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合集下载

安全评价技术——项目2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安全评价技术——项目2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1. 危险、有害因素特征
1. 普遍性
即危险(或有害)是普遍存在的。
2. 客观性
即危险(或有害)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3. 转化性
即危险(或有害)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
的。
4. 规律性
即危险(或有害)的发生和后果是有规律的。
6
安全评价技术
2.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2. 编制评价工作计划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 造 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 品 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临界量(T) 0.5 0.5 0.5 5 5 1 10 5 5 50 50 50 5
50
5 1 50 50 500 500 50 50 500 10 500 500 200 500 1038 500 500
安全评价技术
2.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表8-2 未在表8-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项目二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 分析
1
安全评价技术
主要内容
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2
安全评价技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4.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5.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难点:
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它是安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划分评价单元,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的依据和原则。

如何做好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安全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个人的建议。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

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

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

(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影响分析

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影响分析

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影响分析在任何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如果不得到适当的辨识和分析,可能会对生产和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辨识和分析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温度、辐射等。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听力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热伤害或冻伤,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

2.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

有毒物质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等器官产生损害,腐蚀性物质可能会对皮肤、眼睛等产生伤害,易燃物质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引发传染病的传播,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威胁。

4.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切割、夹住、震动、撞击等。

这些机械因素可能会对员工的安全产生威胁。

5.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强度、长时间工作等。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会导致员工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的例子,实际工作环境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的因素。

1.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评估危险:对辨识出的危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员工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

3.分析影响:对危险因素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比如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的影响,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等。

4.采取控制措施: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

比如对有毒物质进行合理的储存和处理,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制定适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等。

总之,对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影响分析,是确保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一、物料的危险性分析年产10万吨高速铁路配件项目涉及主要物料为:主要原料有生铁、废钢、焦炭、球化剂、铁合金(硅铁、锰铁、铬铁、钼铁等),制芯造型原料有石英擦洗砂、普通石英砂、煤粉、澎润土、冷芯盒树脂、砂芯涂料,清理及喷涂使用钢丸、EPC涂料等,其他辅助物料有耐火材料、天然气、压缩空气、水,中间产物为铁水,产品为铸件,电炉冶炼过程中还产生部分煤气。

其中天然气、煤气、压缩空气等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其他物料均未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所有物料均为列入《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及《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补充和修正表》。

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危险特性(1)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加热,熔炼炉操作失误、明火外跑失控,可导致火灾的发生。

(2)生产过程中高温物料铁水、炽热的焦炭撒落,遇可燃物有引发火灾的危险。

(3)若电炉无地漏保护装置,由于炉衬损坏而造成铁水穿炉等危险事件,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4)热处理炉、烤包器使用天然气作为热源,天燃气设备、设施泄露,天然气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5)热处理炉、烤包器等若未设置相关安全附件,未设置熄火保护装置、自动点火装置、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点火作业或熄火后再次点火时,炉膛或容器内存在爆炸危险环境,可发生炉膛爆炸或容器内爆炸。

(6)造型工段使用树脂、涂料等可燃/易燃品,虽然使用量较少,但是其泄漏后在空气中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7)造型制芯需进行干燥,若干燥使用天然气,天然气泄漏、燃烧不充分、回火等,有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

(8)焦炭、煤粉尘等可燃粉尘在电气设备、设备转动部位等已发热的部位聚集,遇高温、火源等可发生火灾事故。

(9)熔炼产生的煤气泄露,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10)生产装置系统中的天然气、煤气设备、管线、阀门、法兰、垫片等密封不严,设备、管线等的选型、制造、设计、安装缺陷,腐蚀穿孔,会发生天然气、煤气泄露,遇明火、火花可造成火灾、爆炸。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是识别和预测危险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根本步骤。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评估某个工艺、设备或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1、危险源识别:首先需要确定危险源,也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或场所。

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风险识别:通过对危险源分析,得出对环境和个人的潜在风险。

将相对界别的危险与定义的风险等级相对应,最终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和环境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因素,如工作流程、人员能力等。

确定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管理风险。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检查,了解设备和工艺中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

有时候,一些危险因素不会被发现,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现场检查。

2、事故记录分析: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记录,找出事故的一些因素和规律,加以避免。

3、专家意见: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与特定危险源有关的潜在风险。

4、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找出一些规律和影响因素,以便于快速和准确评估潜在危险。

