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的研究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居住区景观绿化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城市规划建设领域之一,其良好的景观绿化设计不仅能改善人们居住环境,营造美好的居住氛围,还能提升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生态平衡。
而植物是居住区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居住区景观绿化的效果。
一、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能够完美地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具备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生命力。
比如,南方地区的居住区可以选择热带、亚热带广泛分布的植物品种,如芒果、香蕉、栀子花、牡丹等。
而北方地区的居住区可以选择生命力强、耐寒抗旱、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如银杏、松树、槐树、玉兰等。
二、考虑植物的功能,合理配置植物品种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应该考虑植物的功能,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
比如,可以在居住区中配置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草坪、灌木丛等,以增添居住区的美观度;还可以配置具有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空气品质、减少噪音的植物品种,如仙人掌、龟背竹、吊兰等;也可以配置具有香味、药用价值的植物品种,如薰衣草、紫罗兰等。
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应该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布局植物,防止植物相互干扰,影响生长发育。
比如,应该注意植物的生长速度,合理配置植物品种,以保证植物相互平衡;还应该注意植物的成长习性,比如灌木丛、树木等应该布局在较开阔的区域,同时应该留有充分的空间,避免影响行人通行;草坪等植物品种则应该放置在较平坦的区域,以利于其生长。
总之,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以达到优美、健康、生态、宜居的绿化设计效果。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进行分析,探讨了其重要性及研究背景。
在对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现状、设计原则、实践案例、未来发展趋势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文章最后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居住区的植物景观,从而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美观性和生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重要性、研究背景、现状、设计原则、实践案例、未来发展趋势、生态效益、结论、总结、展望、建议、改进。
1. 引言1.1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的重要性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其独特的园林艺术更是闻名遐迩。
而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州居住区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加人们的居住舒适感,还可带来健康和生态效益。
植物造景还可以促进人们的休闲和健康。
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快速,压力大。
植物丰富多样的形态和颜色,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愉悦和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植物造景的理解和研究,可以为城市居住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和美好。
希望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探讨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的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苏州地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著名的园林城市,拥有独特的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的居住区发展迅速,居住区的植物造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植物造景不仅可以美化居住环境,还可以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和幸福感。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绿色生活的追求,如何在居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植物种类单一、景观设计不合理、养护管理不到位等。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景观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植物配置设计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品质,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成为了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设计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植物配置设计的意义1. 美化环境。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艺术品,能够为居住区增添绿意、营造浪漫、宁静的活动环境,使得居住区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2. 调节气候。
植物具有良好的遮荫和保水作用,能够降低居住区的温度,改善炎热的气候,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3. 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和灰尘,并释放出氧气,有利于改善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
4. 增加生态效应。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住区的生态魅力。
植物配置设计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生态适应性原则。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光照条件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的生长良好,减少植物死亡率,提高景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 多样性原则。
