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塑料燃油箱技术要求

燃油箱模拟装车形式固定在试验装置上,保持53℃±2℃的环境温度,往燃油箱中加入53-4℃- ±2 ℃额定容量的水,盖好燃油箱盖,密封好所有进、出口,向燃油箱内施加30 kPa的压力,保持压力5h。 6.3.4耐热性试验
包括安全阀、进气阀、排气阀和燃油箱蒸发排放控制用的排气口。 3.8单层塑料燃油箱
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单一材料制作而成的燃油箱。 3.9多层塑料燃油箱
xxx 1-2008
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乙烯-
乙醇(EVOH)与粘接剂制作而成具有高阻隔性能的燃油箱。
4 产品分类
按照6.3.8章节规定的试验温度和额定容量的低温防护剂及存放温度和时间的燃油箱(仅吹 塑箱体),从六米跌落试验机上对燃油箱进行2次对应坠落试验。 6.3.11剥离强度试验
a) 检验设备: 万能试验机、专用夹具和试样处理装置。 b)试样的备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塑料燃油箱规定的范围内裁取宽(30±5)mm、长(150±10)mm的试样3件。根据规 定的检验的层的强度,将试样的一端部预先剥开长约50mm。 c)检验过程: 将试样夹持进剥落试验装置中,以20 mm/min的拉伸速度互相拉开。
燃油箱按6.3.8进行试验,箱体不得破裂或泄漏。 5.3.9燃油箱耐尖锤冲击性能
燃油箱按6.3.9进行试验,箱体不得破裂或泄漏。 5.3.10燃油箱耐坠落冲击
燃油箱按6.3.10进行试验,箱体不得破裂或泄漏。 5.3.11燃油箱剥离强度
剥离强度≥3N/mm。 5.3.12燃油箱耐渗透性
汽车燃油供给系统设计指南

燃油供给系统设计指南编制:校对:汽车工程研究院目录一、总成说明1.1 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燃油供给系统主要包括油箱、油泵、燃油滤清器、油轨(调压阀可能集成于油轨或者油泵)等零部件。
为发动机提供燃油,保证整车在任何工况下的燃油供应。
油轨及油泵在发动机电控相关章节论述,在此不加论述。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设计开发。
1.3 燃油供给系统零部件布置示意图二、燃油系统总成设计 燃油箱总成设计 1主要设计参数燃油箱主要参数包括容积、材料。
容积:容积主要由整车油耗决定。
燃油箱容积必须保证汽车百公里等速工况下续驶里程不少于500公里,在布置允许条件下尽量将燃油箱容积做到最大。
材料:燃油箱分为金属和塑料两类,金属材镀铅锡合金钢板,可以采用日料一般选用本新日铁材料(TD-0.35/TE-0.35)或上海宝钢材料(ST16镀铅锡合金),但必须保证镀层厚度在7-15μm ,冲压焊接成型,料厚一般在1.0mm 左右;塑料油箱箱体材料:HDPE(Basell 或者ATOfina 公司生产)、粘接剂(LLDPE:GT-6加油管吊带油泵油箱油滤油管Mitsui Chemical Inc.公司或者ATOfina公司生产)、阻隔剂(EVOH型号: F101A,kuraray公司生产),六层共挤吹塑成型。
2 基本设计要求2.1 一般的布置原则燃油箱采用吊带固定于车身或者通过托架等用螺栓固定于车身底盘,需具备一定的防腐蚀、防冲击能力。
油箱与排气管的最小距离不少于60mm,箱体内最高温度一般不会高于六十度。
除要求保留与排气管的间隙外,影响燃油箱布置位置其他因素主要是底盘空间及附近其他零部件的布置空间。
布置时应考虑到整车维修时能方便地拆装燃油箱及加油管等,必须有足够的工具空间。
2.2数模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CAE受力分析,特别是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部位。
如果不合格则对不合格区域修改或者重新设计。
2.3、设计验收标准与规范燃油箱总成设计必须满足以下标准要求:GB 18296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金属、塑料)QC/T 644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金属)Q/SQR·04·213 汽车塑料燃油箱总成(金属)Q/SQR·04·073 汽车金属燃油箱总成(塑料)2.4燃油箱总成零件图燃油滤清器总成设计燃油滤清器总成的主要作用是过滤燃油中的一些微粒杂志及部分水分,保证燃油的清洁度,延长燃油喷嘴寿命及发动机有效试验寿命。
汽车零部件检测测试标准

扭转疲劳
3
临界转速
半轴
1
静扭强度
0324
QC/T 294-1992汽车半轴技术条件
QC/T 293-1992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
2
扭转疲劳
燃油箱
1
安全性能要求
(
0324
GB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644-2000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筒式减振器
1
技术条件
0324
12
侧标志灯配光性能
13
驻车灯配光性能
14
|
三角警告牌光度
汽车灯具
15
色温
0324
GB11564-1998、ECE R3、76/757/EEC、ECE R69、ECE R70、ECER104
0324
》
0512
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5
发动机净功率
0324
GB/T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
ECE R85发动机净功率
《
80/1269/EEC发动机净功率
6
发动机性能
0324
