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的热电阻Pt100测温电路

合集下载

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

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

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PT100是一种稳定性和线性都比较好的铂丝热电阻传感器,可以工作在 -200℃至 650℃的范围.本电路选择其工作在 -19℃至500℃范围。

整个电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一是单片机 A/D 转换和显示,控制,软件非线性校正等部分。

前置放大部分原理图如下:工作原理:传感器的接入非常简单,从系统的 5V 供电端仅仅通过一支 3K92 的电阻就连接到 PT100 了.这种接法通常会引起严重的非线性问题,但是.由于有了单片机的软件校正作为后盾,因此就简化了传感器的接入方式.按照 PT100 的参数,其在 0℃到 500℃的区间内,电阻值为 100 至280.9Ω,我们按照其串联分压的揭发,使用公式:Vcc/(PT100+3K92)* PT100 = 输出电压(mV),可以计算出其在整百℃时的输出电压,见下面的表格:单片机的 10 位 A/D 在满度量程下,最大显示为 1023 字,为了得到PT100 传感器输出电压在显示 500 字时的单片机 A/D 转换输入电压,必须对传感器的原始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计算公式为:(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 mV/℃ ) ,(Vcc=系统供电=5V),可以得到放大倍数为10.466 。

关于放大倍数的说明:有热心的用户朋友询问,按照 (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不能得到 10.466 的结果,而是得到 11.635的结果。

实际上,500 个字的理想值是无法靠电路本身自然得到的,自然得到的数字仅仅为 450 个字,因此,公式中的 500℃在实际计算时的取值是 450 而不是 500 。

450/1023*5/(0.33442-0.12438)≈10.47 。

其实,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关键是要按照传感器的 mV/℃为依据而不是以被测温度值为依据,我们看看加上非线性校正系数:10.47*1.1117=11.639499 ,这样,热心朋友的计算结果就吻合了。

Pt100铂电阻测温电路(稳定版)

Pt100铂电阻测温电路(稳定版)

常用电路图R2、R3、R4 和Pt100 组成传感器测量电桥,为了保证电桥输出电压信号的稳定性,电桥的输入电压通过TL431 稳至2.5V。

从电桥获取的差分信号通过两级运放放大后输入单片机。

电桥的一个桥臂采用可调电阻R3,通过调节R3 可以调整输入到运放的差分电压信号大小,通常用于调整零点。

放大电路采用LM358 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了防止单级放大倍数过高带来的非线性误差,放大电路采用两级放大,如图5.1 所示,前一级约为10 倍,后一级约为3倍。

温度在0~100 度变化,当温度上升时,Pt100 阻值变大,输入放大电路的差分信号变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Av 对应升高。

注意:虽然电桥部分已经经过TL431 稳压,但是整个模块的电压VCC 一定要稳定,否则随着VCC 的波动,运放LM358 的工作电压波动,输出电压Av 随之波动,最后导致A/D 转换的结果波动,测量结果上下跳变。

铂热电阻阻值与温度关系为:式中,A=0.00390802;B=-0.000000580;C=0.0000000000042735。

可见Pt100 在常温0~100摄氏度之间变化时线性度非常好,其阻值表达式可近似简化为:RPt=100(1+At),当温度变化1 摄氏度,Pt100 阻值近似变化0.39 欧。

Pt100 的分度表(0℃~100℃)程序处理一般在使用PT100 的温度采集方案中,都会对放大器LM358 采集来的模拟信号AV进行温度采样,即进行A/D 转换。

A/D 处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A/D 值的滤波处理,二是A/D 值向实际温度转换。

由于干扰或者电路噪声的存在,在采样过程当中会出现采样信号与实际信号存在偏差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信号的高低波动,为了减小这方面原因造成的测量误差,在实际采样时采样18 个点,然后再除去其中偏差较大的两个点,即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再对剩余的16 个点取均值,这样得到的A/D 转换结果比较接近实际值。

