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1课-蛋白质营养
合集下载
第一部分 饲料营养成分与作用---第三章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三)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胺类:氨基酸脱羧基产生相应的胺类物质,如组胺、酪胺、 色胺等,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当其在体内积聚时会引起中 毒。 酰胺类:氨基酸的衍生物,如天门冬酰胺与谷氨酰胺、尿素 等。
尿酸:氮代谢的主要终产物。
硝酸盐和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动物过量采食易引起 中毒。
(四)理想蛋白
饲料蛋白质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利用的 总结果可以氮平衡来表示(饲料N=粪N+尿N+沉 积N),它可以反映出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增、减 情况:
饲料 N= 粪 N+ 尿 N ,称为 N 的等平衡,体蛋白 质不增不减; 饲料N>粪 N+尿 N,称为 N的正平衡,体蛋白 质沉积; 饲料N<粪 N+尿 N,称为 N的负平衡,体蛋白 质分解。
七、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是指蛋白质被动物吸收利用满足需 要的程度,其程度愈高则营养价值愈高,反之则相反。 它既受饲料中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制约,又受 可消化蛋白质含量以及可供动物吸收、利用的蛋白质 和氨基酸量多少而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有多种,主要为生物法与 化学法 。生物法包括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 值、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及蛋白质相对值 等5种;化学法包括化学比分法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法2 种。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生物法
1、蛋白质消化率 :通常用表观消化率表示。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食入蛋白质量—粪中蛋白质量 食入蛋白质量 ×100%
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VB) :指吸收的蛋白质转化为组
织蛋白质的效率(即存留N量与吸收N量之比),常用表观 PVB表示。
表观PVB = 食入N—粪N—尿N 食入N—粪N ×100%
《蛋白质饲料导学案-畜禽营养与饲料》

《蛋白质饲料》导学案
一、导入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蛋白质的重要性。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而在畜禽养殖中,蛋白质饲料的选择和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将盘绕蛋白质饲料展开,让我们一起来进修吧!
二、目标
1. 了解蛋白质饲料的观点和作用;
2. 掌握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饲料及其特点;
3. 理解蛋白质饲料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导学
1. 什么是蛋白质饲料?它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是什么?
2. 蛋白质饲料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 应用蛋白质饲料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四、整合
1. 蛋白质饲料是指含有高蛋白质成分的饲料,可以提供动物发展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增进畜禽发展和增重。
2. 常见的蛋白质饲料包括豆粕、鱼粉、蛋白粉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畜禽发展。
3. 在应用蛋白质饲料时,应根据畜禽的发展阶段和品种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喂量,避免过量造成浪费或不足影响发展。
五、拓展
1. 请结合实际案例,讨论蛋白质饲料的选择和应用对畜禽养殖的影响;
2. 了解蛋白质饲料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如何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蛋白质饲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它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在日后的畜禽养殖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蛋白质饲料的选择和管理,以提高畜禽的发展效率和产出质量。
让我们共同尽力,为畜禽养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刍动物营养学-蛋白质营养ppt课件

各国现行饲养标准中的瘤胃微生物真蛋白质小肠消化率采用 平均参数: • 英国(AFRC,1993)为0.85 • 法国(INRA,1989)为0.80 • 美国(NRC,1996)为0.80 • 德国(Rohr,1987)为0.90 • 中国(2000)对瘤胃微生物粗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用0.70。
内源氮
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过程
蛋白质的吸收过程
小肠蛋白质 蛋白酶 氨基酸、小肽 肠系膜静脉 门静脉 氨基酸合成、分解 肝静脉 肝脏 血液循环 小 肠
各组织、乳腺等
蛋白质的代谢
蛋白质瘤胃降解
微生物蛋白
细菌对蛋白质的降解
• 首先在细胞外利用细菌分泌的蛋白酶将蛋白降解为寡肽, 进一步降解为小肽、游离氨基酸。 • 细菌摄入小肽和游离氨基酸:
