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潜望镜的秘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制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潜望镜的秘密》教案

青岛版六制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潜望镜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潜望镜,学习潜望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2.掌握什么是光、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的反射原理;3.学习潜望镜在观察物体时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潜望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2.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原理;3.潜望镜在观察物体时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课时1. 活动引入(15分钟)学生自行尝试制作简易望远镜,然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做法和发现。
2. 学习目标(5分钟)通过观察、探究,了解潜望镜是如何工作的。
3. 潜望镜的构造(20分钟)通过观察、摸索,以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潜望镜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潜望镜的原理(20分钟)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反射原理。
5. 操作潜望镜(35分钟)让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引导下操作潜望镜,进行简易的观测练习。
第二课时1. 学习回顾(15分钟)通过学生的讲解,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观察物体的新视角(3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物体的不同角度。
让学生自己操作潜望镜,去发现新事物。
3. 潜望镜在观察天体时的应用(3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潜望镜在观察天体时的应用。
4. 潜望镜小小故事(10分钟)讲述一些有关潜望镜的小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1. 学习回顾(15分钟)通过学生的讲解,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潜望镜的应用(3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潜望镜还可以有哪些应用?3. 制作潜望镜(40分钟)借助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台属于自己的潜望镜。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潜望镜的构造、原理及应用;2.操作演示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动手操作潜望镜,达到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3.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潜望镜的秘密》word教案 (4)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8.潜望镜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愿意合作交流;2.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难点:会制作简易潜望镜教学准备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镜子或镜片、小刀。
做好的潜望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1.谈话: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隔桌找物”的游戏。
(出示课件):蹲在桌下,想办法看桌子上面的东西,在游戏的过程中谁都不能站起来。
你有什么办法吗?2.我军收到信息,在大海深处,发现有一艘可疑轮船。
信息来自海底。
你相信吗?学生交流(板书课题)8、潜望镜的秘密实施探究,解决问题3..潜望镜有什么作用?(播放生活中潜望镜应用的视频)学生交流。
2、潜望镜的秘密。
1、提出问题:谈话:蹲在桌下看不到桌上的物体,用潜望镜就能看到。
潜望镜里面有什么秘密?它的里面有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学生交流:1.学生结合资料进行猜想,并画出想象中的潜望镜内部结构图。
制定方案:2.谈话:同学们对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猜想,但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仅仅靠猜想可不行。
潜望镜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3.下面我们就来玩玩潜望镜。
(出示课件)(1)小组同学先玩一玩,蹲在桌下看桌上的东西,做一做“隔桌找物”的游戏;(2)然后打开看里面的结构,并与我们刚才的猜想比较一下;(3)试着改变镜子的角度,看一看还能看到高处的物体吗?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观察研究,教师提醒学生随时做好记录。
5.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实验收获小结:潜望镜里面------三、拓展延伸1.谈话:了解潜望镜的秘密后,你想不想亲身制作一个潜望镜?学生在纸上自己设计的潜望镜;展示自己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潜望镜。
做一个潜望镜。
(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镜子或镜片、小刀。
)在小组,内完成。
)2.学生活动。
四、课后践行。
设计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潜望镜的秘密》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潜望镜的秘密》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
2.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二、教科书分析本课以军事上常用的潜望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与分析、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潜望镜的内部构造及作用,进一步认识平面镜在军事及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活动准备:教科书用文字提示所要研究的内容:“潜望镜很有趣,准备材料来研究吧”。
利用图片展现了课堂探究中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镜子有关问题的探究兴趣及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小制作的习惯,进而渗透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意识。
材料准备的过程也是初步探究的过程,为课堂探究提供依据,做好铺垫。
活动过程:活动一:研究潜望镜,我们能发现什么秘密?包括四个环节。
一是通过教科书中提供的潜望镜的资料卡及潜艇用潜望镜、陆军用潜望镜两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初步了解潜望镜在军事上的用途。
资料卡重在让学生了解潜望镜的用途及展现真实潜望镜的样子,从而对潜望镜建立整体认识。
潜艇及陆军用潜望镜实景图重在使学生了解潜望镜在实战中的用法与作用。
二是教材呈现三个同学玩潜望镜的情景图,通过卡通“里面有什么?”引导学生玩潜望镜并提出问题。
“里面有什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问从简易潜望镜中能看到什么,指向认识潜望镜的作用;第二层意思是问简易潜望镜里有什么,指向发现潜望镜的构造,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潜望镜内部构造提出猜想与假设。
三是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潜望镜的结构和原理,验证猜想。
教科书情景图以“我们打开看看吧”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将简易潜望镜拆开,探究其中的奥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潜望镜的秘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8.潜望镜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构造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课前学生能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整理本课所需的信息资源。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平面镜在军事及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具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简易潜望镜。
