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评价与试验方法研究_初亮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评价方法研究摘要:从目前的产品调研和研究成果分析来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上的装车率很高,然而直接、单独针对该系统的测评体系尚未建立,只是在控制策略研究中有部分提出了一些测评指标.研究中有提出“回生率”指标,也即回收的制动能量与整车动能减少量的比值。
目前,国内外均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评价方法1、前言以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不同能量间的传递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评价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搭建了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测试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某电动汽车在NEDC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回收能量和回收率主要受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制动初速度和减速度的影响,当制动初速度低于控制策略中设定车速时系统将不进行能量回收;鉴于NEOC工况中制动初速度和减速度比较单一的情况,建议开发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评价的工况。
2、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评价方法与指标2.1制动能量回收评价方法国内外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软件仿真、台架试验和整车测试等3种。
软件仿真需要对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各子系统进行单独建模,同时对建模的精确度要求较高,且难以真实全面地模拟在实际车辆行驶过程中影响能量回收的因素,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较差。
台架试验仅对单独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进行测试,而忽略了汽车实际道路行驶中风阻、路阻及其它附件能量消耗等对能量回收率的影响。
整车测试是对整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制动能量进行测试,能够充分反映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本身以及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弥补台架试验和软件仿真的不足,提高了试验的精确度和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系统的测试评价应采用基于整车测试的方法。
2.2制动能量回收评价指标对于制动能量回收的评价指标,国内外已提出了制动能量回馈率(制动能量回馈过程中电动机发出的电能在总制动能量中的占比)、能量回收率(在某循环工况下电动机回馈发出的电能占电动机总消耗能量的百分比)、回收率(电动机回馈发出的电能占整车总动能或动力电池总储电量的百分比)及制动能量回收贡献率(制动能量中被回收又重新被动力系统利用且传递到驱动轮的那一部分能量在总驱动能量中所占的比例)等评价指标。
基于能量回收技术的纯电动汽车制动器性能分析

基于能量回收技术的纯电动汽车制动器性能分析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
与传统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等优势,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器性能一直是汽车工程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基于能量回收技术对纯电动汽车制动器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纯电动汽车制动器的基本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制动效果:摩擦制动和再生制动。
摩擦制动是将制动器与车轮接触产生摩擦力,转化为热能散发出来,实现制动的效果。
而再生制动则是通过电动机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电池中,以便再次使用。
相比于传统汽车的制动器,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技术充分利用了能量回收,实现了对动能的高效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基于能量回收技术的纯电动汽车制动器具有以下优势:1. 能量利用高效:再生制动技术能够将制动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在日常行驶中可以供电,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制动过程平稳: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可实现无级调节,通过精确控制电机转矩和转速,使制动过程更加平稳,减少驾驶员不适感。
3. 减少制动器磨损:传统汽车的制动器通常会受到摩擦的损耗,需要经常更换摩擦片。
而基于能量回收技术的纯电动汽车制动器,可以通过调整再生力的大小和时间,减少制动时的摩擦损耗,延长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4. 提高行驶安全性: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可以实现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积极干预,对车辆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相应调整动力输出,提高行驶的稳定性,提升制动安全性能。
然而,基于能量回收技术的纯电动汽车制动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再生制动效果受限: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效果受到车辆速度和电池状态的影响,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急刹车或者低电量状态下,再生制动的效果会减弱,需要依靠摩擦制动来实现更强的制动效果。
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效能评估与优化

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效能评估与优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备受关注。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能量回收系统,它可以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惯性能量转化为电能,进而提高整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对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估与优化研究。
一、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原理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是通过回收制动过程和行驶过程中车辆的惯性能量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系统。
制动过程中,车辆通过制动器产生的摩擦把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而能量回收系统则将这部分热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行驶过程中,车辆在减速或行驶时的惯性能量也可以通过能量回收系统转化为电能。
二、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效能的评估方法1. 效能评估指标评估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效能需要建立合适的评估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回收能量的比例、能量转换的效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
回收能量的比例指的是成功回收的能量与总能量的比值,能量转换效率则表示能量转换的效果,系统的稳定性则反映了能量回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适应不同工况的能力。
