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原理试卷A(2003)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催化复习题

催化复习题

催化复习题(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催化复习题1 什么是催化剂2 催化作用有哪些特征3 催化剂失活有哪些原因4 什么是催化剂中毒5 什么是催化剂烧结6 什么是催化剂的积碳7 什么是催化剂的活化9 什么是催化剂的再生10 好的工业催化剂应具备那些方面的要求11 Langmuir.吸附模型有哪些假定12 如果混合气体A、B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求A和 B的吸附覆盖度。

13 如何通过实验确认固体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

14 如何用实验方法判断和消除多相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效应和外扩散效应15 如何用实验方法判断多相催化反应是否是动力学控制16什么是催化剂的比表面积217 什么称催化剂比孔体积和孔隙率18 为什么说自发进行的吸附一般都是放热的19 什么是L酸和B酸20 酸的性质包括哪些各用什么表达21 什么称为分子筛22 分子筛为什么会有择行催化性质有几种择行催化23 什么是P型半导体什么是受主杂质24 什么是n型半导体什么是施主杂质25 费米能级(E f)指的是什么26 在n型和p型半导体中各加入施主杂质、受主杂质后,它们的导电率、逸出功、Ef能级各有何变化27 设有一化学反应 A == B ,(1)如果在一定条件下ΔG 〉0,试问在该条件下能否找到一种催化剂加速该反应的速度为什么(2)设在另一条件下,ΔG〈0 ,问在该条件下能否找到一种催化剂来提高 B的平衡转化率为什么328 根据催化作用特征,说明苯加氢催化剂能否作为环己烷脱氢的催化剂为什么29加氢功能催化剂往往对脱氢反应也有活性,水合功能催化剂往往对脱水反应也有活性,试给出某种解释。

30 热裂解和催化裂化有什么异同31催化剂的d带空穴数在什么情况下其催化活性最好为什么32 SO2氧化为SO3在V2O5催化剂上进行,即 SO2 + 1/2 O2 === SO3其反应机理为:SO2+V2O5 === V2O4 +SO3 V2O4 + 1/2 O2 === V2O5反应动力学表明 r=k×P O2×[V4+]表面。

工业催化原理复习题.doc

工业催化原理复习题.doc

工业催化原理复习题.doc工业催化原理2012-2013-2一、名词解释1.积炭发动机长吋间工作吋机汕、灰尘、杂物等留下的汕泥。

汽缸内的汕泥一般称为“积炭”。

2.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H容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T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3.比孔容4.固体超强酸100%硫酸的酸强度用Hammett酸强度函数表示吋,其酸强度为Ho =-11.9,我们把酸强度H。

<一11.9的固体酸称为固体超强酸。

5.构型扩散二、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催化体系催化反应可分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的密度有____ , _______________ 和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化学键的理论方法有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o4.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道题和绝缘体之间,导体分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o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映程度氧化反应可分为和t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可分为诱导期或成熟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7.P型半导体中含宥易于接受电子的杂质,这种杂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o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催化剂根据其所起作用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

工业催化试题一

工业催化试题一

工业催化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负载型催化剂:
2、催化剂的再生:
3、择型催化选择性:
4、p型半导体:
5、沉淀物的老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根据催化作用以及催化剂定义和特征分析,有三种重要的催化指标,,。

2、催化剂由,,组成。

3、催化剂活性的定量表达式是。

4、工业催化剂的稳定性包括, ,
三个方面。

5、化学吸附分两部分,即和。

6、固体碱是能够质子或电子对的固体。

7、研究金属化学键的理论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

8、酶的功能主要是由酶的和构成。

9、凡能降低或丧失酶活力的物质,称为。

10、工业上使用的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
,,,。

11、浸渍法是将载体浸泡在含有活性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再经干燥、和,即可制得催化剂。

12、催化剂活性变化的三个阶段是,,。

三、简答题(共20分)
1、什么是分子交通控制的择型催化?(6分)
2、什么是过量溶液浸渍法?有何特点?(7分)
3、什么是金属的“d带空穴”,它与金属的化学吸附性和催化活性有何关系?(7分)
四、简述题(共30分)
1、简述催化作用的四个基本特征。

