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①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著作——《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背·选】②最早分别解释“教”“育”的著作——许慎《说文解字》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背·简/辨】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理解】3.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理解】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背·选/简】5.教育的社会属性:【理解·选】①永恒性:【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②历史性:【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例:新中国成立时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

】③社会性:【例: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是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区别。

】④相对独立性:【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选择题/考点:某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个选项?】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法)桑代克(美)沛西·能(英)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7.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背·选择题/考点:斯巴达和雅典是高频考点】①古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②斯巴达——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③雅典——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封建社会:【理解·选/不是高频考点历年没考过】①中国——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②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口诀:两生三没)【背·简】两生:①为了生产和生活;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涵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负向功能显性、隐形功能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的总和〕3、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体形态〕4、教育的起源: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奴隶社会初期:庠、序、学、校;始于4000年前的夏朝西周以后:有“国学”和“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孔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宋代:程朱理学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古代埃及: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罗马:以学习文法为主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强悍的军人。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学校,骑士教育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7、20世纪后近代教育的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9、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墨翟:兼爱、非攻【强调互爱互利、不要相互攻击】墨家、儒家并称“显学”道家:无为、道法自然、强调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就好《礼记》中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的著作。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 教学知识与能力中 学版
汇报人: 202X-01-04
contents
目录
• 教育基础 • 课程与教学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01
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本概念
阐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 念和理论体系,为后续教育教学 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成因和干 预方法,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 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心理
研究学习的本质、条件、机制和过程,为有效教学提 供心理学指导。
动机与兴趣
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估与反馈
探讨教学评估的方法、标准和反馈技巧,提高教师对 学生学习状况的准确把握和指导能力。
班级管理方法包括制度管理 、目标管理、民主管理等, 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 手段。
班级管理评价
班级管理评价是对班级管理 工作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是 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重 要环节。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 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
02
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和,教学是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活动。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是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教学是实现课程目 标的手段和方法。
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等。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课程实施的原则
评价的标准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 效果等方面的标准。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137篇)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137篇)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知识点】:第3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A
【解析】: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路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6.( )不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以观念文化或精神文化为核心。
A、同化
B、平衡
C、顺应
D、调整
>>>
【知识点】: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是指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16.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新颖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52、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战国——清末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新最新2021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一、8 8 大必考模块知识点具体分析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以全题型进行备考。

近两年考试中也涉及到全题型。

1 1 、从客观题的角度来说。

考生在复习时,对于人物的观点、著作等内容可以采用列表格、画结构图、编口诀、做笔记等方式加强记忆效果。

2 2 、从主观题角度来说。

本模块是简答题、辨析题考点集中的章节,建议考生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章节重点识记。

中学课程1 1 、客观题部分主要集中于课程概述,尤其是课程的分类,对于该章节考生可以通过做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2 2 、主观题部分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分,对于该章节的知识点考生可以重点识记,利用编口诀、做笔记的方式来进行备考。

中学教学本章节的知识点考查形式多以主观题为主,一方面要求考生对于该章节知识点进行重点识记,集中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方面由于本章节考查的单项选择题以及辨析题也较多,建议对于该章节知识点进行重点理解,加强与生活实践、教育教学的联系。

中学生学习心理该部分内容考试涉及的知识点繁多,需要以全题型进行备考。

认知过程部分涉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其中注意分类与记忆类型比较重要,考生应结合生活实例去理解。

1 1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部分主要考查的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分类,多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

2 2 、学习理论部分为各种心理学家对于学习的认识,理论色彩浓厚。

行为主义重点在于理解相关实验,认知主义重点可以放在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多为记忆类型题目,重点在于识记。

3 3 、学习心理部分知识点繁杂,建议考生重点理解学习动机理论、学习迁移分类以及学习策略分类,学习迁移理论注意结合实验理解学习,其余部分多为感觉一般规律、知觉分类、记忆分类等题目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考点也比较集中,主要围绕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两个模块展开, 每次1-2 个单项选择题,建议考生对此部分以理解为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_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下载 - 学海文库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及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知识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汇总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知识点全括总结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2021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202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全部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2021年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2020年整理) 找相似立即下载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找相似立即下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

