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我有一个梦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我有一个梦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演讲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讲解和自主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我有一个梦想》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达的人人平等、追求自由和正义等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需要掌握《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演讲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特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学生对人人平等、追求自由和正义等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对演讲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熟练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有关美国民权运动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我有一个梦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前预习: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作者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和《我有一个梦想》的写作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3.课堂讲解:通过课堂讲解,逐一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演讲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特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课后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和巩固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加强学生对演讲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使用多媒体教具:通过PPT演示、视频资料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对《我有一个梦想》的理解、对演讲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应用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3.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多个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学习。
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2:12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设计

12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
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美国。
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板书】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二、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
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
金一生致力于黑人民权运动,其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极具演说才能,并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
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
刺客被判处99年徒刑。
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
4月4日到6日,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
高中语文 4.12《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桓台一中曲红娟[导语]春笋做着翠竹的梦,沙砾做着大漠的梦,滴水做着沧海的梦,星火做着燎原的梦是的,有梦才有远方,有梦才能飞翔当美利坚这方“自由〞的土地不能再为穷苦的黑人兄弟分一杯残羹冷炙,一个浑厚而高亢的声音便要撕破这“自由〞的伪装,用滚烫的热血和力量为每一个亲爱的弟兄点燃梦想,照亮前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板书: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挖掘“梦想〞的内在含义,深刻理解并把握作者思想情感2、揣摩重要语句,体会演讲词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我有一个梦想〞,在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个梦想之前,“梦想〞产生的土壤和背景同样值得关注[背景简介]〔幻灯片出示“背景简介〞〕[文本掘金]★问题一:此时,我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跳读文本,找出带有“梦想〞的语句〔学生跳读文本,教师提问,师生互动,并明确答案〕明确:文章17—25自然段★问题二: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而我们却看到了他一连串的“梦想〞,你认为是否矛盾呢?〔学生回答:不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梦想的共同特点〕是的,不矛盾,所有这些梦想概括起来,便是:某某、自由、平等、权利!请大家带着对“某某、自由、平等、权利〞深切感受,模仿马丁路德金的语气和口吻朗读这一部分〔找两名学生朗读,同学点评,教师指导并示X朗读〕★问题三:“某某、自由、平等、权利〞的梦想早已根植于金的灵魂深处,实现梦想的路有千条万条,金又将采取怎样的方式达到自己的梦想之境呢?〔小组合作探究,采用抢答的形式〕明确:和平抗议、非暴力的方式文章第7段中“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不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等语句说明了金的斗争态度和做法★问题四:在非暴力的斗争方式之下,我们看到了金的包容、忍耐、博爱的精神境界他那“深深根植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梦想真的能实现吗?〔采取辩论的形式,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观点,教师引导并点评〕明确:实现了,但未完全实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黑人享受和白人同等的权利,从拳王阿里到迈克尔乔丹,从前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到新当选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无不证明着黑人地位的提升但同时,某某的天空之下依然还有阴翳,自由的乐章里仍然有着不和谐之音,像美国黑人明星胡比戈德堡因讥讽布什丢掉工作,纽约的贫民窟的悲惨程度更胜非洲的难民营,等等只要这个世界还有不公平、不平等现象的存在,金的呼喊和梦想不该也不会褪去他思想的光芒★问题五:梦想是美好的,实现梦想的路是坎坷不平的,那这美好与不平的背后,仅仅是站着金一个人吗?“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的主语是谁呢?