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 沈大安

合集下载

文本解读三人谈

文本解读三人谈

文本解读三人谈沈大安: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小学部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文中简称“沈”。

滕春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部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文中简称“滕”。

王崧舟: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文中简称“王”。

沈:语文课改正在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要灵活机动地进行课堂实施。

其中文本解读是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本解读这个话题。

文本解读是第一位的王:前段时间有个老师要教《二泉映月》,设计了一个教案给我看。

他认为他的教学设计汲取了几位特级教师之长,是很不错的。

我问他,《二泉映月》这个文本你有没有好好地读过?他说什么叫“好好地读”?我就发了我的两个文本细读的笔记给他。

邮件发出后,过了一个多星期他才回信,用上了“震撼”这个词。

他说没想到课文要这样读,他还得出一个结论:别人的教案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好,因为自己的教案是建立在自己对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的。

这样看来,文本解读确实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滕:我觉得语文学科和理科不同。

理科老师所教的知识,可以说是客观的,大家公认的。

可是语文的阅读就不同了,文本解读往往没有客观的、公认的答案。

语文老师需要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用个案的方式去解读每一个文本,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

就这一点来说,我想无论是作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好,还是作为教师职业生命的体现也好,文本解读的意义都是很大的。

沈:如果在听课中发现有些地方不太满意,找找原因,绝大部分可以归结到老师对文本把握得不够准确上。

《检阅》(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课中有两个句子,一个是“这个小伙子真棒”,一个是“这些小伙子真棒”。

不少老师主要围绕“这个小伙子真棒”,让学生想象博莱克是怎么苦练步伐的,还引用了海伦·凯勒的事迹。

但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究竟应该怎样把握?仔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文章侧重写的是“这些小伙子真棒”。

全国略读课文教学优秀案例

全国略读课文教学优秀案例

全国略读课文教学优秀案例全国略读课文教学优秀案例 - 《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2. 理解并运用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 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中金钱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运用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 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中金钱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教案和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篇课文《变色龙》,引出本课的主题和人物。

2. 略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故事情节是怎样的?等。

3.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以及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主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主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互相解答和探讨。

教师可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课堂展示:让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收获。

教师可给予评价和引导。

6. 总结与作业: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适当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者缩写故事等。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

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乐。

教学时,我紧扣这一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以读为本,走进园子,绽放自由的心灵课伊始,我先在黑板上板书:萧红、《呼兰河传》、回忆,让学生说说这些词与今天学习的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关注了课文注释,知道《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片段,作者萧红回忆了自己以前的童年生活。

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祖父园子里的哪些景物、哪些事。

孩子们交流之后,我整理如下:人:祖父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谷穗事:栽花拔草铲地浇菜孩子们看着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效果不错。

(一)感知园子里景物的自由、快乐我让学生猜猜老师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很多学生都猜是第16自然段。

我追问:为什么老师会喜欢这一段?他们自读后,我又会和孩子们合作,我读一句,孩子们接读一句;之后又反过来让孩子们带着我读读这一段话……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孩子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体会到特别的写法写出了特别的心情:园子里的景物都是自由、快乐的。

通过朗读,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

(二)感知园中“我”劳动的自由、快乐学习了第16自然段,我让孩子们找出文中一段反复结构的.话。

在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后,我出示:祖父戴草帽();祖父栽花,();祖父拔草,();祖父铲地,();祖父浇菜,()。

我读一句,孩子们接读一句;又加快速度读一读;再让孩子们带着我读这一段话……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

利用课题学习略读课文 公开课教学设计

利用课题学习略读课文 公开课教学设计

利用课题学习略读课文
前段时间,听了四年级以“略读课文的有效性教学”为主题的两节同课异构《牧场之国》,心里一直记挂着“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教”?虽然也查了资料,了解了沈大安和虞大明等特级教师怎样教略读课文的方法,但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生怕自己会误人子弟。

今天,我利用课题引领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自我感觉还不错。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热情地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始揭示课题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课题字面的意思,特别理解“圆”的意思。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1)千年的“梦”是指什么?(2)千年“梦”是怎么圆的?(3)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接着,我把这些问题作为研读课文的主线,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反馈交流、讨论中,学生能非常正确地理解课文,并很好地解答了以上3个问题。

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也不忘语文的本,让学生抓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梦圆”的困难。

