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试题答案
催化剂工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E及答案

催化剂工程模拟试题E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焙烧温度应()于催化剂钝态的分解温度和最终催化剂成品的使用温度(A)高(B)等(C)低(D)不低于2.影响催化剂寿命最直接的原因除抗毒性外,还有其()(A)比表面积(B)机械强度(C)孔结构(D)颗粒粒径分布3.化学气相淀积反应顺利进行必须要求反应物有足够高的()(A)蒸气压(B)浓度(C)温度(D)耐热性4.下列()是一种新型的低温溅射镀纳米膜方法(A)直流电弧(B)激光蒸发(C)磁控溅射(D)电控溅射5.在元素周期表中,()族往往是许多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常被人们称为金属催化族.(A)VIII(B)IB(C)IA(D)VIIB6.非硅、铝骨架的磷酸铝分子筛成为()分子筛(A)天然(B)第一代(C)第二代(D)第三代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6分)7.催化剂的反映工业催化剂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条件下促进的能力.8.制备各种类型的断面分布催化剂可采用法.9.催化剂的制备配方常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进行设计,即法.10.反应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上以进行化学吸附时,其反应活性最好.11.催化剂组合装填与串联反应器思路是以催化剂和反应器的和为目标.12.宏观动力学是特定催化剂下的结果,故动力学方程自变量中应反映催化剂的等的影响.13.定向聚合是指能制得的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凡是链结构具有高度立体规整性的聚合物,称为.14.在第四代聚丙烯催化剂制备工艺中,控制是关键技术三、简答题(共44分)15.固体催化剂由哪些组分组成?并简述各组分作用.(12分)16.近代物理方法在催化剂表征中有哪些应用?(16分)17.物理性质对载体选择有何影响影响?(6分)18.简述催化剂衰退的一般对策.(10分)四、分析题(共12分)19.在国产茂金属催化剂APE-1气相法合成聚乙烯中试过程中,研究聚合反应温度对产品熔融指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i)熔融指数习惯上亦称什么?(3分)(ii)制品熔融指数与反应温度有如何关系?(3分)为什么?(6分)E套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A;4.C;5.A;6.D二、填空题7.活性、原料转化;8.竞争吸附;9.催化剂活性样本、组分设计;10.适当的强度;11.科学匹配、整体优化;12.尺寸、;比表面积13.立构规整结构、热定向聚合物;14.载体催化剂的构造三、简答题15.答:组成为①主催化剂:又称活性组分,催化剂的主要成分;②共催化剂:同时起催化作用,缺一不可;③助催化剂:本身不具活性,但能改变催化剂的部分性,有分为结构型助催化剂、调变型助催化剂、扩散型助催化剂、毒化型助催化剂;④载体:用于支持活性组分,使催化剂具有特定的物理性状16.答:①电子探针分析:分析组分表面分布;②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表面组成、价态、结合能;③俄歇电子能谱(AES):研究催化剂表面性质;④穆斯堡尔(Mössbauer)谱:了解活性物质的结构、助催化作用、晶粒大小、表面吸附态;⑤磁性分析及顺磁共振:分析活性中心的性质和结构、表面酸中心和反应中间物;⑥红外光谱:研究固体酸、吸附态和表面化合物、进一步了解催化反应机理;⑦各种近代物理手段与微型催化色(质)谱技术的联用:近年来催化科学基础研究中一个进展较快的新领域;⑧中试装置-表面分析系统的联用:将反应研究技术和催化物性结构测试技术两者结合成一体是将来催化理论与催化剂开发工作的发展趋势17.答:①载体的机械强度:催化剂强度是催化剂其他一切性能耐以发挥的基础。
工业催化题目

1.1 A1(Fcc),A2(bcc),A3(hcp)堆积结构的填充分数Xi各是多少?0.74 0.68 0.741.2 什么是晶胞?若某晶面和晶胞的三条相邻边分别相交于a/2,b/3,2c/3,则该晶面的指标为?晶胞是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通过晶胞在空间平移无隙的堆砌而成晶体。
该晶面的指标(463)1.3 晶体的缺陷按几何形式划分为哪几种形式?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等3.1 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反应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的物质3.2 催化作用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催化剂为什么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催化指标有哪几个?基本特征a.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b.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Kf)c.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d.催化剂的寿命原因:催化剂通过参与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需要注意的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对于给定的反应,在已知条件下,其催化和非催化过程的-△Gr值是相同的,即Kf值是相同的,所以平衡位置没有改变。