NFC-CA-CB1 NDF-[NDFIP(%CP)*CP]/100-CC [NDF*木质素(%NDF)*2.4]/100
饲养实际常见几种情况
• 低能低蛋白日粮:进入瘤胃的尿素再循环氮增多,虽对微生物可提供 一部分氮源,但由于能量和氮源不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降 低。 • 高能低蛋白:瘤胃能量有富余,但氮源不足,可用一部分非蛋白氮 (NPN)去补充,以降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成本,并提高微生物蛋白 质的产量。 • 高能高蛋白:当降解蛋白质能满足微生物的需要,多余的降解蛋白质 则是浪费,这时应选择降解率低的饲料,或采取降低降解率的措施, 以便获得更多的小肠蛋白质。 • 青饲料加高可溶性蛋白:蛋白质降解和氨的释放速度过快,与碳水化 合物的分解速度不相匹配,影响了微生物蛋白质的预期产量,因此应 调整日粮,以降低蛋白质降解速度。
• • • • • 小肽分解为氨基酸 利用游离氨基酸合成微生物蛋白 将游离氨基酸分解为氨和碳架 利用氨合成氨基酸 氨向细胞外扩散
内源氮
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过程
蛋白质的吸收过程
小肠蛋白质 蛋白酶 氨基酸、小肽 肠系膜静脉 门静脉 氨基酸合成、分解 肝静脉 肝脏 血液循环 小 肠
各组织、乳腺等
蛋白质的代谢
蛋白质瘤胃降解
微生物蛋白
细菌对蛋白质的降解
• 首先在细胞外利用细菌分泌的蛋白酶将蛋白降解为寡肽, 进一步降解为小肽、游离氨基酸。 • 细菌摄入小肽和游离氨基酸:
NFC-CA-CB1 NDF-[NDFIP(%CP)*CP]/100-CC [NDF*木质素(%NDF)*2.4]/100
饲养实际常见几种情况
• 低能低蛋白日粮:进入瘤胃的尿素再循环氮增多,虽对微生物可提供 一部分氮源,但由于能量和氮源不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降 低。 • 高能低蛋白:瘤胃能量有富余,但氮源不足,可用一部分非蛋白氮 (NPN)去补充,以降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成本,并提高微生物蛋白 质的产量。 • 高能高蛋白:当降解蛋白质能满足微生物的需要,多余的降解蛋白质 则是浪费,这时应选择降解率低的饲料,或采取降低降解率的措施, 以便获得更多的小肠蛋白质。 • 青饲料加高可溶性蛋白:蛋白质降解和氨的释放速度过快,与碳水化 合物的分解速度不相匹配,影响了微生物蛋白质的预期产量,因此应 调整日粮,以降低蛋白质降解速度。
• • • • • 小肽分解为氨基酸 利用游离氨基酸合成微生物蛋白 将游离氨基酸分解为氨和碳架 利用氨合成氨基酸 氨向细胞外扩散
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1课-蛋白质营养

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 物所需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 及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 用率应为100%(杨凤,2000)
2、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 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
(二)化学评定法 1、蛋白价(Protein score,PS):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 白质中第一限制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氨基酸的 百分比。蛋白价也称为化学价,可以计算第一限制氨基酸 化学价,第二限制氨基酸化学价。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标准蛋白质:常以全卵蛋白质作为标准蛋白质;但实验证明 全卵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量与鱼虾所需的氨基酸量并不一 致,所以也可以用养殖鱼虾经实验获得的必需氨基酸标准值 或其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作标准。
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的浓度梯度法
(1)试验对象的发育阶段不同 (2)试验蛋白源的不同 (3)能量水平的不同 (4)养殖试验环境条件的不同 (5)投饲频率的不同 (6)试验饲料的加工方法不同
必需氨基酸需求量的研究方法
1、生长观测法:剂量-效应曲线 问题:晶体氨基酸VS蛋白质结合氨基酸、昂贵
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几个概念: 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饲料或组织中含
N总量乘以6.25。前提是100g蛋白质中含有16g N。
蛋白质需求量(Protein requirement):能满足水产动 物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少蛋白质含量 。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动物所摄取的蛋 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B=I(F+U)。
2、酶与辅酶 —— 转氨酶( B6 ~P)和 谷氨酸脱氢酶( NAD+)
2、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 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
(二)化学评定法 1、蛋白价(Protein score,PS):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 白质中第一限制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氨基酸的 百分比。蛋白价也称为化学价,可以计算第一限制氨基酸 化学价,第二限制氨基酸化学价。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标准蛋白质:常以全卵蛋白质作为标准蛋白质;但实验证明 全卵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量与鱼虾所需的氨基酸量并不一 致,所以也可以用养殖鱼虾经实验获得的必需氨基酸标准值 或其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作标准。
