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 会主义所替代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并且 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弱化私人资本 在管理中的作用,使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成为历 史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 会主义所替代
(一)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 会主义所替代
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条件的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基本矛盾包含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
阶级关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社会生产上: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社会经济后果: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这些调整形式主要关系的巨大缺陷;
4、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际调节。 但这些调节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矛盾,反 而使这些矛盾以新形式表现出来。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复杂、长期历史过程的原因: 1、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 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2、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起着发展社会化生产力的历史作用,为在社会 化生产力基础上建立以充分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 活和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为生产目的的社会形态 创造物质基础,有其历史进步性。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为商品经济的最充分发展提供了条件
“资产阶级在它们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 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 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 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真正根 源是什么?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了马克思 论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据了吗?
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必然带来自身 无法抑制的三大严重后果:
两极分化 政治革命的形式化 人性异化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改变 马克思论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源
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 资本主义根本矛盾也不会变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不会变
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 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 本 主 义发 展的趋势
必然灭亡
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 利〞。——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 两个决不会:“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 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 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存在的物 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 的。〞
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在中国用了1900年左右,在古罗马用了1000多年,在印度用了1000年左右,从世界范围整体看经历了约
主义的现实来看,二者之间的共同点 3000年左右的时间。
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
2岁,2001年为65.
越来越多,资本主义不会灭亡,社会 ……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是二者的“趋同〞。社会主义与资本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今天
只有中国社会主义才能救资本主义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前苏联解体 是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果
有资料显示,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 20世纪末,俄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 降了52%,工业生产减少64.5%,农业生 产减少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5000 多倍。1990年全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 69.2岁,2001年为65.3岁,几乎下降了4 岁,一些地区男性人均寿命降低整整10岁。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 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 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 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
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
社会化 大生产
生产关系 的调整
是在资本主义所允 许的范围内,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要求 的自我调整
部分质变的 经济关系
获得新的 发展空间
暂时缓和 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变化显示 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着扬弃私有制、建 立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社会方向前进。
私 人 垄 断 资 本 国 家 垄 断 资 本 国 际 垄 断 资 本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复杂性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 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容纳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使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在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处于主导和社会主义 运动处于低潮,决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
4。社会主义制度在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完善,使之 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网络与新媒体 制作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基本矛盾的发展和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不依人们意志为 转移的,与封建社会相比有巨大优越性:
(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产 生和利用提供空间,极大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市场商品经济 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政治推崇自由民主制度和思想追求天赋人 权平等博爱意识形态,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 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
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2021/5/9
10
结论——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 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 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 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 页)
“其实,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 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指垄断资 本主义--引者注)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众多措 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 了。”
2021/5/9
8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从私人占有转变为社会占有, 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当然,要完成这样的社会 变革,必须有一种社会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在资本主 义社会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
“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 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
2021/5/9
7

列宁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有过
明确的论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 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 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 有任何中间级。”
产阶级的关系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力一开
始突破这种障碍的时候,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
状态,就使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存在受到威胁。”
当社会财产变成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财产,生产社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趋势
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
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
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 用的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 新的阶段。
(四)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四是企业经营的个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 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
主义自身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 累过程中不断发展。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 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随着资 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 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 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 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 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成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后,随着科学技术的 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私人垄断资本 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以致严重阻 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在客观上必然要求生产资 料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5.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5.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000年左右 约3000年左右
英国 封建 → 资本 200年左右
法国 200多年
俄国 200年左右
世界范围整体 约500年左右
案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很快便出现了克伦威尔的独裁。1653 年,克伦威尔去世,斯图亚特王朝趁机复辟,查理二世继位。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宫廷政变,史称“光荣革 命”。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宪 法保障。 经过半个世纪反反复复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才最终确 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三 次 革 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 -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案例: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在英国出现了以蒸汽机、纺织机、
机床、火车为主导技术群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从毛纺织
业开始,迅速推进到交通、采矿、冶金、建筑、制造、等各个工业部 门,建立起以机器大生产和雇佣劳动诶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从 而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迈入工业化的国家。 英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各种量产 的大幅度提高。 棉花 1764年 380万磅 1789年 3200万磅 煤 1700年 260万吨 1795年 1000万吨 铁路 1836年 251公里 1848年 8203公里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
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绝对发展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要求
制约
2.劳动者的雇佣地位: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 但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平等关系只是在流通领域形式上的等价交换。 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 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 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 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工人阶级实质上是雇佣奴隶。在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不仅生产出相当于自己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而且还要创造一个归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仅如此,资本家还 用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去无偿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阶级 和工人阶级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种雇佣奴隶和被剥削的地位,严重地制约了劳 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财产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本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开始在欧洲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以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

科技创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金融创新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资金,而且还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全球化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得以发展,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总之,资本主义历史悠久,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它将继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历史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历史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

其表现是: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起经济危机;第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上述局限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