热电阻pt100三线制接法

热电阻pt100三线制接法

热电阻pt100三线制接法热电阻PT100是一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它能够将温度转换为电阻值。

而PT100的三线制接法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在PT100三线制接法中,有三根导线分别连接到PT100传感器的三个端口上。

其中两根导线被用作电源线,另外一根导线则用作信号线。

这种接法相比于常见的两线制接法,能够消除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PT100三线制接法常用于长距离传输和抗干扰要求较高的场合。

由于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被消除,可以更准确地测量温度。

同时,通过增加一根导线,可以降低因外界干扰而引起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PT100三线制接法的连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导线的连接正确无误。

其中,两根电源线需要连接到电源,信号线则连接到测量仪器或控制系统。

2. 导线的选择要合适。

一般情况下,导线的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就越小。

因此,建议选择截面积较大的导线。

3. 导线的长度要适中。

导线的长度过长会增加电阻,从而影响测量精度;而长度过短则可能影响测量的范围。

因此,在选择导线长度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4. PT100的接线盒要密封良好。

接线盒的密封性能对于保护导线和传感器非常重要,能够防止水分、灰尘等进入,避免损坏传感器或导线。

PT100三线制接法是一种提高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方法。

通过正确连接导线,可以消除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线和长度,并确保接线盒的密封性能良好。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PT100三线制接法进行温度测量,满足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的需求。

pt100接线图

pt100接线图

pt100接线图
四线可以当三线用,一边的两根并一起,
三线的可以当四线用,单根的一边接两根,
主要差别是变送部分;
1、Pt100铂电阻的三种接线方式在原理上的不同:
二线制和三线制是用电桥法测量,最后给出的是温度值与模拟量输出值的关系。

四线没有电桥,完全只是用恒
流源发送,电压计测量,最后给出测量电阻值。

2、Pt100热电阻的三种接线方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连接导线的电阻和接触电阻会对Pt100铂电阻测温精度产生较大影响,铂电阻三线制或者四线制接线方式能有效
消除这种影响。

与热电阻连接的检测设备(温控仪、PLC输入等)都有四个接线端子:I+、I-、V+、V-。

其中,I+、I-端是为了
给热电阻提供恒定的电流,V+、V-是用来监测热电阻的电压变化,依次检测温度变化。

请参阅下图:
三线制PT100接到仪表上时,不需要短接线。

三线制只是在电阻的其中一端接出两条线而已,主要是为了平衡由于导线引起的阻值误差。

热电阻的一端引出一根导线把它接入电桥的一个桥臂中,另外一端引出两根导线,一根连在与热电阻桥臂相邻的桥臂中,另一根与电桥的供电电源相连,与电桥的平衡无关。

温度为零时输出100欧的电阻值
PT100测量温度是用不同的电阻值来表示温度的,当测温点与二次表距离增加时,导线也增加,导线的阻值会被二次表认为是温度值,为了消除导线延长对温度的影响,所以使用三线制。

相当于把桥路中的热敏电阻(铂电阻)二端和供电线一起引到现场,这样就是三线制了。

pt100热电阻接线图

pt100热电阻接线图

pt100 热电阻接线图pt100 热电阻二线制接法如下图。

变送器通过导线L1、L2 给热电阻施加激励电流I,测得电势V1、V2。

计算得Rt:由于连接导线的电阻RL1、RL2 无法测得而被计入到热电阻的电阻值中,使测量结果产生附加误差。

如在100℃时Pt100 热电阻的热电阻率为0.379Ω/℃,这时若导线的电阻值为2Ω,则会引起的测量误差为5.3 ℃。

pt100 热电阻三线制接法PT100 铂电阻传感器有三条引线,可用A、B、C(或黑、红、黄)来代表三根线,三根线之间有如下规律:A 与B 或C 之间的阻值常温下在110 欧左右,B 与C 之间为0 欧,B 与C 在内部是直通的,原则上B 与C 没什幺区别。