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的浓度梯度法
(1)试验对象的发育阶段不同 (2)试验蛋白源的不同 (3)能量水平的不同 (4)养殖试验环境条件的不同 (5)投饲频率的不同 (6)试验饲料的加工方法不同
必需氨基酸需求量的研究方法
1、生长观测法:剂量-效应曲线 问题:晶体氨基酸VS蛋白质结合氨基酸、昂贵
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几个概念: 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饲料或组织中含
N总量乘以6.25。前提是100g蛋白质中含有16g N。
蛋白质需求量(Protein requirement):能满足水产动 物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少蛋白质含量 。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动物所摄取的蛋 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B=I(F+U)。
2、酶与辅酶 —— 转氨酶( B6 ~P)和 谷氨酸脱氢酶( NAD+)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蛋白质的营养

(3)AA互补作用的实践意义 ➢ 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 指导配合饲料生产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 白
1.AA平衡理论
(1)AA平衡的概念 体内蛋白质合成时,要求所有的必需氨 基酸保持一定的比例。 饲粮EAA相互比例与动物需要接近, 说明该饲粮的氨基酸是平衡的,反之, 则为不平衡。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1)与EAA比较 相同:LAA一定是EAA 不同:LAA是针对特定的饲料而言 EAA是针对特定的动物而言
(2)确定AA限制顺序的方法
仔猪玉米——豆粕型日粮(粗蛋白18%)的氨基酸化学评分
9.氨基酸互补效应
(1)互补效应 ➢多种饲料混合饲喂,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 ➢不同时间饲喂多种饲料也有互补作用 ➢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氨基酸失衡的结果 ➢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能量利用率下降 ➢有机物利用率下降 ➢生产水平和效益降低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2.理想蛋白
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理想蛋白中各种氨基酸(包括NEAA)具有 等限制性,添加或替代任何剂量的任何氨 基酸无法使蛋白质的品质得到改善。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3)饲养管理(补饲、饲喂次数、饲喂量) (4)影响吸收的因素(AA平衡、肠粘膜状态)
二、氨基酸营养
1. 氨基酸的代谢
葡萄糖 酮体
饲料蛋白 游离氨基酸
能量
肌肉、酶、抗体
2.氨基酸的营养生理作用
(1)合成蛋白质——Lys的作用几乎全在于此 (2)分解供能 (3)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4)苏氨酸 参与生糖、维持和采食量调节
(4)顺序:L-AA > D-AA
3. 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1)动物:种类、年龄(消化酶发育的时间效应)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 白
1.AA平衡理论
(1)AA平衡的概念 体内蛋白质合成时,要求所有的必需氨 基酸保持一定的比例。 饲粮EAA相互比例与动物需要接近, 说明该饲粮的氨基酸是平衡的,反之, 则为不平衡。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1)与EAA比较 相同:LAA一定是EAA 不同:LAA是针对特定的饲料而言 EAA是针对特定的动物而言
(2)确定AA限制顺序的方法
仔猪玉米——豆粕型日粮(粗蛋白18%)的氨基酸化学评分
9.氨基酸互补效应
(1)互补效应 ➢多种饲料混合饲喂,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 ➢不同时间饲喂多种饲料也有互补作用 ➢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氨基酸失衡的结果 ➢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能量利用率下降 ➢有机物利用率下降 ➢生产水平和效益降低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2.理想蛋白
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理想蛋白中各种氨基酸(包括NEAA)具有 等限制性,添加或替代任何剂量的任何氨 基酸无法使蛋白质的品质得到改善。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3)饲养管理(补饲、饲喂次数、饲喂量) (4)影响吸收的因素(AA平衡、肠粘膜状态)
二、氨基酸营养
1. 氨基酸的代谢
葡萄糖 酮体
饲料蛋白 游离氨基酸
能量
肌肉、酶、抗体
2.氨基酸的营养生理作用
(1)合成蛋白质——Lys的作用几乎全在于此 (2)分解供能 (3)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4)苏氨酸 参与生糖、维持和采食量调节
(4)顺序:L-AA > D-AA
3. 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1)动物:种类、年龄(消化酶发育的时间效应)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 营养
1
教学内容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蛋白质营养 碳水化合物营养 脂类营养 矿物质营养 维生素营养 水的营养
2
第一节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及实践意义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元素组成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 如C、H、O、
