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心理学——我是一个全职外汇操盘手

合集下载

操盘手的交易心理学

操盘手的交易心理学

操盘手的交易心理学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角色,操盘手扮演着买卖交易的策略规划者与执行者的角色。

然而,在这个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操盘手的心理状态和决策过程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操盘手交易心理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关键心理因素和应对策略,以帮助操盘手提高交易成功率。

一、认知偏差及其影响认知偏差是指人类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因主观感知和经验而引起的决策判断误差。

在金融市场中,操盘手常常受到多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例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羊群效应等。

1. 过度自信:操盘手可能出现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并高估自己的能力。

然而,过度自信的操盘手往往忽视市场风险,过于冒险行事,导致交易失败。

2. 损失厌恶:操盘手对损失的厌恶心理会导致他们在面对亏损时采取不理性的行为。

他们倾向于过早止损,并错失回本和盈利的机会,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亏损。

3. 羊群效应:操盘手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在极度波动的市场中。

当大多数人都按照某种方式交易时,操盘手可能选择跟随市场趋势,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决策进行操作,这样往往容易加大亏损风险。

二、情绪管理与决策过程情绪管理是操盘手交易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理性的决策过程和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交易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情绪管理的关键因素和方法:1. 情绪意识:操盘手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将其与交易结果进行关联。

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操盘手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避免以冲动的方式作出交易决策。

2. 压力管理:金融市场压力巨大,操盘手需要学会管理压力。

例如,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锻炼、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来降低身体和情绪上的压力。

3. 情绪调节:操盘手可以通过一些情绪调节技巧来缓解负面情绪,如深呼吸、冥想和认知重构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操盘手调整心态,保持冷静和理性,做出更好的交易决策。

三、风险管理策略操盘手需要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损失并保护资金。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经典)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经典)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经典)我毕业后就来到这家机构,沉浮了这么些年,心中感觉这十年如一场梦。

但也留下了一些观感,看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市场的评论,总觉得陌生,还是说说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怎么看这个市场的吧。

1、所谓机构盈利模式吴老先生说的没错,这就是一个赌场。

我想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太多费口舌。

而市场一直在聒噪所谓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人家的钱掏到自己口袋里。

这里当冤大头的是谁?舆论一边倒地都说是散户,其实散户口袋里那三瓜俩枣怎么喂得饱。

如果散户自己损失惨重,人家也是无心之失,不是存心要算计你的,现在看那么多人要上诉,索赔,真是有点啼笑皆非。

中国改革20多年,就是一个国有资产不断流入私人腰包的过程,证券市场又怎么能例外。

其实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自己建好老鼠仓,用公家的钱往上打,简单得很。

那一个个坚决的涨停,拉起来气势如虹,毫不哆嗦,是什么让里面的资金如此兴奋,难道是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分配优厚、题材独特?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真正让他们勇往直前的是想到自己的小金库正在跟着不断膨胀,香车豪宅指日可待。

后来市场看到许多大盘股都有大机构入住,欢呼什么“蓝筹时代”。

其实是因为几年的发展,老鼠仓规模已经太大,小盘股已经容纳不下了,改用大盘股做做波段,倒也有滋有味。

那国家亏空了也不好交待啊,放心,国家不会亏的,只要把股价高高的顶在上面,账面上一堆浮赢。

到年末做帐的时候,把筹码倒一遍,浮赢变实赢,当然是会计上的技术,然后明年接着顶,许多人都注意看年底拉尾盘,其实年底突然放量对倒才是主要的,不信去看看k线。

许多人看到一些大机构控盘度太高,还替人家担心怎么出货。

不用担心,过两年,张老总高升了,李老总接任,张老总就算出货给李老总了,李老总好好干,只要不出篓子,会有机会出给王老总的,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去年以来,这种盈利模式不好做了,为什么?市场开始结构性调整引发价值重心下降当然是主因,但如果你够横一样可以继续做。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操盘手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操盘手

第一条,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不管是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

许许多多的专业书籍以及学习材料,都是对操盘有帮助的。

而我至今仍然保持着每两三个礼拜就看一本新书的习惯,因为我觉得所有的有关我工作的书籍都能让我学到新的东西。

操盘工作与其它行业一样,一直在不断地向前演变,我们只有不断地补充最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操盘的步伐。

第二条,必须学会独立思考。

在操盘的初期,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倾向:很容易轻信别人的理论。

也许是因为对自己的水平还不够自信,所以每当听到所谓专家以及高手的分析和理论,我就会非常容易地接受。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每个人的操盘风格都是不同的,所以一个人必须学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以及操盘方式。

