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资料,通识课复习

合集下载

自然简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自然简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自然简史知识点总结大全1. 地球的诞生和演化自然简史首先介绍了地球的诞生和演化。

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起初是一片炽热的岩浆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地壳和海洋。

随后,大气层中开始出现了氧气,生命开始在地球上诞生。

2. 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谜团。

在自然简史中,作者介绍了多种生命起源的假说,包括原始生命的地球起源假说、RNA世界假说等。

这些假说为我们解释了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诞生的。

3. 生物的多样性自然简史详细介绍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涵盖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方面。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图表,展示了地球上的奇妙生物世界,让我们更加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 演化论自然简史也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进化论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解释了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概念,并举了很多生物的例子,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进化论的核心思想。

5. 出现了人类自然简史中还介绍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作者描述了人类的祖先是如何从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逐渐进化成今天的人类。

同时,作者也阐述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6. 人类对地球的影响自然简史中还介绍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作者列举了很多人类活动对地球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灭绝等,同时也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7. 保护地球的责任最后,自然简史呼吁人类应该承担保护地球的责任。

作者希望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地球的一部分,应该尊重和保护这个共同的家园,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地球的环境。

总的来说,自然简史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科普读物,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球的演化史和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生命的奥秘,同时也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地球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考纲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考纲复习
功:物体能量转化的多少。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发生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 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力的三要素: ①力的大小 ②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
力的图示: 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箭头所沿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2重力
• 重力的性质 ①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教材有误,缺字] 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但并不是完全指向地心 ③重力大小:G=mg
电阻 R
功率 P
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
R总=R1 R2 R3
总功率等于各导体电阻功率之和
P总=P1 P2 P3
实际功率 P实
实际功率与电阻值成正比
U1 =U 2 =U3 R1 R2 R3
实际功率与 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成反比
并联电路
用电器同极相连 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总=U1=U 2=U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 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相邻的边表示分力、对角线表示合力
5-1参照物、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参照物:在描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实际速度,就叫做运动物体在这一时刻或通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 2)只有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3)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4)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科学技术1、试比较古代中国科学自然观与古希腊科学自然观。

答:形成于商周之际的阴阳说和五行说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构成了中国古代考察万事万物生衍变化的途径和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

古代中国也曾有过类似于“原子”的概念,这就是战国时期墨翟及其弟子的著作《墨经》中所说的“端”,但没有形成类似于古希腊的原子论。

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在空间连续分布的“元气”来解释万物及其运动变化的“元气说”。

古希腊科学自然观把自然界看成一个独立于人的一个有规律的,并且其规律可以为人们所把握的对象,他们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古希腊出现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用具体的诸如“水”、“气”之类的物质性的东西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变化发展,而稍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却用数即事物的几何结构或形式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变化发展,从而开辟了在注重心灵的理性世界而轻视外部感性世界的理性主义传统。

稍后的赫拉克利特一方面仍然遵循米利都学派的思路,用“火”及其性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生灭变化;另一方面又提出“逻各斯”作为把握对象的原则,从而把认识客观对象和把握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奠定了西方认识论的理论基础。

德谟克利特作为古希腊原子论的主要代表,用肉眼所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即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变化发展,它在思想和方法上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研究了事物的本性和原因,提出“四因说”和“目的说”。

同时还提出了比较严密的科学论证方法,创立了逻辑学,成为后世科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近代科学技术1、简述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兴起的意义。

答:⑴推动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打击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冲破了神学的桎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崛起营造了民主的学术气氛,并提供了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

⑵大批希腊的古典著作和优秀思想得以进一步传扬,鼓起了人们彻底摆脱传统观念而倡导理性思想的勇气,给近代科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

自然科学概论的复习资料

自然科学概论的复习资料

为什么抗生素滥用会成为普遍现象?1.社会因素(1)抗生素销售无序。

现在无论是在医院、个体诊所还是药品,对抗生素的销售几乎不加限制,任何抗生素均可随意购买。

(2)药品广告宣传避重就轻,注重疗效,避开副作用。

某些大众传媒机构只顾利用广告创收,成为传播不实药物信息的渠道,不负责任地误导公众的药品消费,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

(3)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整顿一些抗生素生产和经营企业经济效率至上,利用各种不合法、不正当的促销手段在医疗机构扩大其产品销路。

(4)我国有关药政法规尚不完善。

发达国家对抗生素使用有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如限制抗生素在社会药房出售,购买抗生素必须要有医师处方,医生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守严格的科学的规定等。

(5)各级政府对药品价格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抗生素虚高定价。

这词儿抗生素由于利润空间较大,使得许多药品中间商利用较高的药品回扣诱使临床医生滥用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的利润较大,有些医疗机构,为增加医院的收入,以药养医,放任抗生素滥用。

2.患者因素(1)患者自持“久病成良医”,随意用药,自行采购抗生菌药物。

缺乏医学知识的群体对抗生素推崇备至,许多家庭长期备有各种抗生素,一有身体不适或头疼脑热,不管怎么样,先吃几粒抗生素再说,以为抗生素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