对于单胃动物气能可忽略不计 禽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尿能)=总能 - 排泻物含量 = DE - UE
猪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 + 尿能)=DE - UE
49
(4).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
表观消化能(AME)= 总能(GE)-粪能(FE)尿能(UE) - 气能
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
46
(3)尿能(UE):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一部参与机体代谢,其中 饲料蛋白质和代谢机体蛋白质不能充分被氧化,以含氮化 合物的形式排出,这些由尿中排出物质中的能量被称为尿 能。尿能取决于蛋白质的高低和AA平衡。
※ 测定不同动物尿中含N量,就能测出尿能 猪: 尿素 UE = 28M M为尿素含量 禽: 尿酸 UE = 34MO MO为尿酸含量
大肠
大
禽
嗉囔 CF
小
大肠 粗纤维
小
蛋白质
大
马
大肠 粗纤维、CP 大
25
瘤胃内环境 1)内环境特点
—食物稳定地进入,提供微生物作用底物; —唾液NaHCO3不断进入,维持pH在6-7; —通过与血液间的离子交换使渗透压接近 血浆水平; —通过发酵产热使温度维持在38-42℃。
1
教学内容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蛋白质营养 碳水化合物营养 脂类营养 矿物质营养 维生素营养 水的营养
2
第一节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及实践意义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元素组成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 如C、H、O、
对于单胃动物气能可忽略不计 禽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尿能)=总能 - 排泻物含量 = DE - UE
猪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 + 尿能)=DE - UE
49
(4).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
表观消化能(AME)= 总能(GE)-粪能(FE)尿能(UE) - 气能
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
46
(3)尿能(UE):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一部参与机体代谢,其中 饲料蛋白质和代谢机体蛋白质不能充分被氧化,以含氮化 合物的形式排出,这些由尿中排出物质中的能量被称为尿 能。尿能取决于蛋白质的高低和AA平衡。
※ 测定不同动物尿中含N量,就能测出尿能 猪: 尿素 UE = 28M M为尿素含量 禽: 尿酸 UE = 34MO MO为尿酸含量
大肠
大
禽
嗉囔 CF
小
大肠 粗纤维
小
蛋白质
大
马
大肠 粗纤维、CP 大
25
瘤胃内环境 1)内环境特点
—食物稳定地进入,提供微生物作用底物; —唾液NaHCO3不断进入,维持pH在6-7; —通过与血液间的离子交换使渗透压接近 血浆水平; —通过发酵产热使温度维持在38-42℃。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蛋白质的营养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5)理想蛋白的发展 —— 可消化理想蛋白
—— 不同基因型、不同生产目的或体重 阶段的最佳模式可能不同
—— 寡肽营养与理想蛋白 —— AA及蛋白质周转与理想蛋白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6)理想蛋白的应用 ➢ 建立动物AA需要量 ➢ 指导饲粮配制及合成氨基酸的应用,充
(4)其他养分: 碳水化合物、P、S
二、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
1.数量
当瘤胃微生物的外流速度和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相近时,MCP的产量最高。
最大产量随瘤胃的稀释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一般: 瘤胃1kg干物质-----90-230g MCP, 可满足100kg动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或日产10kg 奶的奶牛需要。
61
60
57
异亮氨酸
55
61
60
60
57
亮氨酸
100
80
111
100
107
苯丙+酪氨酸 96
88
120
95
107
苏氨酸
60
64
64
65
64
色氨酸
15
16
20
18
21
缬氨酸
70
64
75
68
7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桶理论
苏氨酸 缬氨酸 色氨酸 异亮氨酸
蛋氨酸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2)水桶理论
苏氨酸 缬氨酸 色氨酸 异亮氨酸
蛋氨酸
三、AA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
(3)氨基酸的缺 乏
某(几)种氨基酸含量不足,不能满足 动物需要,而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水生动物营养基础—蛋白质营养

理想蛋白质是指各种氨基酸之间(必需氨基酸之间、非必需氨基酸之间 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具有最佳平衡的蛋白质。
5.必需氨基酸缺乏症与过多症
鱼类缺乏必需氨基酸,一般不表现出典型的缺乏症,主要表现为活动力 降低,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吃进饵料后又吐出来等症状;
虾类则表现为生长慢、死亡率高等症状。 例如缺乏赖氨酸,骨胶原形成减慢,并引起鳍腐烂。
有的维生素是由氨基酸转变或与蛋白质结合存在,如尼克酸可由色氨酸转化。
3.为水生动物提供能量
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较差,不能将饲料碳水化合物作为机体的主要 能源,这也是鱼类饲料中要求高蛋白含量的根本原因。
