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欣赏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故事分享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故事共享近年来,国学教育在中国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故事作为国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教导他们品德和道德。
在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领域,有许多值得共享的经典故事,它们富有教育意义,并且容易让孩子们接受和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共享一些经典的国学教育故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三个和尚》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三个和尚一起下山去化缘,途中遇到了河边的一条破桥。
第一个和尚觉得过不去,不如回去了;第二个和尚则毫不犹豫地跳过去了;第三个和尚则跪下了祈求佛祖保佑,最终也安然过桥。
这个故事教导孩子们要敢于面对困难,要有自己的信念和勇气。
同时也传达了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的道理。
2.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述了愚公和他的家人,因为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每天出行都非常不便。
于是他决定带着家人一起移山。
尽管有人笑他天真,但愚公坚定地认为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可以移山。
他的坚持感动了神仙,两座大山被移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3. 《孔融让梨》这是一则关于孔融小时候的故事。
在家中,他和兄长们分梨吃,大哥得了大块,老父亲却夸奖孔融的弟弟。
孔融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梨分给了弟弟,这种胸怀让老父亲感动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乐于助人、懂得共享,同时也教导他们善待兄弟姐妹,培养亲情、友情。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经典的国学教育故事,它们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
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既能接受教育,也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故事的共享,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对广大幼儿家长和老师们有所启发,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助力。
在幼儿园的国学教育课程中,国学经典故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经典故事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培养工具。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篇一】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以人为镜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
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
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
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
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
”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
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篇二】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五篇】

【导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孩⼦们对传统⽂化产⽣兴趣,开发潜质,完善品格,增强记忆⼒,树⽴⾃信,博爱,积极的⽣活和理想,懂得为⼈处世的道理。
让孩⼦们在聆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下⾯是⽆忧考分享的⼉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 《纪昌学射》 ⽢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
只要他⼀拉⼸,射兽兽倒,射鸟鸟落。
飞卫是⽢蝇的学⽣,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师。
有个⼈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就仰⾯躺在他妻⼦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上⼀下快速移动的机件。
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眨不眨了。
纪昌⾼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
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还要练出⼀副好眼⼒。
极⼩的东西你能看得很⼤,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清⼆楚。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就捉了⼀只虱⼦,⽤极细的⽜尾巴⽑拴住,挂在窗⼝。
他天天朝着窗⼝⽬不转睛地盯着它瞧。
⼗多天过去了,那只因⼲瘪⽽显得更加细⼩的虱⼦,在纪昌的眼睛⾥却慢慢地⼤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在他眼睛⾥竟有车轮那么⼤。
他再看看稍⼤⼀点的东西,简直都象⼀座座⼩⼭似的,⼜⼤⼜清楚。
纪昌就拉⼸搭箭,朝着虱⼦射去,竟然射中了,⽽细如发丝的⽜尾巴⽑却没有碰断。
纪昌⾼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
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你学成功啦!” 智慧⼩语: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由浅⼊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
不费⼒⽓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
2.⼉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 《闵损芦⾐》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骞的⼈。
在他很⼩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亲娶了后妻,后妻⼜连续⽣了两个弟弟。
⼈都有私⼼,因为不是⾃⼰亲⽣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就有很⼤的差别。
后母平时对⼦骞很不好。
中国传统幼儿故事

中国传统幼儿故事
中国传统幼儿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富含着民族特色,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这些故事常常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给孩子们带来了愉快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启发了他们的智慧和品德。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中国传统幼儿故事。
故事一,《三只小猪》。
从前,有三只小猪,它们长大了,要出去建造自己的房子。
大哥建了一座房子用稻草搭建,二哥建了一座房子用木头搭建,小弟建了一座房子用砖头搭建。
后来,大风来了,吹倒了大哥和二哥的房子,它们只好跑到小弟的房子躲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用心,不能图省事,只有踏实努力才能建立坚固的事业。
故事二,《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有名的学者,他小时候非常懂事。
有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吃梨,孔融发现梨不够,就把自己的一半梨分给了小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乐于助人,懂得与人分享,这
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
故事三,《捉鸡》。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很喜欢捉鸡。
一天,他看到一只大公鸡,就开始追赶。
可是这只大公鸡跑得太快,小男孩追了很久也没
能捉到。
后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贪心,要懂得放手。
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要懂得等待和放手。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几个中国传统幼儿故事,它们不仅给
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教育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希望大家能够把这
些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国学知识10篇小故事适合小学生

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 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 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 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 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
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 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 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 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 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 就是规律。
吴清源和木谷实
1933年秋冬,24岁木谷实与19岁吴清源在信州的地狱谷温 泉共创“新布局”,开创了围棋界的创新之风,二人被称 为“棋界双璧”。
木谷实和吴清源十番棋
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 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 “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
国学知识小故事10篇
1.王瞻专心读书 2吴清源和木谷 实 3.相煎何急 4.完璧归赵
5.亡羊补牢 6.孔子拜师 7.孔 子的故事 8.朱冲送牛 9.朱元
璋轶事 10.子欲养而亲不待
王瞻是南北朝的学者
他从小读书就很专心
又一次,他和同学们正在学堂读书
忽然,从外面传出了锣鼓声十分热 闹,是大户人家在举行婚礼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 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 字与内容了。”
由此可见,在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刻苦的精 神,也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勤有功,戏无益
朱冲送牛
晋代有个人叫朱冲,他从小就待人宽厚,特别 有智慧,但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读书,只 好在家种地放牛。
中华经典小故事幼儿园