危险危害因素的准确辨识和分析对于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上述方法仅是汇总,实际操作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建立严谨的管理体系,发现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某些固态化学物质一旦点燃将迅速燃烧,例如 镁,一旦燃烧将很难熄灭;某些固体对摩擦、撞击 特别敏感,如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当受外来撞 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故对该类物品 进行操作时,要轻拿轻放,切忌摔、碰、拖、拉、 抛、掷等;某些固态物质在常温或稍高温度下即能 发生自燃,如白磷若露置空气中可很快燃烧,因此 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要加强对该类物品的管理 ,这对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 为: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பைடு நூலகம்素—5类;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类。
因此,闪点是液体可以引起火灾危险的最低温 度,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按照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体系,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 61C°的都归类为易(可)燃液体。 易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变化而变化。例如,乙醇水溶 液中乙醇含量为80%、40%、20%、5%时,其闪点分别为 19℃、26.75℃、36.75℃、62℃。当含量在3%时,没有闪燃 现象。 两种易燃液体的混合物的闪点,一般在这两种液体闪点之 间,并低于这两种物质闪点的平均值。 某些固体,如樟脑和萘,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 因此也有闪点。 闭杯法测定的是饱和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而开杯法蒸气 与空气自由接触,所以闭杯法闪点测定值一般要比开杯法 低几度。基于以上原因,开杯法测定值比闭杯法更接近实 际情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 厂址(周边环境及自然条件)1.1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该厂位于公路边,路上过往运输车辆多,存在车辆伤害的危险(2)该地北面为荣丰河。

员工存在淹溺危险。

(3)该项目地块南面与重庆欧创电气公司相邻,东面与重庆斯特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公路相隔,容易造成噪声影响。

1.2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夏季温度较高,易引发人员中毒、中暑事故。

(2)本项目的原料及成品中大多数对环境有影响,如果物料发生小量渗漏,长期积累有可能造成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3)本项目靠近荣丰河,存在洪涝的危险。

(4)项目建设地处于夏季易遭雷击区,在生产运行过程,存在雷击危险。

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需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以保证项目的安全运行。

2. 总平面布置企业由甲级设计单位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企业在建设过程按图施工,各装置之间的间距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各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

但由于本项目涉及到多种有毒有害物料,生产过程涉及聚合反应,液体物料大部通过汽车输送,因此存在如下危险。

(1)本项目存在甲类仓库和丙类仓库的物质在储存、装卸、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扩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对这些场所的人员及设施造成伤害。

(2)甲类库房之间布置有锅炉房、污水处理房、变配电房、事故水收集池。

存在锅炉爆炸、环境污染、触电等危险因素。

13.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d主要建筑物一览表4. 生产工艺流程化工胶粘剂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化工胶粘剂生产过程可分为乳化、过硫酸钠滴加、乳液聚合等工序。

(1)乳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若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反应失效,引发意外事故。

(2)处理过程中有有毒和窒息性气体产生,如反应釜排气设置不合理,有可能引起有毒物为在车间内积聚,存在发生中毒事故的可能性。

(3)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为高闪点易燃液体,遇点火源(明火、电火花、静电、雷电、高温物体表面)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指的是潜在的危害人类健康、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意外事故等不良后果。

对于不同的行业、环境和工作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各不相同,但是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估,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步。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为了确定一个工作场所或环境中潜在的危害,能够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安全:识别可能造成伤害、事故或其他危险的因素,如开放式设备、悬挂物品、旋转或移动设备、刀具、有害化学物质等。

(2)人机界面:机器设备的运作、布局、灯光、噪声、振动等对人体的危害、压力及不适等,包括可见的设备和潜在的设备。

(3)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食物和水源等,确定这些因素可以避免员工在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或环境。

(4)其他因素:如火灾、电击、危化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2.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危险、有害因素评估是基于所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通过科学、系统、定量的方法,评估其对人员健康、环境以及财产安全的潜在危害程度。

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估过程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且要使用可靠的评估工具。

(2)评估应考虑不同的情况和潜在的后果,对风险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评估结果应该根据工作场所或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必须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确定适当的处置和控制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控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管控,降低其潜在影响。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项:(1)消除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永久性的措施来消除这些因素,如更换危险的设备、更改工作方式等。

(2)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操作控制等方式来减少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

对于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应使用可替代材料来取代有毒物质。

(3)个人保护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装备、安全培训和监督管理,确保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装备和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分为三个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施工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投入使用后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1 勘察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1.1桥位选择危险性分析桥位设计应在保证市政交通规划要求,同时保证桥梁结构本质安全和良好的营运安全状态,保证顺畅地通过设计洪水水位,满足通航要求。

桥位选择极为重要,其不仅是城市交通的规划布局要素,同时也是关系到桥墩基础,墩台形式、桥梁结构、上下引道、航道通航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

本项目的桥梁位置,拟建简阳市射洪坝区东南方向,桥梁轴线位于绛溪口下游30米处,(右端连接简阳市老城区滨江路)链条滩上游100余米(左端与射洪坝片区拟建的滨江路相连),跨越沱江。

