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病案

合集下载

中医医案——结肠癌(二)

中医医案——结肠癌(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调理开阖治疗结肠癌病案:王某,女,38岁。

初诊:1988年7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左半结肠癌术后三个月,曾用过FT207(替加氟),时有便溏、腹痛。

诊查:1988年4月作左半结肠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混合型肠癌浸润深肌层,切端未见残留,淋巴结未见转移。

一般情况尚可,巩膜无黄染,两锁骨上淋巴结未肿大,肝肋下未及,腹软,未扪及肿块,腹水阴性。

脉象濡软,舌苔薄,舌质正常。

辨证:脾不健运,开阖失司。

治法:健脾运而顺开阖。

处方: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15g 八月札30g 六曲12g 炒谷麦芽各12g 生山楂12g 麦饭石30g 石燕30g 半枝莲30g 木香5g 干姜5g 乌梅5g 川黄连5g服用上方药迄今已三年余,检查结果均正常,无复发、转移。

按语结肠癌术后,常见腹痛、便溏、泄泻之症。

盖术后病气虽退,正气未复;脾气亏虚,运化失常,开阖失司,故以补脾为首务。

但单纯补1脾,按余之经验,常不足以迅即改善症状。

余每以乌梅之酸涩、干姜之辛、川连之苦、木香之行滞,佐四君之健运而使开阖复其常度,常易收效。

石燕、麦饭石软坚散结而不伤正,麦饭石复有扶正之功,佐之以治癌。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638,于尔辛医案。

于尔辛,男,1931年8月生,上海市人。

教授。

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

1961年又在上海市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从事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

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之一。

于氏在学术上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首创肝癌及某些其他肿瘤的健脾理气治则,并提出肿瘤领域辨证论治的实验探索,重点探讨健脾理气法治疗癌肿的机理。

主要著述有《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探索》、《原发性肝癌》、《肿瘤药膳》等书籍,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自1984年以来,曾在“肝癌的中西医综合治疗”,“中医健脾理气治疗癌肿机理的实验研究”、“健脾理气药物对肝癌细胞动力学、雌激素受体、肝癌前期病变阻断的实验研究”等科研项目中获上海市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奖。

6.结肠癌典型病例讨论一例

6.结肠癌典型病例讨论一例
免疫组化:EGFR+,VEGF- ,COXII++,ToPoll++,CD34 脉管+,CD31脉管+,P53++,Ki-67:50%。
术后辅助化疗
• 辅助化疗:(2013.05.29-2013.11.08)
• mFOLFOX6 Х 6周期 奥沙利铂 160mg d1 ivgtt 亚叶酸钙 600mg d1 ivgtt 氟尿嘧啶 600mg d1 iv 氟尿嘧啶 4.0g CIV 46h
第一次PD(2017-3-21肝、肺 DFS 47个月)
一线治疗(化疗+靶向)
• 一线治疗:(2017.3-2017.8) PS:1分
FOLFIRI+西妥昔单抗ⅹ10周期 伊立替康 240mg d1 亚叶酸钙 0.3g d1 ivgtt 氟尿嘧啶 0.5g d1 iv 氟尿嘧啶 3.0g civ 46h 西妥昔单抗 800mg d1 ivgtt Q2w
药期间,且患者无明显不适,要求继续使用,末次爱必妥治疗时间2018.03.23. 2017.12.8
2018.2.4
二线化疗影像基线(2018.2.4 、2018.4.4 肝、肺 )
2018.2.4
2018.4.4
二线治疗(化疗+靶向)
治疗方案: 2018.03 手术标本加做MMR:MLH1(+),MSH2(+), MSH6(+),PMS2(+)。结论:错配修复基因无缺陷 (pMMR)。
第5周期化疗前疗效评价:PR(肝脏病灶缩小70%)
2017-03-21
2017.5.22
第5周期化疗前疗效评价:PR(肺内病灶基本消失)
2017-03-21