脂肪和蛋白质是水生生物主要的能量来源物质。 如鱼类和虾类。特别是在饲料能量不足时,鱼类将大量氧化氨基酸作为机 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
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在鱼体内是由必需氨基酸转化而来的,如酪氨酸可由 苯丙氨酸转变而来,胱氨酸可由蛋氨酸转变而来,即当饲料酪氨酸及胱氨 酸含量丰富时,在体内就不必再消耗用苯丙氨酸和蛋氨酸来合成,因其具 有节省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功用,故将酪氨酸、胱氨酸称为“半必需氨基 酸'。
2.限制性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一定饲料或日粮的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 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 酸的利用。其中缺乏最严重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相应为第二、第三、第四 等限制性氨基酸。
大量的试验结果证明,由 30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多肽能促进动物 采食,提高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提高血液中生长激素浓度,从而提高 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
3.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酪蛋白的水解产物中,有一类含有可与Ca2+ 、Fe2+结合的磷酸丝氨 酸残基,能提髙其溶解性和吸收率。研究发现,铁能够以小肽铁的形 式到特定的靶组织而被利用。
5.必需氨基酸缺乏症与过多症
鱼类缺乏必需氨基酸,一般不表现出典型的缺乏症,主要表现为活动力 降低,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吃进饵料后又吐出来等症状;
虾类则表现为生长慢、死亡率高等症状。 例如缺乏赖氨酸,骨胶原形成减慢,并引起鳍腐烂。
有的维生素是由氨基酸转变或与蛋白质结合存在,如尼克酸可由色氨酸转化。
3.为水生动物提供能量
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较差,不能将饲料碳水化合物作为机体的主要 能源,这也是鱼类饲料中要求高蛋白含量的根本原因。
脂肪和蛋白质是水生生物主要的能量来源物质。 如鱼类和虾类。特别是在饲料能量不足时,鱼类将大量氧化氨基酸作为机 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
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在鱼体内是由必需氨基酸转化而来的,如酪氨酸可由 苯丙氨酸转变而来,胱氨酸可由蛋氨酸转变而来,即当饲料酪氨酸及胱氨 酸含量丰富时,在体内就不必再消耗用苯丙氨酸和蛋氨酸来合成,因其具 有节省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功用,故将酪氨酸、胱氨酸称为“半必需氨基 酸'。
2.限制性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一定饲料或日粮的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 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 酸的利用。其中缺乏最严重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相应为第二、第三、第四 等限制性氨基酸。
大量的试验结果证明,由 30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多肽能促进动物 采食,提高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提高血液中生长激素浓度,从而提高 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
3.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酪蛋白的水解产物中,有一类含有可与Ca2+ 、Fe2+结合的磷酸丝氨 酸残基,能提髙其溶解性和吸收率。研究发现,铁能够以小肽铁的形 式到特定的靶组织而被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氧化脱氨基作用
1、概 念 在酶促作用下,伴有脱氢(氧化)的脱氨基作用
2、参与的酶及辅酶 —— 谷氨酸脱氢酶 (肝)、NAD+ 3、作用模式
4、意义及特征 真正脱氨,且为氨基酸产能方式之一(3ATP) 但只限于谷氨酸 (反应可逆 )
(三) 联合脱氨基作用
1、概 念 ( 特征 ) —— 为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两种作用的协同效应 (主要在肝脏进行)
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几个概念: 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饲料或组织中含
N总量乘以6.25。前提是100g蛋白质中含有16g N。
蛋白质需求量(Protein requirement):能满足水产动 物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少蛋白质含量 。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动物所摄取的蛋 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B=I(F+U)。
脱氨基作用小结
脱氨基作用的类型 转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的产物
-氨基酸
- 酮酸 + NH3
三 氨的代谢
(一)氨的来源和去路 氨基酸脱氨基
水产动物:氨或者三甲胺
在肝内合成尿素
肠内腐败产氨 肾脏泌氨
血氨
< 0.06 mmol / L
合成谷氨酰胺(肝、脑)
参与其他含氮化合物的 合成(AA、嘌呤和嘧啶)
2、酶与辅酶 —— 转氨酶( B6 ~P)和 谷氨酸脱氢酶( NAD+)
3、作用模式 (反应方式) 4、反应意义 • 是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途径