如果听信每个专家的意见,那最后往往是一事无成。

第三条,操盘必须从实战中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恭行"。

有的人喜欢看很多书,研究很多很多理论,但只是纸上谈兵,一旦进入实战,便束手无策。

就像学习开车,不管你上了多少堂课,看了多少本书,学会了多少有关驾驶的理论,假如你不坐在方向盘后面真正操纵汽车的话,那恐怕永远也学不会开车,更无法面对复杂的交通状况。

只有开车上路,你才会知道驾驶汽车是什么样的感觉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

在操盘初期,新手应该尽可能做操盘交易,但是每次交易的数量应该比较小。

新手出现错误的机会相对比较多,做的股票数量愈小,风险也愈小。

但是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如果没有大量的实战,就不可能积累弥足珍贵的实战经验,也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一比较复杂的技能。

"站在岸边不下水的人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条,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

有耐心,也要有纪律性。

在真正的好机会出现时,采取比较决断的行动,而不要在没考虑好之前,就采取比较轻率的行动。

纪律性是操盘手最重要的原则。

这就如开车时闯红灯。

你为了赶时间,加速开车,闯过红灯。

虽然这样为你省了时间,或者说你闯红灯没有被警察看到,也没有造成任何车祸。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在我看来,虽然股票市场不完全等同于赌场,但是,投机本身确实有很大的赌博成分。

股票市场的投机成败,不但要靠知识,更要靠信念;不但要看智慧,更要靠胆量。

你敢赌吗?你对中国股市有信心吗?有信心,你认为中国股市不会关门,而且市场指数最终会涨到2000点、3000点,你就可以去赌。

没有信心,就不要涉足股票市场。

自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连续下跌了4年,上证指数从当初最高的2200多点,跌到现在的1200点以下。

这一轮熊市打碎了无数人的梦,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机者,绝大多数都是损失惨重。

很多人因为绝望而诅咒、赌气,并发誓从此远离市场。

但是,是不是中国股市从此就没有希望了呢?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我不是个预言家,也不想在这里旁征博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根据我的炒股理论,从长期看,市场经过如此大幅的下跌,再崩溃下去不太可能。

这应该是一个并不过分离谱的判断。

信念和胆量告诉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做多机会。

……当时,上海股市属于非常典型的熊市末期特征,股民惶惶不可终日,市场弥漫着极为恐慌的气氛。

媒体上的观点也很悲观,有人预测市场可能会跌到180点,有人认为上证指数甚至有可能跌到80点。

偶尔出现一个对市场走势比较乐观一点的声音,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嘲弄和讽刺。

P27你知道,一个投机市场的新手最渴望知道的事情是什么?是明年的股票、期货价格?不!是下个月的股票、期货价格?不!是下周的股票、期货价格?不!一个投机新手最想知道的是今天下午最多明天上午,股票、期货的价格走势如何,市场会怎么样。

稍微长远一点的事情他完全不会去思考,也不感兴趣。

这是一个市场新手最真实的心理状态。

所以,任何预测市场短期价格变化的工具、秘诀、技巧总是受到大众最热烈的欢迎。

在他们眼里,这才是最真实的,能够马上得到检验,迅速看见效果。

而离他们稍远一点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往往因为无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显得虚无缥渺。

确实,谁不想一夜之间快速的获利呢?大多数股票、期货市场的新手,本来就是抱着这样一个目的、愿望来到市场交易的。

操盘手的交易心理学控制情绪

操盘手的交易心理学控制情绪

操盘手的交易心理学控制情绪操盘手的交易心理学:控制情绪在金融市场中,操盘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进行交易决策,掌握着投资者的资金命运。

然而,交易并非一帆风顺,市场波动和利益的博弈常常会使操盘手陷入情绪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操盘手的交易心理学,以及如何控制情绪以取得更好的交易结果。

一、了解情绪对交易的影响交易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压力,这常常会激发操盘手内心的情绪波动。

情绪的积极或消极态度可能会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贪婪可能导致冲动的交易决策,而恐惧可能使操盘手错过良机。

因此,了解情绪对交易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认知。

二、认知偏差引发的情绪操盘手在交易中常常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这些偏差可能扭曲他们的交易决策,进而引发情绪波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偏差和其可能引发的情绪:1. 锚定偏差:操盘手可能被过去的收益水平或亏损惯性所困扰,从而导致决策的预设。