在三个问题的研读过程中,我也引领学生体会千年寻梦的过程中,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中国的航
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最后,又带领学生回到课题上,感悟课题: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

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
天,历时数千年。

就这样,我利用课题学习略读课文,快速,高效!。

略读课文 要“略”读其所

略读课文 要“略”读其所

略读课文要“略”读其所作者:卜后富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把略读课文上成一课时的精读课文;二是把略读课文当成独立阅读课文。

“略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相对于“精读”而言,以“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主要的阅读目的。

略读教学不是学习略读的教学,学习“略读”只是略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略读教学还要学习运用包括精读在内的多种阅读方法。

【关键词】?略读课文;阅读方法最近我上了一节市骨干教师的展示课——《乌塔》,在评课阶段,市教研员孙老师说到《乌塔》这篇文章时,告知我们:文章带“*”号,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更好地教出略读课文的“味”来,值得大家思考思考。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也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研读。

我在上展示课之前,“略读”了《乌塔》课文之后,觉得文章的“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字”都很难找出亮点。

作为四年级上册“成长的故事”这一单元的文章,课文主要讲一个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这是一种有别于中国孩子的“成长”经历,是符合单元主题的,只是文章比较平淡罢了。

说真话,那时我准备不选这篇文章作为展示课,其实我也知道,很多老师也不愿选这篇文章作为公开课教学,但我相信“众人皆醉吾独醒,众人皆弃吾独选”。

下面,我就以课文《乌塔》为例,结合先前教学案例,谈谈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浅显见解。

一、关注提示语,抓住重难点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至于抓哪一点,怎样把握“舍”与“得”,我把目光聚焦到每篇略读课文前面的那段话——学习提示语。

提示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提出了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提示略读课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既是学生的自读提示,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小学语文略读方法内容提要

小学语文略读方法内容提要

小学语文略读方法内容提要第一篇:小学语文略读方法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新课标提出略读要求,教育者开始重视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调查研究发现,略读课文教学还存在着三大误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置之度外,过度放手;教法单调,缺乏个性。

针对这些误区,反思略读课文的两大功能: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笔者提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留够时间,课堂自读求足;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找准重点,课堂引导求精;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

最后,笔者得出结论,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了解把握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翻开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

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

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即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直视:略读教学的三大误区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那么它实施现状如何呢?笔者在浙江省瑞安市几所学校(包括实验小学、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等三类学校)作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老师对略读课文的认识、对略读教材评价、采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每个方面分别设计一定数量的题目,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份,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处理。

教师素养大赛主观题大全(附答案)

教师素养大赛主观题大全(附答案)

1、[案例]开学初去听一年级的语文课,发现每张课桌上都放着一个粉红的桌签,上面工整地写着课桌小主人的名字。

孩子们挺直了腰杆,很神奇地坐着,目光里充满了期待。

他们似乎有了神圣感——我长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这是桌签产生的微妙效果吗?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最少谈出三点。

学校这样做不仅使同学们之间更快地互相认识和熟悉,增加了他们的识字量;也体现出学校的“尊重教育”特色,解决了老师叫不上学生名字的尴尬,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了受到尊重的感觉。

2、一教师执教《一束白色的栀子花》,这是一堂设计巧妙、扣人心弦的阅读课。

学生为文中的母亲所震撼,也对伟大的母爱浮想联翩。

正在这时,老师的一句“我看见一位男生一直在哭,我们来问问他”打破了沉默,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男生竟然矢口否认:“我没哭!”这令老师措手不及,无计可施了。

请你先评价一下这位教师的做法,再设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教师,看到男孩子在哭,将会怎样处理?很很长时间候,我们的老师就这么随便地在本该饱含眷注、享用喜悦互相来往、体验认识智力挑战的课堂上让孩子际遇尴尬,使幼小的心魄只得去承担着本不该有的神魂压抑、冷漠与放逐。

