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建造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模板一:【建造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建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并保护工人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规范适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 术语和定义2.1 建造施工:指建造物的修筑,包括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建造装饰装修工程等。

2.2 安全技术:指在建造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3 国家标准GB: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3.1 施工现场安全组织与管理3.1.1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职责和权限。

3.1.2 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3.1.3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制度。

3.2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3.2.1 严格按照岗位需要,进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3.2.2 建立完善的施工人员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情况和成绩。

3.2.3 定期举办安全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能力。

4.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4.1 施工现场警示标志4.1.1 确保施工现场周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4.1.2 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现场警示标志的完好性和可见性。

4.2 施工现场防护措施4.2.1 按照工程需求,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安全网、防护栏杆等。

4.2.2 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现场防护措施的稳固性和有效性。

5. 施工作业安全技术要求5.1 危(wei)险作业管理5.1.1 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危(wei)险作业,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方案。

5.1.2 对危(wei)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岗前培训。

5.1.3 确保危(wei)险作业前的现场周围措施和人员准备工作。

5.2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5.2.1 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

5.2.2 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机械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信息安全技术国标

信息安全技术国标

信息安全技术国标《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是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制定的标准体系,涵盖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标准的制定背景、内容概要、实施意义等方面。

## 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我国积极推动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传输、存储。

## 二、标准内容概要《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1. 网络安全该部分涵盖了网络架构、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与防范等内容,旨在规范网络环境的安全建设,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 2. 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内容,要求组织对重要数据进行分类和加密存储,以应对数据泄露和损坏的风险。

### 3. 系统安全涉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安全配置、安全审计等,要求对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修复和监控。

### 4.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培训、事件响应等,旨在加强组织对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监控。

## 三、实施意义《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提升信息安全水平标准规范了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有利于各类组织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 2. 保障国家安全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有助于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从而保障国家安全和民生稳定。

### 3. 促进产业发展规范的信息安全标准引导和促进了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 4.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动国际信息安全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间的信任和合作。

## 四、结语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是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规范,对于推动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实施,能够提升我国信息安全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产品质量技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产品质量技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产品质量技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产品质量是衡量产品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产品质量是保证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产品基本要求:1.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包括外观、尺寸、原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2.产品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得对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危害。

3.产品应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能够在常规的使用条件下正常运行,不易损坏或出现故障。

二、产品标识:1.产品应有清晰易辨识的标识,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等信息。

2.产品标识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假夸大或误导消费者。

三、产品包装:1.产品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能够保护产品不受损坏。

2.产品包装应标明清晰易懂的使用说明和警示信息。

四、材料和成分:1.产品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禁用或有害物质。

2.产品配料成分应在国家标准指定的范围内,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五、工艺和制造过程:1.生产制造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

2.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六、性能和可靠性:1.产品应具备所宣称的功能和性能,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保证产品的长期稳定运行。

七、检测和检验:1.产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检验,确保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产品的检测机构应具备资质和能力,能够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和检验。

总之,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要求。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进行生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消费者也应注意选购标有合格标识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国家技术标准

国家技术标准

国家技术标准
国家技术标准是国家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的统一规定,是国家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具体体现。

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

随着科技的
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就成为了必然。

通过制定国家技术标准,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其次,国家技术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技术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比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等方面的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再次,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技术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总之,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产业升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现行有关建筑施工规范、规程、标准

国家现行有关建筑施工规范、规程、标准
GBJ201-83
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91
9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
1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J-8685
1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8-83
1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2-91
13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J300-88
14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
1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1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19-87
17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42-82
1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243-97
19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2-88
JGJ 46-88
3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16-92
国家现行有关建筑施工规范、规程、标准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工程测量规范
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94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5来自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6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9-95
7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0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4-88
21

国家标准技术参数

国家标准技术参数

国家标准参数一、外观要求:板材的表面应平滑。

板材中不应有大于1平方毫米的划痕、斑点或其它表面缺陷。

二、内部缺陷:板材中不应有大于1平方毫米的气泡、杂质、裂纹、或其它对板材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缺陷。

