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体格检查76438

合集下载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心脏的触诊、听诊、叩诊等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的大小、杂音等情况。

为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分,常需考虑的因素包括心脏的搏动、心脏的界限、心脏杂音的性质和强度等。

下面是对心脏体格检查评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心脏搏动评分标准:a. 0分:无心脏搏动;b. 1分:心脏搏动微弱,仅能在强烈压力下触及;c. 2分:心脏搏动较明显,能在一般手压下触及;d. 3分:心脏搏动明显,能在轻轻触压下触及。

2. 心脏界限评分标准:a. 0分:心脏界限难以确定,无法触及;b. 1分:心脏界限不清晰,但能通过深按得以确定;c. 2分:心脏界限清晰,但需较深按压才能确定;d. 3分:心脏界限清晰,轻按即可明确。

3. 心脏杂音评分标准:a. 0分:无心脏杂音;b. 1分:心脏杂音极轻微,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听到;c. 2分:心脏杂音较明显,可在一般情况下听到;d. 3分:心脏杂音明显,不需专注即可听到。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分时,可以根据具体观察结果和检查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心脏体格检查异常程度越明显,可能存在着心脏疾病或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体格检查评分只是初步判断心脏状况的一种方法,对于确认疾病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医学检查方法。

此外,心脏体格检查的评分标准也可能会因医学专业、研究目的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应用评分标准时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分和解读结果。

心脏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分标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估,对于早期发现心脏疾病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日夜不停地为身体各个部位输送血液和养分。

而心脏体格检查则是医生了解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方法和技巧,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心脏体格检查通常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方面。

视诊是首先进行的步骤。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比如患者的体位、呼吸频率、面色等。

重点观察心前区,看是否有隆起或凹陷。

还要注意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和范围。

正常情况下,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 05 10 厘米处,搏动范围直径约为 20 25 厘米。

如果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或范围发生异常,可能提示心脏存在病变。

触诊在心脏体格检查中也十分重要。

医生会用手掌或手指轻轻触摸心前区,感受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和节律。

同时,还会检查有无震颤。

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它通常提示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比如狭窄性瓣膜病。

另外,医生还会通过触诊来判断心界的大小。

心界是指心脏相对浊音界,通过触诊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大小和形态是否正常。

叩诊主要用于判断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医生会沿着心脏的相对浊音界进行叩诊,通过叩诊音的变化来确定心界的范围。

正常人心左界在第二肋间位于胸骨旁 2 3 厘米处,第三肋间位于胸骨旁 4 5 厘米处,第四肋间位于胸骨旁 5 6 厘米处,第五肋间位于锁骨中线内 05 10 厘米处。

如果叩诊时发现心界扩大,可能提示心脏肥大或心包积液等问题。

听诊是心脏体格检查中最关键的环节。

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在心脏的各个听诊区进行听诊。

心脏的听诊区通常有五个,分别是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

通过听诊,可以了解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情况。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 60 100 次/分钟。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心脏疾病的表现。

体格检查-心脏

体格检查-心脏

体格检查——心脏有爱伤观念,与患者沟通良好: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现在由我给您做一下心脏的体格检查,请您配合。

您先躺下(患者平卧位),搓热手,手消,解开患者衣服。

视检查者下蹲,从切线方向观察:①.心前区是否有隆起→无隆起;②.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如剑突下搏动、心底部搏动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等→无异常搏动;③.心尖搏动位置:正常位于第5肋间左胸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的直径2.0~2.5cm。

观察有无心尖搏动移位,心尖搏动的强度与范围有无改变及有无负性心尖搏动等。

触①原则是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全面检查一下,然后②触诊心尖搏动:用两步法进行。

先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感触,再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触诊,触诊心尖搏动的位置,位于第5肋间左胸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的直径2.0~2.5cm。

③触诊有无心尖抬举性搏动或心前区抬举性搏动(心尖抬举性搏动→左心室肥厚;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动→右心室肥厚)。

④触诊有无心前区震颤,先用手掌在各瓣膜区触诊,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手指指腹确定具体位置和时期。