)催化指标:活性选择性稳定性3.3什么是助催化剂?分为哪几种?助催化剂是催化剂中加入的另一种或者多种物质,本身不具活性或活性很小的物质,但能改变催化剂的部分性质的物质,分为①结构型助催化剂②电子型(调变型)助催化剂3.4请说明催化剂载体的功能?1.提供有效的表面和合适的孔结构②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形状③改善催化剂的热传导性④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⑤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⑥与活性组分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3.5如何理解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的活性:判断催化剂加速某化学反应能力高低的量度。
工业上常用给定温度下原料的转化率来表达,催化反应动力学中常用反应速率表达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剂有效地加速平行反应或串联反应中的某一个反应的性能。
工业催化原理复习题.doc

工业催化原理复习题.doc工业催化原理2012-2013-2一、名词解释1.积炭发动机长吋间工作吋机汕、灰尘、杂物等留下的汕泥。
汽缸内的汕泥一般称为“积炭”。
2.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H容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T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3.比孔容4.固体超强酸100%硫酸的酸强度用Hammett酸强度函数表示吋,其酸强度为Ho =-11.9,我们把酸强度H。
<一11.9的固体酸称为固体超强酸。
5.构型扩散二、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催化体系催化反应可分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的密度有____ , _______________ 和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化学键的理论方法有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o4.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道题和绝缘体之间,导体分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o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映程度氧化反应可分为和t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可分为诱导期或成熟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7.P型半导体中含宥易于接受电子的杂质,这种杂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o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催化剂根据其所起作用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
催化加氢试题和答案

一、概念题1.催化加氢:催化加氢是在氢气存在下对石油馏分进行催化加工过程的通称。
2.加氢处理:指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只有≤10%的原料油分子变小的加氢技术。
3.加氢裂化:指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原料油分子中有10%以上变小的加氢技术。
4.加氢脱硫(HDS)反应:石油馏分中的含硫化合物在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不含硫的相应烃类和H2S。
5.加氢脱氮(HDN)反应:石油馏分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不含氮的相应烃类和NH3。
6.加氢脱氧(HDO)反应:含氧化合物通过氢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烃类及水。
7.空速:指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催化剂的原料油的量,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为体积空速(LHSV),另一种为重量空速(WHSV)。
