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1

合集下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变阻器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变阻器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变阻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述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 学会变阻器的连接方法;4. 掌握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能说出其原理和结构;2. 能正确地连接变阻器,并进行实际操作;3. 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连接方法。

难点: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变阻器、电路图、导线、灯泡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导线、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调光台灯,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变阻器。

2. 知识讲解:讲解变阻器的概念、原理和结构,通过电路图让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 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变阻器的连接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掌握连接方法。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手机充电器、电动汽车等,让学生分析其中变阻器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其中包含变阻器,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变阻器1. 概念: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这两个部分。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变阻器》。

详细内容包括: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电阻器与变阻器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滑动变阻器的能力,学会运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演示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变阻器调节台灯的亮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改变电阻可以调节亮度?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

分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

3. 例题讲解给出具体电路图,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讲解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4.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点评、讲解。

提问学生,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2.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3.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变阻器的原理。

绘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图。

计算给定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的百分比。

2. 答案:变阻器原理: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或横截面积,从而改变电阻值。

滑动变阻器应用图:根据实际电路设计。

电流百分比计算:根据欧姆定律,结合电路图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类型的变阻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2变阻器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2变阻器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4.2 变阻器一、教学内容1. 变阻器的概念:介绍变阻器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变阻器的原理: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阻丝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等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3. 变阻器的种类:介绍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压器等常见变阻器的特点和应用。

4. 变阻器的连接方式:讲解变阻器的基本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

5.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实际应用,如调节亮度、音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种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 学会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连接方式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连接方式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压器等。

2. 学具:电路图、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调节灯光亮度,让学生感受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种类和连接方式。

3. 例题讲解: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实际应用,如调节音量、亮度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电路。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及其应用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变阻器的种类4. 变阻器的连接方式5.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电路图。

2. 简述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变阻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3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篇一引入:学生上台用调速器调出不同转速问题1:两次电流大小?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引导分析:总电压不变,调到旋转改变了接入电路的电阻——变阻器变阻器教案篇二变阻器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是一个常见的电子器件,好多同学在学习变阻器的过程中容易对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接法产生疑惑,尤其是实物电路的时候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我们应该从原理上把变阻器掌握好,在应用的时候就有理有据了。

01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能分析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原因。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并能根据电流变化的要求连接和调节滑动变阻器。

02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学习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03学习要点一、变阻器原理变阻器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二、滑线变阻器1、图示。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3、几个问题:(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解析:刮去绝缘漆,才会在滑片滑动的时候上下电路部分形成通路。

(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解析:下边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不变,为最大阻值。

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最小,几乎是零。

(3)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解析: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最小,几乎是零。

4、滑线变阻器接法: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04自我评测1.滑动变阻器主要是由金属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构成,密绕在瓷筒上的每圈电阻线之间都是__________的。

2.滑动变阻器是用_____________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教案、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能环保的意识,使其认识到变阻器在节能方面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变阻器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三节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加强对变阻器原理和应用的巩固。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的变阻器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说明变阻器在该电路中的作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设计问题,如“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的?”“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等,引导学生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变阻器连接实验,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变阻器的原理和规律。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变阻器的价值。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变阻器相关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变阻器的原理、连接方法、应用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2变阻器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2变阻器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2 变阻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变阻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变阻器的原理、结构、种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阻器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变阻器的原理、结构、种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变阻器,并能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阻器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变阻器、电路图、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调节电视音量、调节灯光亮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是如何实现调节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变阻器的原理、结构、种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使用变阻器。

3.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观察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阻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变阻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原理2. 变阻器的结构3. 变阻器的种类4. 变阻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学生想调节书桌上的台灯亮度,应如何使用变阻器实现?答案:将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过旋转变阻器的旋钮,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实现调节台灯亮度的目的。

