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万神庙建筑分析2
万神殿名词解释

万神殿名词解释
万神殿是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属拱券建筑,它最初建于公元前27年,是一座希腊围柱式的长方形建筑。
公元2世纪,哈德良皇帝在原神庙的基础上彻底改建万神殿,把它建成罗马特有的穹隆顶圆形神庙。
公元3世纪,皇帝卡拉卡拉又在圆形神殿前建了一座长方形神庙与圆形神庙相连,长方形建筑作为整个神庙的人口,这样万神殿就成为一个罗马与希腊神庙相结合的综合式建筑。
万神殿的圆形大厅以宏大的规模和精巧的建筑结构而著称,巨大的圆顶仿佛轻悬于空中,像是张开在人们头顶上的又一重天穹。
大殿的墙面没有开窗户,屋顶的中央有一个直径9米的圆洞作采光用。
阳光通过这个圆洞照进神殿,顶光使圆顶内的凹形方格产生均匀而规律的变化,打破了圆顶的单调沉闷感。
天光与墙面产生一种恒定的、深邃的效果,室内的光线和气氛随着自然气候的阴睛而变化,仿佛与天体联在一起。
【原创】永恒罗马(之四):罗马奇观万神殿

【原创】永恒罗马(之四):罗马奇观万神殿在遍地是上千年历史古迹、到处是壮观历史建筑的罗马,如果只能选一个或两个景点去参观,将如何选择?在圣天使城堡顶上往东南方向拍罗马是选古罗马文明象征的角斗场?还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是浪漫迷情的西班牙台阶?还是气势磅礴的古罗马广场?夕阳下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纪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黄昏的西班牙台阶但如果你毫不犹豫地选择罗马万神殿,一定会有无数的同道为此点赞鼓掌。
罗马万神殿(也叫万神庙)因为万神殿是举世公认的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杰作,被誉为'罗马奇观'。
游人如织的万神殿它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而且是至今完整保存并一直在使用的唯一的一座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重建于公元118年,距今已1900多年。
万神殿内部局部它距威尼斯广场600多米,是初到罗马的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万神殿的巅峰之处是它那直径为43.4米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巨大穹顶。
在圣天使城堡上拍万神殿那巨大的穹顶穹顶是古罗马人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个巨大的穹顶记录一直保持了1800多年,直到1960年才被打破。
从万神殿内部用广角镜头拍其巨大的穹顶在近2000年前,罗马人能用混凝土浇筑出如此巨大的、没有一根柱子支撑的穹顶,实在是一个建筑奇迹。
万神殿内部为这巨大穹顶而惊掉下巴的游人直径43.4米的穹顶底部的混凝土厚5.9米,逐渐向中间削薄,正中最薄处仍厚1.5米;穹顶的正中是直径为8.92米的采光圆孔,这既减轻了穹顶巨大的重量,同时又让光能够照进万神殿。
雄伟的穹顶中间照进一束光,仿佛神灵的光芒万神殿大厅的直径与高度均为43.4米,整个圆形的大厅中间没有一根立柱支撑;大厅四周墙壁厚达6.2 米,也用混凝土浇筑,墙壁上有凹进去的神龛,没有一扇窗户。
万神殿内正对大门的神龛意大利众多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是天然的水泥,使古罗马人很早就发明了混凝土,同时盛产大理石,这为古罗马建造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但类似万神殿这样的建筑,能在2000年前建造出来,还是让人由衷的惊叹。
罗马万神庙共15页

也 作 为 名 人 们 的 坟 墓 与 安 葬 的 地 方 。
圣 若 瑟 梦 游 与 逃 往 埃 及 的 浮 雕 等 。
。 在 左 右 墙 上 还 有 耶 稣 圣 诞 与 “ 三 王 ” 来 朝 壁 画
· 1550
台 , 后 者 供 有 圣 若 瑟 石 像 , 是 罗 西 年 的 作
沙 可 尼 设 计 。 这 里 还 有 圣 女 依 尼 斯 祭 台 和 圣 若 瑟
据说,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 但原有部分青铜与大理石雕刻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建的罗 马建筑,外部的瑰丽红石也已不翼而飞,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 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部特点∶
1 殿内部完全是圆形,地面是圆的,由地面向上,竖墙由上向下逐渐向里收缩, 墙和顶连为一体,也是一个圆,像一个硕大的篮球从正中间开后扣在那里。
整个室内么有一根主柱和横梁。
穹顶的影响力
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
最重要的建筑标时之一, 也是最能代表罗马的建 筑。