仪表上接传感器的固定端子有三个:A 线接在仪表上接传感器的一个固定的端子,B 和C 接在仪表上的另外两个固定端子,B 和C 线的位置可以互换,但都得接上,如果中间接有加长线,三条导线的规格和长度要相同。

热电阻的3 线和4 线接法:是采用2 线、3 线、4 线,主要由使用的二次仪表来决定。

一般显示仪表提供三线接法,PT100 一端出一颗线,另一端出两颗线,都接仪表,仪表内部通过桥抵消导线电阻。

一般PLC 为四线,每端出两颗线,两颗接PLC 输出恒流源,PLC 通过另两颗测量PT100 上的电压,也是为了抵消导线电阻,四线精确度最高,三线也可以,两线最低,具体用法要考虑精度要求和成本。

pt100 三线制接线方式原因PT100 热电阻0℃时电阻值为100Ω,电阻变化率为0.3851Ω/℃。

由于其电阻值小,灵敏度高,所以引线的阻值不能忽略不计,采用热电阻三线式接法可消除引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原理如下:PT100 热电阻引出的三根导线截面积和长度均相同(即r1=r2=r3),测量铂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铂电阻(Rpt100)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将导线一根(r1)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r2、r3)分别接到铂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这样两桥臂都引入了相同阻值的引线电阻,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引线线电阻的变化对测量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热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电路图工作原理图解

热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电路图工作原理图解

热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电路图⼯作原理图解 PT100是⼀种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说到什么是正温度系数?就必须要结合负温度系数来讲了。

随着温度的升⾼,电阻的阻值变⼤,就是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相反,如果随着温度的升⾼,电阻的阻值变⼩,就是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PT100之所以应⽤很⼴泛,不仅是因为它可以测的温度范围宽(零下⼏⼗度到零上⼏百度),还因为它的线性度⾮常好。

“线性度”,说的直⽩⼀点就是温度每变化⼀度,电阻的阻值升⾼的幅度是基本相同的。

这样,就⼤⼤的简化了我们的程序。

不过,PT100也有它的缺点,就是温度每上升⼀度,阻值变化太⼩了,只有0.39欧姆。

这样就需要硬件上提供⾼精度低噪声的转换。

⽹上流传有很多电路,很多电路其实都是不能当作产品⽤的。

下⾯给⼤家提供⼀种⾼精度的电路,就是成本有些⾼,不过品质好。

对于测温电路,其实有很多可以值得研究的地⽅,⼩电路有⼤智慧。

⽐如,你可以⼀眼就看出来这个电路不能测零下的温度吗?你可以计算出来这个电路可以测量的温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吗?你可以修改这个电路,让它可以测到你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吗?如果把反相(-IN)和同相(+IN)两条线调换,后果如何? 看看,你觉得电路简单,那么上⾯的问题都可以回答吗? 电路解释: 越简单的电路,稳定性就越好。

该电路中的四个电阻都需要⽤0.1%精度的。

电路只⽤了⼀个电桥和⼀个差分放⼤器。

R2 R3 R4与PT100组成电桥电路,REF3030为电桥电路提供标准的3.00V电压。

AD623⽤⼀个2K的放⼤反馈电阻精确的把电桥的压差放⼤51倍。

(为什么是51倍,详见AD623的datasheet) PT100接法: 细⼼的⼩伙伴,会研究⼀下PT100的接法。

PT100⼀般有两线和三线的传感器。

因为线本⾝肯定有电阻,⽽上⾯也提到过,每变化⼀度,PT100只变化0.39欧姆,那么如果PT100的线很长的话,电阻就越⼤,线不同,电阻就不同,就肯定会⼤⼤的影响测出来的结果。

pt100温度测量电路图(电子发烧友)

pt100温度测量电路图(电子发烧友)

