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结果表

合集下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一、物料的危险性分析年产10万吨高速铁路配件项目涉及主要物料为:主要原料有生铁、废钢、焦炭、球化剂、铁合金(硅铁、锰铁、铬铁、钼铁等),制芯造型原料有石英擦洗砂、普通石英砂、煤粉、澎润土、冷芯盒树脂、砂芯涂料,清理及喷涂使用钢丸、EPC涂料等,其他辅助物料有耐火材料、天然气、压缩空气、水,中间产物为铁水,产品为铸件,电炉冶炼过程中还产生部分煤气。

其中天然气、煤气、压缩空气等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其他物料均未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所有物料均为列入《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及《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补充和修正表》。

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危险特性(1)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加热,熔炼炉操作失误、明火外跑失控,可导致火灾的发生。

(2)生产过程中高温物料铁水、炽热的焦炭撒落,遇可燃物有引发火灾的危险。

(3)若电炉无地漏保护装置,由于炉衬损坏而造成铁水穿炉等危险事件,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4)热处理炉、烤包器使用天然气作为热源,天燃气设备、设施泄露,天然气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5)热处理炉、烤包器等若未设置相关安全附件,未设置熄火保护装置、自动点火装置、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点火作业或熄火后再次点火时,炉膛或容器内存在爆炸危险环境,可发生炉膛爆炸或容器内爆炸。

(6)造型工段使用树脂、涂料等可燃/易燃品,虽然使用量较少,但是其泄漏后在空气中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7)造型制芯需进行干燥,若干燥使用天然气,天然气泄漏、燃烧不充分、回火等,有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

(8)焦炭、煤粉尘等可燃粉尘在电气设备、设备转动部位等已发热的部位聚集,遇高温、火源等可发生火灾事故。

(9)熔炼产生的煤气泄露,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10)生产装置系统中的天然气、煤气设备、管线、阀门、法兰、垫片等密封不严,设备、管线等的选型、制造、设计、安装缺陷,腐蚀穿孔,会发生天然气、煤气泄露,遇明火、火花可造成火灾、爆炸。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33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33
A、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B、执行运行控制程序;C、教育与培训;D、监督检查E、制定应急预案
1
管内施工管外配合人员面部不避让
其他伤害

一般
BD
974
2
组装风管法兰孔用手校正
其他伤害

一般
BD
975
3
吊装风管无稳定措施
其他伤害

一般
BD
976
4
高空安装无脚手架配合
高处坠落

一般
BD
977
5
剪板机上刀架放置工具
机具伤害

一般
BD
978
6
使用剪切机械手不与刀口保持安全距离
机具伤害

一般
BD
979
985
6
管件弯曲施工无固定措施
物体打击

一般
BD
986
7
套丝机无专用电箱
触电

一般
BD
987
8
套丝机放置不平稳
机具伤害

一般
BD
988
9
管件对口时手与管件无安全距离
其他伤害

一般
BD
989
10
管件堆放无防滑动和倾倒措施
坍塌

一般
BD
990
11
操作手持电动工具无绝缘防护
触电

一般
BD
991
12
管件未就位固定就放开索具
起重伤害

一般
BD
992
13
化学用品无明显标示
火灾和爆炸

一般
BD

危险化学品硫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

危险化学品硫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
沸点/℃ 330.0
相对密度(水=1) 1.83
饱和蒸气压/kpa 0.13(145.8℃)
相对密度(空气=1) 3.4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1)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禁忌物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爆炸及环境危险性
燃烧性: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硫
闪点/℃ 无意义
食入:误食者用水漱口,但注意,误入口内浓硫酸不要让患者哎吐,昏迷者不能向其口内放任何物体,等醒后以大量水灌入口中洗涤,再饮入单纯有蛋白的牛奶。重症者,就医。
防护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 MAC(mg/m3) 2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慢性影响 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亦可先用水冲洗,再用酒精擦洗,最后涂上甘油。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式呼吸器,穿酸碱工作服,不直接接触泄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水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水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材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置。

实验室危险源的识别(汇总表)

实验室危险源的识别(汇总表)

实验室危险源的识别(汇总表)危险源是指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通过对实验室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分析,根据引发事故的原因对实验室内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类。