⑤触诊心包摩擦感。

以手掌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有无心包摩擦感。

如果有,以收缩期、前倾体位和呼气末(使心脏靠近胸壁)更为明显(多见于急性心包炎)。

叩原则:左轻右重(胸骨遮盖),出现声音由清变浊时,需往返叩诊几次。

①先叩心浊音界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第5肋间)外2-3cm开始,由外向内,由清变浊,做标记。

由此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

(第5肋间、4、3、2)②叩心浊音界右界。

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至浊音,即为肝上界(约为第5肋间),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第4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做标记,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第4肋间、3、2)。

③用直尺测量左右心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

④心脏相对浊音界右界(cm)肋间左界2-3 Ⅱ2-32-3 Ⅲ 3.5-4.53-4 Ⅳ5-6Ⅴ7-9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8-10cm注:右界各肋间几乎于胸骨右缘一致,仅第4肋间稍超过胸骨右缘。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心脏体格检查是我们健康评估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心脏就像我们身体的发动机,保持着血液的循环,供应每个细胞所需的氧气和养分。

检查心脏的状态,能够早期发现潜在问题,绝对是“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

在进行心脏体格检查时,医生会先观察病人的外观。

这不仅仅是看脸,而是要注意肤色、呼吸情况,还有有没有水肿。

肤色苍白可能预示着贫血,发绀则可能是心脏或肺的问题。

注意呼吸,听听有没有喘息声,毕竟“病从口入”,有时呼吸困难也是心脏病的表现。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体检。

触诊、叩诊、听诊,缺一不可。

手指轻轻一按,心脏的搏动就会传递出很多信息。

心脏的边界、大小、震动感,这些都是判断健康的关键。

“心脏如鼓”,鼓动的节奏正常,才会有力量。

听诊器是医生的“秘密武器”,清晰的心音、杂音,甚至是心脏杂音,都是重要的线索。

我们常常忽视心脏健康,但其实心脏病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

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远离心脏病的“魔爪”。

有些人以为“我年轻,就没事”,但其实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保持警惕才是“明智之举”。

在诊断过程中,心电图(ECG)是不可或缺的。

它能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识别不规则的心跳。

医生通过波形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态。

心电图就像一幅心脏的“照片”,清晰地展现出心脏的秘密。

心脏超声波检查更是“窥探心脏”的绝佳工具。

通过超声波,可以看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评估心脏瓣膜的健康情况,了解心脏的泵血能力。

心脏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任何零件的异常,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

而对于有家族心脏病史的人,定期体检更是“安全网”。

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保持关注,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有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如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心脏状况。

在心脏体格检查中,沟通也非常重要。

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能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人的状况。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的体格检查心脏检查一、视诊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强度和范围的改变;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

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部位时相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心尖区心尖区收缩期收缩期收缩期连续性舒张期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正常心相对浊音界距胸骨中线距离及各部组成右界(cm)肋间左界(cm)2~3(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右心房)2~33~4ⅡⅢⅣⅤ2~3(肺动脉段)3.5~4.5(左心耳)(左心室)5~67~9(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②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③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型);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生命的质量和延续。

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发现潜在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心脏体格检查的相关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通常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这四个主要部分。

视诊,就是用眼睛观察。

首先,我们会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比如是否有呼吸困难、发绀(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或者水肿等情况。

然后重点观察心前区,看看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和范围。

正常情况下,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 05 10cm 处,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0 25cm。

如果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或范围发生了异常改变,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

比如,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能是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减弱,可能是心肌收缩力减弱。

触诊,这需要医生用手指去感受。

触诊心尖搏动时,除了要确定其位置、强度和范围外,还能感知其是否有抬举性搏动。

如果有抬举性搏动,往往提示左心室肥厚。

另外,医生还会通过触诊来检查心前区是否有震颤。

震颤是一种细微的震动感,出现震颤通常意味着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而且震颤出现的时期、部位和强度对于判断心脏病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震颤,可能提示主动脉瓣狭窄。