2. 实验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效能,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制动过程和行驶过程的数据采集,包括速度、加速度、电池容量等信息。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能量回收系统的效能指标,从而评估系统的性能。
三、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方法1. 制动能量回收的优化在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车辆通过制动器将动能转化为热能,进而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其转化为电能。
为了提高回收能量的比例和能量转换效率,可以采用多级回收系统和优化设计的制动器。
同时,合理控制制动程度,避免过度制动或制动不足,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2. 行驶能量回收的优化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为了提高能量回收效果,可以采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智能控制,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路况选择合适的能量回收模式。
电动汽车制动器在能量回收与性能平衡方面的研究

电动汽车制动器在能量回收与性能平衡方面的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的交通工具,正逐渐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电动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能量损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行驶里程,研究电动汽车制动器在能量回收与性能平衡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电动汽车制动器需要具备良好的能量回收功能。
在传统汽车中,制动过程中通过摩擦器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散发到空气中,造成能量的巨大浪费。
而电动汽车的制动装置需要能够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以供后续使用。
有效的能量回收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对电网的依赖。
其次,电动汽车制动器在能量回收的同时需要保持较好的制动性能平衡。
制动性能是电动汽车行驶安全性的重要保证之一,它不仅包括制动器的制动力大小,还包括制动过程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能量回收的同时,制动器必须能够及时响应驾驶员的制动指令,确保车辆的安全停车。
因此,电动汽车制动器的能量回收与制动性能平衡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制动器在能量回收与性能平衡方面的研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制动器结构设计。
通过改进制动器组件的材料、减轻制动器的质量和提升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可以提高制动器的能量回收效率。
例如,采用高效率的电动动力学制动器、利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动力和能量流的精准控制,将能量回收的过程最大化。
2. 开展制动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
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不仅包括制动器本身,还包括制动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动机、转速传感器等多个部件。
通过对电动汽车整个制动系统的协同控制算法研究,可以在能量回收和制动性能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例如,在制动时根据车速和加速度的变化调整能量回收的策略,以实现最佳的综合性能。
3. 制定新的测试和评估标准。
由于电动汽车制动器在能量回收与性能平衡方面具有特殊性,传统的测试和评估标准无法完全适用。
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评价方法研究

汽车工程2017 年(第39 卷)第4 期Automotive Engineering2017( Vol.39)No.4 d o i:10.19562/j.chinasae.qcgc.2017.04.016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评价方法研究+初亮,刘达亮,刘宏伟,蔡健伟,赵迪(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评价方法。
从制动能量回收的机理人手,分析了制动能量 回收系统的制动力分配和整车能量流;引人新的制动器效能因数和电机制动力分配系数的概念,推导出制动轮缸压 力与制动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评价制动能量回收效果的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制动能量回收率、节能贡献度和 续驶里程贡献度;并进行了仿真和实车试验。
结果表明,制动能量回收率可反映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节能潜力,节能贡献度能反映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对整车节能的贡献度,评价指标稳定、合理。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能量流;制动能量回收评价;仿真;实车试验A S t u d y o n the Evaluation M e t h o d ofB r a k i n g E n e r g yR e c o v e r y in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C h u Liang, Liu Daliang, Liu H o n g w e i, Cai Jianwei & Zha o DiJilin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Simulation and Control,Changchun130022[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in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Starting with the mechanism of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the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in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and the energy flow of vehicle are analyzed and new concepts of brake efficacy factor and motor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re introduced,based on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heel cylinder pressure and brake energy i s derived. Thre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re proposed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the recovery ratio of braking energy,the contribution share to energy saving and the contribution share to driving range and both simulation and real vehicle test a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ratio can reflect th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while contribution share to energy saving can represent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to energy saving of vehicle,and i t i s shown that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proposed are stable and reasonable.Keywords :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 regenerative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 energy flow ;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evaluation ; simulation ; vehicle test刖言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作为电动汽车的一项重要 技术,是其节能环保的主要手段之一。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控制及回收的研究

