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国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先生:中学2、学科:思想品德3、课时:14、课前预备:教员预备:1、教员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好实际上的预备,学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旧事办公室2005年2月发布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增强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关实际知识的学习,教学时做到胸中有数。
2、要做好教学资料的预备,如搜集反映民族特征、西部大开发战略、反映民族勾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图片、歌曲、真实资料,教学时做到有理有据。
先生预备:1、搜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西部开工树立或建成的标志性工程的图片、资料等。
2、调查、了解、搜集本地民族勾搭的事例,及本地少数民族的习俗习气。
二、教学课题经过学习,使先生知道我国是一个一致的多民族国度,国度的临时动摇和兴盛兴盛要靠各族人民对等互助,勾搭协作,艰辛创业,共同开展;以自己的实践举动维护国度动摇和民族勾搭。
1、增强维护民族勾搭的看法,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习俗习气,以实践举动维护民族勾搭。
2、提高搜集、处置、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艺,学会独立思索、提出疑问和停止反思。
培育运用迷信的观念正确看法和看待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才干,提高与其他民族的同窗交往的才干。
3、知道我国是一个一致的多民族国度,我国已树立起对等、勾搭、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度的临时动摇和兴盛兴盛要靠各族人民对等互助、勾搭协作、艰辛创业、共同开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教材剖析:教材位置和内容:本教材是山东版九年级教材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的第二节内容,本课时所要处置的效果是协助先生了解我国是一个一致的多民族国度,各民族对等、勾搭,完成了共同兴盛。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庞大的优越性。
从而引导先生增强维护民族勾搭的看法,自觉支持民族政策,以实践举动维护民族勾搭。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材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参赛课题: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参赛教师:X艳苓所在学校:XX省潍坊市临朐县新华中学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历史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给同学们推荐:人民教育、历史风云等,布置同学们搜集查找与科举制有关的信息,调查身边与科举制有关的历史资源。
(2)让同学们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今天的选官方式。
(3)预习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完成历史作业册的“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课程内容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并介绍了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隋朝废除了以前按门第选官的制度,以真才实学作为选官的标准,对以后有深远影响。
也为以后学习第15课八股取士做好了铺垫。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度体现了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尤其体现了唐朝的开放。
对内选拔干部更广泛更开放,不仅寒士可取,少数民族人士也可取。
对外,外国人也能来考试当中国官,洋人在中国当“公务员”。
唐朝的开放胸怀在科举制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指出教材中的一点缺憾,教材中“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关于“人才”的提法不准确。
“人才”与“干部”、“官吏”是有区别的。
三学情分析1、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
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渴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学习。
因此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单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完整体系。
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新课标,我设计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新与完善做出的贡献。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插入影片和声音这节内容操作上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特意将它放在了幻灯片制作的最后一节。这节内容是将学生平时喜欢的音乐、影视短片插入到幻灯片里,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也相信他们很喜欢学习这节内容。操作上的简单会让学生具有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息。
四、教学方法
/programs/virograms/virograms/view/sksyXr-Y4is/rograms/virograms/vi节课我先考考大家太阳系八大行星展开新课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后围绕帮老师制作八大行星宣传片为主题。因为这节课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强,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由于本节课的几部分内容相似,所以教学后期采用研究性、探索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前一部分的学习和掌握,自主探索完成后面知识的学习和布置的任务。
2.认识一下我们手中的耳麦。
3.认识录制声音工具
4.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介绍词录制到相应的第一张幻灯片中去。
5.学生尝试。
6.播放作品,发现问题:声音不能自动播放。
8.如果我们要在幻灯片中插入已经录制好的声音呢?该如何操作?
五、完善作品
1.请学生完善宣传片。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研究了怎样插入影片和声音,你学会了吗?