临床病例-结肠癌-2017.7

临床病例-结肠癌-2017.7

同仁堂系内师承临床病例(跟师□独立□)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女年龄:70就诊日期: 2017年7月11日主诉:乏力半年现病史:15年结肠癌术后化疗8次,17年初发现肾输尿管Ca 术后,行膀胱灌注6次,化疗药物:盐酸吡柔比星 10ml 2支/次,连续3个月,现周身疲乏无力,失眠,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口干不喜饮,胃寒反酸,腹胀满,食欲可,大便日行2-3次,成形便,舌质暗舌下脉络瘀滞苔白厚腻脉沉细。

既往史:14年行膝关节置换术后;三高病史过敏史:不详体格检查:无辅助检查:无中医诊断:虚劳证候诊断:脾肾两虚西医诊断:结肠癌术后治法:健脾祛湿,理气活血处方:生脉散合厚朴温中汤加减太子参15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炙黄芪20g生山药20g 炒苍术15g 草果15g 砂仁10g白蔻10g 茵陈15g 干姜10g 煅瓦楞子15g莪术10g 焦槟榔15g 姜厚朴15g 丹参15g炒枳实15g 生白术40g 肉苁蓉15g 当归15g火麻仁15g 桑寄生20g 盐杜仲20g 白花蛇舌草15g茯神15g 炒枣仁20g 柏子仁20g7付复诊:复诊日期(第1次):2017年7月18日服药后,腹胀满减轻,疲乏好转,现仍易出汗,腰痛时作。

处方:上方减砂仁;桑寄生、盐杜仲各加至30g,生白术加至60g;加浮小麦30g、白芍12g 继服14付。

结果及转归本案患者结肠癌、肾输尿管癌术后化疗,出现疲乏、失眠、脘腹胀满等不适症状,是因邪毒亢盛,耗伤正气导致脏腑功能虚弱,脾胃运化失常。

老师根据病人全身特点考虑,施以补肾健脾、益气活血、祛湿化浊、软坚化瘀等中医治疗,扶正祛邪,辨证施治,纠正失调,防止肿瘤复发,患者体力逐渐得到恢复,终获良效。

预防调摄:一、结肠癌的预防要注意合理饮食。

每天应摄食高纤维素食物,例如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二、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几率。

早期结直肠癌的病例分享

早期结直肠癌的病例分享

病例
早期结直肠癌的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70岁,上腹胀一年,体重下降三月.,粪便隐血实验阳性;如何诊断与治疗?详情见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70岁
主诉:上腹胀一年,体重下降三月。

辅助检查:
入院后查胃镜示:慢性胃炎;
全腹CT:肝右页小血管瘤、肝多发小囊肿、右侧附件囊肿;
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
粪便隐血实验阳性。

遂动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
升结肠段自口侧至肛侧依次见1.0*1.0、1.2*1.2、1.5*1.5、1.8*1.8、2.0*2.5cm亚蒂息肉。

分别予生理盐水+肾上腺素+靛胭脂粘膜下注射,抬举征均阳性,遂分别予圈套息肉基底部后电凝电切,创面发兰,无活动性出血,予钛夹封闭。

送病检标本:
①1.0*1.0 cm息肉
②1.2*1.2 cm息肉
③1.5*1.5 cm息肉
④1.8*1.8 cm息肉
⑤2.0*2.5 cm息肉
病理提示:结肠钛夹标记处粘膜溃疡形成,未见癌组织残留;肠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 10)。

有追加外科手术的指证,遂转外科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肝脏质软,未见转移灶;
小肠及盆底腹膜未见种植灶;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根部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患者密切随访中。

