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设备维护保养考核办法

合集下载

设备计划检修制度及考核方法

设备计划检修制度及考核方法

设备计划检修制度及考核方法一、制度目的和范围1.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设备计划检修工作,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1.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设备的计划检修工作,包含但不限于各类生产线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二、管理标准2.1 设备计划订立2.1.1 设备计划编制原则设备计划应依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制造商建议的保养周期、设备使用频率等因素,合理布置设备的计划检修周期。

2.1.2 设备计划编制步骤1.收集设备相关资料,包含设备型号、制造商建议的保养周期等;2.依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和修理记录,评估设备的健康情形和维护需求;3.订立设备计划,确定设备的计划检修周期;4.设备计划应经过设备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审批后执行。

2.2 设备计划执行2.2.1 设备计划通知设备计划执行前,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明确计划执行的时间、地方和内容等。

2.2.2 设备计划执行责任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设备计划的执行,并确保执行过程中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2.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乐观搭配设备计划的执行,及时供应所需的支持和帮助。

2.2.3 设备计划执行记录设备管理部门应认真记录设备计划的执行情况,包含计划执行时间、执行人员、设备检修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等。

2.3 设备计划检查与评估2.3.1 设备计划检查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包含计划的订立、执行和记录等方面。

2.3.2 设备计划评估设备管理部门应依据设备计划的执行情况,对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2.4 设备计划修改和更改2.4.1 设备计划修改原因设备计划可依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维护需求进行合理的修改和更改,包含但不限于设备情形变动、生产需求变动等因素。

2.4.2 设备计划修改程序设备管理部门依据合理的修改原因,提出设备计划的修改申请,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进行执行。

船舶消防器材维护保养制度(5篇)

船舶消防器材维护保养制度(5篇)

船舶消防器材维护保养制度为了确保消防器材处于完好、有效、适用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四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和交通部《船舶消防管理和检查技术要求》等有关规定,结合加油站安全生产、经营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消防器材即灭火器、水带、水枪、黄沙箱、太平斧、耐火救生绳等用于预防和扑救火灾的便携式灭火器材的总称。

2.消防器材的配置2.1船舶消防器材按照船级社检验规范配置;3.消防器材的维护和检查要求3.1灭火器3.1.1手提式灭火器的容量应≤13.50L,且≥9.00L,其他手提式灭火器的容量应至少与13.50L液体灭火器相当,且其灭火性能至少与9L液体灭火器等效,所有灭火器应为船舶检验机构及公安消防机构认可的型式和设计;3.1.2液体灭火器应置于4-45○C,气体灭火器应置于—10-+45○C环境中,寒冷季节应采用防冻措施,不得受到烈日曝晒或接近热源;3.1.3灭火器放置位置须明显、固定可靠、清洁不潮湿、无杂物、易取,推车式灭火器与主要保护处之间的通道应畅通;用于任何处所的手提式灭火器,其中应有一具放置在该处所入口外附近处;3.1.4推车式灭火器的行走机构应灵活可靠;3.1.5CO2灭火器每半年应称重一次,灭火药剂重量减少超过额定重量____%,应检修后按规定量重新充装,每隔____年应进行水压试验;3.1.6卤代烷1211灭火器每半年应称重一次,并检验压力表的准确度;灭火药剂失重超过额定重量____%时,应送回收部门作报废处理(该灭火剂已规定不准使用,应逐步更换等效的灭火器);3.1.7外观●可见零部件完整,无损坏,无锈蚀,装配正确;●铅封完整,安全帽泄气孔畅通,瓶壁无裂纹、渗漏、变形,压力表指示在有效值内;●喷筒和喷射管道不堵塞、无龟裂、无腐蚀和损坏;刚性连接式喷筒应能绕其轴线回转,并可在任意位置停留。

3.2消防水带箱3.2.1固定牢固,外表清洁不锈蚀;箱门开闭方便,开启后有制动装置;箱内无杂物、积水;箱内配置水带、水枪;3.2.2箱内水带干燥清洁,无破损,长度一般≤25m,且≥15m;水带接口与水带联接应垫保护物,并用铁丝或铜丝五圈二道或喉箍扎紧(受工作压力不脱落),卡簧不脱落,接口不变形,密封垫圈不老化脱落;3.2.3箱内应配带有开关装置的两用型(水雾/水柱)水枪,应保持清洁,无腐蚀,接口不变形,密封垫圈不老化脱落,水流转换开关活络。

船舶公司维修管理制度

船舶公司维修管理制度

船舶公司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船舶公司的维修管理工作,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船舶公司所有船舶的维修管理工作。

第三条维修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航海国际规则的要求,确保船舶安全运行。

第四条本制度由船舶公司维修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和监督,各船舶负责人必须认真执行。

第二章维修计划第五条维修计划应根据船舶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制定,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维修计划应提前制定,包括维修内容、时间安排、维修人员、材料设备等,制定后需报领导审批。

