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膝关节外科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论证报告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论证报告关于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技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审查报告为规范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对该项目技术相关医疗技术管理问题进行了审查。
一、项目信息项目类别:河南省限制类医疗技术技术名称: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技术技术负责人:摘要: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是切除病灶、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我科开展骨科诊疗工作10余年,开放床位50张,具有人员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骨科医师队伍,人员技术力量向雄厚,有8年以上骨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的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设有关节外科专业组,可独立完成膝部创伤及膝关节骨关节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膝关节外科手术200余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涉及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技术的管理要求1、本院为国家三级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并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医院拥有层流手术室6间,业务用房面积404m2,包括百级净化1间,万级净化4间,正负压切换1间,布局合理,配备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所需要的手术器材,同时配有骨科专用手术床,术中移动C臂机、关节镜手术系统、下肢气压泵、除颤仪、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及配套设施,能满足手术及围手术期管理需要。
2、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对该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并授予手术权限,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近3年每年参与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至少50例。
3、医院及科室制定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应诊疗技术规范的其他要求。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评议意见经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议,该技术属国内比较成熟的技术项目,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备案表

《**省实行备案制管理医疗技术目录
疗机构名称”请填写执业许可证所注明的名称;3.“批文”是指相应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的文件名及文号,未经审批填“无”;4.“相应诊疗科目”请填写依据该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所需,并已获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5.“是否通过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设备、设施和其他辅助条件”请对照相应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填写实际情况;6.准予应用人员请填写执业地点在本单位的人员;7.本表按《**省实行备案制管理医疗技术目录(2015版)》要求进行备案,各部门分别留存。
国内关于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
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换治疗。
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
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
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
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一)初次髋关节置换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
中医骨伤科——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

中医骨伤科——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患者手术医治开始到术后基本恢复的过程,称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康复期。
期间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患者在手术之后通过肌肉训练、关节活动等措施达到康复效果,以此达到治疗髋关节毁损性疾病效果。
髋关节置换主要分为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无水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部分使用骨水泥及部分不使用的混合型等种类;还可根据患处置换情况分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等类型。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众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人使用已经相当广泛,骨关节类疾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重度关节疼痛患者以及行动功能障碍者,急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其目的在于增强关节活动及功能性、增强关节周围肌肉能力来帮助患者达到活动无碍的目的。
随着人工髋关节使用越来越广泛,其术后康复也得到广泛重视,假体工艺日益先进、手术技术日益发展,同时再加上康复期治疗就可以使患者得到最好康复效果。
1.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注意事项①任何手术后都存在感染风险,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可能存在髋关节或其他部位感染情况,其次患者患有显著后遗症风险会增加。
②可能导致其他神经源性疾病,包括骨质破坏加速、髋关节四周肌肉恢复情况不良、其他脏器出现疾病等情况。
所以需要手术之前充分评估其风险。
③禁止重力压迫髋关节处,如跷二郎腿等,患者需避免坐矮凳。
④一般以大霉素串珠填塞股于骨髓腔并借助牵引来固定,或采取制作临时假肢关节方式。
此方法具有确保肢体长度等优点,便于安装的同时,还有利于髋关节恢复,并且为抗生素灌注提供空间,灌洗效率也随之提高。
2.怎样判断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恢复情况①根据假体位置:主要根据X线进行判定,假体位置合适与否,否则容易发生脱臼。
术后关节情况良好,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注意关节是否稳定,伸展是否顺畅。
②根据患者行动力、支撑力、行动耐力等情况判定。
③是否存在手术后其他并发症,如发热、感染等。
3.术后康复方案①术前:可以训练臀中肌力,采取抬腿、踮脚方式进行。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功能位骨性强直髋的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功能位骨性强直髋的围手术期护理买力克·买买提;买尔哈巴·阿不都热衣木;张秀华;刘丽【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功能位骨性强直髋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对2009年9月-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4例非功能位骨性强直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配合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分析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护理特色和效果.结果 1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00 mL.经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术后14例患者术区切口均愈合良好,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人工关节假体脱位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1、3、6、12个月随访患者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生活可以自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非功能位骨性强直髋患者的有效方法,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coordinat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 functional hip bony ankylosing.Methods Perioperative nursing characteristics was summarized and effects of nursing staff was analyzed,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corrective and effective perioperative nursing was performed on 14 cases of non functional hip bony ankylosis patients fr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during September 2009-December 2014.Results It was shown that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65 min,with an average of bloodloss being 200 mL.With good perioperative care,postoperative patients whose healing of incision were fine,none case was observed with the intraoperatie blood vessels,nerve damage and DVT,joint dislocation and the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1,3,6 and 12 months after discharge,and 14 patients recovered their daily active function.Conclu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urned out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 functional hip bony ankylosing.Corrective and effective perioperative nursing was exhibited to be the key to ensur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hip arthroplasty.