叩诊,主要是为了判断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通过叩诊,可以确定心界的范围。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在胸骨右缘第 2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2 3cm 处,在第 3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35 45cm 处,在第 4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5 6cm 处,在第 5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7 9cm 处。

如果心界扩大,可能是心脏肥大或者心包积液等原因导致的。

听诊,这是心脏体格检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在心脏的各个听诊区听取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

心音包括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主要由房室瓣关闭产生,听起来比较低沉、长而响亮。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主要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产生,听起来比较清脆、短而高。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

一、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操作时间10分钟)二、单人徒手心肺复法评分标准(操作时间3分钟)三、无菌技术评分标准(操作时间15分钟)无菌技术操作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一)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二)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球);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至物品旁进行操作;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一)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面、容器边缘及面;2、无菌容器打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三、铺无菌盘法(一)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1、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

四、戴无菌手套(一)目的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二)注意事项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四、胸穿评分标准(操作时间10分钟)五、腰穿评分标准(操作时间10分钟)六、换药评分标准(操作时间10分钟)七、气管插管评分标准(操作时间5分钟)八、穿脱隔离衣评分标准(操作时间6分钟)。

医学《体格检查(心脏)》技术评分标准表

医学《体格检查(心脏)》技术评分标准表
(3)能提到触诊可触及震颤、心包摩擦感(6分)。
20
3、心脏叩诊
(1)叩诊手法、姿势、力量正确(6分);
(2)会叩心浊音界,能回答并叩出主考官提出的某肋间心浊音界(6分);
(3)锁骨中线测量方法正确(6分)。
20
4、心脏听诊
(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8分);
(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8分);
科室姓名编号
得分评委签字
体格检查(心脏)
项目
内容要求
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心脏
1、心脏视诊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5分);
(2)能讲出心脏视诊主要三个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15分)。202 Nhomakorabea心脏触诊
(1)触诊手法正确(6分);
(2)能在心尖搏动区及心前区正确进行触诊(8分);
(3)能讲出心脏听诊主要内容(6分)。
20
提问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律
• 期前收缩:在规整心跳的基础上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个较长的 间歇。每分钟期前收缩少于6次者为偶发,等于或多于6次者为频发。
• 频发性期前收缩可有规律地出现,如果每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
二联律;每二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以此类推。期前
收缩按其来源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3种,在心电图上容易辨认,但听诊 时难以区别。精神刺激、过度疲劳、过量饮酒或浓茶,以及某些药物等可诱发 期前收缩。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直接刺激心脏,也可引起期前收缩,特别是频 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更具临床意义。
心脏体格检查
.
体格检查意义重大非凡
1、体格检查初步确定诊治方向和观察疗效; 2、体格检查可以适度缓解过度医疗。 3、体格检查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体格检查在医疗资源匮乏时更有必要。
.
心脏体格检查内容
➢ 心脏望诊 ➢ 心脏触诊 ➢ 心脏叩诊 ➢ 心脏听诊 ➢ 周围血管检查 ➢ 血压测量
.
.
心律
•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呼吸(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也可引起心
律不齐,心率稍慢者及儿童的心律稍有不齐,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
临床意义。听诊时可发现的心律失常主要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听诊特点为:①心律绝对不齐;②第一心音强弱不 等;③脉率低于心率,这种脉搏脱漏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短绌脉。