倘使我们的首位老师能够主动走过去说错解答的小男孩,牵着他的手莅临讲坛上,激励他说说自个儿的深刻思考过程,引领着下面的同学一块儿帮忙他走出思惟的误区,那末这个无助男孩的心中一定会充盈温热而绚烂的太阳光;倘使我们的第二位老师是一位有心人,能从女孩的应答中细心听取到一个孩子诗意境的单纯,那末老师便会诚恳地为这个孩子大声叫好,因此调解掉女孩不应当获得的窘迫哄笑;倘使我们的第三位老师不高高在上,而是主动蹲下体来,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着聆听孩子的倾诉,那末师生都不会在激愤中使你我尴尬……抱憾的是,这几位老师就这么沦为了漠然的“观众”与“法官”,不止毁损了师者的威严与形象,更关紧的是让本该饱含生意与活力,会把愁烦转为微笑、会让溪流汇成大河的课堂衍变成了发出着压抑、懊丧、惊慌害怕等气息的“心魄宰杀场”。

《精读与略读》课文原文

《精读与略读》课文原文

《精读与略读》课文原文《精读与略读》课文原文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精读与略读》课文原文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这就是精读。

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须要精读。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对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

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略读。

略读就大略的读。

略读可以增加阅读量。

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

略读又是精读的基础。

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

怎样进行泛读呢?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和应用范围。

对于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要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

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读书速度,略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当然,泛读也并不是读完了事,每次泛读完毕,也应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一个读物内容。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扩展阅读:教案精读与略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师讲述略读的意义,重点介绍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把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把握略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大安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报告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什么是略读。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

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

——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略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学段课程目标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第三学段课程目标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

浏览目的性更强,无关的不看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为目的,以目的为基础。

在信息社会里,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快一点,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马克思对女儿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古代只有四书五经所以精读,熟读成诵。

现代储备社会需要粗一点快一点的阅读。

略读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教师自选材料阅读,儿童课外阅读,精读课文中也有略读的因素。

这里讨论的是基于教科书的略读教学。

由于我们觉得课文文质兼美,什么都舍不得放弃,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我们太熟悉精读教学模式,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过于注重人文内涵的开掘,容易忽略阅读能力培养这个主要目标。

当今的阅读教学,实际上呈现出三种价值取向:语文知识取向、阅读能力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

阅读教学应当突出阅读能力取向,略读课文教学更是如此。

阅读能力取向被忽视,应当突出阅读能力取向带动语言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取向,因为人文精神是没有底的。

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
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非常简单根据课文有所侧重
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精读中的方法迁移运用
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让孩子体现个性体现不同的感受
二、做什么,不做什么
做什么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1.了解“写了什么”;
2.说说“有什么感受”;
3.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最主要的阅读能力之一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是产生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1.把握大意
把握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

把握大意可以从填空开始,抓住要点,逐步从讲得比较具体到比较简练。

事实上不管是许多学生总是不能把握大意,枝叶总是去不掉。

平时课堂中可以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训练,这个训练过程得持续三四年之久。

2.交流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谈感受。

谈课例《美国人教师教灰姑娘》
3.重点赏读
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赏读表达方法。

不做什么
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

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

略读课文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

精读课文则要会字词的意思、情味、积累和运用。

略读课文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

这好比高考一个错字扣一分,重视准确规范使作汉字是好事,可把它放在不恰当的地方就发挥不了作用。

有感情的朗读放在略读课文用处不是特别大。

略读课文一般不做模仿写作,但可以延续或续编。

三、采用怎样的程序教学
略读课文的“三读”
一读知大意
二读抓重点
三读谈感受
这三读可以先谈感受,也可以先抓重点,总之可以变更顺序。

充分利用略读课之前的连接语明确略读的重点
常规模式一:
《槐乡的孩子》
1.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常规模式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魏格纳发现了什么?
2.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
3.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略读课文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但要避免模式化。

根据课文特点做到“常中有变”,让略读课文教学也富有情趣。

——原魏志
如填一张孔乙已的旅历表
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妈妈的账单》
让我们也来为自己的妈妈写一张账单。

《刷子李》
曹小三当学徒的头一天,对师父的看法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图形和文字表示曹小三的心情变化吗?
《乌塔》
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来开个辩论会吧!
正方: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强,值得我们学习。

反方:乌塔的做法太冒险,我们不能学她。

四、可以做哪些练习
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

选择、判断、填空和回答问题,都是可用的题型。

假如
没有灰尘(节选)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

他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漂浮。

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这个自然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比较、列数字、举例子B.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C.举例子、引用、比较D.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资料来源:杭州市下城区2008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扩展阅读,提升能力
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类似文章,提取主要信息。

台湾的“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做法。

《刷子李》群文阅读
《张大力》
《泥人张》
《苏七块》
《大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