河勺摘要: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的是大气污染以及地球污染物等环境问题,慢慢也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崛起,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缓解了这一问题。
电动汽车从长远来看其维修低于传统汽车并且电动汽车采用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缩小了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差距,提高了燃料经济性,也为电动汽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回收;再生制动;SOC状态;动态分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控制及回收的研究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闫志坚在专业课学习中,本人对电动汽车回收能量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本文主要是关于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通过MATLAB建模来分析探究动态分配下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以及SOC值大小对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
1行业内汽车发展以及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意义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以及能源问题为人类生存带来困扰。
相关数据表明,在城市驾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能量用于制动,制动能量回收的出现改善了这一问题,也相当于汽车行业的一大升级。
为缩小行驶里程上与传统汽车的差距,多采用制动能量控制回收的方案,制动能量再生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消耗不仅仅能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提高了燃料经济性,更是能延长机器寿命、节约成本的重要举措叫制动能量再生能量取决于回收效率和汽车驾驶模式,驾驶模式由道路概况、交通状况和驾驶风格决定。
自最早的实验以来,电动汽车一直使用再生制动,但这通常是一个复杂的事情,驾驶员必须在各种操作模式之间转换以便使用它。
但从1967年开始,电子设备的改进使这一过程完全自动化。
当使用制动踏板时,电动机控制器自动开始电池充电。
许多现代混合动力和电动车辆使用这种技术来扩展电池组的范围,特别是那些使用交流传动系统(大多数早期设计使用直流电源)的电池组。
在目前众多电动汽车品牌中,特斯拉将这一技术运用成熟,以致于使其走在世界电动汽车发展的前列。
国内品牌中,如比亚迪“宋”也搭载了这一黑科技,并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新能源汽车在当今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作为其重要的创新之一,大大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能效。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是什么?
所谓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汽车制动时释放的能量,通过特定的装置将其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和再利用。
传统汽车在制动时,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会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空气中,而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则将这部分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
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电动机将制动时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中,待需要时再释放给电动机来辅助汽车运行。
关键技术包括制动能量的捕捉、电能的存储和管理、以及能量再利用的控制系统等。
应用现状与优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广泛应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例如特斯拉、日产等知名品牌。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应用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诸多优势,包括提升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能耗排放、延长了电池寿命等。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也将不断完善与发展。
未来,该技术有望在更多汽车型号上得到应用,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不仅提升了汽车的能效和环保性能,也为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电动汽车制动与能量回馈技术研究

K e y W O r d s:e l e c t r i c v e h i c l e s ; b r u s h l e s s D C mo t o r ( B L D C M) ; e n e r g y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实现 了 电动 汽 车 的 能量 回馈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 键 词 :电动 汽 车 ; 直 流 无刷 电机 ( B L D C M) ; 能 量 回 馈
中 图 分 类 号 :U 4 6 3 .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5 8 - 7 9 9 8 ( 2 0 1 3 ) 0 5 - 0 0 6 1 - 0 4
电动汽车制动与能量 回馈技术研究
渠 彦彦 , 颜 钢 锋 ( 浙 江 大 学 电 气工 程 学 院 , 浙江 杭J , i 1 3 1 0 0 2 7)
摘 要 :基 于 电动 汽 车 用直 流 无 刷 电机 制 动 与 能 量 回馈 的 工作 原 理 , 提 出一种 简单 且 有 效 的 能 量
s i mp l e b u t e f e c t i v e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o f b r a k e a n d e n e r g y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wa s p r o p o s e d.Du in r g t h e b r a k i n g p e i r o d,o n l y t h e s wi t c h i n g
提 出 了一 种 简单 有 效 的 方 法 , 将 刹 车 产 生 的能 量 转 换 成 电 能然后再存储到电池 中, 以此 延 长 电 动 车 的续 航 里 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Huazhong Univ.of Sci.& Tech.(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OI:10.13245/j.hust.140105
Vol.42 No.1 Jan. 2014
1 车辆能量分析
1.1 受 力 分 析
车辆在运动过 程 中 须 要 克 服 滚 动 阻 力、空 气
阻力、坡 度 阻 力 和 加 速 阻 力,在 此 忽 略 坡 度 阻 力,
受 力 分 析 见 文 献 [3],驱 动 力 满 足 下 式 [5]
FT
= Gf +2C1D.1A5v2
+δm
dv, dt
式中:FT 为总驱动 力,驱 动 时 FT 为 正 值,制 动 时 FT 为负值;G=mg,m 为车辆 质 量;f 为 滚 动 阻 力 系数;CD 为空气阻力 系 数;A 为 迎 风 面 积;δ 为 汽 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v 为车速.