三、颜色要求:颜色分布均匀,色泽一致。

四、长度和宽度公差:附件:国家检测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33.1—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ISO1183-1:2004,IDT)GB/T1034—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ISO62:2008,IDT)GB/T1036—2008塑料-30℃~30℃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石英膨胀计法(ASTMD696:2003,MOD)GB/T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ISO527-1:1993,IDT)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1993,IDT)GB/T1041—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ISO604:2002,IDT)GB/T1043.1—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ISO179-1:2000,IDT)GB/T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ISO306:1994,IDT)GB/T1634.2—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ISO75-2:2003,IDT)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ASTMD1003:2007,MOD)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ISO291:1997)GB/T3398.2—2008塑料硬度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ISO2039-2:1987,IDT)GB/T3681—2000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neqISO877:1994)GB/T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O178:2001,IDT)GB/T15596—1995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eqvISO4582:1980)GB/T16422.2—1999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dtISO4892-2:1994)GB/T16422.4—1996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eqvISO4892-4:1994)ISO489:1999塑料光折射指数ISO2818:1994塑料试样的机加工制备。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标准和指标为企业提供了相对统一和可比较的参考框架,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提升产业水平,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首先,国家现行的标准和指标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符合要求。

这些标准覆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建筑工程等,从而保障了公众的权益和利益。

其次,国家现行的标准和指标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并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例如,对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经济指标,可以规范市场行为,推动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此外,国家现行的标准和指标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制定和执行国际通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可以降低产品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并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同时,通过强制实施质量认证、环境认证等制度,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声誉。

最后,国家现行的标准和指标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效率等相关标准和指标,可以引导企业改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

这些标准和指标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并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还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完善现行标准和指标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机动轮椅车国家技术标准

机动轮椅车国家技术标准

机动轮椅车国家技术标准
机动轮椅车国家技术标准如下:
1.尺寸和重量。

机动轮椅车的尺寸和重量应使其适应室内和室外环境的使用需求,并且应便于携带和存放。

2.稳定性。

机动轮椅车应具有足够的前轮轴向载荷和后轮轴向载荷,以确保在满载和空载时,无论在直线行驶、转弯或制动时,车辆始终保持稳定。

3.发动机起动和停车。

机动轮椅车应具有可靠的发动机起动和停车系统,以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运作。

4.电池充电和更换。

机动轮椅车的电池应易于更换和充电,并且应具备过充电、过放电等保护功能。

5.操纵装置。

机动轮椅车的起动、油门、制动及其它控制装置应全部由驾驶员上肢操纵。

6.座椅。

驾驶员的座位应有靠背和能限制髋部左右移动的装置。

机动轮椅车应安装下肢防护装置。

7.辅助装置。

机动轮椅车应有放置拐杖的位置,并能固定。

除汽油机驱动外,由下肢残障较重者驾驶的轻便机动轮椅车应具备手移动装置,以使车辆实现避让性的短距离移动。

8.外部标记。

机动轮椅车除符合GB7258车辆标志要求外,其外部明显部位应有残疾人专用车标志。

9.设计速度。

机动轮椅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应大于54km/h。

以上标准主要是为了确保机动轮椅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以提供给残疾人更加便利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GB 12137-89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气瓶气密性试验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安全防护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浸水法或涂液法对无缝气瓶、焊接气瓶、液化石油气钢瓶和溶解乙炔气瓶的气密性试验。

2 术语2.1 浸水法指充有规定压力压缩气体的受试气瓶浸入水槽中检验气瓶气密性的方法。

浸水法适用于气瓶整体或任何部位的气密性检验。

2.2 涂液法指充有规定压力压缩气体的受试气瓶的某些部位上涂以试验液检验气瓶气密性的方法。

涂液法适用于检验气瓶瓶阀螺纹连接处、瓶阀阀杆处、易熔塞或气瓶局部部位的气密性的方法。

3 对试验装置的要求3.1 充气装置3.1.1 气体压缩机工作压力应大于气瓶气密性试验充装压力的1.1倍,并能进行调节。

3.1.2 试验用的介质可用空气、氮气或其他与气瓶盛装气体性质不相抵触的、对人体无害的、无腐蚀和非可燃性气体。

对盛装氧气或氧化性气体的气瓶,必须用不含油脂的气体。

3.1.3 气瓶气密性试验压力应不低于气瓶标准或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的气密性试验压力。