8.氢油比:单位时间里进入反应器的气体流量与原料油量的比值。
9.石脑油加氢精制:指对高硫原油的直馏石脑油和二次热加工石脑油(如焦化石脑油)进行加氢精制,脱除其中硫、氮等杂质及烯烃饱和,从而获得乙烯裂解原料。
10.润滑油催化脱蜡技术:在氢气和择形分子筛的存在下,将高凝点的正构烷烃选择性地裂化成气体和较小的烃分子,从而降低润滑油凝点的过程。
11.润滑油异构脱蜡技术:指在专用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将高倾点的正构烷烃经异构化反应生成低倾点的支链烷轻。
12.氢脆:由于氢残留在钢中所引起的脆化现象。
13.高温氢腐蚀: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扩散侵入钢中的氢与不稳定的碳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甲烷气泡(它包含甲烷的成核过程和成长),即Fe3C+2H2→CH4+3Fe,并在晶间空穴和非金属夹杂部位聚集,引起钢的强度、延性和韧性下降与劣化,同时发生晶间断裂。
14.设备漏损量:即管道或高压设备法兰连接处及循环氢压缩机运动部位等处的漏损。
15.溶解损失量:指在高压下溶于生成油中的气体在生成油减压时这部分气体排出时而造成的损失。
二、简答题1.加氢精制的目的和优点。
答:⑴加氢精制的目的在于脱除油品中的硫、氮、氧杂原子及金属杂质,同时还使烯烃、二烯烃、芳烃和稠环芳烃选择加氢饱和,从而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工业催化试题

工业催化试题一、填空1. 催化剂只能改变而不改变反应的。
2. 多相催化剂通常由___ ____、____ ___、____ ___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分别为___ ____、___ ____、___ ____。
3. 评价工业催化剂性能好坏的指标有___ ____、____ ___、__ __ __、____ _ __、___ ____等,在生产上常用___ _____,_____ ___来表示催化剂的活性。
科研上常用____ ___来表示催化剂的活性。
4. 在多相催化反应中有____ ___、____ ___、___ ____三类控制步骤。
在连串反应中,控制步骤___ ____总过程速度。
当过程处于___ ____时,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最高。
5. 固体酸表面存在____ ___和____ __两类酸性中心;其强度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有关.两者的转化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_。
6. 催化剂表面能量分布的类型有__ _ _ ___、___ __ __、____ _ __三种形式。
7.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用于____ ___,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是___ ____。
8. 吸附热表征__ _____。
催化活性与吸附热之间的关系____ ___。
9. 本征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由___ ____、___ ____和____ ___组成,半导体的附加能级有___ ____和___ ____两种,N 型半导体的附加能级是_______能级,它使半导体的Ef ___ ____,电导率___ ____。
10. 络合物催化剂由____ ___和____ ___两部分组成。
11. 常用的工业催化剂制备方法有___ ____、____ ___、____ __等。
12. 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___ ____、____ ___、_____ __等。
13. 催化剂上的吸附有____ ___ 和_______ _____两种类型; H2 的吸附常采用_____ __ ,烯烃的吸附常采用_____ ____。
催化裂化专业试题及答案.doc

催化裂化专业试题(2011.7.21)一、判断题:1.柴油汽提塔液位的高低对柴油的闪点有影响。
(对)2.安定性差的柴油在储存中颜色容易变深,实际胶质增加,甚至产生沉淀。
(对)3.为保证粗汽油干点合格,一般可先打冷回流来压分馅塔顶温度,如仍不能控制,则可调节顶循返塔温度和顶循量。
(错)4.催化裂化装置反应系统停工时,要求先降反应温度,后降原料量。
(错)5.原料雾滴粒径不宜过小,否则会引起过度裂化造成气体和焦炭产率升高,但雾滴粒径太大则重油气化率低,使液焦增多,增大反应结焦的倾向。
(对)6.在任何生产事故情况下,都要注意不能发生两器催化剂相互压空的情况。
(对)7.沉降器顶旋结焦集中在生气管外壁和料腿翼阀处,造成料腿堵塞或翼阀阀板卡住失灵,导致催化剂大量跑损。
(对)8.油浆循环量突降甚至中断,分馅塔底温度超高会造成油浆系统结焦堵塞;油气大量携带催化剂粉尘会造成分馅塔塔盘结焦、结垢、堵塞。
(对)9.两器催化剂是否能够正常循环取决于两器压力平衡以及催化剂的流化质量。
(对)10.控制油浆循环量不能时大时小,而且要从下进口进量,来保证油浆固体含量合格。
(错)11.异构烷的十六烷值随着链的分支越多,其十六烷值越高。
(错)12.汽油组分中,分子量大小相近的同族炷类,支化度越高、则辛烷值越低。
