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要点整理(精品)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要点整理(精品)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要点整理(精品)
1. 引言
本文档整理了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要点内容,旨在帮助同学们复和理解该单元的重要知识。

2.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2.1 物体和物质
- 物体: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质量的物质。

- 物质: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2 物体的运动和力
- 运动:物体位置相对改变的过程。

- 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推力、拉力、重力等。

2.3 简单机械
- 杠杆:杠杆原理和应用。

- 轮轴:轮轴原理和应用。

- 滑轮组:滑轮组原理和应用。

2.4 温度和物体的变形
- 温度:决定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物体的变形: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5 物体的能量
- 能量:物体具备的使其做事或产生变化的能力。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备的能量。

- 动能的转化和转移: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通过传递转移给其他物体。

3. 主要要点
以下是第二单元的主要要点:
- 物体和物质的区别和关系。

- 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

- 杠杆、轮轴和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 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 物体变形的原因和影响。

- 能量的概念、动能及其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4. 总结
本文档对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要点内容做了简要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复时,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总结(精品)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总结(精品)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总结(精品)
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供复的参考。

1. 导电与绝缘
- 导电是指物质能够传导电流的特性,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等。

- 绝缘是指物质不易传导电流的特性,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塑料等。

2. 电路和电流
- 电路是电流源、导体和电阻器的连接线路,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A)。

3. 电阻和电压
- 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单位为欧姆(Ω),常用符号为R。

- 电压是电流源产生的电势差,单位为伏特(V),常用符号为U。

4. 电池和电流的方向
- 电池是利用化学能产生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和
蓄电池。

- 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电流流出的地方)到负极(电流流入
的地方)。

5.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 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多个电器并排连接,在并联电路中,
各电器的电压相同,电流则分流。

- 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多个电器依次相连,串联电路中,各
电器的电流相同,电压则分压。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宽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厚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把铅画纸裁成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宽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实验现象:4倍宽的纸梁能承受的垫圈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厚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宽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用铅画纸裁出7张同样宽度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用少量固体胶粘贴成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梁;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厚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厚、4倍厚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我们的地球模型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区别: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2.昼夜交替现象
原因: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假设: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托勒密)的“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

(哥白尼)的“日心说:太阳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解释: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4.谁先迎来黎明
成因: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实例: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5.影长的四季变化
现象: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测量:(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现象:
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实例: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地球运动和地球上的——些现象有(因果)关系。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课件汇总 教科版 (共172张PPT)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课件汇总    教科版  (共172张PPT)
2、实验中又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我们准备怎样改变?
纸梁的厚度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最后根据实验数 据总结发现。 2、实验时重物(回形针)要轻轻地放在纸桥梁 的中间,以免砸塌纸桥梁。 3、纸桥梁碰到底就算塌陷,导致塌陷的最后一 个重物(回形针)不能算。 4、请各小组安静实验,完成的小组请先整理好 坐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安静。
实验时,我们应注意: 1. 只能改变纸的形状,不能改变桥墩的距离和高度,不能
长度和大小。
改变纸的厚度、
2. 每张纸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或合在一起使用。
3. 重物应尽量放在纸桥中间的位置,要轻轻地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使纸碰到桌面的那个重物不能记录下来。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实验题: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强它的抗 弯曲能力。
2、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我们准备怎样改变?
纸的宽度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最后根据实验数 据总结发现。
2、实验时重物(回形针)要轻轻地放在纸桥梁 的中间,以免砸塌纸桥梁。
3、纸桥梁碰到底就算塌陷,导致塌陷的最后一 个重物(回形针)不能算。
4、请各小组安静实验,完成的小组请先整理好 坐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安静。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O

L
W

U
思考:
1、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做成 “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
2、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实验题: 为了增强薄形材料抗弯曲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材 料做成哪些形状,请画出来。
W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影长的四季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影长的四季变化》
人们根据影子长短划分了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
三、研讨
四季交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怎样有规律地变化?
夏至→秋分→冬至:影子越来越长 冬至→春分→夏至:影子越来越短来自冬至影子最长 夏至影子最短
四、拓展
观察右边表格中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白昼时间 最长
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也不同。
白昼时间 最短
正午太阳 位置最高
正午太阳 位置最低
秋分 春分 冬至
夏至
不同
有规律 日影长度
长度
随堂训练
同学们,再见!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 学习制作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 表 圭
圭表
3. 根据太阳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模拟影子长度的
变化。
春分、秋分 影子适中
夏至 影子最短
冬至 影子最长
4. 实际观察。
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 可以照射到的窗边。记录影子的实际 长度,在其他季节,也进行测量和记 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5.影长的四季变化
一、聚焦
我们曾经观察过阳光下 物体影长的变化,知道日影 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变化有关。四季交替,年年 循环,日影变化会随着季节 有规律地变化吗?
二、探索
正午时分的日影
1.查阅资料,了解古人是如何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的。
影子适中 影子最短 影子适中 影子最长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主要涉及到"天空的变化"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公转以及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该单元的知识梳理:1.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当地区正对着太阳时为白天,背离太阳时为黑夜。

