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不用多久就可以丢进垃圾桶里

合集下载

存储设备报废销毁管理规定

存储设备报废销毁管理规定

存储设备报废销毁管理规定为进一步加宁夏农牧厅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保证农牧厅信息安全,适应建设农牧厅关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需要,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规定所称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涉及秘密信息和政府工作秘密信息的移动硬盘、软盘、优盘、光盘、录音带、录像带、存储卡等存储介质。

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要统一购置、统一标识、严格登记、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三、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须按密级标识使用。

高密级信息不得存储到低密级移动存储介质内,低密级信息可以存储到高密级移动存储介质中。

四、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

高密级的存储介质不得在低密级计算机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使用;严禁在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交叉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非涉密计算机、私人的计算机、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存储涉密信息。

五、需要复制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中涉密信息的,应严格按照相同密级涉密纸介质的要求履行审批、登记手续。

六、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一般只能在办公场所使用,确因工作需要带出办公场所的,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七、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领取、登记、配发和管理。

八、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存要符合保密要求。

绝密级的要指定专人统一保管;机密级以下的,由使用人员保管。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使用时,应存放在保密柜里。

九、使用部门要定期对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清查、核对;保密工作部门要每半年组织一次对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情况的检查。

使用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所使用、保管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

十、需要归档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归档。

十一、对发生故障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做报废处理。

确需进行数据恢复的,必须到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

十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报废销毁,应经本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并履行清点、登记手续后由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到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销毁点销毁,严禁自行销毁或作为废品处理。

固态硬盘磁盘清理时间

固态硬盘磁盘清理时间

固态硬盘磁盘清理时间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固态硬盘磁盘清理时间的内容,欢迎阅读!固态硬盘磁盘清理时间?可以做磁盘清理,但不推荐做,因为做磁盘碎片清理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同一的文件的数据,减少磁盘的寻道时间,以提高硬盘性能。

由于固态硬盘不使用机械方式寻道,做磁盘碎片清理并不能提高固态硬盘的性能,同时由于固态硬盘使用的存贮单元的擦写寿命有限,做磁盘碎片清理会缩短固态硬盘的寿命。

除这一问题外,固态硬盘的使用与普通硬盘相差不大。

固态盘基本上普通硬盘用法一样,但要特别注意:1、必须打开AHCI。

普通的机械盘也应该打开,但固态盘更要打开,不然损失太大!2、必须4K对齐。

普通硬盘对不对齐无所谓,但固态盘必须对齐,不然性能和寿命会大减!3、少写入,多读取。

尽量不要做BT盘用。

4、关掉C盘的虚拟内存。

5、关掉对固态盘自动整理硬盘碎片。

6、有的厂家有固态盘优化软件,推荐安装。

比如三星有Magician ,浦科特有PlexTurbo。

时间不会很长相关阅读推荐:硬盘选购技巧选购技巧一:关注硬盘的容价比(硬盘每GB容量的性价比)建议大家在购买硬盘时,尽量考虑2TB的产品,总价不贵,单GB 的性价比最高。

当然,1TB的硬盘也是值得入门级用户推荐的,虽然每GB的价格高达0.39元,但385元的总价不高,也足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硬盘选购技巧二:关注硬盘的单碟容量(一张碟片能装多少数据) 硬盘最新的技术为单碟1TB,此项技术已经2年有余。

市售产品中,“1TB-3TB”领域已经实现单碟1TB技术,持续读写速度介于150-220MB/秒。

在高端的大容量领域,从主流的5碟4TB/7200转硬盘开始升级到4碟4TB/5900转硬盘,并发展出4碟4TB/7200转混合硬盘。

之所以重视硬盘的单碟容量,是因为其值越高,所需要的碟片数量就越少,硬盘的磁头数量就会减少,发热量与稳定性就越高。

简述硬盘日常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简述硬盘日常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简述硬盘日常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硬盘的保养与维护1. 定期清理垃圾文件在日常使用中,我们经常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文件,如临时文件、回收站中的文件等,这些文件不仅占用硬盘空间,还可能影响系统性能。

因此定期清理垃圾文件是非常必要的。

2. 避免频繁重复读写频繁重复读写会加速硬盘的老化,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频繁重复读写。

比如在下载大型文件时,可以先将下载链接保存下来,等到所有链接都下载完成后再进行整体下载。

3. 定期进行磁盘检查和修复定期进行磁盘检查和修复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一些潜在问题。