【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0)009【总页数】4页(P1242-1245)【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性强直;非功能位;护理配合【作者】买力克·买买提;买尔哈巴·阿不都热衣木;张秀华;刘丽【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乌鲁木齐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骨性强直髋其髋臼与股骨头之间有骨小梁长入,进而髋臼与股骨头发生骨性融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

三.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
• 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或老年股骨颈骨折头 下型愈合困难的。
• 2、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晚期。 • 3、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 • 4、骨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的晚期。 • 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所致髋关节疼痛或腰痛。 • 6、陈旧性的髋关节感染或结核所致髋关节畸形和
浅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的护理和 功能锻炼
一.髋关节解剖
• 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组成。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 能做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根据疾病和治 疗需要,可单独置换股骨头或同时置换股骨头与髋 臼,也可仅置换髋臼与股骨头表面,分别称为股骨 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随着骨科疾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增加,人工关节置 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髋部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 见的手段之一。
四、术后护理
专科护理
体位: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 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中立 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近患 肢而过度内收。将患者双下肢分开,患肢呈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 足尖向上),两腿间夹三角枕。薄软枕平膝纵向放于小腿间,抬高患肢 ,足跟及腘窝悬空,每2h翻身、扣背。 放置便盆时,床头稍抬高15 °,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内旋 和内收,可在腰下垫一软枕,臀部与大腿同时上抬足够高度,从健侧取 放便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
神经和血管损伤:观察有无下肢麻木、活动障碍、肌无力等;观察伤
口局部出血情况及引流情况。
脱位及半脱位:观察有无髋关节活动性疼痛,关节主动、被动运动受
限,下肢异常内旋、外旋或缩短。一经怀疑,ⅹ线检查可确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随访管理

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随访管理一、随访目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不同于一般的内植物手术,人工关节植入人体后行使关节运动和负重等功能,人工关节的材料、设计、病人的职业和使用习惯、医生的手术技巧等都影响其长期疗效。
良好的随访可以让医生追踪监测病人术后关节的功能状态,促进病人快速康复,早日恢复到术前的生活状态,以及及时发现病人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为病人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由这些问题引发更复杂和更昂贵的治疗结局。
此外,良好的随访机制为临床医生搜集病人术后相关资料也提供了便利。
二、随访时间设定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出院当天、出院后第3、7、10天由专人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时间一般为术后3周、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满一年以后每年门诊随访一次。
前3个月的随访主要为病人提供术后早期手术侧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指导,并指导病人按需服用镇痛、辅助睡眠的相关药物,3个月以后的随访则是为了进一步的功能康复、指导病人逐步恢复社交和工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早发现与预防。
具体随访时间应根据病人术后康复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其中术后3周左右及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是三个最为重要的随访节点。
术后3周左右时的随访要重点病人的疼痛、睡眠关节功能和伤口愈合情况,如病人主诉有疼痛或睡眠障碍需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继续使用镇痛药物或辅助睡眠药物;病人伤口愈合良好予以拆除缝线。
若术后3周随访时病人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可酌情跳过术后6周的门诊随访,改为电话或邮件随访;若术后3周时的随访病人康复锻炼进展受阻,则需病人每周门诊随访一次,由门诊医生督促病人锻炼并检验锻炼效果。
术后3个月内是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功能锻炼的黄金时期,术后3个月的随访以检验病人关节功能为主,同时可借助Harris评分或HSS评分等关节量表初步评估病人康复效果,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病人穿鞋袜、洗脚、下蹲等日常动作,并指导病人逐步由康复过度至正常的社交和工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适应症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2)类风湿性关节炎(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9)髋部周围肿瘤(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一)合并神经损伤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围血管损伤。
2.预防:(1)术中小心牵拉;(2)保护坐骨神经;(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
2.预防:(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失误等。
2.防治:(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膝关节外科【李章华廖文王志林主编本书共分两篇,详细地介绍了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简史,生理解剖与生物力学,关节的检查,置换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技术,术后康复,疗效评价等内容。
本书在注重基础理论的阐述的同时,更眷重地描述了每一个手术的具体过程,以及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本书作者多为一线临床医生,他们在工作中边摸索边治疗,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临床经验,为基层医院从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医生提供了既系统又实用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合骨科及相关专业医师参考阅读。
第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市第一章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与研究进展一、人工髋关节发展筒史1891年,Gluck首先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Jones将金箔覆盖于截骨面上完成了金箔关节成形术,提出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概念和应用的可行性。
但在此之前Ollier、Lexer、Loewe、Beer等已先后利用肌肉、筋膜、皮肤等进行隔开型关节成形术,开始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早期探索。
1923年,Smith Petersen设计了一种玻璃杯状假体套在股骨头表面行单杯成形术,它被认为是髋关节置换术的鼻祖。
他们的尝试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大部分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开展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工关节仍没有很大的进展。
人们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探索。