制动过程中,
Eb-k = Eb-f +Eb-w +Eb;
Eb = Ebf-H +Ebr-H +Eb-R;
(( ) ( )) Eb-k = 12m
v1 3.6
2
-
v0 2 3 .6
= Ed-k,(1)
式中 Eb-k为 车 辆 由v1 制 动 至v0 时 消 耗 能 量.电 机控制器端回收的制动能量为
Eb-C = EbηconηtηmotηM-con, 式中:ηcon为控制系统效率 ;Eb-R=ηconEb.
图 2 整车能量流分析
驱动过程中,
Ed-T = Ed-f +Ed-w +Ed-k = Ed-CηM-conηmotηt,
式中ηM-con,ηmot和ηt 分 别 为 电 机 控 制 器 效 率 、电 机效率和传动系统效率.
· 20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第 42 卷
收 稿 日 期 2013-04-15. 作 者 简 介 初 亮 (1967-),男 ,教 授 ,E-mail:chuliang126@126.com.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专项资 助 项 目 (2012AA110903);高 等 学 校 博 士 学 科 点 专 项 科 研 基 金 资
助项目 (20110061130003).
第1期
初 亮 ,等 :纯 电 动 汽 车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评 价 与 试 验 方 法 研 究
· 19 ·
动能量回收率作 为 评 价 指 标,评 价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系统的能量回收 效 果.整 车 能 量 流 与 纯 电 动 汽 车 电 力 系 统 的 布 置 形 式 相 关 ,在 能 量 流 的 基 础 上 ,分 析 现 有 试 验 方 法 ,给 出 了 合 理 的 测 量 计 算 方 法 .
能 量;Ed- M 为 驱 动 时 输 入 给 传 动 装 置 的 能 量; Eb- M 为制动时输入给电 机 的 能 量;Ed-T 为 忽 略 坡 道阻力消耗的总驱 动 能 量;Eb-T 为 制 动 时 输 入 给 传动系的能量;Ed-f为滚动阻力消 耗 能 量;Ed- w 为 空气阻力消耗的能量;Ed-k为整 车 车 速 为v1 时 所 具有的动能;Eb-f为 制 动 状 态 下 克 服 滚 动 阻 力 消 耗的能量;Eb-w为制 动 状 态 下 克 服 空 气 阻 力 消 耗 的能量;Eb 为制动 系 统 消 耗 能 量;Ebf- H 为 前 轴 液 压制动力消耗的能量;Ebr- H 为 后 轴 液 压 制 动 力 消 耗 的 能 量 ;Eb- R 为 驱 动 轮 处 回 收 的 能 量 .
能源和环保问题促使新能源汽车研究深入而 广 泛 开 展.电 动 汽 车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 交 通 工 具, 以 其 清 洁 无 污 染 、驱 动 能 量 源 多 样 化 、能 量 效 率 高 等优点成为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1].目前,对 于 纯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评价和试验方法尚无统一 标 准 .在 纯 电 动 汽 车 产 业 化 和 商 业 化 的 进 程 中 ,亟 须确立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评价指标和试验 方法.