万神庙必须体现的气质与价值,以及罗马人追求的宏大美感,让设计 师把目光重点放 在建筑的大型机制上, 例如穹顶的设计, 穹顶无需支撑, 因此建筑物内部才能有更广阔的空 间,使得建筑有了特有的庄严与神圣各个建筑细节都显得精致同时蔚 为壮观,罗马豪放,严整,壮观 和充满力量的国家精神, 建筑师立志创造举世无双的建筑,用砖, 石,混凝土铸造一种 罗马灵魂在设计者及所有罗马人的心目中,天宇是与天空相关的神居 住的地方,地上的人和神 交往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天窗式的圆洞,是无法进行的,于是便有 了大型的天窗罗马人在建筑方面追求曲线美, 其在万神庙的整体结构装潢装饰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例如内部地面的中央是凸起的,并用大理石铺成了修饰图案,形 成了弧形地面。
罗马万神庙赏析

墙体地基:
墙厚6.2米,也是混凝土
的。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 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 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 ,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 减轻了基础的负担。
基础深4.5米,底厚7.3 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 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 过往经历:公元80年被焚毁。后来最喜欢 做建筑设计的阿德良皇帝(117~138年 在位)把它重建(120~124年)。到3世 纪初,又由卢丘斯·塞蒂缪斯、塞韦鲁斯 和卡拉卡拉两个皇帝改建。公园655年被 拜占庭皇帝康斯坦士二世(Constants) 抢去。
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
圆形正殿部分建于 120---124年
世界纪录保持者:
直径为43.4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 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万神庙的其他建筑特色
万神庙门:
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 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 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 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 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 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
罗马万神庙内部透视图
Return
万神庙内景: 直径与高度均为43.43米, 上覆穹隆,穹隆底部厚度与 墙体相同,为6.2米,向上 则渐薄,至中央处开设有一 直径为8.23米的园洞,供采 光之用。结构为混凝土浇筑 ,为了减轻自重,厚墙上开 有壁龛,龛上有暗券承重, 龛内放神像。
罗马万神庙内部
建筑实例2:罗马万神庙
万神庙的地理历史信息
• 地理位置: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
古罗马万神庙建筑分析

罗马万神庙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建筑。
以其宽广阔大的容积、设计智巧高超的巨大圆拱而闻名于世。
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文艺大师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它是“天使的设计”。
万神庙宏伟壮丽的风姿、雄伟端立的气势与和谐优美的古典气质,都堪称世界建筑的珍品,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完美的典范之作。
功能为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戴白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由他的副手阿格里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
在古罗马时代,在柱廊里经常举办艺术展览。
万神庙献给所有天神,也曾供奉过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位英雄铜像,但皇帝们也曾经在庙里举行过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动穹顶开天窗,这个天窗一方面用于建筑物内部采光,而且意味着透过这个天窗,地上的人与所祭祀的天上诸神才可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只有一扇门和一个天窗的万神庙中,人们不产生闭塞阴暗的感觉。