(15分)
2、沉淀法制备催化剂中,晶核生成速率和晶核长大速率的相对大小对生成沉淀物的类型有何影响?(15分)。

工业催化复习资料最终版

工业催化复习资料最终版

1.催化剂的定义是: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2.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3.催化剂的基本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的寿命。

4.工业催化剂一般有哪些组分组成?各组分具有什么功能?①活性组分:提供改变反应历程的组分,多为金属、氧化物、酸碱②载体组分:提供高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剂、或支撑体。

多数为硅和铝的氧化物③助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的辅助组分,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低,用于活性组分或载体改性。

5.载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散作用、稳定作用、支撑作用,传热和稀释作用、助催化作用)①提供适宜的比表面和孔结构②维持催化的形状和机械强度③改善催化剂热传导性④提高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分散度⑤提供附加活性中心⑥活性组分和载体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6.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

7.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从反应物到产物一般经历哪些步骤包括五个连续的步骤。

(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2)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3)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4)反应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脱附;(5)反应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向催化剂周围的介质扩散。

8.当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吸附现象。

9.几种等温吸附等温吸附平衡过程用数学模型方法来描述可得到等温方程,其中包括:Langmuir(朗格缪尔)等温方程,Freundlich(弗郎得力希)等温方程,T}MKI}IH(焦姆金)等温方程及BET(Brunauer, Emmett 及Teller)等温方程等。

工业催化期末复习题图文稿

工业催化期末复习题图文稿

工业催化期末复习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二章催化作用与催化剂电子型助催化剂的作用:改变主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促进催化活性及选择性。

金属的催化活性与其表面电子授受能力有关。

具有空余成键轨道的金属,对电子有强的吸引力,吸附能力的强弱是与催化活性紧密相联的在合成氨用的铁催化剂中,由于Fe是过渡元素,有空的d轨道可以接受电子,故在Fe-Al2O3中加入K2O后,后者起电子授体作用,把电子传给Fe,使Fe原子的电子密度增加,提高其活性,K2O是电子型的助催化剂第三章吸附与多相催化1简述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包括五个连续的步骤。

(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2)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3)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4)反应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脱附;(5)反应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向催化剂周围的介质扩散。

上述步骤中的第(1)和(5)为反应物、产物的扩散过程。

属于传质过程。

第(2)、(3)、(4)步均属于在表面进行的化学过程,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性质和反应条件有关,也叫做化学动力学过程2外扩散与内扩散的区别外扩散:反应物分子从流体体相通过吸附在气、固边界层的静止气膜(或液膜)达到颗粒外表面,或者产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通过静止层进入流体体相的过程,称为外扩散过程。

内扩散:反应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到颗粒孔隙内部,或者产物分子从孔隙内部扩散到颗粒外表面的过程,称为内扩散过程。

为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应尽量消除扩散过程的影响外扩散阻力:气固(或液固)边界的静止层。

消除方法:提高空速内扩散阻力:催化剂颗粒孔隙内径和长度.消除方法:减小催化剂颗粒大小,增大催化剂孔隙直径3解离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的推导过程4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物理吸附是表面质点和吸附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而引起的。

具体地是由永久偶极、诱导偶极、色散力等三种范德华引力。

(完整word版)催化原理复习题

(完整word版)催化原理复习题

《催化原理》复习题一.填空1.“催化作用”一词最早是由瑞典化学家Berzelius于1836年提出的。

2.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可分为两类: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类似于化学反应,吸附后,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组成表面络合物。

在多相催化过程中,化学吸附是个重要的阶段,催化过程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一般来说,是由于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吸附,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度3.高活性催化剂常易被外来分子污染而中毒,那些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如氨、磷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分子能与催化剂表面形成共价键,因此这些分子是毒性很强的毒物。

4.一个好的固体催化剂必须具有活性;选择性;寿命和价值.5.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

硅原子在四面体的中心,氧占据四面体的顶点。

四面体中的硅原子可被铝原子取代,便成为铝氧四面体。

6.催化剂的“三性”指的是活性;稳定性;流动性。

7.一个真实的晶体总有一种或多种结构上的缺陷。

晶格缺陷主要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内部缺陷的存在将会引起晶格的畸变还会引起附加能的出现。