1.2 能 量 流 分 析
纯电动汽车采用电机作为单一的驱动装置,
与 混 合 动 力 汽 车 相 比 ,其 电 机 功 率 较 大 ,从 而 提 高
了 电 机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的 能 力[6-7].纯 电 动 汽 车 进
行能量回收时,将 整 车 动 能 通 过 电 机 转 换 成 电 能
储 存 在 储 能 装 置 中 [8],试 验 车 采 用 动 力 电 池 .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pure 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braking energy recovery evaluation index and test method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flow of the pure electric vehicle.Th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rate that was the energy recovered by the motor divided by the total energy during braking was adopted as pure 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evaluation index.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test methods,the 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driving cycle on the drum test bench was used for electric vehicle energy recovery test method. Three electric vehicles were selected as test cars,and its rate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method.The tes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est method is simple and evaluation index is reasonable, with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Key words pure electric vehicle;energy flow;brake energy regeneration;evaluation;test method
集成式是指 DC/DC 与电机控制器IGBT(in-
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集 成 在 一 起 与 动
力电池相连,如 图 1 所 示,虚 线 框 内 表 示 DC/DC
1.2.2 独 立 式 独立式 是 指 DC/DC 与 电 机 控 制 器IGBT 分
别与动力电池相连,DC/DC 与电机控制器在两个
壳 体 内 .为 测 量 电 机 回 收 的 能 量 ,直 接 将 测 量 电 流
装置安装在电机控制器输出端.
因此,测量电 池 电 流 时 要 根 据 不 同 车 辆 结 构
形 式 ,选 用 不 同 的 测 量 点 .纯 电 动 汽 车 总 的 能 量 流
如图2所示,其中:EC 为电网充电 电 能;Ed-B为 驱 动过程电池消 耗 电 能;Eb-B为 制 动 过 程 中 回 收 电 池端的电能;EDC-B为 由 电 池 输 出 到 DC/DC 的 能 量;Ed-C驱动时 电 机 控 制 器 输 入 端 能 量 ;EAC-B 电 池输入给 A/C 转 换 器 能 量;Eb-DC 为 制 动 时 输 入 给 DC/DC 的能 量;Eb-C 为 制 动 时 电 机 控 制 器 输 出的能量;Eb- AC 为 制 动 时 输 入 给 A/C 转 换 器 的 能量;EDC-ac为 DC/DC 输 入 给 附 件 的 能 量;Ed-D 为驱动时输入给 电 机 的 能 量;Eb-D 为 制 动 时 电 机 输入给电 机 控 制 器 的 能 量;EAC 为 输 入 给 空 调 的
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评价与试验方法研究
初 亮 蔡健伟 富子丞 王彦波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 为评价纯电动轿车制动能量回收效果,在分析纯电 动 汽 车 能 量 流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采 用 电 机 回 收 的 能 量 与制动过程中的总能量的比值,即制动能量回收率作为纯 电 动 汽 车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评 价 指 标 .分 析 已 有 试 验 方 法,选取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 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循环工况法为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试 验 方 法 .选 择 三 款 纯 电 动 汽 车 ,根 据 所 述 试 验 方 法 进 行 试 验 ,得 到 了 三 种 车 型 的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率 .试 验 表 明 :所 提 出 的 试 验 方 法 简 单 ,评 价 指 标 合 理 ,有 利 于 纯 电 动 汽 车 的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的 评 价 . 关 键 词 纯 电 动 汽 车 ;能 量 流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评 价 ;试 验 方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U462.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4512(2014)01-0018-05
图 1 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示意图
与电机控制器装 在 一 个 壳 体 内.测 量 电 流 的 装 置 安装在电池与虚线所示的壳体之间时测量的为部 分回收的能量,有 部 分 能 量 会 直 接 由 电 机 控 制 器 输入给 DC/DC 和空 调 A/C 转 换 器.因 此 为 了 更 加全面的测量电 机 回 收 的 能 量,要 测 量 虚 线 框 表 示的壳体内电机控制端的电压和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