对于Windows系统用户来说,可以使用自带的磁盘检查工具或者第三方工具进行检查和修复。

4. 避免长时间不使用长时间不使用硬盘也会对其造成损害。

因此,在长时间不使用时应该将硬盘存放在干燥、通风、防尘的地方,并定期开机运行一段时间以保持其正常运转状态。

二、注意防止数据丢失1. 定期备份数据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都应该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备份的方式可以选择外部硬盘、云存储等多种方式。

2. 避免突然断电突然断电会导致硬盘损坏或数据丢失。

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使用不间断电源(UPS)或者稳压器等设备,以避免突然断电。

3. 避免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导致数据丢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安装杀毒软件,并经常更新病毒库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三、注意硬盘的使用环境1. 避免过度震动过度震动会对硬盘造成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移动计算机或者将硬盘放置在不稳定的地方。

2. 避免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也会对硬盘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应尽量保持通风良好,并避免将计算机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3. 避免强磁场干扰强磁场也会对硬盘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应尽量避免将计算机放置在强磁场的地方,如电视、音响等设备旁边。

四、注意硬盘的选择和购买1. 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硬盘在购买硬盘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硬盘。

比如,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容量大、速度快、价格合理的机械硬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硬盘使用注意事项

硬盘使用注意事项

硬盘使用注意事项
1. 哎呀,可别把硬盘当玩具随便扔来扔去呀!就像你不会把手机乱扔一样,硬盘也很脆弱的呀!比如你不小心把它摔地上,那可能就坏了呀,里面的数据不就危险了嘛!
2. 记住喽,别频繁地开关机硬盘呀!这可不像你开关电视那么随意呀!假如你一直不停地开关,硬盘它也会受不了呀,就好比人一直被折腾也会累垮的嘛!
3. 千万不要在硬盘工作的时候去移动它呀!你想想,你正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别人来晃你,你不烦呀?硬盘也会烦的呀!像有人在它工作时碰它,可能就出问题啦!
4. 别让硬盘处于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呀!你觉得大冷天或大热天你能舒服工作嘛?硬盘也一样呀!如果长时间在极端环境,它可能就闹脾气啦!
5. 要给硬盘定期清理呀!就像你要定期打扫房间一样呀!不然垃圾文件太多,硬盘也会被堵得难受呀,到时候运行能快嘛!
6. 可别乱往硬盘里塞乱七八糟的东西呀!你家要是随便什么都往里堆,那还不乱套啦?硬盘也得有个条理呀!
7. 一定注意防水呀!要是不小心把水弄硬盘上了,那不就完蛋啦!这跟手机怕水一个道理呀!
8. 别随便拆卸硬盘呀!你又不是专业的,别瞎捣鼓呀!要是不小心拆坏了,那不就悲剧啦!
9. 要好好爱护你的硬盘呀!它就像你的好伙伴一样,帮你存储重要的东西呢!只有好好对待它,它才能更好地为你服务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硬盘使用一定要小心谨慎,按照这些注意事项来,才能让硬盘长久稳定地工作呀!。

硬盘使用管理制度

硬盘使用管理制度

硬盘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硬盘使用管理,提高硬盘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的硬盘使用管理。

三、硬盘使用规定
1. 硬盘领用:员工领用硬盘需填写领用申请表,并在申请表上注明用途。

2. 硬盘归还:员工若不再需要使用硬盘,需及时归还给资产管理部门。

3. 硬盘存储:存储敏感信息的硬盘需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加密,并保障硬盘的安全存放。

4. 硬盘维护:员工在使用硬盘过程中,应及时清理不必要的文件,并定期进行磁盘清理和病毒扫描。

5. 硬盘更新:对于老化的硬盘,需要及时更换更新,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

四、硬盘管理责任
1.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内所有硬盘进行统一管理,包括领用、归还、更新等。

2. 信息安全部门负责对存储敏感信息的硬盘进行加密和安全管理。

3. IT部门负责对硬盘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硬盘的正常运行。

五、违规处理
1. 对于未经批准擅自领用硬盘的员工,将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立即归还硬盘。

2. 对于严重违反硬盘使用管理制度的员工,公司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直至辞退。

六、附则
1. 本制度由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及修订。

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制度制定单位:XX公司
制定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以上就是关于硬盘使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员工们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公司的信息安全和资产管理。

谢谢大家配合。

废旧物品物品处置方案

废旧物品物品处置方案

废旧物品物品处置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购买的物品越来越多,而很多物品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便会被淘汰或者损坏,成为废旧物品。