3.1.4 从气体压缩机到受试气瓶之间应装置贮气罐。

贮气罐上必须装置安全阀和油水吹除阀,并2定时吹除油水。

3.1.5 压缩机和贮气罐均应装压力表,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1.5级,压力表量程应选择在试验压力的1.5-2.5倍之间,压力表应每三个月检定一次。

3.2 试验水槽3.2.1 试验水槽用于浸水法气密性试验。

3.2.2 试验水槽的深度应能使气瓶任何部位离水面最小深度大于5cm。

3.2.3 试验水槽内壁应呈白色。

3.2.4 试验水槽应保持清洁透明。

3.3 试验液3.3.1 试验液用于涂液法气密性试验。

3.3.2 试验液不得对气瓶产生有害的作用,用于盛装氧气或氧化性气体的气瓶,应用无油脂的试验液。

3.3.3 试验液应选择表面张力较小的液体,推荐采用肥皂水、洗涤精等。

3.4 对充气室的安全要求3.4.1 上述充气系统的耐压强度应为气密性试验的1.5倍,其充气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和泄放装置。

3.4.2 充气压缩机应采用无油压缩机。

3.4.3 试验压力大于10MPa充气室应符合安全防爆设计规范。

4 试验方法4.1 试验条件4.1.1 气瓶气密性试验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

4.1.2 气密性试验的气瓶必须水压试验合格(溶解乙炔气瓶以及气瓶试验过程中不允许进水的气瓶除外),且气瓶瓶壁不得有油污或其他杂质。

4.1.3 根据不同气瓶的试验要求,按规定的充气速度将待试气瓶充到气瓶气密性试验压力。

对于溶解乙炔气瓶充气速度应控制在0.3MPa/min以下。

4.2 浸水法试验4.2.1 将充到气密性试验压力的受试气瓶,放于水槽中,使气瓶任何部位离水面最小深度大于5cm。

34.2.2 缓慢地转动气瓶,观察瓶壁各部有无气泡出现。

发现有固定不动的气泡,应将其抹去,观察是否继续出现气泡。

如发现继续出现气泡或连续冒出的气泡,则认为该瓶试验不合格。

气瓶浸水时间不小于1min。

4.3 涂液法试验4.3.1 在充气到试验压力的气瓶上的待查部位涂上试验液,观察有无气泡连续逸出,带液保压时间不小于1min。

4.3.2 试验结束后,在瓶体泄漏处作好明显标记,然后稍开启瓶阀,缓慢放气后,将气瓶表面擦干。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437.1—2001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压缩天然气汽车The technical criterion of refitting for vehicle by using gas compressed natural gas for vehicle (CNGV)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T 18437.1-2001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压缩天然气汽车前言为规范压缩天然气汽车的改装工作,确保改装质量和使用安全,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参照美国标准《压缩天然气汽车燃料系统》、美国煤气协会《天然气汽车配件规范》和新西兰标准NZS 5422《LPG和CNG燃料在内燃机中的应用》的部分条款制定。

7GB/T 18437《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标题下,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GB/T 18437.1):压缩天然气汽车;第2部分(GB/T 18437.2):液化石油气汽车。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吉林大学交通学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云鹏、李世武、隗海林、周茹波。

8GB/T 18437.1-2001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压缩天然气汽车The technical criterion of refitting for vehicle by using gas compressednatural gas for vehicle (CNGV)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用汽车改装为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的改装技术要求。

9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气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20 MPa的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的改装。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765-1983 卡套式管接头技术条件GB 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5382-1994 气瓶阀通用技术条件GB 15383-1994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10GB 17258-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GB/T 17676-l999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GB/T 17895-1999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词汇GB 18285-2000 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QC/T 8-1992 汽车用压力表QC/T 245-1998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QC/T 413-1999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671-2000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QC/T 674-2000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电磁阀QC/T 675-2000 汽车用汽油电磁阀QCn 29009-1991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9-03批准2002-04-01实施3定义本标准采用GB/T 17895中规定的定义及下列定义。