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并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20世纪40年代起,人工关节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60年代,英国John Charnley使人工关节置换进入了新的纪元。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普及并广泛应用,尤其是人工髋、膝关节。
在西方国家,髋关节置换术是继胆囊切除术而占第二位的手术。
在美国,每年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不少于20万例,而在全世界每年髋关节置换术就约50万例。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总结人工髋关节的发展过程,以便推动人工髋关节的发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现按人工髋关节发展史的重要纪事将其分为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再度兴起人工股骨头及全髋关节置换的研究。
1938年,Smith Petersen采用了生物惰性较好的钴铬钼制成的金属杯并广泛推广使用。
1938年,Phillip Wiles设计了全金属的全髋关节,治疗了6例病人,Phillip Wiles被认定是第一位施行真正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人。
1939年,Haboush对Smith Petersen假体模式作了改进,设计了带边缘的钴铬钼合金杯。
1940年,Valls和Townely在美国进行了短弯柄形股骨头假体的半关节置换术,Mckee用黄铜和不锈钢假体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
1941年Moore和Bohlman设计了自锁型人工股骨头,其柄为直柄型并带有自锁孔。
同时期Thompson设计出弯度更大的实心柄型人工股骨头。
这些关节成为后来的McKee,Muller,Harris,Aufranc-Turner等全髋关节的参照。
Urist和McBride设计了凸面带尖或脊状突起的髋臼假体,当今某些髋臼假体仍沿用这种模式。
1943年,Harmon用丙烯酸酯杯做了16例髋关节置换术。
第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第一章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与研究进展一、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二、我国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发展三、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四、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第二章髋关节的生理解剖与生物力学一、髋关节的生理解剖二、髋关节的滑膜、滑囊、滑液三、股骨头的生物力学四、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五、关节置换术后的生物力学问题第三章髋关节的检查一、髋关节的物理检查二、髋关节的X线检查三、常用的其他检查第四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假体的选择与固定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禁忌证三、髋关节假体的选择四、髋关节置换的固定技术第五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一、评定是否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适应证二、术前准备三、术前模板测量四、麻醉方式选择第六章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入路二、假体安装标准三、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第七章其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三、保留股骨颈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第八章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一、术前计划二、手术技术三、微创的优缺点四、微创THR治疗效果五、展望第九章特殊疾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一、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三、类风湿性关节炎四、强直性脊柱炎五、髋臼内陷症六、发育性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七、髋关节骨性强直八、髋臼骨折九、股骨颈骨折第十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处理一、术后神经损伤二、术后血管损伤三、双侧肢体不等长四、脱位和半脱位五、异位骨化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七、肺栓塞八、骨折九、假体松动十、感染十一、骨质溶解十二、大腿疼痛十三、跛行十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肌无力第十一章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疗效评价一、临床评定二、术后X线评定和测量三、康复评定四、临床随访第十二章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一、手术适应证二、手术禁忌证三、术前准备四、手术入路五、股骨柄和骨水泥的取出六、髋臼杯和骨水泥的取出七、股骨重建八、髋臼重建第十三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原则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康复三、术后随访第二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第十四章人工膝关节发展简史一、假体的演变及设计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现状第十五章与膝关节置换相关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解剖基础理论一、膝关节的结构二、与关节置换相关的解剖特点第二节生物力学基础理论一、膝关节的运动二、膝关节稳定的维持三、膝关节的负荷与磨损四、股胫关节的接触面积五、股骨、胫骨关节面下松质骨的强度六、髌股关节力学特点七、人工膝关节术后生物力学特点第十六章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与研究一、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基本问题分析二、人工膝关节设计中的膝关节运动学三、膝关节的骨性结构在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中的影响四、人工膝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五、快速成型技术在人工关节产品中的应用六、人工膝关节假体的CAD/CAM研究第十七章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不同假体的选择依据第十八章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一、皮肤切口二、关节囊人路三、复杂情况下膝关节的手术显露第十九章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处理一、术前评估二、手术计划三、术前准备四、术中处理五、术后处理第二十章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一、全膝关节置换术二、单髁关节置换术三、铰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四、软组织平衡五、特殊情况的处理六、术中应注意的问题七、目前手术上仍存在争议的问题附录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手术操作一、手术人路二、股骨截骨三、胫骨侧截骨四、测试关节力线、关节间隙及关节稳定性五、髌骨截骨六、植入部件七、关闭切口第二十一章微创技术与膝关节置换一、技术特点二、常用手术人路三、初步结果四、展望第一节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一、人工单髁的发展过程二、人工单髁置换结果三、UKA患者的选择四、手术原则五、单髁人工关节假体的选择六、膝单髁人工关节置换术七、微创单髁置换术第二节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一、术前评估二、手术技术第三节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一、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缺点与计算机辅助导航的优势二、发展简史三、手术导航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四、手术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五、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TKA手术操作(德国Orthopilot导航系统为例)六、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TKA中的应用七、计算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第四节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一、研究背景二、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提出第二十二章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一、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原因二、术前评估和计划三、适应证和禁忌证四、翻修手术的原则五、全膝关节置换翻修假体的选择六、手术人路七、三步翻修手术技术八、假体的取出与植入九、髌骨的处理十、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Link公司ENDO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为例第二十三章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一、术中副损伤二、术后并发症三、系统并发症第二十四章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一、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二、康复运动的重要性三、康复目标、原则与康复方案四、康复运动开展状况五、康复效果的评价六、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七、术后疗效评定及结果评估更多内容请参考:/book/html/?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