(2)患者不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

服药不规范,不用足疗程,不注意药量。

病人不依从性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障碍之一。

(3)存在价高药好的观点。

社会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致使不少用药者盲目迷信进口药和贵重药,无病用药,轻症开大处方,甚至在用药水平搞攀比,追求高档次。

3.医生因素(1)主观用药太多,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太多,投药前送检相关标本做微生物学检查过少。

目前,大多数医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与推测用药。

只要病人一到医院或诊所就医,不管有没有感染症状,医院动不动就上抗生素,甚至全然不顾抗生素的副作用,把抗生素当做预防和治疗感染的常规,一种无效换另一种,不到走投无路时不作药敏试验。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期末复习指导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期末复习指导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期末复习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考试说明本课程作为中央电大统设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考试。

根据本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其考试形式为开卷。

试题类型有填充、名词解释、简答、问答四类。

命题范围均在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之内,其中问答题不超出要求重点掌握的问题的范围,有的简答题和名词解释出自一般掌握的内容。

试题答案均依据基本教材《自然科学发展简史》(远得玉等编著,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制定。

尽管本课程为开卷考试,但因为内容较为庞杂,时间跨度较大,少数题目需作一定的综合分析,所以学生必须对教材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否则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二、复习内容提示第一章自然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起源一般掌握一、拉马克《动物哲学》和达尔文《物种起源》。

二、恩格斯关于人类进化的论断。

三、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四、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及其代表性化石。

五、原始社会人类的技术发明。

六、原始宗教。

重要名词达尔文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科学技术一般掌握一、古代埃及的重要自然科学成就。

二、古代西亚的重要自然科学成就。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重点掌握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显著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一般掌握一、希腊在自然哲学和理论自然知识方面取得的成果。

二、古罗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及其特点。

重要名词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希波克拉底托勒密盖仑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实用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一般掌握一、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与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区别。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时期的重要成就。

重要名词贾思勰张衡《黄帝内经》《九章算术》沈括四大发明李时珍宋应星徐霞客徐光启第五章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兴起与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一般掌握一、阿拉伯人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二、欧洲中世纪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六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重点掌握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技术的应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式和发展;航海运动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自然科学史资料,通识课复习18页PPT

自然科学史资料,通识课复习18页PPT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自然科学史资料,通识课复习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自然科学史重点整理4-6

自然科学史重点整理4-6

近代科学一.近代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根本动因):手工工场出现(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远洋航海与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亚迪士——好望角;达·伽马——印度;哥伦布——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2.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与思想解放;宗教改革运动(一).马可波罗:第一个广泛游历东方各国而又留下一部名著的欧洲人。

《马可波罗行纪》:世界第一奇书。

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二).文艺复兴:最初以恢复希腊古典文化的面目出现,树立起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大旗,反对神权和封建主义特权,个性自由,新时代的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 = 人性(以人为本) + 理性(科学精神) + 超越性(理想信念)意义:文艺复兴对打破宗教的禁锢、解放思想(价值观的变化:对神的注重 对人的注重)、发展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和哲学都起到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文艺复兴增进了人对自然观察的兴趣,通过对自然的研究,科学研究开始走向重视实验的道路。

(三).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一次展示了人类永恒的微笑,表明人活在世上是可以而且应当找到幸福的。

这充分体现了反对神权、提倡人权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质。

米开朗琪罗:其雕像以豪放、刚健、雄伟的人体美为特征。

《大卫》(四).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国。

从14-15世纪开始,新兴资产阶级为削弱封建势力,动摇宗教神学统治,按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改革教会的群众斗争。

意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自然科学最后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开辟了通向胜利和成功的道路。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16-18世纪)(一)人文精神催生了科学精神;16—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并迅速发展的世纪:天文学和力学就首先从神学中独立出来了。

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和安德烈.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科学的解剖学建立的重要标志)同于1543年出版。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要点(教师用)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要点(教师用)

《⾃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要点(教师⽤)《⾃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要点⼀、填空题:1.量⼦⼒学建⽴以后,⼈们开始⽤量⼦⼒学的原理来研究分⼦的结构,由此⽽产⽣了⼀门新的学科---- 。

2.德国⼈伦琴致⼒于研究射线所引起的荧光现象。

1895年,他发现了⾼真空管放电时能产⽣的现象。

3.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在⼀种铀盐中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性。

它能使不透光的暴光。

4.电⼦、和现象,这三⼤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在此基础上,20世纪初产⽣了原⼦物理学。

5.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在证实了电⼦的存在以后,于1904年,提出了他关于结构的“⾯包夹葡萄⼲”的模型。

6.英国⼈卢瑟福在1911年经过实验,得出结论:原⼦中有⼀个⾮常⾮常⼩的核,它集中了 99.99%的质量。

他提出了原⼦有核模型--- 模型。

7.爱因斯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

他在1905年发表的《论动体的电动⼒学》⼀⽂中⾸先创⽴了。

8.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物理学发展中的另⼀个重⼤的突破是的产⽣和在此基础上建⽴起来的。