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 9341-2000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
力学性能
3
拉伸性能
4
~
压缩性能
5
热空气老化
6
冲击试验
7
状态调节
8
弯曲性能
汽车内饰材料
(
1
燃烧时间
0324
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整理)QC-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QC/T 644-2000(200-07-07发布,2001-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适应汽车对燃油箱技术要求愈来愈高的实际需要,以提高汽车燃油箱的设计制造水平和实物质量水平。
本标准中燃油箱振动耐久性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D 1601-1995《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法》。
本次修订对汽车燃油箱的密封性、燃油箱盖的密封性、清洁度有所提高,并增加了对燃油箱的外观的要求及原材料、进气阀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QCn 29034-1991。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通达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汽车油箱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友、彭立行。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1991年11月第一次修订,1999年9月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QC/T 644-2000代替QCn 29034-19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燃油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金属燃油箱。
其它车辆金属燃油箱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232-1988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T 1839-1993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2975-19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YB/T 5130-1993 热镀铅合金冷轧碳素薄钢板3 定义3.1 压力指相对压力。
其它定义见GB 18296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4 技术要求4.1 燃油箱必须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要求。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金属燃油箱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汽油为工作介质的乘用车金属燃油箱(以下简称燃油箱),以其它燃料为工作介质的金属燃油箱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1839-2008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 17930 车用汽油GB 18296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Q/BQB 430-2009 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钢板及钢带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额定容量燃油箱设计参数中规定加注燃油的容积。
3.2金属燃油箱固定于汽车上用于存贮燃油的独立箱体总成,本体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由燃油箱本体、加油管、加油口、燃油箱盖、管接头及其他附属装置(例如:进气阀等)装配成的整体。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燃油箱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
4.1.2 燃油箱应具有通过国家认证机构的产品认证书。
4.1.3燃油箱外观应光滑,两端盖与本体如采用咬接工艺应无鼓包、毛刺等缺陷。
4.1.4燃油箱外表面涂层为油漆涂层时,应符合QC/T 484-1999中TQ8乙的相关规定。
如使用其它涂层,涂层性能应不低于油漆涂层的相应性能要求。
4.1.5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必须满足GB 18296的有关规定。
4.1.6材料燃油箱本体用电镀锌钢板BUFDE+Z-0/30制作,材料符合Q/BQB 430-2009的要求,镀锌层性能试验按5.2进行,也可以用耐腐蚀性能不低于电镀锌钢板BUFDE+Z-0/30的其它钢板制作。
汽车油箱标准