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应当注重多样性,选择不同季节开花、不同高度的植物,使得整个景观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 安全性原则。
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易引发过敏的植物,对于有刺、有毒的植物要避免使用,以确保居住区的居民安全。
4. 美学性原则。
植物配置设计要能够符合居住区整体风格和环境,要与建筑、园林景观相协调,形成和谐美观的景观整体。
5. 实用性原则。
根据植物的功能特点,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比如选择适合攀爬的藤本,提供遮荫,选择芳香植物增加空气清新度。
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态适应性、多样性、安全性、美学性和实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居住区景观绿化是指在居住区内通过植物配置设计来打造美丽的环境。
植物配置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提升居住区的美观度和舒适度,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植物选择和设计技巧三个方面,对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进行浅谈。
植物配置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适宜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的植物。
其次是景观性原则,选择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的植物,如花卉、灌木和乔木。
再次是生态性原则,选择具有生态效益和生态适应性的植物,如空气净化植物、水生植物和蓄水植物。
最后是可持续性原则,选择生长快速、易于养护和更新换代的植物,以减少植物配置带来的维护成本。
植物配置设计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植物。
从美观度来看,可以选择具有鲜艳花朵和各类形态的花卉,如玫瑰、牡丹和郁金香。
从生态效益来看,可以选择种植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和吸收噪音的植物,如绿萝、仙人掌和银杏树。
从生态适应性来看,可以选择具有抗病虫害和适应干旱和寒冷等恶劣环境的植物,如仙人球、薰衣草和柏树。
从可持续性来看,可以选择具有生长快速和易于养护的植物,如多肉植物、金鱼草和榕树。
植物配置设计应注意一些技巧。
首先是植物的高低错落布局,可以通过在高楼附近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来打造垂直绿化效果。
其次是植物的色彩搭配,可以根据花卉和植物的颜色搭配,来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再次是植物与硬装结合,可以将植物与建筑物、花坛和健身器材等硬装融为一体,增加景观的整体性。
最后是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可以选择具有四季观赏效果的植物,如春季的樱花、夏季的荷花、秋季的红叶和冬季的黄梅,来给居住区带来不同的景致。
植物配置设计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植物、科学布局和巧妙搭配,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中,要注重植物配置设计的细节,从选择植物到布局设计,都要考虑多个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浅谈住宅小区的造景植物

浅谈住宅小区的造景植物住宅小区的造景植物是提升小区环境美化程度、改善居民居住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设计和规划住宅小区时,选择合适的造景植物对于创造宜居的生活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住宅小区的造景植物,包括选择原则、应用场景和常见植物种类。
一、选择原则住宅小区的造景植物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应性: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2. 绿化效果:选择拥有较好绿化效果的植物,以提升小区整体的美观度。
植物应具有浓密的树冠或灌木丛,能够形成良好的绿色屏障和遮阳效果。
3. 视觉效果:植物应具备观赏价值,能够为居民营造愉悦的视觉享受。
选择具有鲜艳花朵、多样叶型或者独特造型的植物,增加小区的美感。
4. 生态环保:优先选择无毒、无害的植物品种,避免对居民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应避免大规模使用过度施肥或喷洒农药的植物,以保护环境和健康。
二、应用场景住宅小区的造景植物可以应用在各个不同的场景中,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入口广场:入口广场是住宅小区的门面,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可以营造出热情友好的氛围。
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树木或常绿植物作为点缀,并搭配色彩鲜艳的花草,增加视觉亮点。
2. 人行道和绿化带:人行道和绿化带是居民日常活动的流线区域,适合种植一些低矮、密集的植物。
可以选择灌木丛、地被植物或者矮生草本植物,以创造绿意盎然的视觉效果。
3. 中庭花园:中庭花园是住宅小区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应选择种类繁多、花期较长的植物。
可以选择一些四季常青的观赏植物和花草,以保持整个花园的绿意常驻。
4. 儿童游乐区:儿童游乐区是住宅小区内儿童活动的场所,其中的植物选择应以安全、无毒为首要考虑。
可以选择一些观赏植物和花草,但应避免种植带刺或有毒的植物。
三、常见植物种类在住宅小区的造景植物选择上,有一些常见的植物种类值得推荐:1. 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期较长、紫色花朵盛开的灌木植物,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植物造景应用探究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植物造景应用探究在园林造景的过程中,要力求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相结合,合理科学配置出生态功能优越的景观效果,不断提升居住区的人居与自然环境,满足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主要探究现代城市居民区中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造景特点及其应用。
标签:造景;生态功能;居民区一、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对于生态环境的也越来越重视。
那么园林绿化的作用也就日益凸显出来,园林植物造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功能。
小区居住区人们不仅仅追求基本的住宿,它还是人们游玩、休憩的一个小花园。
居住区的植物造景是针对居民的相关需求而进行针对性建设,人作为主体,使得小区的环境渐渐向人性化进行发展,逐渐实现人因景而舒适,景因人而更美,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完美结合,使得整个小区环境氛围更加和谐并富有生活气息。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构图原则1、自然式的结构构图自然式构图着重突出大自然的作用,周围无建筑物且无明显线条修饰的时候,造景布局也就更加随意自由,模仿大自然的景观构图但并不刻意,循循渐进,力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园林造景状态,人们处于这样营造出来的自然景观就更加舒适恬静,则采用自然式布局。