这些废旧物品往往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不得当地进行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合理的废旧物品处置方案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废旧物品的常见处置方案:电子废弃物处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常常需要更换较新的电子设备,因此产生大量的电子废弃物。

电子废弃物中常含有有毒有害的金属元素如铅、汞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电子废弃物需要得到妥善的处理。

首先,可以将废旧电子产品送到正规的回收站点,这些回收站会在收集到一定量的设备后将其进行拆解,将其中有用的部件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对有害物质进行专业的处理和回收。

其次,个人也可以自行处理部分废旧电子产品。

比如可以通过拆卸外壳和电池等部件并分类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

同时根据所处地区的相关规定,将电子产品稀有金属回收等捐献行为进行义务分离,回收旧电器和设备。

纸质废弃物处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废纸,如报纸、纸箱等。

这些纸质废弃物可以选择卖给废品回收站或者直接投放到垃圾桶中。

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其他方式,如将其制作成手工艺品或者使用在其他的环保项目当中。

塑料废弃物处理塑料废弃物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废弃物,比如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

这些废弃物往往难以降解,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比如自带环保袋、餐具等,同时对于使用过的塑料制品也要妥善处理。

对于塑料瓶、塑料袋等轻薄易压缩的塑料制品,可以选择进行分类,压缩后投放到垃圾桶中,让其占用空间更小,同时方便垃圾处理站的分类回收和鉴别。

而对于一些难以分类的塑料制品,可以选择送到专门的塑料废弃物处理站点进行处理或者回收。

废弃物的分类回收我们对于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都非常必要。

分类回收有很多好处,如可以减少产生的废弃物数量,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创造,同时对于很多可以进行再利用的废弃物,分类回收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硬盘报废处置方案

硬盘报废处置方案

硬盘报废处置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已成为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必备工具。

然而,每台电脑中都会搭载一个或者多个硬盘,这些硬盘可能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或者达到寿命。

对于这些报废硬盘,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置方案,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可以对内部的数据进行安全保障。

报废硬盘数据清除在报废硬盘处置之前,我们需要从硬盘中清除上面存储的数据。

尽管硬件设备已经达到了寿命,但其中的数据仍然可能是极为重要的机密信息,如果泄漏出去,可能会对公司的利益或个人隐私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清除。

软件数据清除软件数据清除是清除硬盘数据的一种普遍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如CCleaner、Eraser、Secure Erase等,来覆盖或彻底清除硬盘上的数据。

这些软件通过覆盖硬盘上的数据来确保信息不能被恢复。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清除数据之前,必须备份数据,并且要确保备份的数据不会泄漏。

物理碎片化处理物理碎片化处理是将硬盘机械性质的寿命用完,比如对硬盘进行钻孔、以及利用热能等方式使其不能再使用。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数据无法被恢复,是一种在高度要求保密性的行业中常被采用的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物理碎片化处理前,需要确保硬盘中所有的数据都已经被无法恢复地清除。

硬盘报废的环境处理方法针对报废硬盘的环境处理,我们应当选择安全、环保的处理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更好的处理报废硬盘的问题。

硬盘回收硬盘回收是一种最经济、最环保的处理方式。

在硬盘回收中,硬盘可以被分解成各个部位。

磁头、电机、板子等零部件都可以被分别处理。

经过回收后,许多零部件可以被重新加工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硬盘传整个硬盘回收的过程可以在经过再制造之后重新投入市场上,让硬盘获得新的价值。

安全销毁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硬盘的回收可能受到限制。

比如一些即将退役的政府单位,在对硬盘进行处置之前,需要对内部的数据进行严格的保密,这些硬盘就需要进行安全销毁。

移动硬盘保存条件

移动硬盘保存条件

移动硬盘保存条件
如今,移动硬盘已经成为人们备份数据和转移数据的首选之一。

随着其使用量的增加,关注如何正确保存移动硬盘的人也越来越多。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移动硬盘的保存条件,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数据。

首先,移动硬盘需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尤其是潮湿的环境会对移动硬盘造成较大的损害。