PT100与热敏电阻相反,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小pt100温度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PT100是一种稳定性和线性都比较好的铂丝热电阻传感器,可以工作在 -200℃ 至650℃ 的范围.本电路选择其工作在 -19℃ 至500℃ 范围.整个电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一是单片机 A/D 转换和显示,控制,软件非线性校正等部分.前置放大部分原理图如下:工作原理:传感器的接入非常简单,从系统的 5V 供电端仅仅通过一支 3K92 的电阻就连接到 PT100 了.这种接法通常会引起严重的非线性问题,但是.由于有了单片机的软件校正作为后盾,因此就简化了传感器的接入方式.按照 PT100 的参数,其在0℃ 到500℃ 的区间内,电阻值为 100 至280.9Ω,我们按照其串联分压的揭发,使用公式:Vcc/(PT100+3K92)* PT100 = 输出电压(mV),可以计算出其在整百℃时的输出电压,见下面的表格:温度℃PT100 阻值Ω传感两端电压 mV0 100.00 124.381 100.39 124.850 119.40 147.79100 138.51 170.64150 157.33 192.93200 175.86 214.68250 194.10 235.90300 212.05 256.59350 229.72 276.79400 247.09 296.48450 264.18 315.69单片机的 10 位 A/D 在满度量程下,最大显示为 1023 字,为了得到 PT100 传感器输出电压在显示 500 字时的单片机 A/D 转换输入电压,必须对传感器的原始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计算公式为:(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 mV/℃ ) ,(Vcc=系统供电=5V),可以得到放大倍数为 10.466 。

关于放大倍数的说明:有热心的用户朋友询问,按照 (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不能得到 10.466 的结果,而是得到 11.635的结果。

pt100温度测量电路图(电子发烧友)

pt100温度测量电路图(电子发烧友)

PT100与热敏电阻相反,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小pt100温度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PT100是一种稳定性和线性都比较好的铂丝热电阻传感器,可以工作在 -200℃ 至650℃ 的范围.本电路选择其工作在 -19℃ 至500℃ 范围.整个电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一是单片机 A/D 转换和显示,控制,软件非线性校正等部分.前置放大部分原理图如下:工作原理:传感器的接入非常简单,从系统的 5V 供电端仅仅通过一支 3K92 的电阻就连接到 PT100 了.这种接法通常会引起严重的非线性问题,但是.由于有了单片机的软件校正作为后盾,因此就简化了传感器的接入方式.按照 PT100 的参数,其在0℃ 到500℃ 的区间内,电阻值为 100 至280.9Ω,我们按照其串联分压的揭发,使用公式:Vcc/(PT100+3K92)* PT100 = 输出电压(mV),可以计算出其在整百℃时的输出电压,见下面的表格:温度℃PT100 阻值Ω传感两端电压 mV0 100.00 124.381 100.39 124.850 119.40 147.79100 138.51 170.64150 157.33 192.93200 175.86 214.68250 194.10 235.90300 212.05 256.59350 229.72 276.79400 247.09 296.48450 264.18 315.69单片机的 10 位 A/D 在满度量程下,最大显示为 1023 字,为了得到 PT100 传感器输出电压在显示 500 字时的单片机 A/D 转换输入电压,必须对传感器的原始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计算公式为:(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 mV/℃ ) ,(Vcc=系统供电=5V),可以得到放大倍数为 10.466 。

关于放大倍数的说明:有热心的用户朋友询问,按照 (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不能得到 10.466 的结果,而是得到 11.635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其电阻和温度成一定函数关系而制成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其测量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大、复现性和稳定性好等,被广泛用于中温(-200℃~650℃)范围的温度测量中。

PT100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温元件,在-50~600℃℃范围内具有其他任何温度传感器无可比拟的优势,包括高精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

由于铂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成非线性关系,所以需要进行非线性校正。

校正分为模拟电路校正和微处理器数字化校正,模拟校正有很多现成的电路,其精度不高且易受温漂等干扰因素影响,数字化校正则需要在微处理系统中使用,将Pt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对应起来后存入EEPROM中,根据电路中实测的AD值以查表方式计算相应温度值。