2.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即一年。

-地球公转使得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季节和温度变化。

3.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的。

-当一个地区靠近太阳时,它会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气温升高,进入夏季;反之,当一个地区远离太阳时,它会接收到较少的太阳辐射,气温降低,进入冬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当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正处于冬季。

4.季节变化的特点-春季:春天是冬季向夏季过渡的季节。

气温逐渐回升,植物开始发芽,万物复苏。

-夏季: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气温高,阳光强烈,白天时间长,植物生长茂盛。

-秋季:秋天是夏季向冬季过渡的季节。

气温逐渐降低,植物开始凋谢,果实成熟。

-冬季:冬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气温低,阳光较弱,白天时间短,植物休眠,大部分动物进入冬眠状态。

5.地球倾斜与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地球轴线倾斜导致了季节变化的发生。

-地球自转的轴线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5度。

-当地球某个半球倾斜向太阳时,该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升高,进入夏季;反之,当地球某个半球远离太阳时,该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降低,进入冬季。

通过学习第二单元的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自转、公转以及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同时,他们也能够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01280128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構 一、抵抗彎曲1.房屋、橋梁結構中有直立の“柱子”和橫放の“橫梁”,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要提高橫梁の抗彎曲能力。

2.提高材料の抗彎曲能力,我們可以①增加材料の寬度②增加材料の厚度③改變材料の形狀。

3.增加紙の寬度,會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紙の厚度,會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

4.研究の問題:紙の寬度與抗彎曲能力の大小有關嗎? 實驗材料:兩疊書、三張A4紙、若幹個墊圈 實驗假設:有關,紙越寬の抗彎曲能力越大實驗步驟:①把兩疊書當作橋墩,放上一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②放兩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③放三張紙,最多能承受幾個墊圈;④比較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中應控制不變の量: 紙の寬度 ;不變の量有: 橋墩の高度、寬度,每張紙の大小,每個墊圈の重量,紙被壓垮の程度。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用承載墊圈の個數表示紙梁の抗彎曲能力。

二、形狀與抗彎曲能力1.把薄板形材料彎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狀,雖然減少了材料の寬度但卻增加了材料の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強材料抗彎曲能力の,在不增加材料の情況下這是一個好辦法。

2.一般情況下橫梁是立著放の,因為橫梁立著放雖然減少材料寬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強了橫梁の抗彎曲能力。

3.簡答題:瓦楞紙板の結構為什麼能使柔軟の紙變堅硬了?答:因為瓦楞紙中間の結構是是W 形,雖然減少了材料の寬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の抗彎曲能力。

三、拱形の力量1.簡答題:為什麼拱形可以承載很大の重量?答: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の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擠壓結合得更加緊密。

拱形受壓會產生一個向外推の力,抵住了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の重量。

四、找拱形1.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の組合,它有拱形承載壓力大の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の推力。

2.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要堅固。

(如手捏雞蛋不易碎)3.塑料瓶の上部、底部為近似圓頂形,中部為圓柱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六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________的变化。

2、像蜡烛熔化、纸折叠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的。

3、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的。

4、铁钉在、或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5、喝牛奶时要注意、等。

过期的牛奶可以用来、等。

二、明辨是非:
1、将蜡烛点燃和熔化后,它们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

()
2、蜡烛熔化后,不仅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而且产生了新物质----
蜡烛油。

()
3、小麦磨成面粉属于形态的变化,面粉做成馒头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
化。

()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属于可逆变化。

()
5、废铁熔化成铁水属于形态变化,而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6、食盐溶解在水里属于不可逆变化。

()
7、金属中只有铁才能生锈。

()
8、自行车上涂有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
三、珠海拾贝:
1、下列哪些物质的变化通过一定方式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A、破碎的玻璃。

B、面粉做成的馒头。

C、水泥加上水后的水泥块。

D、加入柠檬汁的牛奶。

2、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A、玻璃杯碎了
B、火柴燃烧
C、铁钉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E、汽油燃烧
F、纸折飞机
G、水结成冰
3、下列物质不能与牛奶混合食用的是()。

A、醋
B、柠檬汁
C、味精
D、橘子汁
E、食盐
F、啤酒
4、家中最好用()来装醋。

A、铝罐
B、铁罐
C、玻璃瓶
D、铜罐
四.巧分变化:
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分一分。

①冰融化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海水晒盐⑤食物腐败⑥煤气爆炸⑦木材燃烧
可逆变化:不可逆变化:
五、我的研究:
(一)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方法:
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发现蜡烛。

熄灭蜡烛,发现熔化的蜡烛遇冷后。

3.点燃蜡烛,把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发现在烧杯里有;在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灰水,发现蜡烛燃烧后石灰水变。

实验说明: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上发生了改变;蜡烛
燃烧时,不仅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

(二)食盐加水的变化属于可逆变化还是不可逆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

六、怎样防止铁生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