结肠癌病历

结肠癌病历

痛,无黄疸,无腹痛腹胀、无腹泻,无肛周疼痛、无里急后重感。
家庭史
父亲80岁去世,母亲健在,兄长58岁时因“鼻咽癌”去世,否认其他遗传病、 传染病精神病及类似疾病史。
个人史
原籍出生并长大。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线接触 史。吸烟40年,每天10-20支,戒烟3年。否认饮酒。性病冶游史不详。
约6*6cm大小,不能回纳,质软,无压痛。
出院诊断
1.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T2N0M0-Ⅰ期(Dukes-A期) 2.右腹股沟斜疝
每一份病历都பைடு நூலகம்一份治愈希望
30万病友在医享网分享互助
版权所有:医享网
体格检查
身高:1.70m体重:57kg BMI:20=kg/m2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 楚,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紫绀、黄染、苍白,全身浅表 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专科检查
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腹部瘢痕;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下腹扪及3*5cm条索性肿物,不易推动,质硬,无压痛。肝脏肋下未触 及,无叩压痛。脾脏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右侧腹股沟肿物坠入阴囊,
结肠癌病历
每一份病历都是一份治愈希望
病友信息
病友昵称:李XX 病友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2-09-20 确诊时间:2010-08-07 确诊疾病: 结肠癌Ⅰ期 表现症状:大便习惯改变(轻) | 便血(轻)
现病史
一周余发现大便表面覆有粘液及暗红色血液,每次量少,伴大便干结,无发
热,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予足够的重视,自以为“痔疮”,但出血 颜色暗红,附着在大便,并伴有少量粘液,无发热、无心悸气促、无咳嗽胸

结肠癌大病历

结肠癌大病历

结肠癌大病历病历名称:结肠癌病例主诉:腹痛,便血现病史:患者张某,男性,60岁,自述有腹痛和便血症状近3个月,经常感到肠道胀气、排便困难等不适感觉。

患者无明显的消化道疾病史,但家庭中有结肠癌病史。

检查发现,患者腹部指诊有明显压痛感,偶尔有腹部鸣叫声。

腹部CT检查发现结肠癌。

诊断:结肠癌。

治疗方案:手术切除结肠病变部分,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类型和癌变程度。

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区域淋巴结的清扫,以探查癌细胞是否扩散至淋巴系统。

术后将进行放疗和化疗。

临床肿瘤学医师和营养学家的协助将对患者重要。

预后:结肠癌治疗的预后通常与癌细胞的扩散程度和治疗方法有关。

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充分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患者的预后可能会受到居住环境、社会经济因素、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术后恢复期间应注意饮食、营养和康复等方面的工作,坚定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都将成为治疗成功的宝贵财富。

定期进行随访检查,检测癌症是否复发,对患者的生活和疗效评估都十分重要。

预防: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正常调整对于预防结肠癌十分重要。

主食应慢慢过渡到粗粮、杂粮、蔬菜和水果,并保证每日位移量为8000附近。

限制脂肪、红肉和含糖食品的摄入,同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减少食品添加剂和化学保鲜剂的摄入。

对于具有遗传性的结肠癌,应该每年接受结肠镜检查,以确保早期发现和治疗。

总结: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注意正常饮食、锻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减少患病的几率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结肠癌,及时的治疗和配合适当的恢复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治疗失败和复发的可能。

同时,要尽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坚决抗击癌症。

杨烈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病案讨论及分析

杨烈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病案讨论及分析

杨烈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病案讨论及分析病史回顾杨烈,男性,58岁,因腹泻、便血2个月来到就诊。

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出现腹泻,初为1-3次/天,每次成形,无腥臭,后逐渐增多至20次/天左右,大便为黏液样便,夹杂微量鲜红色血便,近1周因腹泻而瘦身3kg左右。

患者入院后行肠胃镜检查,查见有一直径约5cm的息肉样肿物,肿瘤距肛门10cm左右,活检结果提示为结直肠腺癌。

诊断与分期依据病史和肠胃镜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T3N1M0期结直肠癌。

根据TNM分期标准,T3表示结直肠肿瘤侵犯肠壁深层,但没有穿透到周围组织和器官;N1表示癌细胞已经转移至结直肠旁淋巴结,但没有扩散到远处淋巴结和器官;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

治疗方案根据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指南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患者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包括低位前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