2.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应用实例。

答案:电视机的音量调节、空调的温度调节、灯光的亮度调节等。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导教学设计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导教学设计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导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变阻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变阻器应用价值的肯定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知识结合进行变阻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并能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介绍变阻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变阻器的兴趣,并提出如下问题: - 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用到过变阻器? - 变阻器有什么作用?2. 实验观察(20分钟)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每组实验材料如下: - 变阻器 - 电流表 - 电压表 - 电源 - 连接线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观察: 1. 将实验材料连接好,搭建电路。

2. 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 用手旋转变阻器,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 当变阻器的阻值增大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 - 当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 - 从实验观察来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 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重点内容包括: - 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

- 变阻器的作用和应用。

- 变阻器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4. 小组合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有关变阻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以下内容: - 提出一个有关变阻器的问题。

- 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解决方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教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教案1

教案: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学会变阻器的接线方法;4. 能够应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说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变阻器的接线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2. 教学重点:掌握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变阻器、导线、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变阻器,以及相应的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如电视遥控器、音响等;2. 讲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演示变阻器的接线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变阻器的接线技巧;4. 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5. 讲解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6.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变阻器的接线方法;4.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的变阻器,并说明其作用;2. 画出变阻器的接线图,并说明其接线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并填写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类型的变阻器,如线性变阻器和旋转变阻器,并能够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变阻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

2、能画出变阻器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形成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二)教学难点
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知识准备:
1、⑴1500Ω=________ k Ω=_________ M Ω。

⑵43.210M ⨯Ω=_________ k Ω=_________ Ω。

2、导体的电阻表示导体的一种性质,它反映了导体对___________作用的大小。

3、导体的电阻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在 材料、温度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其阻值越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将__________,但有些特殊的 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反而_________。

新课讲解:
由上节课的调光灯,问老师手里的开关样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调光?
要想弄清楚刚才老师是用什么实验器材来改变灯泡亮度的,请先看一个类似的简单器材,从中我们来学习它的原理是什么。

演示:(电阻由大到小)提醒学生观察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的长度、灯的亮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夹子移动时有没有改变镍铬合金线的总长度?如果没有,那么改变的是什么的长度?
学生讨论交流得:改变的是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了灯泡中的电流。

进一步问题:
(1)刚才的实验中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改变电阻)
(2)请同学们回忆上节,思考如果要改变电阻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哪些因素来实现?
(3)在以上的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
学生答后教师讲解:综合各方面考虑以后,科技人员发明了各种各样比较方便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器材,如: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位器等。

(出示实物)我们今天着重要学习的就是利用了刚才实验中的原理制作而成的滑动变阻器。

1.介绍构造:教师把刚才演示实验中学生没看到的滑动变阻器拿出来,向学生介绍各部分构造。

2.画出结构示意图及电路符号
3.思考: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瓷筒上用滑片与其接触?变阻器上的那条发亮的线是什么?思考后,老师做简单的介绍其实质。

4.刚才大家都看到了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实验时要不要全部接入电路?
滑动变阻器只接两个接线柱,那么可能会有几种接法?教师选择一种接法演示,学生自己完成各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思考:
(1)有没有效果完全相同而接线方法不同的?如果有,为什么接线方法不同而效果想同呢?
A B C
D P
P
(2)有没有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连接方法?
(3)正确的接线方法应该怎样?
(以上几样都要针对结构图给予分析)
(4)大家注意一下,每个滑动变阻器上都有一个小金属牌,上面除了生产厂家和名称外,还写了什么,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5)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前你认为滑片应放在什么位置好?接入电路时是串联还是并联接入。

到现在为止,你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了解了多少,请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总结:
1、变阻器的正确接线方法是:一上一下、各接一个。

2、铭牌上的“50Ω2A”的含义是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3、为了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介绍电阻箱及其读数。

1、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自身电阻。

2、构造:电阻线、瓷管、滑片、金属杆、支架、四个接线柱。

3、结构示意图及符号:
C D
P P
A B
4、使用规则
(1)观察铭牌。

(2)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在电路中。

(3)接线柱要接正确: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

(4)开关闭合前,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