(错)13.为了提高柴油收率,应该提高单程转化率,减小回炼比。
(错)14.提升管设置了快速分离装置,这样,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二次反应。
(对)15.当剂油比提高时,转化率也增加,气体、焦炭产量降低。
(错)。
16.催化裂化反应与热裂化都是正碳离子反应机理。
(错)17.当反应温度提高时,热裂化反应的速度提高得很快,所以在高温下,主要的反应就是热裂化反应。
(错)18.当反应温度提高,气体中Ci、C2增加,而产品的不饱和度减小。
(错)。
19.反应温度越高,焦炭产率越大。
(错)20.降低单程转化率,可以适当提高液化气的收率。
(错)21.降低再生温度可以增产液化气的原因是通过提高剂油比加大了反应深度。
催化剂工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及答案

催化剂工程模拟试题D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副族元素无论是金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由于在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主要用做()型催化剂(A)酸碱型(B)酶(C)氧化还原(D)聚合2.与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比较而言,载体选择设计范围相对()(A)较小(B)较大(C)相同(D)不能确定3.下列()不属于化学气相淀积法反应器的基本类型(A)立式(B)为水平式(C)钟罩式(D)倾斜式4.随着催化剂制备规模扩大,设备逐步扩容,构造还可能变化,由此带来制品质量()(A)一定变好(B)一定变差(C)一定不受影响(D)以上结论皆错5.水热过程的非独立影响参数是()(A)压强(B)溶液PH值(C)水热温度(D)反应时间6.经离子交换法制成的各种分子筛衍生物的Br nsted酸性顺序正确的是()(A)H型<La型(B)Mg型>Ca型(C)Sr型<Ba型(D)Ba型>Mg型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7.催化剂的稳定性包括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和稳定性.8.离子交换法可以制备高分散、大比表面积、均匀分布的或催化剂.9.催化剂性能及其应用主要取决于复杂的和.10.催化剂原料对中型制备试验的影响,是一个的决定因素,因此中试制备前务必,慎重选用.11.催化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即用来构建目的反应的催化剂.12.工业催化剂的寿命随而异,各类寿命大不相同.13.本征动力学指研究催化反应时,在排除了传递、传递、传递等物理过程可能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前提下,在某一特定催化剂上所得的规律.14.纳米催化材料的一般制备方法涉及催化剂的、和的制备.三、简答题(共34分)15.简述影响沉淀形成的因素.(6分)16.一种好的工业催化剂应该满足哪些基本要求?(8分)17.给出工业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模拟方法的概念,并简述后者的目的.(10分)18.π-烯丙基镍引发丁二烯定向聚合目前有哪些机理?并尝试解释之(10分)四、分析题(共8分)19.Pt掺杂的HZSM-5分子筛[Pt]HZSM-5用于加氢反应,其催化性能与传统负载Pt催化剂对比于下表由此表回答下列问题:(i)[Pt]HZSM-5催化加氢,用什么结构的的烯烃效果较好?而用什么结构的的烯烃效果则都较差?(6分)(ii)上述结果反映了分子筛择形催化的哪一种机理?(2分)D套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D;5.A;6.B二、填空题7.化、学耐热、抗毒、机械;8.附载型金属、金属离子;9.化学组成、物理结构;10.先天、周密考虑;11.选择催化剂结构材料、什么物质(或催化剂原料);12.催化剂种类;13.物质、热量、动量、动力学;14.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三、简答题15.答:①浓度:溶液中开始生成沉淀的首要条件之一,是其浓度超过饱和浓度(亦称过饱和度);②温度:低温有利于晶核生成,而高温有利于晶核长大;③PH值:可控制沉淀物的形成和催化活性高低;④加料方式和搅拌强度:三种可能的加料方式(正加、反加和并流加料)和沉淀剂搅拌速度影响沉淀是否会成晶形16.答:①一种好的工业催化剂应具有适宜的活性、高选择性、长寿命、再生性(使用与回收)、机械强度、环境保护和投产时间短;②工业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寿命除决定于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外,与操作条件也有很大关系。
第八章 催化重整答案

学生填写): 姓名: 学号: 命题: 审题: 审批: ------------------------------------------------ 密 ---------------------------- 封 --------------------------- 线 -----------------------------------------------------------(答题不能超出密封装订线)二、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重整转化率答:重整转化率又称芳烃转化率,是重整生成油中的实际芳烃含量与原料的芳烃潜含量之比。