汽车油箱标准汽车油箱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储存燃油的功能,还对车辆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外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油箱材料、容量、结构、安全、环保、外观和标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油箱材料汽车油箱的材料通常为金属或塑料。
金属油箱主要包括铝合金和铁合金两种,其中铝合金油箱质量轻、耐腐蚀性好,但成本较高;铁合金油箱成本较低,但易生锈、质量较重。
塑料油箱则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性较好、成本低等优点,但不如金属油箱耐压。
2. 油箱容量油箱容量是汽车油箱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和燃油经济性。
不同车型的油箱容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在40-65L之间,中型车在65-90L之间,大型车在90-120L之间。
3. 油箱结构汽车油箱的结构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油箱结构包括吸油管、回油管、油尺、通气阀等部件。
吸油管负责将燃油从油箱中抽出;回油管则将部分燃油回流到油箱中,以保持燃油的温度和压力;油尺则用于显示油箱中的油量;通气阀则用于保持油箱内外的压力平衡。
4. 油箱安全汽车油箱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发生事故,油箱可能会受到损坏,导致燃油泄漏,从而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油箱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到其安全性。
例如,油箱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以应对交通事故中的碰撞;同时,油箱还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如燃油切断阀等,以防止燃油泄漏和火灾的发生。
5. 油箱环保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汽车油箱的环保性能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汽车油箱材料应选择环保型材料,如可回收的金属材料和可降解的塑料材料;同时,油箱还应配备燃油蒸汽回收系统等装置,以减少燃油蒸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6. 油箱外观汽车油箱的外观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油箱外观应具有一定的美观度和质感。
例如,油箱表面可以采用镀铬、喷漆等工艺进行装饰;同时,油箱形状也应与整车造型相协调,以提升整车的外观美感。
燃油箱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4.2 4.2.1 4.2.2
4.3 4.3.1 4.3.2
4.4
4.5
4.5.1
4.5.2 4.6
4.6.1 4.6.2 4.6.3
4.7 4.7.1 4.7.2 4.7.3 4.7.4 4.7.4.1 4.7.4.2 4.7.5
4.7.6
4.7.7
4.7.8
5 5.1 5.1.1 5.1.2 5.2
燃油箱外表面涂层应符合QC/T484的有关规定。
燃油箱的材料
燃油箱应耐腐蚀。
燃油箱箱体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215MPa。
燃油箱内部清洁度
按5.3进行试验,燃油箱内部清洁度为每升容量的杂质按质量计不大于1.3mg。
燃油箱的进气阀
装有进气阀的燃油箱,其安装位置应在燃油箱所装燃油油面的上方。进气阀的开启压力
表1 燃油箱的箱体与螺母之间的抗扭强度
箱体与螺母之间的抗扭强度最小值,N·m
180 140 110
表2 燃油箱振动耐久性试验要求
振动加速度m/s² 30
振动频率Hz 30
振动时间,h
上下 左右 前后
4
2
2
5.3
5.4 5.4.1
5.4.2
5.5 5.5.1 5.5.2
5.6 5.7 5.8
5.9 5.10 5.10.1 5.10.2
5.11 5.12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燃油箱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要求。
燃油箱外观
焊接部位应平整,两端盖与本体结合部位应无鼓包、毛刺等缺陷。
应满足与燃油箱所配套的发动机正常工作。进气阀的开启压力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按5.4进行试验,燃油箱不发生永久性吸凹变形。
(汽车行业)国家汽车质量标准

(汽车行业)国家汽车质量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检测项目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产品/
产品类别
项目/参数
领域代码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序号
名称
汽车
1
定型试验
0324
GB/T1332-1991载货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13043-1991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13044-1991轻型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54
前后端保护装置