〔开放式讨论,通过对“我〞的讨论,将“梦想〞的主旨和意义深化〕明确:①马丁·路德·金自己;②演讲现场的25万听众;③像金一样渴望某某、自由、平等的所有美国人;④所有遭受压迫或不公平待遇的人们〔教师可从自己国家的某某进程、人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加深对文本现实意义的探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追求平等、自由的梦想已经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时空,而这,也正是我们学习本文的意义所在[含英咀华]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更是“梦想〞的翅膀金的演讲之所以能打动在场的25万听众,且又有数以万计的后来者,他那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无疑是值得揣摩和品味的下面,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探讨“含英咀华〞中的问题一与问题二问1:文章第四段“只是给黑人开了一X空头支票〞中的“空头支票〞怎样理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问2:细读文章26—27段,理解“这个信念〞、“刺耳的争吵声〞、“优美交响曲〞的内在含义,并揣摩、品味语言在修辞上的特色〔将小组讨论结果形成文字,推举代表回答,教师做评点〕明确1:①“空头支票〞是个巧妙的比喻,自《黑奴解放宣言》颁布以来,黑人在法律上具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中政府并未履行自己的诺言,像空头支票一样,没有实际意义②表达效果: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容易被人理解,从而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的投入战斗明确2:①“这个信念〞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美国定能够成为一个“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比喻现在不能平等、某某而引发的斗争;“优美交响曲〞恰如其分的表现了黑人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报复和消灭白人,而是要与白人共享美好生活,展现了一幅和谐而优美的生活图景②多用整句〔排比,气势强大〕;多用短句、呼告〔富于感召力〕;多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等增强感染力〕通过揣摩、品读这两段文字,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同时,也再一次感受到金那种为平等、自由的梦想奋斗不息的激情其实,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并非处处莺歌燕舞,还有很多阳光投射不到的角落,依然有和平的信使到达不了的地方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公平、不平等、不和谐的现象,模仿金的语气、口吻,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X例略〕[结语]随着1968年4月4日那一声罪恶的枪声,一颗伟大、正直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但他对自由、平等孜孜以求的精神,却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愈燃愈旺思想的力量足可以穿越十年,穿越百年,穿越永恒的时光让我们延续这思想的火种,扛起先哲的大旗,用我们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人教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指导思想从内容上说,本文有对美国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抨击,有对黑人积极投身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的号召,有对将来美好前景的展望,更有对非暴力抵抗的倡导。
教学目标紧扣本专题内涵,让学生体会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源远流长,学习为实现政治理想、社会理想而奋斗精神,增强他们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专题的呈现方式为文本研习,方案设计即围绕这一核心,教学中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充分认知中体会逻辑严密的思维和充沛强烈的感情。
再者,加强朗读在教学中的地位,选文作为演讲词,适合作朗读练习,可以借助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优美,铿锵有力,极富感召力的特点。
因此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模拟演讲这种形式。
教学目标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崇高的献身精神,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非暴力抵抗的和平斗争主张。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2.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3.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揣摩文段和语境中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
2.体会演讲思路的逻辑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投影:图片、影像资料。
(如林肯纪念堂前的纪念活动、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图片,马丁·路德·金演讲的录音作图片展示的背景)教师配合着投影展示的内容,介绍如下:这是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游行,这是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
40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是美国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这天,美国25万人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集会,浩浩荡荡地从华盛顿纪念碑出发,分两路游行到林肯纪念堂。
参加者不仅来自美国本土,很多人不辞远途之劳,从加拿大、墨西哥或欧洲赶赴华盛顿。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而且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思考、感悟。
本文是一篇演讲,不仅观点鲜明而且激情澎湃,语言上又极富感染力。
学习本文是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合作探究的极佳途径。
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我力求以读带讲,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领会作者情感,把握演讲辞的特点并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必修2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均为演讲辞。
对于演讲辞的学习,“单元学习指导”提示我们:注意抓住演讲辞的主旨和特点,分清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的表现手法……领悟品味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而本文作为世界演讲辞中的经典之作,激情飞扬、极富逻辑性和感召力。
学生应在了解美国黑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掌握演讲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演讲并不陌生,也应该能够感悟到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激情。
但是他们对演讲辞的特点,以及学习中如何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可能并不知道。
更何况对于西方的宗教、美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历史,学生也不一定熟悉。
所以,要想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了解背景、朗读感悟、合作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本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及情感真挚,富于鼓动性的特点。
2、了解美国黑人生存状况,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的主张。
3、初步体会演讲辞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及对重点语段中语言的品味,把握文章脉络及情感。
2、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主张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坚韧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中感受演讲辞逻辑性强,富于鼓动性的特点。
2、通过精彩语段的把握,理解文章深刻内涵。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课上以朗读为教学主线,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主张和情感,进而把握演讲辞的特点。
新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语文 4.12《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 在课下多练习,你会读得更
第9页/共18页
棒!