低位前切除术的原则是保留肛门括约肌,以保证患者排便功能的良好恢复。

化疗根据患者的分期和健康状况,术后给予化疗。

具体方案为FOLFOX方案,即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

放疗对于T3或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放疗,以减轻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但由于患者的情况和意愿,本次不进行放疗。

随访及效果评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

术后第3周进行化疗局部对照,效果良好。

于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进行结直肠镜检查和腹部CT评估,未发现肿瘤复发。

风险评估由于患者的年龄、分期、肿瘤位置和化疗效果评估较好,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的手术后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望得到较好保障。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规范化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病例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经过充分评估和讨论后,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为类似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典型结肠癌肝转移病例

典型结肠癌肝转移病例

• 2008年,Adam发表研究,发现通过联合化疗等手段,R1切除与R0切除 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和61%,没有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R1切除 是可以接受的。
• 2016年,Vigano的研究认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由于往往是多发 病灶,有些病灶紧邻大血管,R1切除是很常见的,这种情况下R1切除 的效果与R0切除类似。1mm切缘及R1切除的可行性使得PSH有了理论基 础,对于那些紧邻大血管的病灶,可以通过牺牲切缘而保留血管,从 而保留更多肝实质。
结肠癌肝转移的规范化治疗中 肝脏外科的作用
肝胆胰外科
结肠癌肝转移
女患,60岁 因“腹胀2年,加重1月”于2016.8就诊我院结直肠外科。 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既往史: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无乙、丙肝等 传染病史 肿瘤家族史:无 ECOG评分:1分 体表面积(BSA):1.62m2
• R1Par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中是应尽量避免的,一旦出现肝实 质残留,往往预示着肝内复发风险升高及术后生存期缩短,这时可以 考虑切缘处再次切除或电凝毁损,同时考虑术后辅助化疗。
• R1Vasc组的术后生存期与R0切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在结直肠癌 肝转移手术切除中是可以被接受的。在不可切除患者中,“从大血管 壁剥离肿瘤”这一手术方式可以将更多患者转化为可切除病例。在可 切除患者,这一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大范围肝切除。
1、因人而异 2、决定MDT水平
R2 S6
R3 R4
S5
R1 S5
L1
肝顶S8 尾状叶

FOLFOX围手术期化疗 (或最好的全身治疗方案)
3.治疗策略?

FOLFOX围手术期化 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是指发于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瘤之一。

其中低位大肠癌(直肠癌)占大肠的60%~75%。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高发地区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中发地区如东欧、南欧、拉丁美洲;低发地区如非洲、亚洲、南美。

高低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10~20倍以上。

大肠癌发病率在西欧、北美占恶性肿瘤中的第1、2位。

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中的第4位,发病年龄以40~60岁最多见,但30岁以下的亦占1/5,文献报道最初幼者仅9个月,中位发病年龄45岁左右,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2:1。

本病属于中医“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在中医古文献中未见有大肠癌之病名,但有类似大肠癌的记载。

《血证论》云:“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

”《外科大成》云:“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

”《外科正宗·脏毒论》曰:“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些未得见其有生。

”这些记载都与现代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及为相似。

而《灵枢·水胀》谓:“肠覃何如?……寒气客手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

其始生也,大如鸡卵。

”《灵枢·五变篇》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这些记载则对大肠癌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

一、辨证论治1、湿热蕴结证[证候]:下腹疼痛,大便带血,里急后里,肛门灼烧感,或发热恶心,胸闷烦躁,舌质红,舌苔黄或黄厚腻,脉滑数。

[分析]:下腹阵痛,乃湿热积滞,阻于肠道,气血凝聚,肠络不通所致;大便中带血乃积热内郁,气血逆乱,迫血下行或肿物溃破,血溢肠中;里急后重乃湿热之邪雍滞肠道,气机阻滞,恶浊欲出不待;胃气失降故见恶心;胸闷烦躁,肛门灼痛,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乃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剂]:槐花地榆汤或清肠汤加减。

[方药]:地榆、槐花、黄柏、黄芩、赤芍、白头翁、仙鹤草、龙葵、败酱草、薏苡仁、马齿苋。

2、气滞血瘀证[证候]:烦热,口干喜饮,腹痛拒按,泻下脓血便或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便频或细,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脉细数。

