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故事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故事十则

国学经典故事十则

一、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解释: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他的自我吹嘘。

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保守,不肯帮助别人,别人有才能,不能看轻人家,更不能诋毁人家。

故事:小象的鼻子功小象有一条长长的鼻子,能把大石头击碎。

小象说:“我的鼻子功天下第一,所有的动物都要听我的。

”大狮子和大老虎来找小象挑战。

小象一个对两个,一点儿也不害怕,长长的鼻子一卷,就把大狮子和大老虎扔出去好远。

大狮子和大老虎吓得赶紧逃跑了。

小象连大狮子和大老虎都不怕,别的小动物就更不用说了。

小象让小熊给他送好吃的、小猴给他捶背,谁要是不听话,他就用长鼻子打谁。

大乌龟不怕小象。

大乌龟说:“你要是能在我的背上钻个洞,我就佩服你。

”小象生气了,把长鼻子一绞,对着龟壳钻下去。

钻呀钻呀,长鼻子顶进鼻腔里,变成了短鼻子。

短鼻子,不威风。

小象吃不了东西,喝不了水,很快就病倒了。

小动物们听说小象病了,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来看他,小象感动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泪。

大乌龟也来了,他用力一拉,把小象的长鼻子又拉出来了。

小象羞红了脸,惭愧地说:“以前都是我不好,请大家原谅。

”现在,小象还练鼻子功,不过可不是用来欺负小动物,而是把鼻子变成莲蓬头,喷出水花帮助大家洗澡。

二、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解释:不要讨好巴结有钱人,也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

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搅;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故事:爱憎分明包青天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

以前,来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门外击鼓喊冤。

等到衙门里的公差转递给办案的官员,案子才开堂审理。

这样,一些公差们常找借口向告状人要钱。

不给钱,就扣着状子不送。

他们一刁难,穷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钱,有冤无处诉,告状无门。

这些都被新上任的开封知府包拯知道了。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五篇】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五篇】

【导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孩⼦们对传统⽂化产⽣兴趣,开发潜质,完善品格,增强记忆⼒,树⽴⾃信,博爱,积极的⽣活和理想,懂得为⼈处世的道理。

让孩⼦们在聆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下⾯是⽆忧考分享的⼉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 《纪昌学射》 ⽢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

只要他⼀拉⼸,射兽兽倒,射鸟鸟落。

飞卫是⽢蝇的学⽣,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师。

有个⼈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就仰⾯躺在他妻⼦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上⼀下快速移动的机件。

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眨不眨了。

纪昌⾼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

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还要练出⼀副好眼⼒。

极⼩的东西你能看得很⼤,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清⼆楚。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就捉了⼀只虱⼦,⽤极细的⽜尾巴⽑拴住,挂在窗⼝。

他天天朝着窗⼝⽬不转睛地盯着它瞧。

⼗多天过去了,那只因⼲瘪⽽显得更加细⼩的虱⼦,在纪昌的眼睛⾥却慢慢地⼤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在他眼睛⾥竟有车轮那么⼤。

他再看看稍⼤⼀点的东西,简直都象⼀座座⼩⼭似的,⼜⼤⼜清楚。

纪昌就拉⼸搭箭,朝着虱⼦射去,竟然射中了,⽽细如发丝的⽜尾巴⽑却没有碰断。

纪昌⾼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

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你学成功啦!” 智慧⼩语: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由浅⼊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

不费⼒⽓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

2.⼉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 《闵损芦⾐》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骞的⼈。

在他很⼩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亲娶了后妻,后妻⼜连续⽣了两个弟弟。

⼈都有私⼼,因为不是⾃⼰亲⽣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就有很⼤的差别。

后母平时对⼦骞很不好。

国学知识10篇小故事适合小学生

国学知识10篇小故事适合小学生
要砍头。
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 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 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 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 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
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 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 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 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 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 就是规律。
吴清源和木谷实
1933年秋冬,24岁木谷实与19岁吴清源在信州的地狱谷温 泉共创“新布局”,开创了围棋界的创新之风,二人被称 为“棋界双璧”。
木谷实和吴清源十番棋
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 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 “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
国学知识小故事10篇
1.王瞻专心读书 2吴清源和木谷 实 3.相煎何急 4.完璧归赵
5.亡羊补牢 6.孔子拜师 7.孔 子的故事 8.朱冲送牛 9.朱元
璋轶事 10.子欲养而亲不待
王瞻是南北朝的学者
他从小读书就很专心
又一次,他和同学们正在学堂读书
忽然,从外面传出了锣鼓声十分热 闹,是大户人家在举行婚礼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 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 字与内容了。”
由此可见,在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刻苦的精 神,也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勤有功,戏无益
朱冲送牛
晋代有个人叫朱冲,他从小就待人宽厚,特别 有智慧,但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读书,只 好在家种地放牛。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导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孩⼦们对传统⽂化产⽣兴趣,开发潜质,完善品格,增强记忆⼒,树⽴⾃信,博爱,积极的⽣活和理想,懂得为⼈处世的道理。