六、教学反思
《插入影片和声音》这课内容操作上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教师在课前的铺垫还是很重要的。这节内容是将学生平时喜欢的音乐、影视短片插入到幻灯片里,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从课堂上的反应来看,他们很喜欢学习这节内容。操作上的简单会让学生具有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扩大财政支出、发行国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叫做扩张性的28/62628.html#0$d4239b35a0a2c95391ef3966
【思考】反之,如果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从经济现象看,表现为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予以应对?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1)通过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具体数据、大型工程的投资等资料,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讲解】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这种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的政策叫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叫稳健的财政政策。
刚才大家提到的还有一些政策,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政策。
【板书】3.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第二目财政收入与支出
过渡语:财政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钱”,这“钱”从何而来?又用向何处?这就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的问题了。其中收入是前提,要花钱首先得有钱是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看财政收入。
教学重点:
财政的作用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政策和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使学生了解国家财政的重大作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第三届学校: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姓名:徐XX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试着编写9的乘法口诀,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一下口诀对不对。
二、教学课题9的乘法口诀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苏科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9的乘法口诀。
内容分析: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教材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直接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
这样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从而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记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2、让学生在探究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9的乘法口诀,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记忆。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课前查阅与9相关的知识并试着编写“9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闯关自主探究1喜羊羊他们来到城堡前面,城堡的大门紧锁着,喜羊羊发现门上有九个方格,只有前4个数字是:9、18、27,36,后面5个都没有。
2谈话:你能看出9、18、27,36排列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吗?从这些数中,你知道1个9是多少吗?2个9呢?27是几个9?9个9是多少?3揭示课题:9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亲手算一算,体会每次加9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研究每次加9后的数字特点开始,为后面探索9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获得一种数学的力量。
】三、探索编记口诀踏入狼堡,考验才刚刚开始,刚走几步,就看见一扇门,门上画着,是干什么的呢?1.数整体把握口诀,找到规律。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评选(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生4: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那么多松树,只有它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还是整个黄山的象征,我觉得这也是它的奇特之处。
指导朗读:三句描写迎客松的话都着重表现了迎客松的奇特,自己再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出它的奇特。(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黄山)
对,黄山!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它的其中一绝。(板书:16黄山奇松)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小组互查课文;
3.教师抽查
4.了解文意
课文主要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表现了黄山松树的奇特之处。
三、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反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单写体会。
孔雀松:
/i?ct=5033=%BF%D7%C8%B8%CB%C9&in=4459&cl=2&lm=-1&pn=9&rn=1&di=75485071815&ln=1547&fr=&fm=result&fmq=1326093715640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9&-1&di75485071815&objURLhttp%3A%2F%%2Fphoto%2Fsinodbs%2Fmm71%2Fkuc8_03.jpg&fromURLhttp%3A%2F%%2Ftupian%2Fkuc8%2F&W300&H225&T8207&S20&TPjpg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docx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回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第1课时4、教学准备:(1)微机教室,互联网。
(2)课前让学生通过请教、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搜集物质的变化。
(3)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一一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的发展,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溶解,特别是蒸发一课里的糖水,怎样加快蒸发——加热,加到什么程度,两种可能,一种是变回糖,另一种是烧焦了。
当时只是告诉学生烧焦了就不能再变回到糖了,现在我们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解清学生的疑惑。
本单元的知识更是为了学生到达九年级学习化学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从蜡烛的变化开始,引领学习后儿课,其实后儿课就是本课的复习和加深。
四、教学方法我釆取实验教学为主的方针(事实说明一切),借助互联网搜索功能加深学&对本课的认知。
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生成新的物质。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5、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学生发言。
那么我们來看大自然中的其他变化(课件播放视频)。
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我们也看了视频,那么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研究物质的变化。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数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认识图形
学校:XX省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XX:X俊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本例题(2)搜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图形
(1)看看:
①教师出示正方体积木,让学生摆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说说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②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这样的形体就
是正方体。
(二)课堂练习:
1.数有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找朋友
(三)
1、能根据不同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物的特征
五、课后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有用信息轻松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信息技术与网络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信息。
2)、搜集游览黄鹤楼的信息。
二、教学课题使学生轻松选择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辨别信息的真假。
2、体会有用信息的时效性,提高学生探究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有用信息轻松选》是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组编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这一课是对生活中有用信息的挑选。
作者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文中设计了三大板块:“轻松学”“快乐做”“互动评”,且在其中穿插安排了“试一试”“说一说”“读一读”栏目,以便分层教学。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了解有用信息对生活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真假。
教学难点:领悟并处理信息的真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搜集游览黄鹤楼的有用信息和有关黄鹤楼的信息时效的资料,在百度中搜索黄鹤楼的图片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鹤楼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图片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黄鹤楼天气预报、黄鹤楼天文镜观赏券、黄鹤楼特产、黄鹤楼工艺品等图片。
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手机中奖图片、河边禁止游泳信息图片高压电线塔上的防止触电信息、算命先生口中的人生祸福信息图片等制作成课件,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
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研究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百度视频】/show/On2Ea_pn9CWHsCz_.html看完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二)步步引导,探究问题师:同学们假期就要到了,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喜欢游玩,作为武汉人,要有更多的了解。
黄鹤楼就是很好的游览胜地,那么我们应作怎样的准备呢?(引出课题)-----《有用信息轻松选》(三)动手操作完成任务1、游黄鹤楼需要选择哪些有用信息呢?1)学生动手搜索完成下表任务:游黄鹤楼开放时间地理位置游览线路票价历史文化观后感和日记2)学生汇报,板书(票价信息、地理位置信息、开放时间信息、历史文化信息、景区线路信息)【百度搜索】黄鹤楼票价信息/10/0605/07/68DA8H3200014AEE.html 黄鹤楼地理位置信息/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C6%BA% D7%C2%A5%B5%D8%C0%ED%CE%BB%D6%C3%CD%BC%C6%AC&in=27809&cl=2&lm =-1&pn=11&rn=1&di=12461281890&ln=865&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 h=&height=&face=&is=&istype=#pn11&-1开放时间信息/huanghelou/kaifangshijian/景区线路信息/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C6%BA% D7%C2%A5%BE%B0%C7%F8%CF%DF%C2%B7%CD%BC%C6%AC&in=955&cl=2&lm=-1 &pn=25&rn=1&di=32487763845&ln=2000&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25&-1历史文化信息:/question/26239648.html2、学生交流谈感受。
过渡:那么游览黄鹤楼要怎样的有用信息?(四)巩固练习合作交流1)播放课件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游览时间:有效信息:无效信息:2)组织学生分析处理文字信息。
(分组进行)3)交流资料。
4)了解去黄鹤楼游览乘车信息,将有效信息记录下来。
过渡: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以上信息,知道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
那么,信息有真假吗?(五)拓展延伸,体会收获。
1、不知同学们听说过身边的人上当受骗过,请看一看下面的信息。
【百度搜索】手机上收到的中奖信息/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A%D6%BB%FA% C9%CF%CA%D5%B5%BD%B5%C4%D6%D0%BD%B1%D0%C5%CF%A2%CD%BC%C6% AC&in=29861&cl=2&lm=-1&pn=40&rn=1&di=3987367545&ln=2000&fr=ala0&fmq=&ic=&s= &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河边的禁止游泳信息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A%D3%B1%DF% B5%C4%BD%FB%D6%B9%D3%CE%D3%BE%D0%C5%CF%A2%CD%BC%C6%AC&in=32 72&cl=2&lm=-1&pn=0&rn=1&di=11529483375&ln=2000&fr=ala0&fmq=&ic=&s=&se=&sme= 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高压电线塔上的防触电信息/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8%DF%D1%B9%B 5%E7%CF%DF%CB%FE%CE%A3%CF%D5%B1%EA%D6%BE%D5%FD%C3%E6%CD%BC %C6%AC&in=1208&cl=2&lm=-1&pn=17&rn=1&di=23672708640&ln=1524&fr=ala0&fmq=&i 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79&-1算命先生口中的人生祸福/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E3%C3%FC%C F%C8%C9%FA%BF%DA%D6%D0%B5%C4%C8%CB%C9%FA%BB%F6%B8%A3%CD%BC %C6%AC&in=17927&cl=2&lm=-1&pn=251&rn=1&di=37575354405&ln=2000&fr=ala0&fmq= &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合作交流完成作业真实信息:虚假信息:3、联系生活说一说4、同桌评一评通过学习让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一课掌握了哪些知识,以小红花激发学习积极性。
(六)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学习有用信息轻松选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操作技巧,而且从中明白了有用信息对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辨别虚假信息。
课后请搜集一些虚假信息办一期虚假信息电子报。
板书设计:第一课有用信息轻松选轻松学选择有用信息辨别信息的时效快乐做辨别信息的真假互动评完成信息表六、教学反思《有用信息轻松选》这一课我坚持以信息处理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以操作为手段,以发现为宗旨,以感悟为目的。
教学后有几点感受: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这一教学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组织引导的地位,让学生参与信息处理,信息辨别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信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导到教学的内容上,然后任务驱动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将个别学生的搜索过程演示给其他学生看,提供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3、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课中我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合作交流完成了真假信息的辨别。
但没有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上。
4、研究性学习方法没有把握火候。
如果在学习有用信息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效果会更好些。
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湖北省学校:汉川市华严农场场直小学姓名:余国锋职称:小教一级通讯地址:湖北省汉川市华严农场场直小学我从教十四年来,一直默默奉献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
是农村孩子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直激励着我。
在工作中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努力探索实践,严谨治学、孜孜不倦。
2003年被汉川市评为优秀教师。
在接触互联网后,“百度”一直陪伴着我,为我的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使我的工作更轻松,生活更愉快。
让我们永远相伴,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