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3、形容词作动词 其黄而陨 变黄 高余冠之岌岌兮 加高,加长 固前圣之所厚 推重 4、为动用法 哀民生之多艰 为动用法,为……哀叹 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动用法,为……而死 5、使动用法 逆以煎我怀 使……像受煎熬一样 以此下心意 使……受委屈 足以荣汝身 使……受到荣耀
屈心而抑志兮 使……受屈 回朕车以复路兮 使……转回 步余马于兰皋兮 使……缓行 忽反顾以游目兮 使……远观 士贰其行 使……不专一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归服
将子无怒: “毋”,不要。
于嗟鸠兮: “吁”,感叹词。
犹可说也: “脱”,摆脱。
隰则有泮: “畔”,边。 岁亦莫止: “暮”,年末。 狁孔棘: “急”,紧急。 彼尔维何:“艹”,花盛开的样子。 延伫乎吾将反: “返”,返回。 芳菲菲其弥章: “彰”,明显。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悒”,忧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圆”, 圆形。 进不入以离尤兮: “罹”,遭受。
(4)适①出嫁。 ②适合。 ③刚才。
①始适还家门
②处分适兄意
③适得府君书
8
(5)相①副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代“你\我\她”。 ④副 词,表示互相,彼此。 ⑥名词,相貌。③动词,看,审察;④名词 ,相国、宰相。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①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③好自相扶将 ①夫孰异道而相安 ④相见常日稀 ⑤叶叶相交通 ⑥儿已薄禄相 ③悔相道之不察兮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令①美好。②对人的尊称,“尊贵的”。 ③使、让。 ①便言多令才 ②岂合令郎君 ③莫令事不举
(五)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姥”。 (2)昼夜勤作息 “作”。 (3)我有亲父母 “母”。 (4)逼迫兼兄弟 “兄”。 (5)其日牛马嘶 “马”。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不遑启居, 狁之故 匪来贸丝
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兰亭集序》

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兰亭集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xx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取)
二、古今异义:
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
⒉列坐其次古义:旁边、水边今义:数次
⒊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指这些文章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⒈名词活用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一杯酒
⒉动词的使动用法:
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曲:使弯曲
所以游牧骋怀使放纵
⒊形容词活用:
⑴活用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⑵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平等
⒋副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视:眼睛;听:耳朵)⒌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四、特殊句式:
⒈省略句:
⑴省主语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省宾语
引以为流觞曲水
⑶省介词于
列坐其次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⒉倒装句:
⑴定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⑵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树:种植
• 1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 18、鸡豚狗彘之畜 畜:蓄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 注释汇总
目录
• 必修一 • 必修二 •《烛之武退秦师》
•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以:因为 贰:从属二主 •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辞:推辞 犹:尚且 • 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 5.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 15.若属皆且为缩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 翼蔽:掩护。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 17.把剑切而啖之 啖:吃 • 1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放如恐不胜 • 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 19.窃为大王不取也 •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 20.何辞为:何必告辞呢? • 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 21.大王来何操 • 操:拿,这里是携带的意思 • 22.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弃、丢下 • 23.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 24.再拜献大王足下 •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 25.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 26.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属:我们这些人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试人,血濡缕 濡:浸湿,沾湿 •14.人不敢忤视 忤:逆 •15.往而不反,竖子也 竖子:对人的蔑称 •16.入不测之强秦
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 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 • 辞决:辞别,告别 • 18.既祖,取道 •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 19.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比:并、列 给:供
•12、不违农时 违:违背、违反,这里指 耽误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谏太宗十思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2、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6、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7、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总结课件

2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5.齐彭殇为妄作。 26.死生亦大矣, 27.映带左右。 28.一觞一咏。 29.所以游目骋怀, 3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答案:
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大,形容词作名词。
带,名词作动词。
觞,名词作动词。
游,使……纵展、骋,
使……奔驰, 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 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4.“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 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之深而无不在也。
答案: 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 山洞”。 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 碑” ③句,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 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 人”。
2. “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
1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2、侣鱼虾而友麋鹿 2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答案:
南,名作状 向南 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 东下 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少, 长, 贤, 形容词作名词。
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 (他们的)”“它的(他们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篇目:《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主谓倒装) 六.《游褒禅山记》
6、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7、渺渺兮予怀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ka)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4.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3.溘:宁溘
二、通假字 1.错:偭( mi ǎn)规矩而改错(通“措” ,措施) 受) 3.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 ,返回)
2.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
,遭
三、一词多义 1.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 ( zhuó)谓余以善淫 (擅长) 2.以为: ① 制芰( jì)荷以为衣兮(把 ,, 作为)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邮电事业的总称。 )
三、一词多义
1. 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 /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 /上堂谢阿母 /谢家事夫婿 (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 女子先有誓 (辞谢) 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改错:偭( mi
ǎn)规矩而改错 (①古义: 改变措施。 ②今义: 改正错误) 3.穷困: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①
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六、特殊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兰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内
2.《赤壁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
二、重点词语
1.《兰亭集序》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次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
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游褒禅山记》
道
(1)有碑仆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何可胜道也哉
(5)策之不以其道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过饰非
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5)不名一钱
盖
(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
然
(1)吴广以为然
(2)有穴窈然
(3)凌万顷之茫然
(4)其声呜呜然
(5)何为其然也
(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之
(1)倚歌而和之
(2)惟江上之清风
(3)纵一苇之所如
(4)不知东方之既白
(5)驾一叶之扁舟
(6)辍耕之垄上
三、词类活用
1.《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2)所以游.目骋.怀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赤壁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舞.幽壑之潜蛟
(3)侣.鱼虾而友.麋鹿
(4)顺流而东.也
(5)正.襟危坐
(6)下.江陵
(7)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8)歌.窈窕之章
(9)哀.吾生之须臾
(10)不知东方之既白.
3.《游褒禅山记》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火尚足以明.也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6)至于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四、古今异义词
1.《兰亭集序》
(1)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古义:今义:(2)或取诸怀抱
怀抱古义:今义:(3)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古义:今义:(4)列坐其次
其次古义: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