形式单一空间,集中构图,圆形平面,几何形状,尺度恰当,曲线饱满,构图连续,整体感强。
与传统的正方形矩形庙宇造型截然不同,平面图圆形,并用优美的希腊柱廊及各种雕塑装饰,即使罗马建筑中的雕塑艺术精品,也是罗马什么别具一格的庙宇建筑杰作。
具体形式如下:内部单一局部对称的空间,集中式的构图,平面圆形。
进入堂内,是一个圆厅,墙壁上布满了长方和半圆形的壁龛,内有罗马时代为遇刺的恺撒大帝复仇者的塑像,还有恺撒本人的雕像、战神雕像等其他的英雄神像。
壁龛旁伴以彩色大理石柱。
墙壁上方和地板,亦铺以彩色大理石,予人视觉上极深刻的印象。
在左侧第一间小堂内埋葬着佩林·德瓦卡画家的骨灰,他是拉斐尔的得意助手。
隔壁是大画家与建筑师巴尔达萨莱·佩鲁吉的坟墓。
穹顶直径可达米,顶端高度也是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天宇,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无需支撑的穹顶,给建筑物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使得建筑特有的庄严神圣,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米的圆洞,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内部,有一种静谧的气息。
穹顶外覆镀金铜瓦。
罗马万神殿——精选推荐

罗马万神殿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简介所在地:意大利罗马建造时间:公元118年—126年建筑类型:神殿建造方法:承重石造建筑气候:地中海气候原境:城市风格:古罗马,古典,科林斯式描述:有眼状孔的圆屋顶大堂建筑历史'Pantheon”是个希腊词,其意为'所有的神”。
它是供奉宇宙主要神祗的神殿。
起初是根据阿格里帕的意愿於公元前27年至25年建造的。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罗马万神殿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
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
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万神殿(Pantheon):战场地区最重要的古迹是万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经历了十八个世纪的沧桑後,铜门和拱门屋顶完整如初。
这座建筑之所以保存完好的原因是,拜占廷皇帝福卡於公元609年将它作为礼物赠给教皇博尼法乔四世,後者将它改为教堂,用以供奉殉难圣母。
这座结构强固和谐的建筑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圆形大厅。
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直径与高度相等,约四十三米。
罗马万神殿

罗马万神殿万神殿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Pantheon”是个希腊词,其意为“所有的神”。
它是供奉宇宙主要神祇的神殿。
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
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
也正是因为如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在万神殿里埋葬着一些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尔。
在拉斐尔的墓上,是他的弟子洛伦泽托所作的一尊雕像:巨石圣母。
在意大利统一后,万神殿成为国王的陵墓。
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就埋葬在万神殿左右两边的后殿里。
早在古代,万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誉为"罗马奇观"。
时至今日,它仍屹立不倒,创造了一个奇迹,就如同1900年前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它时一样。
这座神殿堪称圆屋顶的登峰造极之作,而圆屋顶正是罗马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神殿的圆顶和混凝土外壳结构在后来的基督教时代仍然被不断使用,这种穹顶成为欧美城市建筑艺术的基本形式,甚至改变了城市的轮廓线,影响极为深远。
万神殿的伟大之处在于巨大的穹顶,这穹顶直径43.3米,高度也是一样,充满了和谐之美,很难想象那时候的古人在没有现代仪器的帮助下兴建了如此完美的建筑。
如此宽大的穹顶,会产生巨大的水平推力,古罗马的建筑师用厚厚的墙来抵挡,这个建筑这么多年稳如泰山,墙体也没有沉降,不能不说是奇迹。
万神庙赏析

万神庙赏析罗马继承了希腊的宗教。
但罗马人不在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中建造圣地,而象希腊化时期(希腊晚期)那样,把庙宇造在城里,市场边。
公元2、3世纪,罗马奴隶社会出现危机,皇帝们尝试建立官方的宗教力量,建造了大量庙宇。