[分析]:气血瘀滞,郁瘀化热,故见烦热,口干喜饮,腹痛拒按乃肿物日增,侵及周围器官组织所致,便下脓血及粘液血便乃肿物压迫或溃破且腐肉蒸脓所致,舌质暗红或瘀斑,脉涩或细数乃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化瘀解毒,理气化滞。

[方剂]:膈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医宗金鉴》)。

[方药]:桃仁、红花、归尾、生地、赤芍、川芎、莪术、炮穿山甲、薏苡仁、半枝莲、败酱草、藤梨根、马齿苋、红藤。

3、脾肾阳虚证[证候]: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五更泄泻,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脾胃为水谷之海,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故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肾阳亏损,火不生土,关门不固,则为五更泄泻;阳虚不能温煦而生外寒,故见形寒肢冷;寒凝气滞,故见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薄白,脉淡细乏力皆为脾肾阳虚之征。

[治法]:温补脾肾,祛温散寒。

[方剂]:附子理汤或四神丸加减(《丹溪心法》,《内科摘要》)。

[方药]:党参、附子、白术、茯苓、薏苡仁,补骨脂、诃子、吴茱萸、肉豆蔻、陈皮、山慈菇、干姜、炙甘草。

4、气血两虚[症候]:而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无华,少气乏力,神疲懒言,脱肛下坠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气血双亏,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无华亦为血虚之故;生化乏源,气血运行不足,故见神疲懒言和少气乏力,脱肛及下坠感为气虚下陷之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规]:补气益血。

[方剂]:八珍汤、当归补血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正体内要》,《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

[方药]:党参、黄芪、白芍、熟地、川芎、升麻、白术、陈皮、诃子、石榴皮、丹参、败酱草。

5、肝肾阳虚[证候]: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带下,盗汗频发,舌质红绛,少苔,脉沉弦细。

[分析]: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故五心烦热,肝阳上亢故见头晕;肾水不足则致耳鸣;腰为肾府,肾精亏损,骨髓不充故见腰酸膝软;精关不固,不能秘藏,故见遗精带下;阴火内炽,迫液外泄,故见盗汗频发;舌红绛少苔,脉沉细乃阴虚火旺之征。

[治法]:滋阴养肝。

[方剂]:知柏地黄汤加减(《医宗金鉴》)。

[方药]:知母、黄柏、生地、丹皮、茯苓、山茱萸、淮山药、泽泻、五味子、石斛各、鳖甲、败酱草。

二、中药成药1、天马颗粒剂主要成分为胆南星、马钱子、蜈蚣等十九味中药组成,每日3次,每次8g,口服。

具有败毒攻积,软坚散结之功。

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大肠癌生长、转移、预防术后复发等优点。

体内外抗癌实验均表明其能抑制SW-480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能诱导SW-480细胞凋亡,还能下调Ki-6T、PCNA、WpP53和bd-2的表达。

2、平消胶囊主要成分为郁金、白矾、五灵脂、火硝、仙鹤草、马钱子等八味中药,每日3次,每次6片,口服。

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

文小平等报告采用平消胶囊联合介入化疗及肝体外照射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32例临床比较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2.35%、66.66%,P<0.05;进展率(PD)分别为0%和13.33%,P<0.001;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2.35%和53.33%,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

3、安替可胶囊含蟾蜍等多种成分,适用于痰瘀互结为主要证候的大肠癌患者,每日3次,每次2粒,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6周为一疗程。

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

实验表明,安替可胶囊对小鼠S180、S22和S37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延长小鼠腹腔接种S180细胞后的生存期,与化疗、放疗合用有增效作用。

4、华蟾素注射液是中华大蟾蜍皮水制剂,具体用法为华蟾蜍注射液20~4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个月为1疗程,休息4周后再用第2疗程。