2.芳烃潜含量答:原料中的环烷烃全部转化为芳烃时所能得到的芳烃量。
(原料中6C ~8C 环烷烃全部转化为芳烃再加上原料中的芳烃含量。
)3.水-氯平衡答:水氯平衡是个动态平衡,水氯平衡的良好控制将使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得到最佳发挥,也是提高重整转化率的关键所在。
4.氢油比答:氢油比即循环氢流量与原料油流量之比。
5.空速答:空速为单位时间、单位催化剂上所有通过的原料油数量。
三、简答题(共55分)1.在催化重整反应系统中,循环氢的目的是什么?(5分)答:重整过程中循环氢的目的是:改善反应器内温度分布;起热载体作用;抑制生焦反应;稀释反应原料。
2.重整的各种反应对生产芳烃和提高汽油辛烷值有何贡献?(10分)答:六元环烷烃的脱氢反应、五元环烷烃的异构脱氢反应和烷烃的环化脱氢反应都是生成芳烃的反应,无论生产目的是芳烃还是高辛烷值汽油,这些反应都是有利的。
尤其是正构烷烃的脱氢环化反应会使辛烷值大幅度提高。
六元环烷的脱氢反应进行的很快,在工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是生产芳烃的最重要的反应;五元环烷的异构脱氢反应比六元环烷的脱氢反应慢得多,但大部分也能转化为芳烃;烷烃环化脱氢反应的速率较慢,在一般铂重整过程中,烷烃转化为芳烃的转化率很小,但铂铼等双金属和多金属催化剂重整的芳烃转化率有很大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科学与技术八大领域:1.多相催化科学与技术2.均相催化科学与技术(包括负载络合催化, 均相过程多相化).3.光、电催化科学与技术(光催化与电极催化过程).4.酶催化科学与技术(酶的结构与性能,酶改性,酶浓集和固定化,酶的分离和负载以及仿酶催化).5.催化分离科学与技术(催化蒸馏,催化膜反应,催化萃取)6.催化材料科学与技术7.催化剂制造科学与技术(沉淀法,浸渍法,沉淀沉积法,溶胶凝胶法,超临界反应法, 等离子体法,生物法制酶等).8.催化剂性能表征和催化研究方法☐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2)只能加速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位置.(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活性有一定寿命☐催化剂组成①活性组分:提供改变反应历程的组分,多为金属、氧化物、酸碱②载体组分:是或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剂、或支撑体。
多数为硅和铝的氧化物③助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的辅助组分,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低,用于改善催化剂的各种性能☐载体功能:①提供适宜的比表面和孔结构②维持催化的形状和机械强度③改善催化剂热传导性④提高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分散度⑤提供附加活性中心⑥活性组分和载体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活性组分与载体的溢流现象(Spillover)和强相互作用所谓溢流现象,是指固体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原有的活性中心)经吸附产生出一种离子的或者自由基的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别的活性中心处(次级活性中心)的现象。
它们可以化学吸附诱导出新的活性或进行某种化学反应。
如果没有原有活性中心,这种次级活性中心不可能产生出有意义的活性物种,这就是溢流现象。
它的发生至少两个必要的条件:(A)溢流物种发生的主源;(B)接受新物种的受体,它是次级活性中心。
☐工业催化剂的要求1、催化剂的活性:2、催化剂的选择性:3、催化剂的稳定性4、环境相容性催化剂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热稳定性、抗毒稳定性、机械稳定性螺型位错:在切应力τ的作用下,晶体右端上下两部分沿滑移面ABCD发生了一个原子间距的局部位移,而右半部分未发生位移,其边界线bb’就是一条位错线,平行于滑移方向。
在bb’和AB两线之间有一个约几个原子间距宽,上下层原子不吻合的过渡区。
☐混合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的位错。
混合位错可以分解成韧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基于晶体结构的周期性,晶体中各个电子的散射波可相互干涉相互叠加,称之为相干散射或衍射。
包括五个连续的步骤。
(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2)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3)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4)反应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脱附;(5)反应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向催化剂周围的介质扩散。