2. 羊群效应:面对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操盘手可能会随波逐流,而不做出独立的交易决策。

3. 陷阱效应:过度自信或过度谨慎往往容易导致交易决策的错误,从而引发情绪上的不安和焦虑。

三、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由于情绪的不可预测性和波动性,情绪控制成为操盘手交易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情绪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心理压力,还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1. 意识化训练:意识化训练可以通过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来帮助操盘手识别情绪,并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2. 情绪调节:操盘手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冥想或其他身心活动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3. 经验总结: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操盘手提供参考,从而减少情绪的干扰。

4. 交流支持:与其他操盘手或投资者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情绪感受,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五、案例分析:控制情绪取得成功的操盘手杰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操盘手,他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取得了辉煌的交易成绩。

以下是他的一些成功经验:1. 深入了解市场:杰克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使他能够更好地预估风险和机会,并避免被情绪所干扰。

职业操盘手盘感训练法

职业操盘手盘感训练法

职业操盘手盘感训练法一个优秀的操盘手要有狼的野心,象的宽容,鹰的果断,狐狸的狡猾。

同时还得具有一个良好的交易盘感。

所谓盘感,字面解释,就是对盘面走势的一种感觉。

打开交易盘面,对K线图大致分析一下就可以判断市场走势,这就是按照盘感来分析后市。

盘感不是你看到价钱涨得正欢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猛扎进去。

也不是你看到价钱涨得多了,看不顺眼就做空它。

盘感是交易者在长期的交易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无法从他人那里学来就可以马上应用到实战中去。

若是一群姑娘站在你眼前,你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哪个长的漂亮,哪个是你喜欢的类型,不需要用尺子量一量身高,再量一量三围;接电话一听声音就知道对方是哪位朋友;盲人知道自家客厅、卧室在哪个方位。

这些凭感觉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来自于经验的积累。

盘感是交易经验和交易理念的综合积累,是切身感受到的市场“综合信息”的沉淀。

盘感只能在交易中体验,很难用语言表达,不要把盘感与非理性划等号。

盘感这东西,除精研各类技术分析的理论外(把精研两字加粗是因为对各类技术分析的深切研究是交易成功的基石),主要的仍是来源于实战。

天天不断的看盘、操盘,做了五年以上的人,想没有盘感都不行。

盘感,其实就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让你快速对市场走势作出判断。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成功并无人们想象中那么难,只是人们喜欢将市场复杂化。

而真理越是简单,越不被人重视。

天才是通过百分百的尽力才会出现奇迹,盘感显然不是天生赋有的,但可以通事后天不断的训练,只要坚持不懈地尽力,大多数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盘感。

良好的盘感是投资交易的必备武器。

训练盘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坚持天天看盘,看盘的重点在阅读所有价钱的走势的特点及规律,找出不同走势存在的一路点,建议只看裸K(裸K是指交易盘面只有K线,没有其它比如技术指标之类的东西,指标是为初学者提供交易乐趣的,除这个没有它用)。

二、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数据、消息面发布,不同形态或支撑阻力冲破时,市场波动幅度会有什么不同。

一篇文章带你看完《交易心理分析》

一篇文章带你看完《交易心理分析》

一篇文章带你看完《交易心理分析》在汇商数次推荐给读者的交易书籍中,马克·道格拉斯(Mark Douglas)的书籍《交易心理分析》(Trading in the Zone)经常上榜。

Mark Douglas是少数几位资深的交易心理辅导师,他的书籍通常揭露了交易成功的秘密,消除了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此非常受到推崇。

Mark Douglas一生给无数的交易者做过培训,他的交易态度和建议非常精炼。

如果你想要在交易事业中获得持续的盈利,那么请认真对待以下他最看重的交易规则:弥补“盈利差距”才是需要做的事Mark Douglas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做“盈利差距”。

他指的是跟随交易方法可能获得的盈利,与你真实获得的盈利之间会存在差距。

交易者通常对交易有着很高的期待,他们希望从交易中获得持续盈利以谋生。

但是,除非你的交易方法效率非常高、而且你非常有原则,否则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盈利差距”。

交易者总是努力学习市场、改变方法、花更多时间在电脑前。

然而,Mark Douglas一直强调他们真正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了解自己、怎样和市场互动。