9.⼈们把能够吸收辐射⽽⽆任何发射或透射的物体叫“”。

10.现代物理学的两⼤理论基⽯,是和。

它们引起了物理学的重⼤变⾰。

11.1930年—1932年间,发明了能够获得粒⼦的回旋加速器、静电加速器和⾼压倍加器,为研究提供了强有⼒的⼯具。

12.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德斯坦提出,玻璃管壁上的辉光是由阴极产⽣的某种所引起的,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

13.地球已经是⼀个亿年的⽼寿星了,她起源于太阳星云。

14.英国⽣物学家达尔⽂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书中,揭⽰了⽣物由低级向⾼级进化的科学规律,认为⼈类就是由经过长期进化⽽来的。

15.在⼤约1400万年前,由于⽓候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森林地带的树⽊⼤批死亡,使⼀部分古猿不得不改变⽣活⽅式,下到地⾯寻找⾷物,逐渐能够直⽴⾏⾛,并开始使⽤⽯块和等天然⼯具。

16.阿拉伯⼈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先是创造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学生105分作文《心之力》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1900-1995),著名英国 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剑桥大学博 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大家 熟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以 撰著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文通常译作《中国科学技术史》, 以下简称SCC)著称于世。长期以来, “李约瑟”在中国几乎成了“中国科 技史”的代名词。

《自然科学史》参考书目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斯蒂芬•F•梅森(英):《自然科学史》,上海外国自然科
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


W.C.丹皮尔(英):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商务印书馆,1997 科林• A •罗南:《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


一、什么是自然科学?
二、什么是自然科学史?
三、自然科学史包括哪些内容? 四、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科学史?
自然科学




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现象,其状态、属性 、类型及运动变化规律。 自然界:无机自然界、有机自然界(包括人的生物 属性) 研究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 学、生物学、现代科学技术(材料、能源、信息、 环境、空间、海洋……) 两大传统:数学传统:天文学、力学、几何光学 实验传统:化学、电学、磁学、热学
自然科学史的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自然科学(16世纪以前) 第一章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第三章 阿拉伯和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第二部分 近代自然科学(16-19世纪) 第四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第五章 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 第六章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七章 19世纪的自然科学 第八章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三部分 现代自然科学(20世纪以来) 第九章 物理学革命及现代科学的产生 第十章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第十一章 现代技术革命
《自然科学史》
本课程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
—— 综合素质
二、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门课? —— 知 情 意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数 : 2 上课形式:多媒体、影像资料、讨论 出勤率 :随机检查 考核方式:平时:20%(讨论、作业、出勤)
期末:80%(考试、论文)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博士站在世界科学史、比 较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的高度研 究中国科技史,把中国科学文明置于 世界史中应有的地位,从而纠正了西 方过去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各种错误看 法、误解和严重低估。 李约瑟认为,近代以前,中国一 直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 有资料显示,明朝以前世界上主 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 300项,其中中国170项。
“李约瑟难题”
他列举了公元后15世纪内中国完成 的一百多项重大发明和发现,大部分在 文艺复兴前后接二连三地传入欧洲,为 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甚至到清朝的乾隆末年,中国的经 济总量仍然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 的三分之一。 他说:“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 之间(中国)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 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这些发明 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 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 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自然科学史(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史:自然、科学、历史 历史:人对某种历程的记录。 自然科学的历程: 内在历程:知识的产生、发展和系统化 外在历程: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宗教等) 编史法:实证主义编年史-萨顿 《科学史导论》

思想史/观念史-柯瓦雷《伽利略研究》 社会史(外史)-黙顿-科学社会学 -贝尔纳-科学学 国际最权威的科学史杂志《爱雪斯》(Isis)
,2010

杨水旸:《简明科学技术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谢名春:《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思考:

自然
是什么


科学 历史
是什么
? ?

是什么
如何看待科学?

普看当今,世界格局风云激荡,人类文明 之前途扑朔渺茫,天下苍生之幸福岌岌可 危。虽有科技带来物质之充足,仍难满人 欲之巨壑,各派皆为私利而竞相奔走,人 人皆被牵入滚滚洪流,此星球之一草一木 万物生灵涂炭之期不远矣。虽有智者、勇 者愿做中流之砥柱,却犹如闹市之人语, 瀑下之鱼鸣。
学习自然科学史的意义

“读史使人明智”——培根
知识面:借鉴历史、开阔眼界
知识结构:深化科学认识和提高科学素养
能力: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思考力: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深化理解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的关系《自然科学史》课程目标 Nhomakorabea
好奇心:“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怀疑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四假相:种族、洞穴、市场、剧场 探索心:观察、实验、判断、推理 包容心:事物&现象—旧/新,理解的/不理解 中正心:理性/经验,灵感/推理,怀疑/信念
“李约瑟难题”
由此,李约瑟博士提出了著名的 “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人类的近代科学首先产生于 西方,而不是首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 科学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是伟大 的中国?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 纪之间,在把人类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 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比西方文明有 效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