3、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老师在教室外依然可以看到你们的一举一动,信吗?(教师躲到外面,报出学生的动作)2.是什么让我看到你们的?(生:潜望镜)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潜望镜的秘密》(板书课题)二、提出疑惑,自主探究1、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想探究有关潜望镜的哪些秘密?(师简易板书学生的问题)(潜望镜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潜望镜是谁发明的?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制作潜望镜的材料是哪些?潜望镜又有什么作用?……)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小组交流手中的资料信息,看能揭开有关潜望镜的哪些秘密?(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2)学生汇报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信息。
(3)、教师补充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潜望镜的了解。
3、拆解模型,深入研究。
(1)师: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想了解潜望镜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他的工作原理。
下面同学们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2)出示实验小提示:实验前请与小组成员说说你的实验打算。
小组成员间明确分工,不要争抢材料。
对于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你可以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等方式表述。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五下《8.潜望镜的秘密》教案 (4)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8.潜望镜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愿意合作交流;2.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难点:会制作简易潜望镜教学准备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镜子或镜片、小刀。
做好的潜望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1.谈话: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隔桌找物”的游戏。
(出示课件):蹲在桌下,想办法看桌子上面的东西,在游戏的过程中谁都不能站起来。
你有什么办法吗?2.我军收到信息,在大海深处,发现有一艘可疑轮船。
信息来自海底。
你相信吗?学生交流(板书课题)8、潜望镜的秘密实施探究,解决问题3..潜望镜有什么作用?(播放生活中潜望镜应用的视频)学生交流。
2、潜望镜的秘密。
1、提出问题:谈话:蹲在桌下看不到桌上的物体,用潜望镜就能看到。
潜望镜里面有什么秘密?它的里面有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学生交流:1.学生结合资料进行猜想,并画出想象中的潜望镜内部结构图。
制定方案:2.谈话:同学们对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猜想,但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仅仅靠猜想可不行。
潜望镜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3.下面我们就来玩玩潜望镜。
(出示课件)(1)小组同学先玩一玩,蹲在桌下看桌上的东西,做一做“隔桌找物”的游戏;(2)然后打开看里面的结构,并与我们刚才的猜想比较一下;(3)试着改变镜子的角度,看一看还能看到高处的物体吗?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观察研究,教师提醒学生随时做好记录。
5.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实验收获小结:潜望镜里面------三、拓展延伸1.谈话:了解潜望镜的秘密后,你想不想亲身制作一个潜望镜?学生在纸上自己设计的潜望镜;展示自己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潜望镜。
做一个潜望镜。
(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镜子或镜片、小刀。
)在小组,内完成。
)2.学生活动。
四、课后践行。
设计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青岛版科学《潜望镜的秘密》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8.潜望镜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愿意合作交流;2.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难点:会制作简易潜望镜教学准备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镜子或镜片、小刀。
做好的潜望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1.谈话: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隔桌找物”的游戏。
(出示课件):蹲在桌下,想办法看桌子上面的东西,在游戏的过程中谁都不能站起来。
你有什么办法吗?2.我军收到信息,在大海深处,发现有一艘可疑轮船。
信息来自海底。
你相信吗?学生交流(板书课题)8、潜望镜的秘密实施探究,解决问题3..潜望镜有什么作用?(播放生活中潜望镜应用的视频)学生交流。
2、潜望镜的秘密。
1、提出问题:谈话:蹲在桌下看不到桌上的物体,用潜望镜就能看到。
潜望镜里面有什么秘密?它的里面有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学生交流:1.学生结合资料进行猜想,并画出想象中的潜望镜内部结构图。
制定方案:2.谈话:同学们对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猜想,但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仅仅靠猜想可不行。
潜望镜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3.下面我们就来玩玩潜望镜。
(出示课件)(1)小组同学先玩一玩,蹲在桌下看桌上的东西,做一做“隔桌找物”的游戏;(2)然后打开看里面的结构,并与我们刚才的猜想比较一下;(3)试着改变镜子的角度,看一看还能看到高处的物体吗?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观察研究,教师提醒学生随时做好记录。
5.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实验收获小结:潜望镜里面------三、拓展延伸1.谈话:了解潜望镜的秘密后,你想不想亲身制作一个潜望镜?学生在纸上自己设计的潜望镜;展示自己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潜望镜。
做一个潜望镜。
(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镜子或镜片、小刀。
)在小组,内完成。
)2.学生活动。
四、课后践行。
设计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潜望镜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潜望镜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潜望镜的秘密》是一部经典的孩子文学作品,由闻名作家J·J·卡宾写作。
故事以一个小男孩彼得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在海边发现了一枚奇奥的潜望镜,通过潜望镜可以看到海底的奇异世界。
这部作品既有趣味性,又具有启发性,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和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潜望镜的秘密》故事情节分析和主题阐释。
2.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探讨主题。
3.教学难点:对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进行解读。
四、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主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绘画表现:让学生通过绘画展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4.教室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进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底世界,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阅读故事:让学生阅读《潜望镜的秘密》,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分享自己的理解。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5.绘画表现:让学生通过绘画展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6.教室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进交流和分享。