中华经典小故事幼儿园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故事《孔融让梨》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说的是孔融小时候,有一天家里买了梨,他看到盘子里放了一些大梨和一些小梨。
孔融主动选择了最小的一个梨,把最大的梨留给了他的哥哥们。
他的父亲看到这一幕后,感到很惊讶,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孔融回答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梨;我比他们小,应该吃小的梨。
”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称赞他是一个懂得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是要懂得尊老爱幼,要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
孔融的行为体现了一种谦让和关爱他人的美德,这种美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的故事《司马光砸缸》广为流传。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一群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耍,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水缸里。
其他的小伙伴都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司马光却非常冷静,他看到水缸旁边有一块大石头,于是他拿起石头用力砸向水缸。
水缸被砸开了一个大洞,水从洞里流出来,小伙伴也因此得救了。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在面对危险时要冷静思考,勇于行动。
司马光的做法体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气,这种品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曹冲称象》曹冲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聪明。
他的故事《曹冲称象》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作为礼物。
曹操非常高兴,但是他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
当曹操问他的大臣们如何称量大象的重量时,他们都没有办法。
因为大象太大了,无法用常规的秤来称重。
曹冲却想出了一个聪明的方法。
他让人们把大象放在一只船上,然后在船上标记出大象在水面上的位置。
接着他把一只只石头放在船上,直到船再次沉到同样的位置。
最后,他称量了石头的重量,就得出了大象的重量。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面对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创造力。
曹冲的做法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这种品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讲的国学小故事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讲的国学小故事《国学小故事:传说中的九尾狐狸》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孤独的老翁。
他有一只九尾狐狸作为伴侣,与它彼此相依为命。
九尾狐狸属于神奇的动物,传说它们有智慧和魔力。
老翁和九尾狐狸的友谊被村里的人们所羡慕和传颂。
有一天,村子里传来了一则消息,说有一只凶狠的怪兽出现在了附近的山脉里。
这个怪兽吃掉了许多田地的庄稼,伤害了一些村民。
人们感到非常恐慌,纷纷议论纷纷地商量对策。
九尾狐狸听了这个消息后,不忍看到人们受到伤害,便决定前去帮助他们。
它告诉老翁:“我要去山里抓住那个怪兽,保护我们村子的人们。
”老翁虽然不舍,但也知道这是九尾狐狸自愿的决定。
九尾狐狸踏上了艰险的山脉。
它先找到了怪兽的踪迹,发现它正在一个小河边的树洞里休息。
九尾狐狸心中早已制定了计划。
它带来了一些美味的食物,并摆弄起了竹竿。
九尾狐狸吟起了婉转的曲调,飘渺的音乐声传遍了山谷。
怪兽被这美妙的声音吸引,在狐狸吟唱的同时走向了它。
九尾狐狸一边吟唱,一边用竹竿扣住它的脖子。
怪兽被九尾狐狸的美妙音乐迷住了,但它发现自己无法动弹。
它开始挣扎,但九尾狐狸的反应非常灵敏,巧妙地抓住了它。
在九尾狐狸的引导下,怪兽被带到了村子里。
众人看到九尾狐狸捕获了怪兽,都感到震惊和高兴。
他们纷纷向九尾狐狸和老翁表达了感激之情。
村子的人们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表达了对九尾狐狸的敬意和友谊。
在此后的日子里,九尾狐狸和老翁一直在村子里生活。
由于九尾狐狸的帮助,村子的人们越来越安居乐业。
人们开始向九尾狐狸学习,学习它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九尾狐狸通过自己的行动,向村子的人们传递了很多国学的智慧和道理。
它教会人们要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困难和挑战。
它还教导人们要善待动物,保护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
九尾狐狸与村子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它用自己的智慧和魔力使村子更加繁荣兴旺。
人们对九尾狐狸的敬意和信任使得它永远不会孤独。
它与老翁和村子的人们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日子。
中国童话故事精选

中国童话故事精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童话故事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情感。
在这些古老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善良、勇敢、智慧的追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
故事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在童年时就展现了非凡的品德。
有一次,孔融和一个小朋友一起吃梨,小朋友为了争夺更多的梨,不顾一切地和孔融争斗。
孔融看在眼里,心中十分不忍,于是他主动将手中的梨分给了小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宽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故事二,《愚公移山》。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自己动手,搬山去路。
尽管有人嘲笑他愚蠢,但是愚公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
最终,他的坚持和努力感动了神仙,神仙为了奖励他的勇气和毅力,便让两座大山消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故事三,《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故事中,白娘子为了救许仙,不惜冒险去斗法,最终化解了危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勇敢和智慧是爱情的保障。
故事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中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师徒,不惜与白骨精进行了三次激烈的战斗。
最终,孙悟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白骨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这些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们在品读的过程中,感悟到了智慧、勇气、善良和爱情等美好品质。
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汲取这些古老故事中的智慧,成为更加勇敢、善良、智慧的人。
愿这些童话故事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永不褪色的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欣赏
国学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有着神秘和复杂的特质。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儿童
国学经典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
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
所幸的是,曹
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
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
曹丕听后,
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
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
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
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
感动杀手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淫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
君主。
君主很不耐烦,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
这个杀手叫锄麑ní,天不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
这时赵宣子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一个人平居时都毕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
栋梁。
假如我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假如不杀他,又失信于君主,这是不信。
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最后他不得已,就撞树自杀了。
【智慧小语】: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
《弟子规》中
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不要不伦
不类。
戴帽子也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
一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仪容装束上可以
体现出来。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
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
学问。
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
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
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