2、规则式的结构构图在西方式园林中多采用规整、简洁明了、有轴线的规则式构图,分为规则式对称和不规则式对称。
规则式布局多出现在现代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生硬的建筑几何体有其独特明朗的轮廓线,规则式布局手法易予其相协调;在现代生活中多采用庭院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在住宅区的结构构图中,规则式构图多为几何造型,更显庄重、大气、井井有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3、混合式的结构构图在园林造景过程中,大部分造景多有规则式与混合式的结合,同时具备规则式与混合式的造景特点。
既能体现出西方式规整式特点,又能充分发挥出东方式园林自然式结构布局的优点,不仅具有规整的园林景观,也有渐变的自然式布景。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探析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探析
居住小区的植物配置是小区环境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植物配置可以增强小
区的景观效果,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植物的选择和
植物配置的效果等方面探析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是要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优先
选择对环境适应性较好的本地植物,以减少外来植物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还应考虑到
植物的生长水平和繁殖能力,在满足小区景观美化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不会过度繁殖或危
害居民生活的植物。
居住小区的植物选择应注重植物的观赏性和绿化效果。
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季节变化、
景观需要和小区整体风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一般来说,春季可选择花卉品种较多的植物,如樱花、桃花、杜鹃花等;夏季可选择具有草坪绿化效果的植物,如绿篱、草坪草等;秋季可选择色彩丰富的植物,如红叶植物、菊花等;冬季可选择具有冬日特色的植物,如
梅花、松柏等。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的效果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居民提供
一个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植物的绿化效果可以降低小区的环境温度,减少空气污染,
改善生活质量。
植物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进行,如种植一些花果树可以为居民提
供观赏和食用的机会,种植一些空气净化植物可以提高小区的空气质量。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增加居民的生活乐趣和身心健康。
对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对提高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绿化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居住区的环境特点、气候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一方面,要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抗逆性和观赏效果的植物,如银杏、樱花等;还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例如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吸附噪音、防风固沙等功能的植物。
二、绿化植物的布局设计绿化植物的布局设计是指在居住区内合理安排植物的位置和数量。
要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建筑风格和居民的需求来确定植物的布局。
一般可以采用“居住区中央开阔地带+各个楼栋周边小绿地+游憩区”等布局形式,使绿化植物与建筑、道路、人行道等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三、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养护管理是保持居住区园林绿化良好状态的保证。
包括定期修剪修整、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对于大规模居住区来说,应配置专业的园林养护人员,确保绿化植物的养护工作得到有效进行。
四、绿化植物的景观效果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与布局设计,可以创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效果,提升居住区的整体环境。
绿化植物的花朵、叶片、枝条等都可以成为居住区景观的亮点,增加居民的生活乐趣和幸福感。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科学布局和充分养护管理,才能打造出美丽宜人的居住区园林绿化,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对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25T11:52:01.5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9期作者:杨嘉舟
[导读] 本文主要探究了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步骤以及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深圳市奥城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18055
摘要:植物造景设计力求突出景观、生态效益,充分考虑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为小区内人们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从而提升该区域的小区空间景观质量和价值。
本文主要探究了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步骤以及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景观设计
引言: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价值的提升,园林景观设计在居住小区中扮演者尤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景观设计中重要元素之一的植物造景更是不可或缺,在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居住生活理念。
在园林营建中,植物配置通过植物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建出一副优美的风景画,给居住区环境赋予了一种新的生气,满足了人们赏景、休憩、交流的需要,使人身心放松在其中自由活动。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
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
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二、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配置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地制宜是植物景观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绿化植物的选择。