8. 美国人泰勒于1925年首先提出了活性中心理论,其出发点即催化剂失去活性这一实验事实。

他认为催化剂的表面是不均匀的,位于催化剂表面微型晶体的棱和顶角处的原子具有不饱合的键,因而形成了活性中心,催化反应只发生在这一活性中心。

10. X射线衍射技术是揭示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状况最有力的工具,它在物质结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催化剂研究中,它主要用于物相鉴定、物相分析及晶胞参数的测定,由它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结构信息。

11. 研究金属化学键的理论方法有三:能带理论、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金属化学键的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概念。

三种理论,都可用特定的参量与金属的化学吸附和催化性能相关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12. 根据国际酶分类和命名法委员会的规定,酶的名称由“底物名”和“反应形式”加“酶”字而成,这样,通过酶的名称就可以直观地知道,何种化合物承受何种反应。

工业催化复习题

工业催化复习题

工业催化复习题工业催化复习题工业催化是现代化工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机理的研究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复习工业催化相关知识,本文将从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反应的机理以及工业催化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是催化反应中起到促进反应速率的物质,常见的催化剂种类包括金属催化剂、酸碱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等。

金属催化剂是指以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如铂、钯、铑等。

酸碱催化剂是指具有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酶催化剂是指生物体内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

二、催化反应的机理催化反应的机理是指催化剂参与反应的具体过程。

常见的催化反应机理包括表面吸附、活化、反应和解离等步骤。

在表面吸附步骤中,反应物分子被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上形成中间体。

在活化步骤中,催化剂通过与反应物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反应物的能量状态,使其更容易发生反应。

在反应步骤中,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

在解离步骤中,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解离,释放出来。

三、工业催化的应用工业催化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化学工业中,工业催化被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聚合物以及合成氨等反应。

例如,合成氨工艺中使用铁催化剂和铑催化剂,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在石油化工中,工业催化被用于裂化反应、加氢反应以及催化重整等过程。

例如,裂化反应中使用酸碱催化剂,将重质石油分子裂解成轻质石油产品。

在环境保护领域,工业催化被用于废气处理、废水处理以及催化转化等过程。

例如,废气处理中使用催化剂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综上所述,工业催化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反应的机理以及工业催化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复习工业催化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催化反应的原理和应用,为工业生产提供更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复习工业催化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催化原理A卷,50人

催化原理A卷,50人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出题单位及教师:化学工程系许晓娟【催化原理】课程试题(A卷)【闭卷】姓名学号专业及班级本试卷共有四道大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阅卷人一、填空题(满分30分,没空1.5分,共20空)1.根据催化作用和催化剂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催化剂的三个重要指标为,,。

2工业催化剂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绝大多数工业催化剂有三类可以区分的组分,即为,,。

4.催化剂的选择性是指,催化剂产率Y,选择性s和转化率x之间的关系是5.晶体=+6.简单立方的原子填充分数为7.超强酸被定义为酸强度超过100%硫酸,即该物质的Hammett函H0时,可认为是超强酸。

8.类似于NaCl的立方晶系结构的分子筛是,没有笼而是层状结构的分子筛是。

9.分子筛催化剂择形催化的形式有,,和。

二、名字解释(满分20分,每题4分,共5道小题)1.洁净固体表面的弛豫现象2.分子筛3.d带空穴和d%4.巴兰金多位理论5.结构敏感反应和结构非敏感反应三、简答题(满分30分,每题5分,共6道小题)1.简述载体的功能。

2简单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是什么?简述该式建立的模型,并说明吸附量和温度与压强的关系?3.固体表面酸性的表述。

4.从四个方面、三个结构层次来表述分子筛的结构构型。

5.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6.简述非晶态合金的概念,并说明其特征和分类。

四、综合题(满分20分,每题5分,共4道小题)1.七大晶系,14中布拉菲空间点阵分别是什么?并写出下列晶面的Miller指数。

A B C D2.用田部浩三规则计算下列复合氧化物的电荷差,并指明酸碱类型。

3.乙烯催化氧化制环氧乙烷,反应原料气中乙烯的体积浓度为20.4mol/m 3,进料空速为1250.4[m 3/(m 3催化剂·h)],乙烯的转化率为78%,生成环氧乙烷的选择性为62%,计算催化剂的时空收率。

