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新编版)
(完整版)安全风险辨识

一、危害识别系统安全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系统中之所以发生事故,是由于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要想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认、识别危害因素,从而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害识别成为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的管理核心。
1、危险、危害因素概念在安全管理中,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在我们学校可以概括为影响五“个平安”的所有不利因素。
(注:五个平安为 1.政治平安、 2.教育教学平安、 3.治安平安、 4.信访平安、 5.消防与交通平安)。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通常,这个过程包括两大步骤,即作业活动分类和危险源辨识。
1 ) 活动分类危险源存在于事项的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组织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全部参入人员的活动,所有教学现场的设备设施活动。
这些活动又分为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三种状态,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态。
2 )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是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根源,包括存在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
危险和危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行为性原因和状态性原因两大类。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所有作业、活动和场所中存在的危害根源。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是,结合学校教学等工作活动的特点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按照工作分类、工作分析、危险源辨识和确定的程序进行。
工作分类的目的是找出工作活动特点,确定工作活动的性质,便于分类管理。
按工作性质不同和特点,学校(中心)的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车辆运输等主要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具有各自的特点。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细分工作程序和工作活动,进一步明确哪些程序和活动是必要的,哪些程序和活动是不必要和不正确的。
危险因素辨识和确定的目的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哪些程序(步骤)和活动中存在着危险因素,最后确定危险因素的类别。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007-05-2008:33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9类:(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
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
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
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腐蚀的危险与有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腐蚀造成管道、容器、设备、连接部件等损坏,轻则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缓慢泄漏,重则由于设备强度降低发生裂破,造成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大量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②腐蚀使电气仪表受损,动作失灵,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产生电火花导致事故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
1.科学性
危急、有害因素的识别是辨别、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急,而并非讨论防止事故发生或掌握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猜测平安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急、有害因素识别必需要有科学的平安理论做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平安状况危急、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精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晰地显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规律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晰。
2.系统性
危急、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具体的剖析,讨论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急、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急、有害性。
3.全面性
识别危急、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
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平安管理系统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危急、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状况下的危急、有害后果。
4.猜测性
对于危急、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大事,亦即危急、有害因
素消失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
危害有害因素识别

第3项 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 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 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如:钠、钾等。
4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 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 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 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 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 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高锰酸 钾等;
(2)生产条件危险性分析:
A装卸和输送工艺危险性分析:油品电阻率较大,在流动 过程中易于产生静电,可能引起静电火花,从而引起火 灾甚至爆炸事故;泄漏可能增加火灾爆炸及中毒的危险 性。 B贮罐危险性分析:若汽油贮罐未埋地则可能在装卸时由 于溢顶发生泄漏而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埋地则可 能由于腐蚀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液化石油气贮罐属于压 力容器,可发生延性破裂;若液化石油气贮罐焊缝退火 处理不当或形状出现不连续,则会出现应力集中,可能 引起脆性破裂;此外液化石油气贮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 腐蚀造成性能下降,引起腐蚀破裂。
•爆炸事故 •炉膛爆炸 •烫伤
3.2 机械设备
•机械伤害;
•触电。
3.3 起重设备
• 起重伤害
重物坠落; 起重机失稳倾翻;
挤压;
高处坠落; • 触电 • 其他伤害。
3.4 电气设备
(1) 触电 (2) 火灾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 4.2.1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 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 确定: a)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危险物品越来越多。
这些危险物品对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了解危险物品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提前识别潜在威胁,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了。
定义危险物品(Dangerous Goods)是指那些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潜在危害的物体,可能在贮运、操作和应急处置过程中对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危险物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和有毒物品等。
危险物品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爆炸、火灾、化学反应、放射性和污染。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识别爆炸危险品中含有爆炸性能的物质称为爆炸品。
由于爆炸的瞬间能量极大,常常能够瞬间摧毁重要设施,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
如何判断危险物品是否为爆炸品?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1.物体的外形:爆炸品一般外形球形或短管型。
2.颜色:爆炸品一般颜色鲜艳,可爆炸物质为红色、黄色或橙黄色等。
3.放热性:爆炸品是放热性反应的产物,会放热,因此可以通过对物品周围温度的感知来判断其是否为爆炸品。
4.震动性:爆炸品常常无法承受震动,因此可以通过将物品轻轻拍打或轻微震动来进行判断。
火灾危险品中含有易燃性能的物质称为易燃液体或易燃固体。
火灾一旦发生,往往会引发爆炸、毒性气体等其它危害。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1.颜色:易燃物品一般颜色黄色或橙黄色等。
2.味道:易燃物品常常具有刺激性气味。
3.易燃性:易燃物品常常可以被打火机等工具轻易燃烧。
化学反应危险品中含有化学反应性能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化学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火苗会从化学反应的物质周围喷出,并有可能造成火灾或爆炸等危害。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1.颜色:氧化剂一般颜色鲜艳,如黄色、橙黄色。
2.易燃性:氧化剂属于易燃物品,可以被打火机等工具轻易燃烧。
3.表面结构:氧化剂表面常常会有白色柔软粉末的结构物。
放射性危险品中含有放射性能的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修改)

概述钻井作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水平的特殊作业,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有害因素。
由于钻井工艺和钻井场所的特殊性,从钻前工程、搬迁、安装设备、钻进施工、测井、下套管固井、试油等不同形式和不同的环节中,都存在着对人员身体健康、人员与设备安全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影响与危害。
因此,作为钻井生产的骨干、班组长,学会识别施工中各个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识别出施工中各个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才能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达到预防事故发生之目的,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第一节基本概念术语★一、基本概念标准编号:GB/T 15236-1994★1、安全safety★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2、危险danger★危险常指危害或危害因素。
★3、事故accident★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4、风险risk★风险是指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R=PS ★5、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6、危险因素hazard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7、有害因素adverse factor★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8、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9、危险因素hazard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10、危险化学品dangerous chemicals★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11、重大危险源 a great source of danger,★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等等。
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
在职业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
噪音可能引起聋或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
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
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
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
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
精选范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1.矿山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在矿山作业中,5类最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次为材料搬运、人员滑跌或坠落、机械设备、拖曳和运输、坍塌和滑坡,这5类危险、有害因素占全部危险、有害因素的80%.其余20%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矿井火灾、瓦斯或粉尘爆炸、水危害、炸药和爆破事故、中毒和窒息等。
2.危险物品的特点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
进行危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危险品分为以下10类:
(1)易燃,易爆物质
(2)有害物质
(3)刺激性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有毒物质
(6)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
(7)造成缺氧的物质
(8)麻醉物质(9)氧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新编版)
尽管现代企业千差万别,但如果能够通过事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修改设计,增加安全设施等),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直按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几方面进行。
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
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工艺过程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查;
(2)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
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3)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4)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
2.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例如原劳动部曾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冶金、电子、化学、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塑料、纺织、建筑、水泥、制浆造纸、平板玻璃、电力、石棉、核电站等一系列安全规程、规定,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
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
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
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
(六)生产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七)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八)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