0324
GB17354-1998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ECER42前、后端保护
55
驾驶室乘员保护
0324
ECER29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认可的统壹规定
56
防止火灾危险
0324
ECER34就防止火灾危险认可的统壹规定
57
罩盖锁
0324
GB11568-1999汽车罩(盖)锁系统
58
防盗装置性能要求
0324
ECER18,74/61/EEC,防盗装置
GB15740-1995汽车防盗装置性能要求
59
污染物排放59.1I型试验
59.2II型试验
59.3III型试验
59.4IV型试验
59.5V型试验
59.6VI型试验
59.7OBD验证试验
59.8重型车-曲轴箱排放
59.9燃油蒸发(收集法)
0324
0512
28
隔热通风性能
采暖性能
0324
GB/T12546-1990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
GB/T12782-1991汽车采暖性能试验方法
29
冷却性能
03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T 644-2000(200-07-07发布,2001-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适应汽车对燃油箱技术要求愈来愈高的实际需要,以提高汽车燃油箱的设计
制造水平和实物质量水平。
本标准中燃油箱振动耐久性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D 1601-1995《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
法》。
本次修订对汽车燃油箱的密封性、燃油箱盖的密封性、清洁度有所提高,并增加了对燃油箱的外观的要求及原材料、进气阀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QCn 29034-1991。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通达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汽车油箱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友、彭立行。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1991年11月第一次修订,1999年9月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
件QC/T 644-2000
代替QCn 29034-199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燃油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金属燃油箱。
其它车辆金属燃油箱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32-1988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T 1839-1993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2975-19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
YB/T 5130-1993 热镀铅合金冷轧碳素薄钢板
3 定义
3.1 压力
指相对压力。
其它定义见GB 18296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4 技术要求
4.1 燃油箱必须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要求。
4.2 燃油箱的安全性能必须满足GB I8296的有关要求。
4.3 燃油箱外观
4.3.1 焊接部位应光滑,两端盖与本体如采用咬接工艺应无鼓包、毛刺等缺陷。
4.3.2 燃油箱外表面涂层为溶剂涂层时应符合00T484的有关规定。
采用其它涂层其性能不低于溶
剂涂层相应的性能要求。
4.4 燃油箱材料
燃油箱体所用材料一般要求按YB/T 5130,也可用满足要求的热镀锌板或电镀锌板,用其它方法
处理的钢板其耐腐蚀性能不得低于以上两类材料的要求。
4.5 燃油箱的密封性
燃油箱内承受22 kPa的压缩空气,不允许漏气(不包括柴油箱盖通气孔)。
4.6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
当加满水的燃油箱倒置时,柴油箱盖部位的渗漏量不超过30 g/min,汽油箱盖部位不得渗漏。
4.7 燃油箱内清洁度为每升容量的杂质按质量计不大于1.5 mg。
4.8 装有进气阀的燃油箱,其安装位置应在燃油箱充满燃油时燃油面的上方,进气阀的开启压力必须满足与燃油箱配套使用的发动机在最大供油时正常工作,且燃油箱不得被吸凹。
4.9 燃油箱盖与加油口
4.9.1 燃油箱盖与加油口的设计和制造,应在保证密封的条件下装卸方便、省力(不得借用工具)。
4.9.2 加油口及加油管在(30~60)L/min加油时,燃油不应有向外喷射现象。
4.10 燃油箱的牢固性
燃油箱的箱体和部件应能承受80 kPa压力,不允许出现渗漏,但允许变形。
4.11 燃油箱箱体与螺母焊接的抗扭强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燃油箱箱体与螺母焊接的抗扭强度
4.12 燃油箱的振动耐久性
按表2要求对燃油箱进行试验,不得出现渗漏。
同时燃油箱盖与加油口锁定可靠,无松动现象。
表2 振动耐久性试验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燃油箱外表面油漆涂层试验按QC/T 484进行。
