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尤其对于我们这种轨道交通行业,每个产品每个元器件都关系着整个列车运行和乘客的安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特别喜欢一句质量宣传语:品牌是旗,质量是杆。

在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以下统一用简称代替)之前,质量管理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质量管理经营较好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了TQM阶段,以下为我对TQM的一点浅显理解和认知,和各位同事分享下。

TQM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有“四全管理”、“四个第一”、“四种观点”、“四个支柱”。坦诚的讲,这十六个字是我借用培训老师的总结,下面我用我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四全管理”是TQM的基本理念。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法。全面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和系统质量。全过程管理是指从研究设计、准备、制造直至使用服务、用后处理的全过程。试想一款产品在研发设计阶段就存在缺陷或质量隐患,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话说的更直接—-研发设计是娘。全员参与要求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线工人人人要参与质量管理,人人关心质量。最高领导的作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全方法是指不仅运用质量检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而且还要把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与改善组织管理、改革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

“四个第一”是TQM的基本原则。即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适用性第一、长远利益第一。这四个一比较容易理解,不再过多解释。

“四种观点”是TQM实施中的四个基本观点。即预防为主、数据说话、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原则。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是救火文化,另一种是预防文化。在救火文化主导的组织内,大家都将鲜花与荣誉给了救火的英雄,结果人人都抢着当英雄,甚至有人自己放火自己救。因此,这种救火文化是非常

可怕的。企业应该特别强调零缺陷管理所倡导的质量文化,做到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如上所阐述,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同时也是预防出来的。TQM要求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而非感觉,差不多、大概、左右之类的词语都是违背TQM的基本观点的。同时,有了准确的数据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质量人心目中,有一个被业界认可的换算公式:1:10:100,即在下一道工序发现的不合格品花费的资源是上一道工序的10倍。不良品发现的越晚,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越大,且这种资源增长模式为指数级增长;同时这个公式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TQM基本思想。

“四个支柱”是TQM推动工作的四个基本保证。即PDCA循环、QCC活动、标准化、质量培训。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或戴明循环,是被质量人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权威机构对PDCA各环节处理时间分布的实验结果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花时间在计划(Plan)上才是最节约时间的做法。计划就是将事后改善转变为事前预防的一种手段(这也算是对前面讲的预防为主的一种呼应)。TQM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是什么?下道工序即顾客。QCC活动又叫品管圈、QC小组等,其概念源自美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特点是由基层员工组成的小组,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训练,去发现、分析及解决日常工作有关的问题,其本质与目前思维精工开展的提案改善活动一致。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把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固话下来,形成标准。这样新员工作业时不用老员工过多的培训即可直接上岗,而且还不容易犯错,这个对于产品质量稳定性来说是极有益处的。形成标准化后生产线的快速扩张(量产)就有了质量上的保证。关于质量培训,我想借用品管大师朱兰博士的话: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听起来是一门高大上、及其神秘的管理理念和工具,仔细拨开来看,有很多方面大家都非常熟悉,有很多方面咱们思维公司也在做,当然目前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全面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差距。在质量管理这条路上,没有捷径,没有侥幸,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去慢慢进步。我相信会有量变到质变的一天。

重要的心得说三遍: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全员参与,

预防为主!

最后,祝福公司质量管理越做越好!

精工质管部

刘超

2017/04/1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