因此,最好不要将其放在潮湿的房间或者是阳光直射的地方。

此外,宜采取防潮措施,例如将硬盘放进密封袋中,再放到防潮盒中。

其次,移动硬盘的使用频率也需注意。

如果是长期不用的硬盘,建议将其存放在防尘袋中,并定期(一至三个月)将硬盘接通电源进行检测,避免其因长期停用而受损。

如果是频繁使用的硬盘,也需避免硬盘的过度运作,可以通过停顿一段时间的方式延长硬盘的寿命。

其三,注意移动硬盘的放置方式。

最好将其垂直地放在桌面尤其再加上防震垫,而不是放平,以避免其因某种冲击而受损。

同时,需避免与其它硬件装置重叠,以免因硬件间的摩擦或挤压导致移动硬盘无法正常运作。

最后,如遇到异常情况需要进行移动硬盘的维修时,应寻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

在拆卸或检修时,尤其注意不要随意更改硬盘的内部部件或将其连接到未知的机器。

这可能会使硬盘的损害更加严重,甚至无法修复。

综上所述,正确保存移动硬盘有助于保护数据安全,也可以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本文介绍了保存移动硬盘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广大用户能够加强对移动硬盘保存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盘不用多久就可以丢进垃圾桶里”
熊掌与鱼不可兼得……
1.“硬盘不用多久就可以丢进垃圾桶里”
P2P的原理或者说设计思路就是这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记得P2P刚出的时候有个说法是会伤硬盘,其实准确来讲是加速硬盘的老化,因为承担了上传任务,读盘次数会成倍增加,寿命当然会缩短。

不管怎么说它不是病毒,在硬盘上也只是作为0101存在而已,怎么可能“伤”硬盘呢?要用P2P,就不要心疼硬盘。

折衷的办法就是找一块不心疼的硬盘来做P2P 的资源下载盘(或叫交换盘),老化就让它老化去吧。

2.“私自记录用户的帐号信息”
关于的隐私问题,任何P2P软件都存在,BT、emule也一样。

如果服务器不作用户下载的相关记录,它怎么能作为资源交换管理者提供给其它用户下载?在P2P里没有绝对的隐私。

你在下载SEED48而又绝对不想让任何人或是任何设备知道?这个想法太不现实。

反过来说,你知道我正在下载SEED48,那我姓甚名谁家住哪里联系方式娱乐爱好性情性格价值取向也一并知道了?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最多也就知道用户名和IP地址以及下载过的文件列表而已。

用户名不具现实意义,知道了又怎么样?BT没怎么用
不太清楚,不过在emule里用户端是可以看到其它用户下载文件夹里存放的文件和他正在下载的文件,如果这算隐私的话,大家都一样在侵犯。

3.“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被别人下载”
我的电脑上没有文章中说的那种现象。

打开迅雷后,只要不下载,就不会产生上传。

这是通过流量监测得出的结论。

进程中也没有出现Issue.exe这个进程(不知道我的迅雷太新还是太旧,呵呵)。

因此迅雷的上传只是个进行时,只有当你在下载SEED48时,服务器记录下你的信息和当前状态,并告知其它下载SEED48的用户,又多了一个源。

如果停止下载,即使没有完成下载,也等于你与服务断开了,也就不会产生上传事件。

而且在系统启动进入WINDOWS后,进程中也没有找到自动执行的Thunder.exe和Issue.exe进程,只有在启动迅雷后,才会出现Thunder.exe进程。

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了。

文章中下“无耻”的判断,实在让人费解。

所以针对软件使用者而言,我认为迅雷并没有象文章中说的那样出格和无耻。

不过诚如UC所说,迅雷产生后,各大资源网站的点击率和流量锐减倒是真的。

去年夏天华军、天空等资深网站曾联合封杀迅雷,不过后来也握手言和了。

迅雷的出现的确会侵犯到网站的利益,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开发者有“不厚道”的地方;作为一种下载技术,P2P没什么不对,甚至更先进;作为用户而言,迅雷好用不好用,自己最清楚了。

其实BT宝贝、emule也提供搜索,使用户不必
浏览大堆的网页就能找到有效的资源,这也会使得相关的网站流量减少,只是这两者没有传统资源网站那么多,侵害的范围和深度没有那么大而己。

关于上传带宽
迅雷的确没法象BT、EMULE那样可能限制上传速度。

只要下载,它就会使用全部的上传带宽进行上传,这对于网页浏览有很大影响,会大大拖慢打开页面的时间。

不过从道理上讲,收获多少、付出多少,你爽爽的以70K/s 甚至更高的速度下载,就不许其它用户有这样的享受?这得靠你高速上传啊。

最后说说下载速度
如果http和FTP服务器不限制下载链接和速度,那么不需要迅雷,几乎任何一款下载软件都能充分利用你的带宽而达到最高速。

不过。

不限制是不现实的,毕竟有太多用户请求下载。

因此才有P2P的出现来方便广大网友,服务器流量+用户彼此交换的自助模式大大缩短了下载时间。

当然由此出现的利益之争、版权侵害等事宜,又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