• 在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较易发生多种类 型的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诱发心功能不全。
• 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 甲状腺功能低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服用某些药物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均可使心率减慢。须注意的是不少健康者,尤其是运动员、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或农民,安静时心率可低于60次/分,但没有临床意义。
MCL的测量
➢ 首先需确定左锁骨中线 ➢ MCL: 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1、准确定位锁骨的两端及锁骨的中点 3、做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即为左锁骨中线) 4、测量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距离
.
心脏视诊内容及要点
注意切线方向观察心尖搏动
➢心前区: 有无隆起
➢心尖搏动: 强弱、部位、范围
➢有无异常搏动
.
产生机制:S2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 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瓣膜振动所产生
听诊特点:①音调较高(62Hz);②强度较Sl为低;③ 性质较Sl清脆;④历时较短(0.08s);⑤在心尖搏动之 后出现;⑥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
第三、第四心音构成
• S3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第二心音之后0.12~0.18s; • S3的产生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时,血流冲击心室壁振动所
.
心音
• 心脏收缩舒张时产生的声音,可用耳或听诊器在胸壁听到,亦可用电子仪器记录下来(心
音图)。正确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才能正确判断收缩期和舒张期,确定额外心
音或杂音出现时期
• 心音经过组织的介导传到胸壁表面,其中以骨传导最好,血液和肌肉次之,肺和脂肪组织 最差,所以在肺气肿和肥胖的患者从胸壁听录到的心音较正常人为轻,振幅低。
.
心脏叩诊
先叩左界: ➢ 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 ➢ 由外向内 ➢ 逐个肋间向上 ➢ 直至第二肋间
后叩右界: ➢ 先叩出肝上界 ➢ 在肝浊音界上一肋间开始 ➢ 由外向内 ➢ 逐一肋间向上至第二肋间
.
心脏听诊
解剖学基础
------瓣膜听诊区体表标识
右心房 右心室
.
三尖瓣、肺动脉瓣听诊区
肺动脉瓣听诊区
方法: ➢ 板指:左手中指第2 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其他手指微抬起,勿接触体表 ➢ 叩打指:取右手中指,自然弯曲,以指端叩击板指的第二指骨前端 叩击要点: ➢ 一个部位每次连叩2~3下,叩击力度一致 ➢ 叩击力度宜轻叩诊 ➢ 方向垂直,富有节奏与弹性,频率不宜过快,叩击后立即抬起 ➢ 右手叩击动作以腕与掌指关节活动为主,避免肘部参与运动 ➢ 每次扳指移动距离小于0.5cm
.
心率
•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多数为70—80次/分,女性稍快,儿童偏快 (3岁以下儿童的心率多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多偏慢。成年人心率超过100次 /分,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运动、兴奋、激动等生理情况下 心率增快,可达100—150次/分。
• 如心率突然增快至160—240次/分,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终止,宜考虑为阵发性室 上性心动过速,多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烟酒过度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等情况下诱发。
心脏触诊内容及要点
1、望触结合确定心尖搏动点; 2、心尖搏动触诊:“两步法”
➢ 心尖搏动:部位、强度、范围 – 左第5肋间锁中线内0.5-1.0cm – 搏动范围2.0-2.5cm
➢ 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指腹并拢触 诊心尖搏动
➢ 震颤:器质性心脏病特征体征 ➢ 收缩期震颤: 收缩期随心搏动而出现者 ➢ 舒张期震颤: 舒张期,在心尖搏动后出现 ➢ 连续性震颤: 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
➢ 触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用手掌尺侧 ➢ 心包摩擦感
➢ 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 ➢ 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及,收缩期更易触
及 ➢ 坐位. 前倾或呼气末明显
心脏叩诊
➢ 心脏被肺遮盖部分叩诊为相对浊音 ➢ 代表心脏的真实大小和形态
叩诊顺序: ➢ 先左后右 ➢ 从下往上 ➢ 由外向内
.
心脏叩诊
三尖瓣听诊区
.
主动脉瓣听诊区
主动脉瓣听诊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 诊区
.
二尖瓣听诊区
二尖瓣听诊区
.
心脏听诊顺序
32 4
5 1
.
心脏听诊
----心音构成
产生机制:S1主要由于心室收缩开始,二尖瓣和三尖瓣 突然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振动而产生。
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55~58Hz);②强度较响;③ 性质较钝;④历时较长(持续约0.1s);⑤与心尖搏动 同时出现;⑥心尖部听诊最清晰。
致。仰卧位和左侧卧位听诊最清晰。高抬下肢可增强、坐 位或立位可减弱或消失。
• S4出现在舒张晚期,约在第一心音前0.1s(收缩期前)。 • S4的产某些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也可以听到S3.一般 听不到S4,如能听到可能为病理性。
.
心脏听诊
三、听诊内容
心率 心律 心音 额外心音 心脏杂音 心包摩擦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