1、物理性危险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工作环境不良;2、化学性危险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药品;3、行为性危险操作失误、管理不善。

实验室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包括放射性物质等,有些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或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实验设备在运行中也存在诸如光、电、热、射线、高压气体、电磁波等,这些都可以被列为危险源。

以上危险源的存在,决定在围绕实验室开展的各项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火灾、毒害爆炸的发生。

人是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的主题,各种环境因素往往都是人为造成的,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为98%,对于参与实验室活动的人进行培训和控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为保证实验室日常工作的安全,实验室应开展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应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人员能力与健康状况、环境、设施和设备、物料、工作流程等的安全检查。

实验室活动所有阶段可预见的危险源,如机械、电气、高低温、火灾爆炸、噪声、振动、呼吸危害、毒物、辐射、化学等危害;或与任务不直接相关的的可预见的危险,如实验室突然停电停水,地震、水灾、台风等特殊状态下的安全。

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及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实验室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首先为防止试验室内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是这很难做到,因而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改进工艺。

例如在用重辂酸盐法检测化学需氧量(COD)时,为消除或减少氯化物的干扰需加硫酸汞进行去除,而硫酸汞是极毒物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地质、⾼⽓温和严寒等不良⽓象条件。

1.1 地震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量泄漏,进⽽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员伤亡。

1.2 雷击⼚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空排⽓管和⾦属管道、电⼒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引起⽕灾爆炸,伤害⼈员。

1.3 暴⾬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量824.4mm。

最⼤⽇降⽔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引发⽕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

1.5 ⾼⽓温及严寒该地区属⼤陆性季风⽓候,冬季寒冷⼲燥,夏季炎热。

极端最⾼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暴晒下,⼀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产⼈员在⾼温环境下⼯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冻⼟深度为19cm。

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或停⽤的输⽔管道及⽔冷换热设备内的积⽔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温也会造成⼈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合成甲醇⽣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化、甲醇⽣产装置;⼀氧化碳、⼆氧化碳、氢⽓、硫化氢⽓体、甲醇、硫等;空分装置:氧⽓(液)、氮⽓(液)冷冻装置:丙烯⽕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循环冷却⽔站:液氯除盐⽔站:盐酸(30%)、烧碱(40%)循环流化床锅炉点⽕及助燃系统:轻柴油各物质的危害、有害特性如下:2.1 ⼀氧化碳CO【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体【理化性质】⽆⾊⽆臭⽓体。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丙烯酸英文名:acrylic acid;propenoicacid分子式:C3H4O2分子量:72.06CAS号:79-10-7化学类别:丙烯酰基化合物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危规号:81617 UN编号:2218理化性质性状与用途: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用于树脂制造。

熔点(℃):14沸点(℃):141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密度(空气=1):2.45饱和蒸气压(kpa):1.33(39.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6(计算值)燃烧热(kJ/mol):1366.9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溶解性:于水混溶,可溶于乙醇、乙醚。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燃爆特性与燃烧性:易燃闪点:50爆炸极限:下限(%)2.4;上限(%) 8.0引燃温度:438 最大爆炸压力:无资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避免接触条件:光照、受热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消防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毒性急性毒性: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 mg/Kg(兔经皮;) LC50: 5300 mg/m3,2小时(小鼠吸入)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作用。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加油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记录

加油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记录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根据项目特点对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和识别:1、按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对该企业涉及的物料进行危化品辨识与分析。

2、依据《危险货物品目录》(GB12268-2012)对系统中使用的物质及产品进行辨识与分析。

3、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对项目中使用到的各种物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计算。

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对加油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危险有害因素从人、物、环境、管理方面进行辨识与分析。

5、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作业场所可能发生事故类型进行辨识与分析。

6、职业病危害因素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进行辨识与分析。

3.2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2.1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该加油站经营储存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汽油、柴油。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修订版3.0.2条规定,汽油火灾危险类别为甲B类。

该加油站所经营储存柴油为0#柴油,根据国标,其闪点≥55℃,属于轻柴油。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修订版附录三规定,轻柴油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乙B类。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新编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以上物质的理化特性、及危险有害特性、包装、储存、运输技术要求,归纳如下表3.2-1:汽油、柴油的理化特性及危险性见表3.2-2和3.2-3。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4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4
职业病

