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
唐诗宋词中的南京

唐诗宋词中的南京唐宋并称,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
唐代的首都是长安(今西安),宋代的首都是汴京(今开封)。
政权北移,南京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南京就带有感伤意味。
A刘禹锡虽然留下了《金陵五题》,但其实他从来没有到过南京,诗纯粹是通过他的想象写成的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白居易齐名。
在刘禹锡生活的时代,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开始走下坡路,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跟李白等人所生活的盛唐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心态也投射到刘禹锡的作品当中。
有意思的是,刘禹锡虽然留下了《金陵五题》,但其实他从来没有到过南京,诗纯粹是通过他的想象写成的。
他在序言里就提到了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当时人的评价,以及他本人的自负之情。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安徽和县)守,跂而望之。
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you)尔生思,欻(xu)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石头城是孙权建造的。
南京是六朝古都,“六朝”指东吴、东晋以及宋、齐、梁、陈;南京也是十朝都会,“十朝”除了刚才所说的“六朝”,还有南唐、明朝、太平天国、民国。
无论数六朝还是十朝,其开端都是孙权建立的东吴。
孙权曾在石头城屯兵,是长江边的军事要塞。
南京人对这首诗感到格外亲切,因为除了石头城之外,它还提到了淮水,也就是秦淮河。
“山围故国周遭在”,这里的“山”就是今天的清凉山以及国防园,“故国”是指石头城的老城墙;“潮打空城寂寞回”,“空”字耐人寻味,石头城曾经是军队驻扎的地方,是人群密集的,如今却空空荡荡,“寂寞”二字奠定了整组诗寂寞、冷清的基调。
“女墙”是指城墙上凸起的城垛。
三四句中出现了一个意象,“月”,是用亘古不变的月亮来反衬朝代的短暂,这种写法在唐诗宋词中比比皆是,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泊船瓜洲》原文注释及简析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词释义】
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
今南京紫金山。
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绿:吹绿。
还:回家,归来。
【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
【名句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
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
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
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
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
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
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
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
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
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
南京古诗中的景点

4. 鸡鸣寺:“鸡鸣寺前春草生,乌衣巷口夕阳斜。”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金陵图》,描写了南京鸡鸣寺的景色。
5.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描写了南京石头城的景色。
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古诗中的景点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也因此在南京的古诗中,经常出现以下景点:
1.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描写了南京城内乌衣巷的景色。
2. 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描写了南京城南的凤凰台。
这些景点都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古诗中的常见题材。
诗词研究:宋词里的南京景点

宋词里的南京景点六朝繁华地,江苏南京自古便留下了文人墨客不计其数的文学佳作, 唐朝诗人爱写南京,宋朝诗词中,有关南京的名句也颇多,譬如李清照的〃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临江仙》),再譬如辛弃疾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再说王安石,那更是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三次出任江宁府尹,在南京先后生活了近二十个年头。
他偏爱南京,不仅选择在这里退隐,更选择在这里安葬。
赏心亭龚文新摄秦淮河畔赏心亭引众多文人登临怀古在南京秦淮河畔的西水关,屹立着一座历史悠久、别具风格的宋式亭阁——赏心亭。
赏心亭始建于宋代,先后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至民国时已损毁殆尽。
2006年,南京市重建赏心亭。
赏心亭靠近秦淮河,登高观览,可以将秦淮河收入眼底,历代很多文人均登临怀古,赋诗作词。
苏轼元丰年间自黄州移汝州过金陵时,作有《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范成大游金陵时,曾作有《重九独登赏心亭》《赏心亭再题》;陆游于淳熙五年由川陕东下,路过建康,写下了《登赏心亭》。
对赏心亭最具情怀的当属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乾道四年(1168年), 辛弃疾被南宋朝廷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
辛弃疾到建康就任时,行宫留守是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是叶衡。
他们在当时都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执掌军民财赋重任的大官僚都聚集在建康,一个做通判的人物便显得微不足道。
这个闲散职务所安排在辛弃疾身上的,便只是参与大官们的游从宴会、酬答唱和等诸如此类的帮闲工作。
然而这给了辛弃疾一个很好的抒发其诗词创作才能的机会,也确定了他长短句的写作方向。
游钟山,过青溪,访桃叶渡,登赏心亭,一腔忠愤都寄于词。
在《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留守史致道》中,辛弃疾吟道:〃我来吊古,上危楼, 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古诗词里的古代地名

古诗词里的古代地名
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古代地名,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地名: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曾是唐朝的首都,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曾是唐朝的陪都和武则天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曾是南朝时期的都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故事。
4.燕京:古代指北京,曾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宫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5.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曾是北宋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6.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7.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曾是明朝的首都和南朝时期的商业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8.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曾是南宋的首都,有着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景观。
9.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曾是古代蜀国的都城,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10.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曾是古代楚国的都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些古代地名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作背景或典故,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诗词话金陵

