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B、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C、交通台日前播报,夏日里,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山西省大同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第Ⅰ卷客观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煤屑.(xiè)鸡鸣欲曙一椽.破屋(chuán)隽永B、蕈.菌(xùn)涸辙之鲋管窥蠡.测(lǐ)磐石C、腓.骨(féi)卷帙浩烦踯.躅不前(zhí)庐冢D、訾詈.(lì)备受压榨呼天抢.地(qiǎng)肄业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会议期间,局长特别指出目前工作中一些人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不遵守工作纪律,迟到早退,久假不归....,无正当理由不上班,工作期间开小差等问题。
B、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是工业之中的基础,处于制造业最上游,切实反映整个经济体系运转的水平;反过来,宏观经济形势也在极大程度地左右着大宗商品市场,两者一衣带水....。
C、刘国松曾经走西化之路,后又回归传统。
他是20世纪“现代水墨画”的践行者,筚.路蓝缕...,丹青孤诣,探索前行。
他是个北方人,却在南方成长,是个东方人,却在西方成名。
D、上周五晚间公布的美国数据表现差强人意....,但欧洲方面的数据仍保持此前一路下跌的颓势。
受此影响,欧洲黄金的中期上涨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涨势有延续的可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在像北京、深圳这些城市,之所以它们的房价那么快上涨,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大量地涌进造成的。
B、今年4月23日,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C、随着4G技术的推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里的各种技术已趋于成熟,更多人的网络生活从PC终端逐渐转向移动终端。
D、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能取得多大的成效,前提就是各级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找准了、找具体了、找实在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忍受)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会)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趋向,取向)D、举酒属.客(劝人饮酒)夫夷.以近(平坦)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爱纯真浪漫,;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
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第Ⅰ卷客观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煤屑.(xiè)鸡鸣欲曙一椽.破屋(chuán)隽永B、蕈.菌(xùn)涸辙之鲋管窥蠡.测(lǐ)磐石C、腓.骨(féi)卷帙浩烦踯.躅不前(zhí)庐冢D、訾詈.(lì)备受压榨呼天抢.地(qiǎng)肄业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会议期间,局长特别指出目前工作中一些人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不遵守工作纪律,迟到早退,久假不归....,无正当理由不上班,工作期间开小差等问题。
B、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是工业之中的基础,处于制造业最上游,切实反映整个经济体系运转的水平;反过来,宏观经济形势也在极大程度地左右着大宗商品市场,两者一衣带水....。
C、刘国松曾经走西化之路,后又回归传统。
他是20世纪“现代水墨画”的践行者,筚路蓝缕....,丹青孤诣,探索前行。
他是个北方人,却在南方成长,是个东方人,却在西方成名。
D、上周五晚间公布的美国数据表现差强人意....,但欧洲方面的数据仍保持此前一路下跌的颓势。
受此影响,欧洲黄金的中期上涨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涨势有延续的可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在像北京、深圳这些城市,之所以它们的房价那么快上涨,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大量地涌进造成的。
B、今年4月23日,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C、随着4G技术的推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里的各种技术已趋于成熟,更多人的网络生活从PC终端逐渐转向移动终端。
D、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能取得多大的成效,前提就是各级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找准了、找具体了、找实在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忍受)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会)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趋向,取向)D、举酒属.客(劝人饮酒)夫夷.以近(平坦)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爱纯真浪漫,;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
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0 .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
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刺客列传》
难度:0.64 747
题型:文言文阅读 更新:2010/1/16
纠错 收藏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陌上桑(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
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 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 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 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1 . 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请梳理这首叙事诗的行文 脉络,分为几解?并概括其内容。(6分) 答: 12 . 请简析秦罗敷这个“好女”形象。(6分) 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第Ⅰ卷客观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煤屑.(xiè)鸡鸣欲曙一椽.破屋(chuán)隽永B、蕈.菌(xùn)涸辙之鲋管窥蠡.测(lǐ)磐石C、腓.骨(féi)卷帙浩烦踯.躅不前(zhí)庐冢D、訾詈.(lì)备受压榨呼天抢.地(qiǎng)肄业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会议期间,局长特别指出目前工作中一些人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不遵守工作纪律,迟到早退,久假不归....,无正当理由不上班,工作期间开小差等问题。
B、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是工业之中的基础,处于制造业最上游,切实反映整个经济体系运转的水平;反过来,宏观经济形势也在极大程度地左右着大宗商品市场,两者一衣带水....。
C、刘国松曾经走西化之路,后又回归传统。
他是20世纪“现代水墨画”的践行者,筚.路蓝缕...,丹青孤诣,探索前行。
他是个北方人,却在南方成长,是个东方人,却在西方成名。
D、上周五晚间公布的美国数据表现差强人意....,但欧洲方面的数据仍保持此前一路下跌的颓势。
受此影响,欧洲黄金的中期上涨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涨势有延续的可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在像北京、深圳这些城市,之所以它们的房价那么快上涨,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大量地涌进造成的。
B、今年4月23日,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C、随着4G技术的推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里的各种技术已趋于成熟,更多人的网络生活从PC终端逐渐转向移动终端。
D、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能取得多大的成效,前提就是各级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找准了、找具体了、找实在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忍受)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会)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趋向,取向)D、举酒属.客(劝人饮酒)夫夷.以近(平坦)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爱纯真浪漫,;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
①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②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③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④却在现在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疯狂与不羁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④②D、①④③②6、下列成语从内部结构关系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人定胜天B、脚踏实地C、马到成功D、鼠目寸光二、(古诗文阅读。
共8分,每小题2分)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B.轼诣.武卫营诣:到……去C.尾属.于城属:隶属D.徙.知密州徙:调任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轼庐于.其上B.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亦足以.畅叙幽情C.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D.朝廷从之.其.孰能讥之乎?不知东方之.既白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组是()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②每因法以便民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第Ⅱ卷主观卷(共80分)三、(古诗文阅读及默写,共26分)11、文言文翻译(8分)(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译:(2)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译:12、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8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诗歌前两句描写杏花采用了哪些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借北陂杏花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译:13、名句默写。
(共10分,每空1分)(1)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氓》)(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离骚》)(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短歌行》)(5),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其一)》)(6)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7)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赤壁赋》)(8)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9)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四、文学作品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17题。
人在胡同第几槐刘心武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
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
那大院后身,有巨槐。
那株巨槐,我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
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
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后来我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
我会觉得自己在把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
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
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还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
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
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
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
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
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
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
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
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开篇就写自己在北京生活了五十八年,其用意是为了强调在北京生活之久,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B、“梦境是现实的变形”,这一段关于梦中艰难采摘槐豆的情节,作者采用对比手法,为了突出现实生活的美好。
C、“槐”是平民化文字的象征,胡同是作者生命依恋的空间,也是他心灵悸动的源泉。
作者以此抒发对北京的眷恋情怀。
D、本文语言很有特色。
质朴、自然、真挚,却不乏画龙点睛之笔,尤其是文章最后两句诗句很有韵味。
15、文章写了不同时期“我”对那株巨槐的感受,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分)答:16、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答:17、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却写了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内容,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结合文本,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