上述步骤中的第(1)和(5)为反应物、产物的扩散过程。
属于传质过程。
第(2)、(3)、(4)步均属于在表面进行的化学过程,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性质相反应条件有关,也叫做化学动力学过程外扩散:反应物分子从流体体相通过吸附在气、固边界层的静止气膜(或液膜)达到颗粒外表面,或者产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通过静止层进入流体体相的过程,称为外扩散过程。
内扩散:反应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到颗粒孔隙内部,或者产物分子从孔隙内部扩散到颗粒外表面的过程,称为内扩散过程。
☐扩散控制的判断和消除:为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应尽量消除扩散过程的影响外扩散阻力:气固(或液固)边界的静止层消除方法:提高空速内扩散阻力:催化剂颗粒空隙内经和长度.消除方法:减小催化剂颗粒大小,增大催化剂空隙直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特点☐物理吸附是表面质点和吸附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而引起的。
具体地是由永久偶极、诱导偶极、色散力等三种范德华引力。
物理吸附就好像蒸汽的液化,只是液化发生在固体表面上罢了。
分子在发生物理吸附后分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化学吸附是在催化剂表面质点吸附分子间的化学作用力而引起的,如同化学反应一样,而两者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并形成离子型,共价型,自由基型,络合型等新的化学键。
吸附分子往往会解离成原子、基团或离子。
这种吸附粒子具有比原来的分子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
因此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物理吸附吸附力范德华力吸附层单层或多层选择性无热效应较小,近于液化热吸附速度较快,不需活化能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单层有较大,近于化学反应热较慢,温度升高速度加快,需活化能☐氧化物表面的化学吸附☐n型半导体氧化物(电子导电)特点:如ZnO1-x(脱氧后有Zn0存在)(1)表面符合化学计量关系(少见):不发生氧化剂O-2化学吸附(2)表面缺氧(一般如此):O-2发生较弱的化学吸附(3)对还原性气体:有较强的化学吸附,表面O-2会被还原☐p型半导体氧化物(正电离子空穴导电)特点:如NiO1+x(存在过剩O)(1)吸附氧化剂使金属氧化数升高,表面形成氧离子覆盖层(2)吸附还原剂,金属离子被还原☐绝缘体氧化物(确定化学计量氧化物MgO、SiO2、Al2O3)上吸附:他们不是通过金属的氧化-还原来吸附,而是通过表面的羟基化作用:☐重构(reconsrtuctions):表面原子寻求新平衡位置引起的另一种结构变化,重构不仅键角变化,而且自旋对成性和配位数也发生变化。
驰豫(relaxition):在一定的物理化学环境下,表面原子或分子寻求新的平衡位置,导致表面第一、二层原子(分子)距离改变,这种现象叫做驰豫。
驰豫结果是第一、二层原子(分子)距离缩短、键角改变。
理论上距离加凡是能给出质子或者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B酸或L酸)2.凡是能接受质子或者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B碱或L碱)酸碱催化剂的分类:1.固体酸:天然粘土物质,天然沸石,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氧化物混合物,金属盐等;2.固体碱: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分散于氧化硅、氧化铝上,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等3.液体酸:H2SO4,H3PO4,HCl水溶液,醋酸等4.液体碱:NaOH水溶液,KOH水溶液固体表面酸类型和鉴定NH3为探针分子鉴别⏹NH3吸附在L酸中心时,是氮的孤对电子配位到L酸中心上形成的,其红外光谱类似于金属离于同NH3的配位络合物,吸附峰在3300 cm-1及1640 cm-1 处,;⏹NH3吸附在B酸中心上,接受质子形成NH4+,吸收峰在3120 cm-1,及1450 cm-1处。
⏹NH3吸附在B酸中心上强度是L酸中心上强度的4倍。
⏹酸强度是指给出质子的能力(B酸强度)或者接受电子对的能力(L酸强度)。
酸强度表示酸与碱作用的强弱,是一个相对量。
⏹用碱性气体从固体酸脱附的活化能、脱附温度、碱性指示剂与固体酸作用的颜色等都可以表示酸的强度。
⏹通常用酸强度函数Ho表示固体酸强度,Ho也称为Hammett函数。
酸浓度的负对数值:-lg[H⏹杂多化合物结构:结构的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杂多阴离子(2)第二层次:杂多阴离子(平衡阳离子、结晶水)的三维排布的二级结构(3)第三层次:二级结构堆积成多孔物质⏹催化中重要的半导体是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