环节 6:拓展训练 即兴演 讲 如果把黑人的遭遇比作根, 我们都知道根是苦的,但只 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苦根上 就一定会结出甜美的梦想 之花。这个梦想不但是金博 士一个人的,也是千千万万 个美国黑人的梦想,更是全 人类共同的梦想。那么同学 们,你们有什么梦想能告诉 我吗? 出示大屏幕:以“我有一个 梦想”为题,说一段话,表 明你对未来的展望。
设计
效果,并应用到写作中
你能说说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备怎样
去
的特点吗?(大量运用排比句式)
1.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 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读(读 4):“然而一百年后 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
比 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
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 让学生体在朗读中体会
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
乱。)
(3)指名朗读 6-16 节,概括怎样实现 梦想?(采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决
不退缩)
问 1.为什么直到 17 节作者才正面提出自 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 己的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 强大的逻辑性。
题
2.如何理解文章第二段所反映的事 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才 探 实?美国不是很富有吗?不是标榜本 能进一步理解作者讲话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看 主动性。
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
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
第12页/共18页
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 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 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 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2我有一个梦想-人教版

《我有一个梦想》 【学习提纲】【教学分析】 1.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演讲辞的主旨和特点,分清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领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2.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均为演讲辞。
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辞,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
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并能掌握演讲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能够体悟到演讲辞中字里行间洋溢的激情,但学生对西方的宗教、美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历史不一定熟悉。
他们对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感受尚浅。
所以要想让他们深刻地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了解背景知识和再现当时的情景至关重要。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基于学生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难点是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演说背景和演讲辞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
2.反复朗读体会本文慷慨激昂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认真揣摩、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法与讨论法)2.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总结3.教学媒体:多媒体ppt 课件【教学过程】一、 目标导学1.通过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奥巴马,体坛名将乔丹、科比,明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图片导入新课。
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这是一堂高中语文课,我们将对课文《我有一个梦想》进行说课。
本课是高中语文选修材料《士兵突击》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当代作家龙应台。
一、背景与分析散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以散文的形式讲述故事、展示思想、抒发情感。
本文以叙述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有一个宏大梦想的故事。
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小时候立下的梦想、梦想的实现过程和梦想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理解故事的结构和意义。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分析和理解故事的结构和意义。
难点:梦想与实现之间的关系;散文的主题与表达。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有关梦想的图片或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和讨论。
2. 导入课文(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语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 正文阅读(25分钟)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提示,自主阅读课文。
鼓励学生标注重要信息和自己的理解。
4. 讨论与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和解读:(1)课文的结构和故事线索。
(2)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有一个梦想的故事?(3)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如何体现的?(4)梦想的实现对作者的意义是什么?5. 小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故事,提醒学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引导学生拓展思考,以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事例,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梦想和实现的过程。
6. 课堂反馈(5分钟)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思考,或者发表对课文的感想和评论。
五、板书设计散文《我有一个梦想》梦想和现实的冲突与实现思考:探究人生的意义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小结的写作任务。
2. 阅读文学类材料,选择一篇散文或小说,简要分析其结构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有一个梦想》是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辞,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
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
2、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体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根据演讲辞的基本特点,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
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
由于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全无感受,所以就难以理解作者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而理解这点,才能理解他讲话的深远意义。
难点:结合演讲辞的特点,品味语言
本文是一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演讲辞,大量地采用比喻、排比和反复
的修辞方法使全文充满激情与感染力,基于高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普遍存在着表达方面的困难,因此把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
二、说教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
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本文的文体是演讲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诵读法与讨论法。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
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第二课时:在朗读中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说课是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播放美国电影《撞车》片段,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黑人在美国的地位,根据电影欣赏谈一下自己的感想,由此我们把时间推到20世纪60,70年代,来认识美国黑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让学生展示预先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互动,教师用多媒体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未能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马丁•路德•金遗像、林肯纪念堂前的纪念活动、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主动收集资料,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有关梦想的段落,让学生体会演讲的语调和激情。
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齐读重点段落。
这样学生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如身临其竟,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
要求: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思考: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让我们现在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
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熟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1-5段,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2)指名朗读6-16段,概括怎样实现梦想?
(3)学生齐读17-25段,结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3、问题探究
分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认识及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参与交流讨论。
教师主导,师生互答。
视具体情况,就讨论未解决的问题在更大范围之内展开讨论,仍以学生为主。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改变现实中黑人不平等、不公正的遭遇?
(3)如何理解文章第二段所反映的事实?美国不是很富有吗?不是标榜本国最讲人权吗?结合预习资料中的背景材料和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谈
谈你的理解。
(注:以上两个问题均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组交流思考结果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点几个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小结)
设计意图: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讲话的深远意义。
注重以学生为本,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三)重点句段赏析:
局部研讨,作者在阐述自己梦想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请同学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品味,然后讨论,并举例说明。
教师出示课件提示学生可以从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解答。
示例: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
“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
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有了这个信念……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
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
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设计意图:以上内容应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师适时点拨,然后由教师视情况加以归纳总结。
(四)拓展延伸:
过渡语: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梦想是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是美国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
而在44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师生总结。
最后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感受中国是一个各民族亲如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睦相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好文章值得反复诵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水平)
附: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说
课
稿
聊城大学文学院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