能力测试:
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规定(参见浙教人〔2003〕 224号文),“除列入国家普通招生计划的师范 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外,申请教师资格人员 均应取得《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 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并参加教育教学基本 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和考察”。
能力测试:
在宁波市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非师范教育类专 业毕业人员,均须参加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 力测试,测试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撰写教案、 试讲(上课)、面试等。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
1、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其他规定:申请人在同一年度只能申请认定一个种类的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认定所需的材料: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2份; 2.由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鉴定填写的《申请 人员思想品德鉴定表》1份; 3.户口簿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才交流中心)证明; 4.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5.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师范类毕业生还需提供本人档案中在学期间 成绩单复印件;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 复印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有效期5年);参加“国考”的需带考试 成绩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 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还需提交专业技术职务资 格证书或者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9.与网报同一底版的2寸照片4张,其中两张请事先粘贴在《申请表》上, 另两张在现场确认时交上。 10.交费:28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战国——清末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教育的学的发展(一)萌芽我国【1】《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乐正克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教育的重要性2.“建国居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3.“道而弗牵,强而弗仰”阐释了启发式教学4.“学不躐等”要求教学循序渐进。

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习行、庶富教。

5.“兼爱“”非攻”的思想,对知识的理解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6.豫时孙摩7.藏息相辅8.长善救失9.教学相长【2】孔子--春秋末期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3.有教无类4.启发诱导:不悱不启,不悱不发5.因材施教6.学思行相结合7.温故知新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9.庶富教10.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3】墨家--墨子1.“兼爱”“非攻”2.同时注重文史、逻辑思维能力和使用科学技术3.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4.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4】道家老子1.道法自然,无为而治2.绝学、愚民、认为“绝学无忧”3.反儒家礼教、主张培养“上士”、“隐君子”4.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提倡“用反”“虚静”等教学原则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西方萌芽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教育遵循自然,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育,《政治学》。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第一部教学法的著作。

“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二)创立阶段重要(全部利用口诀背下来)1.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提出“教育学”应独立。

口诀:培根科学首提出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标志①教学原则:教育遵循自然②教学制度:班级授课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④教学内容:百科全书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等教学方法口诀:夸大班泛自然直3.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代表人,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①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育②将伦理学和心理学最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③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④提出“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口诀:小明联系小芳)口诀:一个原则二个理论三个中心四个阶段4.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口诀:卢梭爱儿很自然5.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口诀: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6.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①最早提出“教育心里化学”②要素主义学说③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④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⑤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口诀:佩琪要诉心里话7.康德—最早在大学讲授这门课程,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口诀:康德首开课8.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三)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2.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教育家。

3.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五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差生得到一般发展。

(口诀:二高二理一发展)2.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法教学。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活的教育5.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提出掌握学习理论6.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7.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

口诀:木有目标,纳来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全面和谐好斯基,八班最有话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二.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三.教育与产生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口诀:内人结手龟速(二)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3%补充: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提出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四.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作用2.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作用3.选择和提升文化作用4.更新和创造文化作用口诀:宣传融创(三)学校文化1概念: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校园文化①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办学宗旨,理念,道德,愿望,校风,班风,校服)③学校制度文化,主要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一)什么是人的发展1.生理的发展,也称身体的发展。

2.心理的发展。

(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变化(了解)1.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2.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3.性器官日趋成熟(三)人的发展规律1.个体发展的顺序性(1)顺序性的含义:从出生到成人,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对教育的启示: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2.个体发展的阶段性(1)阶段性的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例如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2)对教育的启示: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1)不平衡性的含义:①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②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2)对教育的启示:人的发展有关键期和最佳期。

关键期是指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力很小或没有影响。

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个体发展的互补性(1)互补性的含义: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2)对教育的启示: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差异,其次是个人身心构成方面。

比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2)对教育的启示: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