这些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进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摘要] 形成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因素,同时也就是形成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的因素。

这个矛盾统一体的辩证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尽管这个过渡过程是长期曲折的,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关键词] 历史地位;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发展像滔滔江河一样,波浪起伏,奔流不息。

人类纪元的两个千年已经成为历史,新的千年才刚刚开始。

在两千多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20 世纪初叶,社会主义又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横空出世,揭开了社会发展新的一页,开辟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可以作这样的概括: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并存、竞争,经过长期反复较量,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时代。

一、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分析(一)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1.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资本主义的“革命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与封建剥削制度不同, 资产阶级通过圈占农民的土地完全占有生产资料, 使劳动者除了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产阶级与劳动者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完全形成。

与封建制度下农民对地主完全人身依附关系不同的是, 雇佣工人属于自由劳动者, 但工人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哪个资本家, 却无权选择是否出卖劳动力。

2.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先进性”马克思曾经说过, “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封建社会, 蒸汽机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资本主义会。

”资本主义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的革新与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确立。

3.从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广泛性”“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国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 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 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归本国消费, 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不断追求高额利润的目的使资本家行走于世界各地,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公司, 将它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向其他各国推广, 迫使许多落后国家打开了封闭的大门, 而卷进了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中。

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也随着产品的国际化而向其殖民国家和半殖民国家输送。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拉动政治的一体化, 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也会使其他不开化的国家走向政治文明。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上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诸种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上升到了主要方面,阻碍着社会生产力发展。

1.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的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都实现了社会化。

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由全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却使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私人占有。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都服从于各个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需要。

并且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实际占有和控制进一步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上述两方面,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受到了制约,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资本家与劳动者的雇佣奴隶地位: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平等关系只是在流通领域形式上的等价交换。

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

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工人阶级实质上是雇佣奴隶。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不仅生产出相当于自己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要创造一个归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不仅如此,资本家还用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去无偿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此,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这种雇佣奴隶和被剥削的地位,严重地制约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剩余价值生产导致社会需求不足: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一是商品经济形成生产的需求约束。

商品经济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经济关系。

商品交换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商品换为货币,即商品完成售卖过程这一“惊险的一跳”,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

但是这一过程的完成并不简单,“商品爱货币,但是‘真爱情的道路决不是平坦的’”。

这取决于货币所有者是否需要商品,若货币所有者不需要商品,则商品的价值难以实现。

因此,商品生产者是否能够出售商品,实现其价值,就受到货币所有者是否购买商品的制约。

从而,形成需求对社会生产的制约。

二是资本主义造成生产相对过剩和社会需求不足。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剩余价值为目的,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足,进一步制约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发展趋势:历史必然性与长期曲折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日益强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诸种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由资本积累的自身发展必将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然而,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曲折的,这是一个历史必然性与长期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过程。

(一)历史必然性1.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在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使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建立起来的,它一方面把孤立分散的规模狭小的小生产,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又把建立在个体劳动基础上的私有制,转变为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随着资本积累,会同时产生以下两方面的结果。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

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在生产关系上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集中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这样,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这就要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2.资本积累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社会化日益发展,推动着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趋完备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渡条件。

这个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

一是股份制的产生。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所有制的经典形式是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

随着资本积累,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这种资本主义的个人资本所有制已无法满足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股份制和股份资本。

股份资本已经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或“社会资本”。

这种股份资本是对经典的私人资本的“扬弃”。

二是股份资本向私人垄断资本过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股份资本日益壮大,生产和资本也越来越集中,以至于每个部门只被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控制,出现了私人垄断组织。

垄断的出现,在客观上,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资本关系的进一步社会化,在一定程度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也为向新社会过渡准备了条件。

三是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发展。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私人资本也无法与此相适应,于是便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高级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同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不意味着这个过渡过程会立即完成;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灭亡。

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将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遭到阻挠和反抗。

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复杂历史过程。

1.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是复杂多样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上是不同步的。

这种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社会形态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例如,在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尤其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资本主义制度,把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用国家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政治和经济秩序。

但是,与此同时,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仍然是封建君主制。

法国大革命引起了这些国家不安,反法同盟一再地被欧洲各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

拿破仑率领军队粉碎了第3、4、5 次国外的反法联盟,用武力输出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拿破仑最终还是被欧洲7 国组成的反法联军打败,不仅在拿破仑曾占领的各个国家恢复了封建君主制度,而且,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法国也恢复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但是,封建王朝的复辟没有能够在人们的头脑里消灭新制度的思想,也不可能彻底消灭新的生产关系,完全恢复旧的生产关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旦条件成熟,新的社会制度又会顽强地发展壮大,最终取得胜利。

几经反复曲折,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法国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平衡性更为加剧。

在这种条件下,会出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这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充满了复杂激烈的斗争,加剧了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有些与法国拿破仑战争后的状况相似,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遭到了严重挫折。

但是,同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