第七条维修计划应对船舶的不同部位和设备进行分类管理,确保维修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维修计划应定期检查和更新,及时调整和完善,确保维修工作按计划进行。

第三章维修执行第九条维修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第十条维修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工作场地、准备工具材料等,确保维修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维修过程中应按照规定操作程序进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第十二条维修结束后,需对维修工作进行验收,确保维修质量和效果达到要求。

第四章船舶维修记录第十三条船舶维修过程中应做好维修记录,包括维修内容、人员、时间、材料设备等,确保跟踪和评估维修工作。

第十四条船舶维修记录需按规定存档,做好保密和管理工作,方便查阅和参考。

第十五条船舶维修记录需及时整理和更新,确保信息准确和完整。

第五章维修管理考核第十六条维修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维修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七条维修工作考核应包括维修计划执行情况、维修工作质量、维修记录管理等方面。

第十八条维修考核结果需及时通报和反馈给相关负责人,确定奖惩措施,以促进维修管理工作的改进。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船舶公司所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十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船舶公司相关负责人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设备二级保养及考核细则

设备二级保养及考核细则

设备二级保养及考核细则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保养频率:规定设备二级保养的频率,一般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生产需求来确定,确保设备保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保养内容:明确设备二级保养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校准设备等。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具体的保养指导和步骤。

3. 保养责任:明确设备二级保养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保养工作的责任明确和分工合理。

负责人需要对设备保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 保养记录:建立设备保养记录,记录设备的保养情况,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信息。

保养记录可以用于追溯和分析设备保养情况,为设备维修和改进提供参考。

5. 考核指标:设立设备二级保养的考核指标,包括保养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

通过考核可以评估设备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设备保养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6. 奖惩机制:制定设备保养的奖惩机制,根据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奖惩机制有助于激励保养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设备保养的质量和效果。

第 1 页共 1 页。

轮机工程技能考核方案

轮机工程技能考核方案

轮机工程技能考核方案一、考核目的及依据为提高轮机工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保障船舶轮机设备的安全运行,制定轮机工程技能考核方案。

依据《船舶轮机工程师条例》、《船舶规则》、《船舶轮机设备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船舶轮机工程岗位实际工作要求,制订轮机工程技能考核方案。

二、考核内容及程序1. 考核内容(1)船舶轮机设备操作技能:包括对主机、辅机、锅炉、压缩机等设备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安全地进行设备启停、调节、维护等操作。

(2)船舶轮机设备故障排除能力:具备对轮机设备各种常见故障的识别、排除能力,包括对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系统故障的处理能力。

(3)船舶轮机设备维护技能:熟悉轮机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能够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润滑、更换零配件等维护操作。

(4)船舶轮机设备安全管理:了解轮机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能够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应急处理等工作。

2. 考核程序(1)资格审查:根据相关规定,对报名参加考核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认其符合轮机工程技能考核的条件。

(2)理论考核:以笔试形式进行轮机工程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等理论知识的考核,包括机械原理、轮机设备结构、操作规程等内容。

(3)实操考核:对通过理论考核的人员进行实操考核,模拟船舶轮机设备的操作、故障排除、维护等场景,考核其实际操作能力。

(4)综合考核:对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的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其安全管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

三、考核标准和评定1. 考核标准(1)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船舶轮机工程师从业资格。

(2)掌握船舶轮机设备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设备的启停、调节、维护等操作。

(3)具备对轮机设备各种常见故障的识别、排除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设备故障。

(4)熟悉轮机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能够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润滑、更换零配件等维护操作。

(5)了解轮机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能够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应急处理等工作。

2. 评定(1)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合格线为总分的60%。

船舶维修服务管理制度

船舶维修服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船舶维修服务管理工作,提高船舶维修服务质量,确保船舶安全航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维修服务原则1. 安全第一:维修工作必须确保船舶安全,严格遵守船舶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2. 质量至上:维修工作必须保证维修质量,严格按照船舶维修质量标准执行。

3. 诚信为本:维修工作必须坚持诚信原则,为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维修服务。

4. 效率优先:维修工作必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船舶按时完成维修任务。

三、维修服务范围1. 船舶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2. 船舶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3. 船舶生活设施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4. 船舶消防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5. 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6. 船舶通讯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7. 船舶救生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8. 船舶应急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9. 船舶船舶涂料、船舶密封材料的采购、供应和施工。

10. 船舶其他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四、维修服务流程1. 接单:接到船舶维修服务需求后,及时与客户沟通,了解维修需求,做好维修记录。

2. 报价:根据维修需求,制定维修方案,确定维修费用,并向客户报价。

3. 验收:客户确认维修方案和报价后,签订维修合同。

4. 维修:按照维修合同要求,进行船舶维修工作。

5. 质量检验:维修完成后,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维修质量符合要求。

6. 交付:质量检验合格后,将船舶交付给客户。

7. 跟踪服务:维修服务结束后,对船舶进行跟踪服务,确保船舶正常运行。

五、维修服务要求1.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船舶维修技能和资质。

2. 维修人员必须熟悉船舶维修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维修操作规范。

3.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维修质量。

4. 维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维修方案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5. 维修过程中,必须保证船舶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船舶保养工作制度