他们需要“必要的心理技巧”来弥补“盈利差距”。

盈利和成为盈利的交易者是两件事任何人,甚至一个5岁的小孩,只要足够幸运,都能打开交易平台,点击几个按钮就发现自己有盈利。

“盈利好简单”,这是很多交易事业的开始。

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资金亏损的速度比盈利更快。

而一个盈利的交易者才会懂得,每一场交易的结果都是不可预知的,只有交易结束,盈利还是亏损才成为事实。

在交易中,最不应存在的是交易者自己的期待和情绪。

只有当眼光放在大局上,你才不会对某一场交易非常上心,从而将自己的情绪抽离。

心理技巧是交易的关键心理技巧包括:重视过程和方法、不担忧交易结果、控制情绪等等。

Mark Douglas坚持认为,即使有再好的技术分析和执行,如果你心理技巧不过关,长期的盈利是很难做到的。

你无法抑制情绪,无法客观看待市场,一旦行情变化,你也很难说服自己及时出场。

交易心理学(全)

交易心理学(全)

交易心理学(全)美国期货专家市场轮廓理论的作者施泰美亚总结出一个非常精辟的公式。

交易结果=市场理解×(交易策略+自我认识),从长期看,交易成绩是一个人以他的整体或全部投入到市场中运作的结果。

交易者投入的不仅是资金,精力和时间,交易者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更为微妙的是交易者的品性趣向、哲学价值观、艺术素养以及宗教信仰都会对最终的交易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市场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赤裸裸的你,尤其完全真实反映出你内在的一切。

你所有的外包装和面具都毫无用处。

甚至法律都没有市场来的公正。

一个投机者短期的盈亏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长期而言,一个交易者的盈亏一定源于某种内在机制的推动。

商品价格有走势图,每个人的资金曲线也是一个走势图。

就这个角度看,我们实际做的是自己。

意识与无意识我们常说‘我无法控制住自己’。

这个我就是有意识的头脑,这个自己则是内在无意识的冲动。

我们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我们既是控制者,同时又是被控制者。

人的意识那部分只占10%, 无意识却占90%。

无意识就像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那部分。

意识是人智力和理性的那部分,这个意识不太稳定,经常处于摇晃、犹豫不决的状态。

人的意识来自后天的培养,如社会规范、礼仪、观念以及学校的教育。

人有意识的部分不是先天就具有的,也不是内在的自然成长,而是人在长大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强加上去的,它只是一个面具,所以它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力量。

无意识是盲目的冲动。

它是与生俱来的气,所以它有着强大的力量。

我们内在的贪婪、暴力、愤怒、嫉妒、性欲等等这些都属于无意识。

这些性是文明社会所谴责的,所以这些无意识被我们压抑在内在的暗处,但它们仍然在内部沸腾,随时跃跃欲试要挣扎出来。

我们行动的力量往往出自我们的无意识,而不是出自有意识的决定。

这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恰好相反。

当我们内在意识和无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后占上风的往往是无意识。

意识可以做出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的背后却没有力量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易心理学--我是一个全职外汇操盘手
人类探索自我的努力
综观历史,人们曾经重复进行过众多尝试,试图揭示促使人类或动物作出某种举动的因素。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从天文学到医学的各种理论,提出了从魔鬼附身到自我决断的各种解释。

每一种流行的理论都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定的行为在有些社会完全被忽略,而在其他社会却可能受到极大的注意。

各种社会结构中生活经验的复杂互动塑造出更加复杂的行为景象。

有时,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显得如此繁多而且变化无常,任何试图解释它们的努力看来都难有建树。

在黑暗年代里,这样问题的神秘程度并不亚于今天。

在试图对付“源自内心”的恶魔时,人类使用很多技法。

但是不论是环钻法(在人的头盖骨凿洞以释放妖煞)或是放血疗法,都注定要失败。

当人类趋向文明、放弃巫术疗法后,这种实践被科学的程序所代替。

通过试验和失败,人类行为的体系和理论被发展来解释和解决精神疾病的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技术最好也不比古代巫术的治疗更有效。

事实上,直到最近,研究者们才把目标瞄准在解释人类行为而不是预测和改变上。

总的来讲,揭示人类心智的过程是缓慢而艰难的蜕变过程。

虽然其他科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技术进步,但是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仍然停留在十分幼稚的阶段。

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最抵制发现自身真相的缘故吧。

了解这些真相可能引致不幸而不是带来幸福。

对许多交易者来说也是一样。

人类自命真知的顽固本性时常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路障。

敌人并不存在于包围你我的环境中,相反,是你包围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