沱江简阳段到达Ⅵ级航道尺度标准,渠化后规划达到Ⅴ级航道标准。

市政桥梁位置选择不当,会影响城市交通安全规划组织,降低桥梁本质安全度,影响行洪和通航安全,影响桥梁安全运营。

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加强桥位的论证研究。

3.1.2 桥址的工程地质危险性分析桥梁破坏及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薄弱和桥位存在不良地质问题。

如果在桥位勘测设计中地质勘探工作不细,桥位规定范围内的不良地质问题如断层、塌陷、流沙、岩溶没有查清楚,基础设计又未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则桥梁建成后会出现基础下沉、滑动、倾覆等,使桥跨结构失效破坏,影响通车,严重的导致桥梁倒塌,造成人员伤害和国家财产损失。

【2004年9月8日成都三渡水大桥垮塌,尽管表现为上下游过渡采砂造成,但同时表明基础地质的问题存在。

】桥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结论是桥梁设计的基础,也是桥梁本质安全的保证,同时还是基坑开挖与桥墩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的依据。

3.1.3 桥梁建设规模、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的危险性分析桥梁的建设规模、结构形式、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宜采用百年一遇的洪水频率,对于特别重要的桥梁可提高到三百年一遇。

在新建大中型桥梁的桥位选择及路面和引道设计中,若设计标高不与按设计洪水频率计算出的设计洪水水位、通航水位和净空相协调;河床由于多年的淤积,使河床标高、设计洪水位、通航水位亦相应提高,此时桥下净空若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在河流有大量漂浮物或冲积物情况下,通航船只和上游漂浮物或冲积物对桥墩产生碰撞。

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桥墩或桥梁损伤事故。

在桥梁结构设计时,若没有注意预应力梁施工方法和开裂等问题。

一旦预应力梁开裂,如不进行处理,将引起预应力钢筋锈蚀,降低桥梁的耐久性甚至使桥梁倒塌,丧失使用功能。

在选用桥梁结构时除考虑城市协调性同时,更应该充分考虑桥梁病害、维护、更换,局部功能失效及救援等安全使用事项。

3.1.4 桥墩与桥台位置选择危险性分析对于主跨通航航道位置两侧的桥墩,要符合通航安全标准。

尽管如此,发生通航船只与桥墩相互碰撞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要考虑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因素,还要考虑桥梁墩台的安全防护要求。

【2007年6月15日,九江大桥垮塌事故,尽管是货船失控撞击桥墩,使大桥垮塌,但说明在极限或非正常状态下,桥墩的抗撞性不堪一击。

】桥墩的基础状态、墩身几何尺寸、施工质量、安全防护和抗冲击能力与其在河道的位置都有直接关系。

墩垮桥毁事故应重点防范,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加强桥梁墩台防撞能力。

3.1.5桥梁通航设计与防洪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位于沱江通航段内,现行沱江简阳段到达Ⅵ级航道尺度标准,渠化后规划达到Ⅴ级航道标准。

如果设计时未考虑通航条件标准,则会造成通航中断等严重后果。

对于通航河流,如航道不固定、随水位变化而变化,在设计中则要对桥区水道河床演变分析、通航要求论证、桥梁通航净空标准论证,桥区通航条件、航线规划及安全保证措施。

同时要结合沱江流域和简阳地区的水文资料,进行防洪安全论证与评价。

否则,不但影响通航,且危及桥梁安全。

3.1.6 桥梁栏杆与过渡段危险性分析统计研究表明:当车辆冲向或穿越与桥梁端部相连的护栏,其死亡率是平常的8倍之多。

增加桥梁栏杆的防护能力和增加过渡段长度,是桥梁容错能力的体现,也是防治特大坠桥事故发生的重要安全因素。

桥上交通事故极易引起车辆坠落,淹溺等连锁事故,从而造成群死群伤大事故。

【广西柳州市壶东大桥“7.7”特大交通事故就是如此。

】3.1.7 桥梁横断面设计与窄桥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桥面净宽与路基宽度及引道的宽度相适应,桥梁左右路肩应与接坡路肩的宽度一样。

在桥梁上路肩宽度不足、突然变窄或消失最容易引起驾驶员紧张出现安全危险因素。

当桥梁宽度小于引道辅道宽度时,即为“窄桥”。

出现“窄桥”的地段,在上桥路段发生车辆坠桥事故因素比较多。

特别是处于夜间、大雾、下雨等视距不足或超速行驶等状态时是最大的危险有害因素。

3.1.8 安全标志、照明设备设计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在设计中应考虑交通信号、航运信号、交通照明设备等配套设施,否则不仅会对桥梁安全使用造成威胁。