船舶保养工作制度

船舶保养工作制度一、总则1.1 为了确保船舶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提高船舶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法》、《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所有在籍船舶的保养工作,包括新建、改建、维修、坞修等各个阶段的船舶。

1.3 船舶保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船舶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组织与管理2.1 船舶保养工作由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或者其委托的船舶维修企业负责组织实施。

2.2 船舶保养工作应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

2.3 船舶保养工作应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包括保养项目、保养周期、保养内容、保养要求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2.4 船舶保养工作应建立健全保养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保养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故障及处理情况等,以备查验。

三、保养内容与要求3.1 船舶设备保养内容主要包括:主机、副机、发电机组、锅炉、蒸汽发生器、消防设备、应急设备、导航设备、通信设备、电气设备、甲板设备等。

3.2 船舶设备保养要求:(1)按照保养计划及时进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严格按照设备保养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保养质量;(3)保养过程中发现故障应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4)保养结束后,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达到规定的工作要求;(5)对于重要的船舶设备,应定期进行技术鉴定,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四、保养方法与技术4.1 船舶保养工作应采用科学、合理的保养方法,包括清洁、润滑、调整、紧固、更换等。

4.2 船舶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使用频率、负荷情况等因素,采取相应的保养措施。

4.3 船舶保养工作应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保养效果。

五、安全与环保5.1 船舶保养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船舶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船舶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船舶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船舶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船舶设备使用效率,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制定本规章。

本规章适用于所有从事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船材部门、轮机部门、电气部门等相关部门。

第二条船舶设备管理是指对船舶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以确保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时间使用。

第三条船舶设备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结合、保养在前”的原则,根据船舶设备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第四条船舶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船舶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第二章船舶设备保养管理第五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是指对船舶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和检查,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六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应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和工作流程,确保每项设备都能按照计划进行保养。

第七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包括定期保养、日常检查、故障处理等内容,各部门应按照责任分工,定期进行保养工作。

第八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应做好记录和统计工作,对每次保养的时间、内容、效果等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第九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应根据船舶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设备的磨损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和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十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应根据船舶的不同区域和设备的不同功能,制定不同的保养方案和措施,确保保养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船舶设备维修管理第十一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是指对船舶设备进行故障维修和修理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航行安全。

第十二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建立健全的维修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维修工作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十三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注重维修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建立维修数据库和案例库,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四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加强故障排查和分析工作,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措施,及时解决设备故障。

第十五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及时汇总和分析维修记录,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维修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设备维护保养考核办法
公司所属船舶根据船舶和设备维护保养程序和船舶的自身技术状况,制定了相应的维修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对船舶设备进行维护,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船舶设备的可靠性,给公司的生产运输提供了技术保障。

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个别船舶和人员存在表面应付的现象。

为了切实做好船舶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因维护欠缺而导致故障的发生率,节约船舶的维修费用,同时提高船员的工作责任心,特制定以下考核办法。

一、考核的依据:
常规客船和高速客船都按照公司体系文件规定,由船舶技术部批准的船舶年度维修计划的项目为根据,检查船舶具体执行维护保养的情况。

二、常规客船的扣分:
1.驾驶员、轮机员、机电工:按年度维修计划对每一项目因设备管理责任人管理不到位使设备的维修存在缺陷,检查人员酌情扣责任人1~2分并在检查表中进行记录;
2.轮机长:按轮机部所有人员的扣分总和除以3计算扣罚分数;
3.船长:按全船所有人员的扣分总和除以5计算扣罚分数;
4.机动人员:在该船上固定的机动驾驶员和轮机员按其所代岗位的平均分扣分,无固定船舶的机动人员按所代船舶岗位的平均分进行扣分。

三、高速客船的扣分:
1.轮机长、驾驶员、轮机员:按年度维修计划的项目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扣分,轮机部扣罚轮机长和轮机员的分数,甲板部扣罚驾驶员的分数;
2.船长:按轮机部×50%+甲板部×75%计算扣罚分数;
3.机动人员:按其所代船舶岗位的平均分进行扣分。

在每次检查中累计扣分达到3分罚款200元,每增加1分加罚50元,6分(不含6分)以后每增加1分加罚100元。

高速船轮机员按轮机长的罚款数额进行罚款
因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损坏按公司“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因保养或操作不当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导致航班延误对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一次性罚款200~500元。

以上考核结果计入由船舶技术部记录的“轮驾人员设备考核个人档案”并在海星论坛予以公布,年终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作为任职、晋升等评比的依据之一。

注:对于计算中出现的小数按四舍五入取整。

附件1:
常规客船设备维护保养考核标准甲板部
轮机部
附件2:
高速船设备维护保养考核标准甲板部
轮机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