诗词话金陵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南京石头城南京石头城石头城:故址在南京市清凉山一带,战国时楚国为金陵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吴孙权重筑并改名为石头城。
城依山临江,南接秦淮河口,地势险要,有"钟阜龙盘,石头虎踞"之称。
故国:因金陵乃六朝故都,所以唐人常以"故国"称之。
淮水:指秦淮河,六朝时代是京都繁华之处。
女墙:城墙上面的城垛。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邻近乌衣巷。
故址在今南京聚宝门的镇淮桥。
乌衣巷:金陵城中的一条街道,位于秦淮河南岸,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吴国曾在此设军营,军士皆着黑衣,故名乌衣巷。
东晋时代王、谢等豪门世族多居于此。
王:王导,东晋宰相。
谢:谢安,东晋宰相。
乌衣巷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永明八年谢脁27岁,他同一群文朋诗友,经常诗酒往还,吟花诵月,生活相当安逸,仕途也比较顺利,对功名事业和前途充满了信心。
青年诗人以“颂藩德”为由头,满怀激昂的政治热情和积极的功名事业心,纵笔描绘金陵帝都的富丽堂皇和繁荣昌盛,气势轩敞,格调高昂,雅为后人所称道。
首联总揽形势,虚笔入篇。
“江南”句言地理形势,“金陵”句言历史变迁。
当时扬州,辖有江南广大土地,山川秀丽,物产富饶,统称江南。
金陵即今南京市,为春秋时楚武王所置。
秦始皇时,即有望气者称“金陵有王者之气”。
而从三国孙吴到南朝萧齐,也有四朝建都于此。
可见金陵作为帝王之州,历史悠久。
所以,诗人饱含激情,热烈赞颂本朝都城座落在风光秀丽的江南佳丽之地,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帝都历史。
这两句,一从空间横面着墨,描绘都城建业的地理形势;一从时空纵面措笔,概览金陵帝都历史迁延,笔触间闪烁着显赫、辉煌的气派,富于气势。
寻迹江苏老地名丨李白诗歌中藏着多少南京古地名

寻迹江苏老地名丨李白诗歌中藏着多少南京古地名文/姚顺忠南京,古称金陵,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之誉。
历代文人墨客都钟情于金陵形胜,留下众多歌咏金陵的诗词歌赋,使金陵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长干里长干行,又作长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
南京有长干里,即今秦淮河南岸雨花台至下长干桥一带。
早在秦、汉、六朝时期,南京长干里就是最繁华的地方。
《建康实录》载,南京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
小长干,在瓦官南巷,西头出江。
不少长干里人以舟为家,以贩为业,使长干里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诗人李白从长江上来到长干里登岸,盘桓于这样的商业闹市,也许是一位美妇一低头的忧愁,立刻激起了诗人无尽的遐想,于是诗兴大发,千古绝唱《长干行》就这样诞生了。
《长干行》有两首,其一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成就了后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成语。
其二写道,“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把浓浓的爱隐藏在淡淡的怨语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凤凰台凤凰台在李白的诗歌中多次提到,这是个非常亮眼的地名。
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金陵凤凰台置酒》等诗,足以证明当年的凤凰台是李白经常登临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登金陵凤凰台》收录于《全唐诗》180卷,是李白诗歌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
李白与这首诗有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李白出蜀仗剑远游,第一次到达湖南登上黄鹤楼时,本该诗兴大发,结果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登临凤凰台,面对眼前的长江,在黄鹤楼的那份憋屈油然而生,李白便与崔颢同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登楼写景诗的双璧。
关于南京的旅游古诗词

关于南京的旅游古诗词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关于南京的旅游古诗词:1. 杜牧《秋夕》銮舆不动我亦闲,况复乘轺转日还。
驱儿呼童舒口技,负女佯狂出门闲。
巷陌苍轨杂花叶,郊原绿水同鸣蝉。
一年滞滯长淫雨,后夏河门物罔边。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秋夜的景色,描述了文人在秋夕夜晚的闲适情境,南京的郊外风景和雨水也在其中有所体现。
2. 陆游《次丘员外城南野亭与舍弟攀登头山望海记重来寄吴局宰君》短烛灯前庭木落,北林天际乱山行。
潮声泪落江楼上,梦断先囚梅岭声。
此路曾经山状险,今逢云雾更思情。
南京宁有楚江近,韶华天眷撇荆扃。
这首诗写了南京头山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南京的思念之情。
头山是南京的一座风景名胜,从山上可以俯瞰长江和南京城市的全貌。
3. 杨万里《登城南楼望海》沧海连天青䳧低,望江共水酒旗飞。
千帆过尽寻无觅,踏歌声回旅舍扉。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南京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南京的地理位置靠近长江,因此可以看到长江上千帆往来的景象。
4. 贺知章《赠南康近使》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田麦春和翠,樵柯夜不忘。
兴来每独往,背向青门外。
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南京,但其中描绘的景色与南京的自然环境相符。
南京多山,风景优美,有许多藏书之地和读书场所,与这首诗有所呼应。
这些诗词反映了南京的山川水榭、江都风情,以及文人雅士对南京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它们不仅是南京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朱雀桥、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一千三百多年后,南京依然保留留有乌衣巷和朱雀桥的地名.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
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
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
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2、桃叶渡
[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
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
3、白鹭洲与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之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
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
现在的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博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五徐达王府的东花园。
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像,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州”。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
建于南北朝刘宋暑期。
相传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
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
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六朝胜迹中闪烁生辉。
至南宋,历经数次重建,最终圮废。
今有来凤街、凤台路。
4、石头城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俗称鬼脸城,南京别称石头城,亦由此而来。
它位于汉中门外的北面,清凉山的西面。
这里原是一座石头山,峭立江中的天壁,缭绕如城墙的巨石。
公元前三百三十多年,楚威王灭越国后,在石头山后建立了一座城池号金陵邑。
公元二一二年,东吴孙权自京口迁都秣陵,改秣陵为建业,意思是枯这里建立帝王大业。
不久,就在楚国金陵邑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
吴时石头城紧依长江,地势险要,是军事重镇,周瑜曾在此练过水军。
东吴之后,东晋、陈、唐等代也曾不断修筑石头城、明朱元障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二年兴建城墙,此处石头城便成了著名的南京城垣的一部分。
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
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镜。
在鬼脸城前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之为“鬼脸照镜子”。
现建成石头城公园成为人们踏青觅翠的的好去处。
5、秦淮河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
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
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
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
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
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
秦淮河全长100多千米,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16条。
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
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
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
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
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
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
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拔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