让孩⼦们在聆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程门⽴雪 宋朝的时候,有⼀位有学问的⼈,名叫杨时。

他对⽼师⼗分尊敬,⼀向虚⼼好学。

“程门⽴雪”便是他尊敬⽼师、刻苦求学的⼀段⼩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常⽤功。

后来中了进⼠,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拜程颐为⽼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场⼤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师请教⼀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起去程颐家⾥。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师的午睡,便⼀声不响地⽴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雪,越下越⼤。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冻得他们浑⾝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师的优良品德,⼀直受到⼈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向⽼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来向他求教的⼈,都不远千⾥地来拜他为⽼师,⼤家尊称他为“龟⼭先⽣”。

【智慧⼩语】:⽼师,是给予学⽣第⼆次⽣命的⼈。

在学习的过程⾥,从⽬不识丁直⾄学富五车,⽆不是⽼师⽤⾟勤的汗⽔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

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吧,如果不是⽼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2.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对⾮常要好的朋友。

国学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 ||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舜的故事。

(完整word版)国学经典故事

(完整word版)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一)(1-20)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小学生必读)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小学生必读)

国学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叫李广,他很擅长骑马射箭,作战也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

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力气,一箭射去。

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了。

于是他走进草丛,仔细一看,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

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

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就去问学者扬雄。

扬雄说:“如果诚心诚意,即使像金石一样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成语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于是想要派兵灭掉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还隔着一个虞国,要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晋献公询问大臣们如何才能顺利地通过虞国。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

只要
我们送给他一些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然后再向他借道,他不会不答应。

”晋献公于是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收到礼物,顿时心花怒放,满口答应了借道之事。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说:“不行。

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相互依存。

万一虢国灭亡,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但是虞公并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

果然,晋国军队在消灭了虢国班师回朝经过虞国时,顺便把虞国也灭了。

各有所长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谋取利益,经常明争暗斗。

当时的许多读书人苦读诗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做诸侯或大夫的谋臣策士。

有一位谋士从小就饱读诗书,他认为自己对国家大事有独到的见解,就准备去游说国君,让国君采纳他的治国策略。

于是,谋士就从家乡出发了。

在去国都的路上要经过一条河,河上没有桥,谋士就喊船夫来撑船摆渡帮他过河。

船夫划船过来,看见这位先生一身读书人的打扮,使问道:“先生,你要过河去做什么?”
谋士回答道:“我要过河去游说我们的国王,告诉他治国的道理。


船夫轻蔑地说:“你连这条河都无法靠自己的本事渡过,还想去游说国王治国的道理?”
谋士争辩道:“你说的话没有道理。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举个例子来说,忠厚老实的人可以让他做大臣,但不可以让他去带兵打仗;千里马可以日行千里,但你不能指望它来抓老鼠;宝剑可以用来奋勇杀敌,但不能用来砍柴。

这和你我现在的情况是一样的,划船,我不如你,但论辩才,论智谋,你就不如我啦!”
船夫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就赶紧划船送谋士过了河。

相濡以沫
有一天,庄子到河边去散步。

当他路过条干涸的小河时,看到河滩上有两条鱼,正在把自己的唾液往对方身上抹。

庄子边走边琢磨,然后对身边的朋友说:“这两条小鱼真奇怪,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两条小鱼张了张嘴,摆动着身子大声说:“天不下雨小河干,鱼儿没水不能活。

我们只能用唾液保持彼此身体的湿润。

等到大雨‘哗哗’下时,我们就有救了。


庄子听了,心里想:我做件好事也不错。

于是他对那两条小鱼说:“我送你们去湖里吧,那里水多,鱼也多!”两条小鱼摆摆头,一起低声说:“湖里虽然好,但是我们会分离,我们宁愿这样呆在一起。


后来人们就用“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