5.2 燃油箱材料镀层性能试验
热镀铅合金冷轧碳素薄钢板按YB/T 5130执行,热镀锌及电镀锌钢板按GB/T 1839执行,其中取
样方法及数量见表3。
采用其它材料应按相应的方法试验。
表3 抽样方法及数量
5.3 燃油箱的密封性试验
将燃油箱放置在清水池中并使燃油箱盖处于正常安装状态,通入规定压力的空气,并将其所有部位先后侵入水中深度不大于100 mm,保持压力30 s,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5.4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试验
给燃油箱加额定装油容量的水,装好燃油箱盖,密闭好其它所有进、出口,翻转燃油箱至加油口朝下其中心线垂直干地面,待燃油箱稳定15 s后,用秒表记时,用器皿接水,量取1 min的渗漏质量。
5.5 燃油箱内清洁度检验按QC/T 572进行。
5.6 燃油箱进气阀通气试验
5.6.1 器具
U型水压计(10 kPa)、流量计(带调节阀门)、电动水泵(管道增压泵)、台架(自行设计)、管子。
5.6.2 试验方法
将燃油箱放在试验台架上,给其中加入额定最大装油容量的水。
将5.6.1所列器具按图1示意固定在适当位置(或设计专用架子),给水压计加注一半高度的水,封住燃油箱其余连接口。
开启水泵,将流量调节至所匹配的发动机最大供油量,连续抽水2h,U型水压计中的水不应被吸完,油箱无任何变形。
5.7 燃油箱盖装卸试验
用人手装卸燃油箱盖,确定是否能卸下和装上,不得借助工具。
5.8 燃油箱的牢固性试验
将燃油箱盖与加油口连接处用焊接或机械夹紧方法使之连接牢固,堵住安全阀连接口和燃油箱通气口后,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试验。
5.8.1 通入4.10规定的气压(压力逐步增大),将受检部位浸入清水中,保持压力30 s,观察燃油箱焊接和咬接部位有无气泡冒出。
5.8.2 向燃油箱内用手动加压泵注入压力水至4.10规定的压力,保持压力30 s,观察燃油箱焊接和咬接部位有无气泡冒出。
5.9 燃油箱箱体与螺母之间的抗扭强度用力矩板手在燃油箱试件上试验,也可将螺母焊接在与箱体材料相同、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件上进行检验。
当力矩达到4.11规定值时,螺母焊接部位仍然完好。
5.10 燃油箱的振动耐久性试验
将燃油箱按模拟装车形式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给燃油箱内装入表2规定容量的水,密封好所有连接口,调整振动频率和加速度至规定值,按表2规定的方向和时间振动后,重新按5.3进行试验,是否符合4.5要求。
6 检验规则
6.1 产品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6.2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 出厂检验
6.3.1 全检项:燃油箱外观(4.3.1)、4.3.2中油漆涂层外观、燃油箱的密封性(4.5)。
6.3.2 抽检项目及抽样方案按表4进行
表4 抽检项目及抽样方案
6.4 型式检验
6.4.1 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型式检验前对所抽取的样本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复验并合格。
6.4.2 型式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按表5进行。
表5 型式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
6.4.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对燃油箱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定型或原有者产品转移生产场地时;
——更改主要设计、工艺、材料,可能影响燃油箱性能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停产一年及以上时间,重新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5 判定规则
6.5.1 若型式检验合格,在规定周期内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产品,方可作为合格品入库或出厂。
6.5.2 若型式检验有不合格项,应加倍复查,仍有不合格项时,产品停止出厂,已出厂的产品,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6.5.3 经出厂检验项目的项次合格率达不到80%的要求时,允许对批产品进行加倍检查,并对有缺陷项的产品进行返工。
返工后,重新按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按合格品出厂。
不能返工的产品不能按合格品出厂。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产品及包装应有标志,标志应有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商标、制造厂名、厂址、出厂日期、执行标准代号等内容,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或合格标识。
直接发至汽车装配厂的产品标志由双方协商确定。
7.2 包装
按汽车制造厂规定或按用户要求包装。
7.3 运输
燃油箱在运输中应防止磕碰、划伤及挤压变形。
7.4 贮存
燃油箱成品其内腔应采取防尘措施,贮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