4.分别画出d 5处于正八面体场中高自旋状态下的电子排布方式和d 5处于正四面体场中低自旋状态下的电子排布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催化原理试卷
A(2003)
精品文档
说明:请将标明题号,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共十一道题(共4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填空题(每道小题1分本题共计20分)
1、Pt (111)-2×2-O 2表示的含义为 。

A :氧的排列与底层结构一样;B :氧在Pt[111]面上排列的单胞为底层结构的两倍;C :氧在Pt[111]面上排列的单胞为底层结构的四倍。

2、均匀沉淀法制备催化剂过程中,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A :沉淀剂直接加入到待沉淀溶液中;B :待沉淀溶液直接加入到沉淀剂溶液中;C :待沉淀剂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调节温度,使沉淀剂母体加热分解转化为沉淀剂。

3、对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来说,为获得高分散微晶金属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对负载在载体上的金属氧化物还原过程控制来获得最佳的金属粒径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下列哪种操作过程是正确的 A :在中低温下利用还原气体进行还原,还原气体的空速相对较高。

B :加入一些水蒸气,同时升高还原温度,并在低空速下使还原气体充分与氧化物接触;C :还原并先用N 2气先尽量催化剂中水分吹走,在不发生烧结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还原温度,同时加大还原气空速。

4、对于半导体催化剂ZnO 引入少量的Al 3+后,费米能级出现 A :下降;B :上升;C :不发生变化。

5、催化剂焙烧温度的确定依据下列哪种方式更好些 A :热分析实验结果;B 干燥温度;C 氢氧化物分解温度。

厦门大学《工业催化原理》课程试卷
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2003年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主考教师:贾立山试卷类型:(A 卷√/B 卷)
6、对于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金属晶粒粒径大小对催化性有很大影响,在同样的热处理条件下列哪种制备方法金属的粒径更小,分散性更好 A:浸渍法;B:离子交换法C:两种方法几乎没区别
7、加氢脱硫催化剂大部分的活性相是过渡金属硫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A:金属与硫之间键相对较弱,同时硫电负性比氧小而原子半径大;B:硫化物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又不会引入其它杂质;C:硫化物加氢所需要的外加能量比氧化物低。

8、利用固体酸的吡啶-TPD曲线可以判断固体酸 A:酸强度;B:酸量;C:酸的类型
9、过渡金属逸出功与有很好的关联性。

A:电离能;B:生成焓;C:电负性
10、金属的能带理论认为过渡金属和贵金属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与d空穴的多少有关。

经磁矩测试Fe、Co、Ni d空穴分别为2.2,1.7,0.6,适合加氢作为加氢的催化剂为
A:Fe;B:Ni;C:Co
11、按Boudart等人总结归纳Ni-Cu合金催化剂出现结构敏感的催化过程可能是 A:C-C 键断裂;B:C-H键断裂;C:H-H键断裂。

12、Langmuir吸附模型与BET吸附模型中是单分子吸附的是 A:Langmuir;B:BET;C:都不是。

13、非晶态催化剂在催化选择性加氢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但使用非晶态催化剂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反应温度不宜过高;B:反应压力不宜过高;C:反应时间不应过长。

14、工业催化剂为适应反应工程的要求制成各种形状,有圆柱形,环形,球形,网状,粉末,及不规则形状(如三叶草,等)。

对流化催化裂化过程,适合的催化剂形状应当是
A:三叶草形,或蜂窝形;B:;圆柱形,丝网形,C:细粒或微球形。

15、在催化氧化过程中经常用到钙钛矿催化剂,现在一般催化剂中所指的钙钛矿ABO
3
中A、所代表的含义是 A:A=Ca2+,B=Ti4+;B:A=稀土(特别是La3+);B=过渡金属
(M3+);C:A=非金属(P5+),B=碱土金属(Mg2+)
16、如果催化剂因积炭而发生失活所需时间很长,达到一年以上,这时一般采用烧炭再生方式从工程化角度更为合理 A:固定床;B:滴流床;C:流化床。

17、络合催化过程中的活化方式之一的氧化加成使中心金属离子发生 A:配位数增加,氧化态增加;B:配位数增加,氧化态减小;C二者都减小。

18、X、Y型分子筛的区别在于 A:分别由α、β笼构成;B:是否有八面沸石结构;C:硅铝比不同。

19、TPD、TEM、SEM、XPS、XRD,IR作为催化剂表征手段,能提供催化剂表面元素价态和晶体物相的两种表征方法是 A:TPD、TEM;B:XPS,XRD;C:SEM、IR。