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化积溃坚的作用。

张明智等应用华蟾蜍素养注射治疗21例大肠癌,有效率37.5%,经观察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未见白细胞下降;华蟾素加化疗治疗28例,有效率71.43%,疗效高于华蟾素组和化疗组(P均<0.05)。

5、康赛迪胶囊含人参、黄芪、班蝥等多种药物,具体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0.5g,口服,连服30天为1疗程。

具有扶正固本,攻毒散结的作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用康赛迪胶囊治疗30例大肠癌患者1个月,结果显示本品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P<0.001,总有效率为83.33%;能提高生存质量,提高12例,稳定12例,治疗前后比较P<0.01,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改变3例,改变13例,无改变14例;对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无不良反应。

6、康莱特注射液含薏苡仁油,其用法为静脉注射,200ml/次,每日1次,21天为一疗程。

具有扶正抗癌的作用。

金洪传等实验表明康莱特注射液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融合蛋白质生物治疗作用的敏感性,而且可以上调功能性Fas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生物治疗增敏作用。

7、楼莲胶囊同重楼、半边莲、鳖甲、半枝莲、蓬莪术、水蛭、白花蛇舌草、水红花子、新开河红参、制首乌、缩砂仁等20余位中药组成。

每日3次,每次6粒,饭后温开水送服6周为1疗程。

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化郁,破癓散结,理气止痛的作用。

实验药理表明,该药对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有明显增高作用,并能活化机体巨噬细胞FC授体。

诱发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可迅速消除黄疸、腹水,促进受损肝组织的修复,抑制肿瘤生长。

8、墓头回总苷片墓头回(异叶败酱)总苷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作用,陈金秀等以该药结合手术、化疗治疗50大肠癌患者,1、2、3年的生存率为79%、61%、40%。

该制剂能增强患者体力状况,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癌胚抗原(CEA)水平;能够提高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内NK杀伤细胞活性。

9、消瘤片该药含多种中药成分。

每日3次,每次2~4片,口服。

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

据报告,用消瘤片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瘤共计1513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后服此药。

根据1972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草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标准》总结,其中大肠癌135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39例,有效38例,无效65例,有效率为51.1%,说明消瘤片治疗大肠癌有一定的疗效。

三、单方验方1、大肠癌验方(1)清肠消癖汤:华蟾10g、壁虎6g、蜈蚣3g、三七10g、人参10g、黄芪15g、黄精15g、当归10g、川芎9g、白芍10g、熟地15g、枸杞子15g、紫丹参15g、鸡血藤15g、重楼10g、马齿苋30g、天花粉10g、仙鹤草15g、槐花15g、蛇莓15g、半枝莲15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白术10g、茯苓10g、白英15g、水蛭6g、八月札15g、白毛藤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温服。

另外每日用药煎后外洗肛门。

共具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癓散结的功效。

宋洪恩用本方口服配合外洗治疗直肠癌86例,按《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及卫生部制定的全国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标准综合而定,治愈34例(占39.54%),临床治愈30例(占34.88%),显效19例(22.09%),无效3例(占3.49%),总有效率为96.51%,经观察肿块消失时间最大短者用药66天,最长者136天,平均用药时间101天。

(2)清肠解毒汤:苦参30g、凤尾草30g、地锦草30gg、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野葡萄藤30g、生薏仁30g、蛇莓30g、红藤15g、赤芍15g、土鳖虫15g、枳壳10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行气活血破瘀的功效,适用于晚期大肠癌。

查雪良用本方治疗晚期大肠癌24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0%、12.4%,最短生存期3.5个月,平均生存期13.5个月。

(3)肠癌方:白头翁30g、马齿苋15g、白花蛇舌草15g、山慈姑15g、黄柏10g、象贝母10g、当归10g、赤芍10g、广木香10g、炒枳壳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

适用于晚期直肠癌。

陈培丰用本方内服配合灌汤的方法治疗晚其直肠癌18例,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期得到延长。

(4)扶正消瘤汤:生黄芪15g、潞党参15g、茯苓15g、半枝莲15g、紫草根15g、白术10g、红枣7g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