庙宇形制照希腊传统,以矩形的为主,但由于在建筑群中的布局的正面性,大多不用围廊式而用前廊式。
罗马城的万神庙(Pantheon,120~124年),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穹顶直径43.3 米,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
穹顶象征天宇,中央的园洞,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穹顶由混凝土浇筑。
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
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
万神庙大圆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这个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打破。
万神庙墙厚6.2m,是混凝土的。
每浇筑lm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
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下面是壁龛,一个是大门。
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做骨料。
内部墙面,下层贴15cm厚的大理石板,以上抹灰。
地面也甩各色大理石铺成图案。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
万神庙的门廊是从旧万神庙拆过来的,它的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图1-6)。
它面阔33m。
正面8棵柱子,高14.18m,科林斯式,用独块的埃及灰色花岗石。
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
穹顶的外表面也覆盖着包金的铜板。
万神庙内部的艺术处理非常成功。
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
但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象宇宙本身那样开朗、阔大而庄严。
穹顶上的凹格划分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
凹格越往上越小,在穹顶中央大孔洞射进来的光线作用下,鲜明地呈现出穹顶饱满的半球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罗马万神庙建筑分析罗马万神庙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建筑。
以其宽广阔大的容积、设计智巧高超的巨大圆拱而闻名于世。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艺大师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它是“天使的设计”。
万神庙宏伟壮丽的风姿、雄伟端立的气势与和谐优美的古典气质,都堪称世界建筑的珍品,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完美的典范之作。
功能为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戴白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由他的副手阿格里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
在古罗马时代,在柱廊里经常举办艺术展览。
万神庙献给所有天神,也曾供奉过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位英雄铜像,但皇帝们也曾经在庙里举行过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动穹顶开天窗,这个天窗一方面用于建筑物内部采光,而且意味着透过这个天窗,地上的人与所祭祀的天上诸神才可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只有一扇门和一个天窗的万神庙中,人们不产生闭塞阴暗的感觉。
形式单一空间,集中构图,圆形平面,几何形状,尺度恰当,曲线饱满,构图连续,整体感强。
与传统的正方形矩形庙宇造型截然不同,平面图圆形,并用优美的希腊柱廊及各种雕塑装饰,即使罗马建筑中的雕塑艺术精品,也是罗马什么别具一格的庙宇建筑杰作。
具体形式如下:内部单一局部对称的空间,集中式的构图,平面圆形。
进入堂内,是一个圆厅,墙壁上布满了长方和半圆形的壁龛,内有罗马时代为遇刺的恺撒大帝复仇者的塑像,还有恺撒本人的雕像、战神雕像等其他的英雄神像。
壁龛旁伴以彩色大理石柱。
墙壁上方和地板,亦铺以彩色大理石,予人视觉上极深刻的印象。
在左侧第一间小堂内埋葬着佩林·德瓦卡画家的骨灰,他是拉斐尔的得意助手。
隔壁是大画家与建筑师巴尔达萨莱·佩鲁吉的坟墓。