20、络合催化中的18
B:配位体本
身的电子数;C:中心金属与配位体价电子总和。

二、应用题(20分每题5分)
1、用CO来测定二种催化剂(A和B)的镍表面。

已知CO在A催化剂上吸附态为Ni=C-
O,在B催化剂上的镍的吸附态为
Ni
Ni
O
,测定所耗CO体积V A=V B。

试求S A/S B
(分别为A、B催化剂中镍比表面积)
2、用NO和CO为分子探针研究Pt-Ru催化剂中Ru加入的作用,在IR上测得:
(1)随Ru%增加,NO吸收峰(~1800cm-1)相对于CO吸收峰(~2070cm-1)强度增加;(2)随Ru%增加NO吸收峰的位置向高波数位移;(3)CO谱带随Ru%增加强度变弱;
(4)CO峰随Ru%增加向低波数位移。

根据以上四点,试分析Ru的助催化作用(画出电子转移简图。

3、半导体ZnO在氧气吸附之后电导比未吸附前低,现用ZnO作为CO氧化催化剂,反应时催化剂的电导增加。

请问(1)若O2的吸附为控制步骤时,(2)若CO的吸附为控制步骤时,分别提出增加催化剂的活性的措施。

4、如下图1、图2分别表示Al2O3和SiO2-Al2O3的吡啶吸附脱附测定表面酸性实验过程。

请结合图中的红外数据,说明这两种催化剂表面的酸性情况并指数酸的种类(B酸,L酸)
(图 1:Al2O3吡啶吸附红外表征实验)(图2:SiO2-Al2O3吡啶吸附红外表征实验)
三、(5分)在Pt/γ-Al2O3(卤化)(注:卤化利用Cl-,F-等取代氧化铝中的OH基而使酸性增加)催化剂上进行的反应如下反应:
主反应:
(1)(3)
副反应:
+
请问:
(1)主反应中各步反应的类型,所需催化功能。

(2)催化剂的类型,催化剂中各组分的作用。

用Pt-Sn/γ-Al2O3(卤化)代替Pt/γ-Al2O3(卤化)后活性、选择性均提高。

试指出主反应可能的控制步骤,并解释造成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

四、(5)以合成氨催化剂为例简述催化剂研发过程的几个主要步骤。

五、(5分)将下列催化剂与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用线连结起来
C 2H 4C 2H 4O 2
CO H 2O S H 2C C O CO 23CHO H 2Pt/Fe 2O 3-Cr 2O 3-K 2O +
CoO-MoO 3/γ-Al 2O 3++
++1/2O 2γ-Al 2O 3
Ag/α-Al 2O 3PdCl 2-CuCl 2/HCl
六、(7分)画出TiO 2光催化金属改性的原理示意图,简述其基本原理及在工程上应用主要需解决的问题。

七、(8分)半导体ZnO 在氧气吸附之后电导比未吸附前低,现用ZnO 作为CO 氧化催化剂,反应时催化剂的电导增加。

请问(1)若O 2的吸附为控制步骤时,(2)若CO 的吸附为控制步骤时,分别提出增加催化剂的活性的措施。

八、(5分)丙烷芳构化是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在拟采用钠型丝光沸石制备稀土镧型丝光沸石,要求含有大量L 酸的同时应有少许的B 酸。

(1)请写出制备过程(2)画出上述所制备催化剂的吡啶吸附红外谱图并标出L 酸和B 酸的相对位置。

九、(10分)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的变换反应历程为:
H 2O
S O
S CO H 2CO 2O S S ++++(1)(2) S 为活性中心,按Langmuir 吸附模型,推导(1)为控制步骤的动力学方程
十、(10分)
BET 公式中0
0)1(1)(P P C V C C V P P V P m m -+=- Vm 的含义是什么?设计并推导出求催化剂比表面的计算公式。

十一(5分)现将95%的TiO2与5%ZnO组成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请利用Tanable模型判断催化剂表面酸性情况并画出模型结构图。

(已知:在TiO2中Ti配位数是6,氧的配位数3;在ZnO中Zn配位数是4,氧的配位数是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