植物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来物种,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使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合理搭配,创造出四季景观。
第二,因景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景观主题采用不同的植物,使用不同的配置手法来表现。
无论是群植,还是孤植、列植、对植、篱植,都会随着景观主题而选择不同配置方式。
同时植物的栽植需要考虑到地方习俗以及造景的目的、功能等人为因素。
第三,季相相宜的原则。
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特点,使小区四季有景,要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因季节的物候变化而产生的色形态等方面的变化,以延长观赏期。
第四,色彩相宜的原则。
植物配置时,植物的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场景气氛等相协调,通过植物的色彩和形态等来烘托气氛、突出主题、创造意境,同时因考虑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受。
常见可以丰富环境的植物有:银杏、紫薇、樱花、月季、玉兰等。
三、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步骤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研究初步方案,明确植物材料在空间组织、造景、改善基地条件等方面应起的作用,作出种植方案构思图。
第二,选择基地所在地区的乡土植物为主要树种,同时也应考虑已被证明能适应本地生长条件,长势良好的外来或引进的植物种类。
另外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来源是否方便、规格和价格是否合适、养护管理是否容易等因素。
第三,进行详细种植设计在此阶段中应该用植物材料使种植方案中的构思具体化,这包括详细的种植配置平面、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种植间距等。
详细设计中确定植物应从植物的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在一起的效果等方面去考虑,以满足种植方案中的各种要求。
第四,绘制种植平面图及书写有关说明。
在种植设计完成后就要着手准备绘制种植施工图和标注说明。
种植平面图是种植施工的依据,其中应包括植物的平面位置或范围、详细的尺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苗木的规格、详细的种植方法、种植坛或种植台的详图、管理和栽后保质期限等图纸与文字内容。
四、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要点
1、住区原地形地貌合理利用
住区原地形地貌的利用,尽量减少土方工程,若需要营造微地形的空间,场地内原有的坡地可保留,植物可顺应坡地种植,形成丰富的植物空间景观层次。
适地适树,不同空间的土壤成分不同所选植物就应适当选择,如建筑周围的土壤由于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的环境,需采用耐贫瘠抗性强的树种。
再次,建筑南北面受日光照射的不同,就应分别布置一些耐荫和喜阳的树种,如建筑南面可植紫薇、海棠、女贞、连翘等,北面可植金银木、洒金桃叶珊瑚、八角金盘等。
具体到不同的小区进行植物造景时,应综合考虑小区绿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绿地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植物合理搭配
在居住小区绿化中,植物配置应遵循生态学的基础,应考虑层次的搭配。
利用乔灌、地被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4个层次,再进行空间分割及联系,使空间更具有自然节奏。
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
在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以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小区色块组合要走出以往大色块造景的误区,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以按照设计师的要求任意做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达到快速美化绿化的要求。
其养护相对简单,一次成形之后只需要间断性地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
只要叶色选择合理,就可以让色块四季不变。
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面积
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可以在有限的土地空间里能增加单位绿化率,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常见的垂直绿化形式有附壁式、棚架式、附柱式。
某些建筑墙面、假山石面可进行附壁式绿化,可选用扶芳藤、常春藤、爬山虎等常绿,多年生藤本植物。
小区内的廊架、凉棚就可选择棚架式垂直绿化,可选择观花藤本紫藤、凌霄等,也可选择观果藤本葡萄等。
住区的屋顶绿化可分为庭院式屋顶花园、花圃式屋顶绿化、综合式屋顶绿化,前两种为小区业主所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后者多为公共建筑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除了前面所述生态功能外,还有能使建筑保温隔热,冬暖夏凉,延长建筑使用期功能。
4、建立小区植物保健绿地
现代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生病几率也增高,由于很多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在小区绿化造景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植物
保健绿地的建设。
其中,很多芳香植物都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效果,对人体的各种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在小区绿化造价过程中,要加强对有益芳香植物的利用,注重保健绿地的建设。
芳香植物用于植物保健绿地的建设时,必须保证能散发有益的物质,进行杀菌和消炎等功能,可以治疗人体的各种疾病。
在小区植物造景过程中,这些芳香植物不仅具有美丽的外形,还能使人心情变得愉快,对疾病进行预防,因此,在小区绿化规划过程中,应该要为植物保健绿地预留位置,规划建立相应的植物保健绿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植物造景设计要注重利用城市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达到植物、建筑、水体、山体、道路交通、环境设施等要素的和谐统一。
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居住区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娟,范美珍.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8(02).
[2]王菁.居住小区中开放空间的景观植物的配置[J].中国科技信息,2013(16).
[3]宣其英.浅谈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云南:建材发展导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