穹顶直径可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天宇,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无需支撑的穹顶,给建筑物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使得建筑特有的庄严神圣,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内部,有一种静谧的气息。
穹顶外覆镀金铜瓦。
内由凹格瓜分。
穹顶内部凹格整齐分布,既减轻了穹顶的重量,而且增加了神殿内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体的修饰效果也很明显,使得整个高大的建筑浑然一体。
宏伟的高空间圆顶,一直影响到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甚至一直到近代的宫殿建筑都有它的影子。
这个大圆顶,过去一直认为是用砖和混凝土砌成的,并认为圆顶是搁在第二层上面的,通常来说,这样规模宏大的穹顶必须有一些支撑物。
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修复工作中发现,实际上,这个大圆顶里并无砖砌的骨架,圆顶也不是搁在第二层上,而是搁在第三层上,就像是一顶浅而扁的无檐帽,挺立在凹格的支撑上。
因为穹顶外表装修的极为细致,二、三层之间的构架十分严密,所以才给人以整个连在一起的错觉。
如此大胆的空间处理,在西方古代建筑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万神庙穹顶直径43 米的纪录直到20世纪还未被打破。
古罗马人凭借高超的拱形技术,建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圆顶。
圆拱形的内壁虽无窗户,却有彩色大理石以及镶铜等装饰,华丽炫目,富丽堂皇。
万神庙的内墙全部用赭红色大理石贴面,地面铺设着灰白色的大理石。
地面和穹顶呼应,也用格子图案,统一而和谐。
正面八根柱子,高14.18米,柱身用独块的埃及灰色花岗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穹顶外的表面覆盖着包金的铜板。
内部墙面贴15厘米厚的大理石板,穹顶抹灰,每个凹格中央点缀一朵镀金的铜花。
尺度正常色调沉稳,地面铺彩色大理石板,中央略凸,向边缘逐渐低下,形成一个弧面,像肌体一样富有生命感。
内部空间无具体的大规模切割,除去支撑的柱子之外没有任何垂直要素,这使得整个空间开阔甚至可以说空荡,行人在其中自由活动接受召唤以及洗礼,这样一种宏大的氛围对于震慑灵魂荡涤尘埃所以具有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一种无交通线路的内部交通与外部回转曲折的条条通向罗马的道路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予枝桠错乱的心灵以真实简单的状态。
穹顶之下入口高大,万神庙入口处是两扇青铜大门,为遗存的原物,它高7米,又宽又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靠门的两个壁龛内,昔日放置着奥古斯都和阿格里巴的雕像。
入口处正对圣像,因此开门进入时第一感觉就是阳光照耀下的圣台,以及从穹顶洞口射下来的暖暖阳光。
内部华丽的大理石,使得整座建筑给人庄严豪华之感。
外部圆形的整体形制集中、向心、内向,在整个场所的中心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外部层层上升的穹顶形态形成一种明显的螺旋运动感,天窗位于建筑中央,稳定而趋于中性。
外部使用混凝土。
设计过程罗马光辉的券拱技术,成熟的五柱式与券拱立面,完全充分的穹顶建筑的技术与技巧,让万神殿的设计放心而大胆,罗马坚持古典式的矩形造型,但并没有囿于传统,城内的几座圆形神庙建筑很能说明,而万神庙无疑是其中最辉煌的作品。
1万神殿采用圆形集中式的形式,设计出一个巨大的圆形的穹顶,继而和建筑物主体半圆形屋顶相等直径的底部墙体支撑着这个巨大的穹顶,正面归于传统采用长方形柱廊,使得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神庙的整体形制设计完毕,恢弘雄伟。
2万神殿的材料问题,万神殿可以说是罗马人对混凝土技术应用的结晶,由于从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开始逐步推广使用混凝土,到万神殿建筑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技术以及纯熟,混凝土造价低廉,工艺简单,技术要求不复杂,坚固耐用,适合大规模施工,因此理所应当的成为主体材料,同时也使用了砖,而墙体底部用大理石等比较坚硬的材料填充,穹顶则采用比较轻的火山浮灰石填充,使得穹顶重量大大减轻。
3技术和美感的结合,细节和装饰。
A为了墙体减轻重量,整座建筑物的墙体在浇灌时,并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下宽上窄,即底部较宽,越往上越窄,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防止混凝土下滑,也使建筑物墙体的稳定性增强,更加牢固,设计者把底部设计成5.1米,而上部只有1.5米。
B为了减轻了穹顶的重量,在神庙内部穹顶上镶有黄金的铜制装饰物凹格,凹格越往上越小,整齐分布,同时也增加了内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为了豪华的庄严的氛围获得,神庙内部用了许多华丽的大理石进行镶嵌。