半导体分为三类:本征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具有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传导的半导体,叫本征半导体。
这类半导体对催化并不重要,因为化学变化过程的温度,一般在300-700℃,不足以产生这种电子跃迁。
依靠与金属原子结合的电子导电,叫n-型(Negative Type)半导体。
靠晶格中正离子空穴传递而导电,叫p-型(Positive Type)半导体。
⏹络合催化剂,是指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物起络合作用,并且使之在配位空间进行催化的过程。
催化剂可以是溶解状态,也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普通化合物,也可以是络合物,包括均相络合催化和非均相络合催化。
⏹络合催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中心与反应体系,始终保持着化学结合(配位络合)。
能够通过在配位空间内的空间效应和电子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对其过程、速率和产物分布等,起选择性调变作用。
故络合催化又称为配位催生物质能:又称为“绿色能源”,它是指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的辐射能量以生物质能的形成固定下来,生物质能来源于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地球上的生物质能种类繁多,木材、农作物秸杆、动物排泄物、江湖沉积物、农产品加工的有机废料、垃圾中的有机物等。
⏹生物转换技术:以自然或人工方法,将生物质通过微生物发酵转换为液体或气体燃料。
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沼气”是以农作物秸杆、动物排泄物、农产品加工后的有机废料通过甲烷细菌发酵后产生的以甲烷为主,含有二氧化碳、氮气等的混合物。
这是解决农村能源的最有效的办法。
按2004年的报道,我国农村已有一千多万户使用沼气,位居世界第一。
⏹离子交换法包括:⏹利用离子交换作为其主要制备工序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利用离子交换的手段把活性组分以阳离子的形式交换吸附到载体上⏹⏹适用于低含量,高利用率的贵金属催化剂⏹适用于活性组分高分散,均匀分布大表面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载体,用来负载活性组分和助剂的物质,由具有一定物理结构,如孔结构,比表面,宏观外形,机械强度的固体物质组成。
⏹⏹增加有效表面、提供合适的孔结构⏹改善催化剂的机械性能⏹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提供活性中性⏹与活性组分作用形成新化合物⏹增加催化剂的抗毒性能⏹节省活性组分用量,降低成本⏹载体可以是天然物质(如浮石、硅藻土、白土等),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物质(如硅胶、活性氧化铝等)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气体分子与表面空部位碰撞而发生定位吸附;②每个吸附中心只能容纳一个吸附粒子,吸附是单分子层的;③表面吸附中心的吸附能相等,即吸附剂表面在能量上是均匀的;另外,发生吸附时与邻近吸附粒子是否存在无关,即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之间达成动态平衡。
载体选择①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与耐磨性能;②具有适宜的密度,满足最佳工艺要求。
固定床要求低密度催化剂,减少装填量以节省成本。
流化床要求密度与气速匹配,既保证流化,又防止过度跑损。
③具有合适的孔道、表面结构及最佳孔径分布,这对于分子筛催化剂尤其重要。
④具有一定的粒径与形状。
⑤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与合适的导热系数、比热容与热膨胀系数。
应注意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应控制杂质含量。
需要载体提供一定酸性的双功能催化剂,载体的化学性质直接影响着催化剂的催化功能。
⑦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制备方便,质量稳定,在制备载体及催化剂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酸(Brönsted酸):凡是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都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分别称为B酸与B碱。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分别称为L酸与L碱。
强度测定方法如下:①指示剂吸附显色法:根据指示剂在不同pH值范围内变色的原理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