六、评判方法1.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讨论记录,进行综合评判。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给予必定和建议。
七、拓展延伸1.组织海底世界主题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海洋科学知识。
3.组织海底探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海底世界的奇奥的地方。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通过阅读《潜望镜的秘密》这部经典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和科学知识的兴趣,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科学《潜望镜的秘密》教案

8.潜望镜的秘密【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猜测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能绘制潜望镜的结构图。
2.通过实践交流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知道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线。
3.在制作潜望镜的过程中愿意合作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潜望镜的发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利用剪刀、平面镜、双面胶等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思想】本课是“解暗箱”思想的典型一课。
学生通过使用潜望镜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猜测,根据自己对平面镜反光性的认识,尝试摆放平面镜,以其达到“潜望”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线。
教学难点:多次尝试平面镜的摆放,进行创意潜望镜的设计。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自制潜望镜学生准备:平面镜片、胶带、硬纸板、剪刀、胶水、潜望镜模型废旧牙膏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游戏:使用潜望镜学生躲在桌后,尝试观察桌前的情况,学生谈感受。
师出示并介绍潜望镜,学生利用潜望镜观察,谈感受。
2.提出有关潜望镜的问题学生初步观察潜望镜,提出其关心的问题。
师汇总整理问题。
师:本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潜望镜的秘密”(板书课题:8.潜望镜的秘密)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教师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1.初次观察潜望镜,尝试制作。
(1)师:观察潜望镜,不许拆开,思考,它的内部结构可能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猜想。
(2)学生手绘潜望镜设计图,按照设计图初步制作。
(3)学生使用潜望镜,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此处初步渗透“解暗箱”的思想。
学生的观察时一定不能打开潜望镜,学生的描述是在猜测的基础上,猜测应当是合理有依据的。
)2.再次调整绘制设计图,再次制作。
(1)学生交流初次观察过程存在的问题,交流解决方法。
(2)学生调整制作方案,再次制作。
(3)学生再次使用潜望镜观察,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此处仍不能让学生打开潜望镜,让学生在原来制作的基础上学调整,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望镜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身边书籍、网络等资源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意见;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
3.懂得运用平面镜的反光原理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准备:
平面镜、胶带、硬纸板、剪刀、潜望镜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隔桌找物”的游戏,游戏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游戏规则。
(出示课件)
师:谁先来?
(学生游戏,教师巡视)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秘密武器,来!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自制的潜望镜,学生回答)
师:对,这就是潜望镜,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
你想不想用潜望镜来看一看呢?(学生纷纷争抢着到前面试。
)
师:能看到桌上的物体吗?
(学生自由回答)
二、解读资料,了解潜望镜历史。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看了老师自制的潜望镜,那你们知道潜望镜的用途吗?大家翻到课本20页,读一读资料卡,了解一下潜望镜的用途。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师:通过资料卡,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潜望镜是用在军事侦察上的仪器。
生2:潜望镜可以让你从别人看不到你的地方看到别人。
师:很好,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潜望镜的资料,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出示资料)
师:通过看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
生2:我还知道莱克从1897年制造了潜水艇后就研究潜望镜,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时间,说明他很有毅力。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很多科学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学家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毅力和精神。
生3:我从中知道了潜望镜是用很多镜子做成的,而且必须正确的组装才行。
二、猜想假设
师:阅读完资料,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你回答。
(出示课件)
1、潜望镜里面有什么?
镜子
2.潜望镜要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至少要几片镜子?
两片
三、观察模型,深入研究。
师:同学们真聪明,潜望镜里面有镜片,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其他地方的情况。
那么,潜望镜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揭开它的秘密吧!
(小组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和收获?
生1:我们小组发现潜望镜的两块镜片是这样放置的。
(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简图)。
师:也就是说这两块镜片成什么角度?
生2:是平行的。
生3:反光的面是相对的。
生4:资料上说镜片与水平线成45度角。
师:为什么这样放?
生:根据光的反射的原理,两片镜片必须平行,且必须与水平面夹角45度,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
师:那外面的光是怎样到达我们的眼镜的?谁能画一画?
(实物展示台展示)
四、动手制作,应用实践。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知道了光在潜望镜里的传播路线,你们能不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给大家提点建议。
(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那下面根据老师制作的潜望镜,小组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生:潜望镜的秘密!
师:这个秘密揭开了吗?
生:解开了!
师: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1: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
生2: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还自己制作了一个潜望镜。
生3:我知道了潜望镜是根据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但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自制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
另外,课下继续收集潜望镜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开动脑筋,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周八方的潜望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