同时还会经常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在交通事故中,由于安全保证措施不到位的案例很多。

特别是市政桥梁在考虑其它因素时,容易忽略桥梁交通安全保证措施。

若发生桥上交通事故,往往会引起坠桥和淹溺等大事故。

【壶东大桥“7.7”特大交通事故调查认为,当时发生桥上路灯熄灭是原因之一。

】3.1.9 伸缩缝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伸缩缝设计、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安装不当和维护不及时容易引发桥头跳车,造成桥梁振动,引起桥梁构件失效。

另外,对行车安全有直接影响。

3.1.10 桥面排水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果桥面排水系统不完善,造成桥面积水,影响交通安全畅通;或者从人行道、伸缩缝、变形缝中溢出,污染桥梁外形。

如果排水管道安装不当,未在墩、台上安装导流水管将水引入桥下下水道中,让桥面水流直接经泄水管管径偏小、间距偏大,造成暴雨季节桥面水流沿纵坡流到桥头,顺引道边坡排泄,导致边坡损坏。

3.2 施工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高处坠落、坍塌伤害和其他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3.2.1 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区如果堆码不整齐或堆垛不牢固,可能会引起堆垛倒塌,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脚手架施工和高空作业、吊装作业都会引起此类事故发生。

3.2.2 车辆伤害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施工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3.2.3 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在运行及检修中可能会引起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3.2.4 起重伤害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本项目涉及起重作业,如果操作不当或设备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引起起重伤害事故的发生。

3.2.5 触电触电事故即电流通过人体引起人体内部器官的创伤甚至造成死亡,或引起人体外部器官的创伤。

配电线路架设、电气设备安装和起重机械运行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以及乱拉乱接电线等现象,可能会引起触电事故的发生。

3.2.6 淹溺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

本项目涉及水上作业及水面作业,如果安全技术措施不健全或安全防护设施不当,可能会引起淹溺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桩基开挖、围堰、水面高空作业。

3.2.7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本项目涉及高空作业,如果安全技术措施不健全或安全防护设施不当,可能会引起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3.2.8 坍塌伤害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危险作业中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潜在危险性的土方、石方开挖;滑坡和高边坡处理;桩基础、挡墙基础、深水基础及围堰工程;桥梁工程中的梁、拱、柱等构件施工;大型临时工程中的大型支架、模板、便桥架设与拆除;起重吊装工程等,都是容易引起坍塌事故。

根据国内外资料表明,在建桥梁坍塌事件频繁发生的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般比较严重。

【例证2006年4月24日贵阳市乌当区贵开路羊昌段在建公路桥梁跨塌事故】3.2.9 其他伤害本项目计划建设工期18个月,由于工期跨越雨季,可能会因洪水对桥梁施工场地和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3.3 桥梁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本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如果桥梁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桥梁养护不及时,则可能造成沱江三桥使用寿命缩短,桥梁安全性降低。

甚至由于局部构件失效造成桥梁垮塌事故。

[例证1:2001年11月7日宜宾南门大桥局部垮塌事故][例证2:辽宁省盘锦市305国道辽河大桥局部垮塌事故][例证3:成都三渡水大桥垮塌,上下游过度采砂也属管理方面问题][例证4:2006年5月16日甘肃省岷县洮河大桥因年久失修造成突然垮塌,使用期32年]安全保证措施和日常安全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在桥上形成“黑点”。

特别是在车辆通过桥中和两端的位置、雨天、雾天、夜间照明不足及其它视距不足、道路湿滑状态下时,更容易形成黑点。

【上海青浦拦路港大桥1年在桥上就发生安全事故36起,事故表明是由于水泥桥面太滑、橡胶隔离墩不坚固等原因造成。

】市政桥梁往往还是人员聚集场所,容易出现拥挤和心理恐慌状态,都是有发安全事故的因素。

3.4 通航对桥梁影响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通航船只如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操作要求,可能会引发通航船只与桥墩相撞事故。

【例证1: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坍塌事故】【例证2:2001年9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轮船失控撞击支座导致桥梁垮塌事故】3.5 洪水对桥梁影响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洪水带来的沙石和其它物体,可能会对桥墩及基础部分起到一定的伤害作用,同时还会改变桥梁过流断面,从而对桥梁整体安全造成威胁。

【例证:200 6年11月25日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冷水大桥突然跨塌事故】第4章评价方法及评价单元的划分4.1 评价方法综述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及其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

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不同适用条件、不同特色的评价方法。

按其特性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定量安全评价和综合安全评价。

4.1.1 定性安全评价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SCL)”、“危险度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可操作研究(HAZOP)”、“如果……怎么办(What……if)”、“人的失误(HE)分析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