一般
BD
93
5
易燃易爆仓库无良好的通风条件,且仓库照明等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火规定
火灾/爆炸

一般
BD
94
6
氧气瓶、乙炔瓶平放卧倒
火灾/爆炸

一般
BD
95
7
氧气瓶、乙炔瓶暴晒
火灾/爆炸

一般
BD
96
8
各种气瓶无标准色标
爆炸

一般
BD
97
9
气瓶无防振圈和防护帽
爆炸

一般
BD
98
10
氧气、乙炔气管混用
爆炸

一般
BD
99
7、材料堆码放
1
建筑材料码放不整、超高
坍塌

一般
BD
100
2
楼层物料不按规定堆放
物体打击

一般
BD
101
3
存放物料未按规定靠墙码放或堆放
倒塌/物体打击

一般
BD
102
(四)
高处作业
1、三宝四口及临边防护
1
安全帽、网、带未进行定期检查
高处坠落

一般
BD
103
2
安全网规格材质不合要求
高处坠落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4
总序号
施工区域
人员/设施/活动
分序
危 险 源
可能导致事故
评价方法
风险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
79
(三)





4、电焊气焊
割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消化功能紊乱、中毒性肝病。引起骨骼损害,尤以下颌骨显著,后期出现下颌骨坏死及齿槽萎缩。
5危险特性;白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6环境危害;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水或矿物油中。大量泄漏: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氟化氢
81015
7664-39-3
1052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1)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2)吸入较高浓度氟化氢,可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眼接触轻者局部剧烈疼痛,重者角膜损伤,甚至发生穿孔。氟化氢皮肤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消化功能紊乱、中毒性肝病。引起骨骼损害,尤以下颌骨显著,后期出现下颌骨坏死及齿槽萎缩。
5危险特性;白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6环境危害;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水、潮湿的沙或泥土覆盖。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水或矿物油中。大量泄漏: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4健康危害;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坏死、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至死亡。
五氧化二磷
/
1314-56-3
/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1本品遇水生成磷酸;有时含游离磷而引起磷中毒。
急性中毒:短期大量吸入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咽喉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口服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数日内出现黄疸及肝肿大,或出现急性肝坏死:严重病例,数小时内患者由兴奋转入抑制,发生昏迷、循环衰竭,以致死亡。可使组织脱水,对皮肤有刺激腐蚀作用。
磷酸
81501
7664-38-2
1805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1)蒸汽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休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可致人体灼伤。
慢性中毒: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及磷毒性牙齿、牙龈和下颚骨损害。
2危险特性: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
3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 Nhomakorabea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结果表
危险物质
危编号
CAS号
UN号
危险性类别
危险有害因素
黄磷
泥磷的主要成份
42001
7723-14-0
2447
剧毒物品自燃物品
1.火灾类别:甲级
2.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0.03
3.职业接触容许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05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0.1mg/m3
(3)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鼻衄,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症。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
(4)氟化氢为反应性极强的物质能与各种物质发生反应。腐蚀性极强。
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结果表
危险物质
危编号
CAS号
UN号
危险性类别
危险有害因素
黄磷
泥磷的主要成份
42001
7723-14-0
2447
剧毒物品自燃物品
磷酸
81501
7664-38-2
1805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1)蒸汽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休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可致人体灼伤。
(2)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慢性中毒: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及磷毒性牙齿、牙龈和下颚骨损害。
2危险特性: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
3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1.火灾类别:甲级
2.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0.03
3.职业接触容许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05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0.1mg/m3
4健康危害;急性吸入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心动过缓、上腹疼痛、黄疸、肝肿大。重症出现急性坏死、中毒性肺水肿等。口服中毒出现口腔糜烂、急性胃肠炎,甚至发生食道、胃穿孔。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重者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本品可致皮肤灼伤,磷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肾损害、急性溶血等,以至死亡。
五氧化二磷
/
1314-56-3
/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1本品遇水生成磷酸;有时含游离磷而引起磷中毒。
急性中毒:短期大量吸入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咽喉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口服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数日内出现黄疸及肝肿大,或出现急性肝坏死:严重病例,数小时内患者由兴奋转入抑制,发生昏迷、循环衰竭,以致死亡。可使组织脱水,对皮肤有刺激腐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