常用的Pt电阻接法有三线制和两线制,其中三线制接法的优点是将PT100的两侧相等的的导线长度分别加在两侧的桥臂上,使得导线电阻得以消除。

常用的采样电路有两种:一为桥式测温电路,一为恒流源式测温电路。

其中图1为三线制桥式测温电路,图2为两线制桥式测温电路,图3为恒流源式测温电路。

下面分别对桥式电路和恒流源式电路的原理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注:这两个电路本人均有采用及试验,证明可行)
一、桥式测温电路
桥式测温的典型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图1和图2均为桥式电路,分别画出来是为了说明两线制接法和三线制接法的区别)。

测温原理:电路采用TL431和电位器VR1调节产生4.096V的参考电源;采用R1、R2、VR2、Pt100构成测量电桥(其中R1=R2,VR2为
100Ω精密电阻),当Pt100的电阻值和VR2的电阻值不相等时,电桥输出一个mV级的压差信号,这个压差信号经过运放LM324放大后输出期望大小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可直接连AD转换芯片。

差动放大电路中R3=R4、R5=R6、放大倍数=R5/R3,运放采用单一5V供电。

设计及调试注意点:
1. 同幅度调整R1和R2的电阻值可以改变电桥输出的压差大小;
2. 改变R5/R3的比值即可改变电压信号的放大倍数,以便满足设计者对温度范围的要求
3. 放大电路必须接成负反馈方式,否则放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4. VR2也可为电位器,调节电位器阻值大小可以改变温度的零点设定,例如Pt100的零点温度为0℃,即0℃时电阻为100Ω,当电位器阻值调至109.885Ω时,温度的零点就被设定在了25℃。

测量电位器的阻值时须在没有接入电路时调节,这是因为接入电路后测量的电阻值发生了改变。

5. 理论上,运放输出的电压为输入压差信号×放大倍数,但实际在电路工作时测量输出电压与输入压差信号并非这样的关系,压差信号比理论值小很多,实际输出信号为
4.096*(RPt100/(R1+RPt100)- RVR2/(R1+RVR2)) (1)
式中电阻值以电路工作时量取的为准。

6. 电桥的正电源必须接稳定的参考基准,因为如果直接VCC的话,当网压波动造成VCC发生波动时,运放输出的信号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再到以VCC未发生波动时建立的温度-电阻表中去查表求值时就不正确了,
这可以根据式(1)进行计算得知。

二、恒流源式测温电路
恒流源式测温的典型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

测温原理:通过运放U1A将基准电压4.096V转换为恒流源,电流流过Pt100时在其上产生压降,再通过运放U1B将该微弱压降信号放大(图中放大倍数为10),即输出期望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可直接连AD转换芯片。

根据虚地概念“工作于线性范围内的理想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同电位”,运放U1A的“+”端和“-”端电位V+=V-=4.096V;假设运放U1A的输出脚1对地电压为Vo,根据虚断概念,(0-V-)/R1+(Vo-V-)/RPt100=0,因此电阻Pt100上的压降VPt100=Vo-V-=V-*RPt100/R1,因V-和R1均不变,因此图3虚线框内的电路等效为一个恒流源流过一个Pt100电阻,电流大小为V- /R1,Pt100上的压降仅和其自身变化的电阻值有关。

设计及调试注意点:
1. 电压基准源可以采用TL431按图1的电路产生可调的。

2. 等效恒流源输出的电流不能太大,以不超过1mA为准,以免电流大使得Pt100电阻自身发热造成测量温度不准确,试验证明,电流大于1.5mA将会有较明显的影响。

3. 运放采用单一5V供电,如果测量的温度波动比较大,将运放的供电改为±15V双电源供电会有较大改善。

4. 电阻R2、R3的电阻值取得足够大,以增大运放的U1B的输入阻抗。

5. 当然做恒流源还有很多方法,TL431的Datasheet上就有其作为恒
流源的详细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