• 反应可逆,其逆过程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 • 为氨基酸氧化产能方式之一( 3ATP ) • 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ALT (肝) AST (心肌.肝)
二次曲线模型
折线模型
品种
大西洋鲑 斑点叉尾鮰 大鳞大麻哈鱼 鲤鱼 草鱼 日本鳗鲡 大口黑鲈 鲽 虹鳟 真鲷 小口黑鲈 乌鳢 红大麻哈鱼 条纹石鮨 尼罗罗非鱼 黄条鰤
…KESRAKKFQRQHMDSDSS…
氨基酸的分类
由于蛋白质是存在于水溶 液环境中,所以与水分子 的相互作用——氢键就显 得很重要 非极性:疏水(尽量减少与 水的接触) 极性:亲水(趋于和水充分 接触) 蛋白质分子内部各基团间 也会存在氢键;
二级结构:α螺旋
3.66氨基酸/周期; 一个周期跨度为0.54nm; 侧链基团指向外部; 氢键使α螺旋稳定; α螺旋柔软而且具有弹性; α螺旋是右旋的; 蛋白质中31%氨基酸属于α 螺旋; α螺旋在10^-5至10^-7秒之 间就可形成; α螺旋在一定条件下失稳;
合成组织蛋白 分解代谢 (脱氨、脱羧) 转化为含氮其他化合物
二、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脱氨基作用) (一) 转氨基作用
1、概 念 在酶促作用下, 氨基酸之间进行的氨基移换作用
2、作用模式 酶及辅酶 ( 转氨酶、磷酸吡哆胺 / 醛 )
3、意义特征 —— 广泛进行 (尤其在肝 ), 但只转氨而没有真正脱氨 ( 反应可逆 )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和分类
供体组织蛋白质的更新、修复以及维持体蛋白质现状; 用于生长; 作为部分能量来源; 组成机体各种激素和酶类等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 ♦ 催化功能:酶 Enzyme; ♦ 运输功能:血红细胞(运输氧),跨膜运输的通道蛋白 ; ♦ 收缩和运动功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 结构功能:胶原纤维、细胞膜、线粒体等 ; ♦ 防御功能:免疫球蛋白等; ♦ 调控功能:阻遏蛋白、激素(胰岛素)等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结构 营养学原理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 第二章 鱼、虾营养试验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鱼、虾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结构
饲料配制及其加工
第四章 渔用配合饲料原料 第五章 渔用配合饲料的添加剂 第六章 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第七章 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 水产动物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能满足自身需 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鱼类的十种EAA: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缬 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 氨酸和色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 Non-essential Amino Acid, NEAA):鱼类能够自身合成的氨基酸。
氨基酸平衡: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及其比例等于鱼、虾类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图)
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种必需氨基酸的 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 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 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也 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二级结构:β折叠(2)
结构测定:X射线衍射技术
第二节 氨 基 酸 的 一 般 代 谢
一、 氨基酸代谢概况 (一)氨基酸代谢库
—— 凡在体内参加代谢的氨基酸,统称为氨基 酸代谢库。包括血液氨基酸和组织氨基酸。
(二)氨基酸来源与去路
食物蛋白质 组织蛋白质 体内自身合成的AA
血液氨基酸
组织氨基酸
氨基酸代谢库
半必需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蛋氨 酸——胱氨酸,所以酪氨酸和胱氨酸称为半必需氨 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饲料蛋白质中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鱼虾的需要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 足的某种氨基酸。饲料中最容易缺乏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 制性氨基酸,其次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鲍林的折纸模型
肽链是螺旋的; 所有的肽键是等效的, 平移对称; 肽键处在同一平面; 只有α碳可以转动; 氢键使螺旋结构稳定下 来; 稳定的结构对应有最多 的氢键;
二级结构:β折叠(1)
氢键垂直于肽链; β折叠可变形但没有弹性; 相临侧链基团间隔0.7nm; 在β折叠内,相临肽链一般 为反平行的,也可平行;
第八章 投饲技术
第一章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
蛋白质
能
源
脂类
物
质
我 们
碳水化合物
需
要
维生素
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
氨基酸 Amino acids
•构 成 蛋 白 质 的 基 本单位为氨基酸
20种氨基酸
肽键 peptide bond
两个氨基酸缩水形成肽 键,CO-NH 肽键可以把多个氨基酸顺 序连接起来,形成多肽 链; 由于氨基酸参与形成肽键 已经不是原来的氨基酸, 剩余部分称为氨基酸残 基,氨基酸残基排列的顺 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