3.1在用汽车 in-use vehicles上牌照以后的汽车3.2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 bi-fuel vehicle of using gasoline or CNG 具有两套相互独立的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压缩天然气,另一套供给汽油,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可分别但不可共同向气缸供给燃料的汽车。

3.3压缩天然气专用装置 special equipment of CNG为了在汽车上燃用天然气,在汽车上专门安装的由储气部件、供气部件、控制部件和燃料转换部件等组成的一套燃料供给系统。

3.4充气装置 filling equipment安装在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上用于补充供给其自身使用压缩天然气的装置。

3.5气量显示装置 equipment for displaying gas volume用于显示压缩天然气气瓶中储气量和压力的装置,包括压力表、气量显示器等。

3.6手动截止阀 manual shut-off valve在储气气瓶和减压调节阀之间,通过手动可实现对压缩天然气的“供给”、“中断”操作的阀。

4改装前的汽车技术条件4.1发动机的功率不低于额定值的85%,扭矩不低于额定值的90%。

4.2汽车的其他技术性能应符合GB 7258的要求。

4.3汽车应有安装压缩天然气专用装置的足够的安全空间。

4.4拟安装部位应有足够的强度。

5改装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改装使用的压缩天然气专用装置的零部件,其材质应与天然气相容,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规格应与所装车型相匹配。

5.1.2 安装在发动机机舱中的改装部件,其环境温度应在-40℃~+121℃范围内,其他改装部件应适应-40℃~+82.2℃的工作温度范围。

5.1.3所有压缩天然气专用装置应安装牢固,不得因振动、颠簸而松动、脱落,应符合QC/T 245的要求。

5.1.4安装工艺布置应设计合理,确保安装维修方便;应充分考虑汽车承载件的强度,对强度较弱的安装部位应有加固强度的措施,不允许采用导致降低车辆承载件强度和刚度的安装方法,更不允许将专用装置作为承载件使用。

5.1.5改装使用的装置应确保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时,即使燃料开关打开,应具有能自动切断天然气供给的装置。

5.1.6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的结构和质量应符合GB 17258的有关规定。

5.1.7当所用气瓶是从另一车上取下的已使用过的旧气瓶时,应按GB 17258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5.1.8压缩天然气管路应采用不锈钢管或其他车用高压天然气专用管路,爆破压力应不小于额定工作压力的3.5倍。

在满足发动机最大供气量的条件下,高压管路通径应尽可能的小,高压管接头应采用卡套式接头,其质量应符合GB/T 3765的规定。

5.1.9气量显示装置中的压力表量程应为天然气高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2倍,其性能应符合QC/T 8的有关规定;气量显示器性能应符合QC/T 413的有关规定。

5.1.10手动截止阀应符合GB 15382和GB 15383的有关规定;宜采用启闭范围为0.25圈~1.5圈的手动截止阀,并应清楚地标明“供给(开)”和“中断(关)”的方向。

5.1.11减压调节器的性能应符合QC/T 671的规定。

5.1.12混合器材质应与汽油和天然气相容。

混合器型式和结构应与减压调节器相匹配。

当采用膜片式混合器时,应设置回火泄压装置,其质量应符合QC/T 245的规定。

5.1.13汽车用压缩天然气电磁阀应符合QC/T 674的要求,汽油电磁阀的性能应符合QC/T 675的要求。

5.2安装技术要求5.2.1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应安装在有适当防护和易于充气操作的位置,充气系统应配备一个以防气体从气瓶回流的装置。

5.2.2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5.2.2.1气瓶应被安装在车辆外部轮廓内受保护的位置,不应放置在对车辆驾驶产生不利影响的部位。

5.2.2.2气瓶安装位置应远离热源,其环境温度不得高于55℃。

在任何情况下,气瓶与排气管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5 mm。

5.2.2.3 在汽车车架下安装气瓶时,气瓶及其附件不应布置在汽车前桥之前,气瓶最低位置离地距离应不小于汽车满载时的最小离地间隙,且不得改变离去角及纵向通过半径。

5.2.2.4气瓶的安装不允许采用导致降低气瓶强度和刚度的安装方法,应保证车辆在空载和满载状态下的载荷分布符合GB 7258的规定,安装气瓶(充满压缩天然气)后,车辆最大总质量的增加应不超过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