C另外外部,为了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并把墙体加高使得提醒比较匀称,于是设计者把外墙面划分为三层,下层贴白色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曾有薄壁柱做装饰,下两次是墙体,第三曾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也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
D用于供奉诸神的万神庙请神入殿,因此设计者安排大厅四壁神龛供奉着天主教圣人,厅中有多座祭台。
右面开始第一座上有圣母给圣尼各老显圣的画像。
第二座祭台上有圣母领报像,其左右还有两尊天使石像,等等,在左右墙上有耶稣圣诞与“三王”来朝壁画和圣若瑟梦游与逃往埃及的浮雕等。
建筑师的设计概念最早的万神殿是公元前后修建的,继承了希腊的宗教和建筑形制,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公园110年,因雷击起火,建筑物被毁,哈德良皇帝即位后,重新修建万神殿。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万神殿,它的设计者就是这个钟情于建筑的哈的皇帝,一个皇帝无疑是会具有自己民族的烙印的,很多时候扮演着一个代言人的角色,于是这一批热情洋溢的建造者,在神庙上印刻了当时罗马的民族心理,以及当时的科技文化,人文因素的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神庙用途的认知,这也便是模糊而别具特色的设计概念。
1虽然罗马征服了希腊,却成为希腊文化的俘虏,潜移默化的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甚至之后的凯尔特,埃及的艺术风格,幸而罗马人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去消化理解各种外来文化,建筑风格也包容吸纳各种风格,从而风格独到,另外忙于政治斗争和对外征讨的罗马人,质朴务实,讲究实用主义,在建筑实践中,设计师坚持坚固实用的原则,当坚固实用和美观修饰发生矛盾时,美观修饰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于坚固实用。
2万神庙必须体现的气质与价值,以及罗马人追求的宏大美感,让设计师把目光重点放在建筑的大型机制上,例如穹顶的设计,穹顶无需支撑,因此建筑物内部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使得建筑有了特有的庄严与神圣。
3罗马人重视世俗生活,也不会忘记给天上的神营造一个豪华的居住空间,立志让万神殿从内到外,从各个方面,各个建筑细节都显得精致同时蔚为壮观,罗马豪放,严整,壮观和充满力量的国家精神,使得建筑师立志创造举世无双的建筑,用砖,石,混凝土铸造一种罗马灵魂4在设计者及所有罗马人的心目中,天宇是与天空相关的神居住的地方,地上的人和神交往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天窗式的圆洞,是无法进行的,于是便有了大型的天窗。
5罗马人在建筑方面追求曲线美,其在万神庙的整体结构装潢装饰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内部地面的中央是凸起的,并用大理石铺成了修饰图案,形成了弧形地面。
综述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物,是继希腊神庙艺术的又一发展高峰,充分发挥了高超发达的拱券技术,加大了神庙的内部空间,营造出壮阔宏大的风格。
显示了古罗马人卓越的建筑工程技术,体现了古典建筑和谐、稳定和庄严高贵的特色。
万神庙实现了以一岩当天盖的大胆假设,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空间建筑。
其高妙的技术令人惊叹!它简洁洗练,和谐大方、恢弘浩大的建筑样式,错落有致、和谐美观、别具韵意的建材排列,使万神庙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
你进入它的时候也许经过了长途的跋涉,也许带来了满身的疲惫,也许祈求一个神明的指引,也许需要宽恕,也许妄图顿悟,各种的期望于是它承载了太多。
无论如何它都在风雨中经受历史和人心的考验,成为一个典型一种不朽。
高大雄伟的穹顶,大气恢弘的建筑外观,精致贵气的内部装饰,那一条条朝圣路所指向的终点。
很遗憾由于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离我们都太过久远,既无法亲历其中一睹风采,更无法亲眼所见它的铸造过程以及它鼎盛时期的满目恢弘,然而我们依然可以从如今的遗存中看到它的那不可思议的高大雄伟,依然可以去感受来自穹顶大型天窗透出的阳光雨露甚至神奇召唤,依然可以极尽想象,稀有的宝石,闪光的金银,名家的传世画作。
由于设计师并为完全从匠人中脱胎出来,加之年代久远,权威记载的缺乏,使得设计思路及设计师的设计过程都变得不可考,因此以上所述很遗憾的添加了个人的推理,也不能达到全面细致。
待学习深入再做考虑。
有所偏颇望得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