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建筑谈楚文化
楚文化博物馆观后感

楚文化博物馆观后感楚文化博物馆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博物馆,它专门展示和研究楚文化,是了解楚文化的重要场所。
今天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深受其展览和氛围的感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气,整体建筑风格独特而不失庄重。
走进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楚文化的精彩图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楚国之中。
进入博物馆内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传世之作,那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楚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在博物馆里,我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厅。
第一个展厅是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通过文物和图片的展示,让我对楚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个展厅是楚文化的建筑和艺术,展示了楚文化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给人一种震撼和美感。
第三个展厅则是楚文化的信仰和祭祀,在这里我了解到楚国人民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和敬畏,以及丰富多样的祭祀仪式。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参观了博物馆的主题展厅,它以楚文化为主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展示方式,使观众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楚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同时,博物馆还设有多媒体学习中心和教育活动区域,为观众提供了学习和互动的机会,使观众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楚文化。
参观完楚文化博物馆后,我对楚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楚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对楚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总之,参观楚文化博物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它让我更加了解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物馆的展览和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楚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观楚文化博物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探寻三镇历史追溯荆楚文化领略武汉精神

谢谢观赏
探寻三镇历史 追溯荆楚文化 领略武汉精神
三镇历史
武汉三镇位于中国湖北之长江汉江交会处,为武昌(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汉阳(长江以北、汉江以北市区部分)、汉口(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市区部分)三城镇的合称,范围即是今日的武汉市区。三城镇同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故通称“武汉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医学领域,宋代浠水人庞安时的医术医德驰名江淮,明代蕲春人李时珍写作的中医中药学宏篇巨著《本草纲目》,更把中国医学推向极致。
1
2
3
回眸历史 远古走来无数“第一”
回眸历史 远古走来无数“第一”
人类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湖北则是目前发现人类起源线索的极少数省份之一。最初的人类,经历了猿人、古人、新人三个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而在我省各个时期的遗迹都有证见。郧县人和长阳人的发现,不仅给人类的分布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证明长江流域也是我国上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他们将湖北的人类发展史推至了五六十万年以前或更早,为早期人类史写下了光辉一页。
01
武汉精神在千万市民中从来不乏鲜活的投影。武汉有一代代站立潮头的城市英雄,他们的名字融入武汉的历史,他们的贡献构筑城市的根基。今天千万市民改革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更是武汉精神在这个时代波澜壮阔的现实体现。
02
武汉精神践行者
武汉精神践行者
我们这座城市,到处都有创业成事的人,到处都有创新图变的人,到处都有力着先鞭的人,到处都有争先弄潮的人。他们的实践,是武汉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一种市民品格的有力证明。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我们这座城市成就事业,实现理想,领略不断超越的人生境界,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武汉精神代言人”,事迹传遍江城,英名传诵三镇。 武汉精神的生命力在于群众性,更多的人就在我们身边践行着武汉精神。他们未必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未必有众所瞩目的光芒,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日拱一卒式的进取,在平常的社会生活中有着水滴石穿式的坚持。他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展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品质。
楚文化元素在武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楚文化元素在武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关艳杨家芳来源:《人间》2016年第08期摘要:楚文化对武汉的城市建设,武汉市民的观念和行为有着无形的影响。
楚文化已经成为武汉城市形象识别的视觉元素,是武汉城市文脉的延续。
在武汉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楚文化元素,是继承传统与现代创新之间的整合;是突出本土文化、本土特色,延续城市文化涵养的途径;是强化武汉城市形象的手段,是对地狱文化和特色的保护与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楚文化在武汉城市景观设计中,用什么、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怎么评价,怎么审美等。
关键词:楚文化;景观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24-01《楚学文库》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是多元复合的,它的主体华夏文化是二元耦合的。
所谓二元,就方位来说是北方与南方,就流域来说是黄河与长江”,“就学术的主流来说,是儒家与道家”,“春秋战国时代的华夏文化,北方以晋(韩、赵、魏)为表率,南方则由楚独领风骚。
”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母体,对新文化样态的形成具有催生作用,是当今文化的创新源头之一,是一股强劲的内驱力,是个性鲜明的特色符号。
一、用什么楚文化创造了许多经典,在武汉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的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
从文字起源来看,“凤”的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风代表了无处不在,也昭示了凤的力量和灵性,及其神秘性,神性。
历史上很多民族都有凤的崇拜,但唯有楚人将凤推向了至高无上,创造了灿烂辉煌。
楚人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凤形象,如虎座凤架鼓,青铜鹿角立凤,彩绘龙凤纹木雕漆豆,彩绘队凤纹漆绘耳杯,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等。
此外在铜镜背面、彩绘陶、瓦当、丝织、纹锦、漆器、刺绣上都创造了大量的凤图案纹样,这些在我们今天的设计中,都可以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创作。
漆器也是楚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们可以参考的设计元素。
一我们可以借鉴漆器的造型。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朱漆木碗,楚汉是漆器的繁荣期。
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有哪些

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有哪些武汉,这座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以下为您介绍几种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
首先要提到的是荆楚风格。
荆楚建筑风格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在武汉的一些古老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风格的身影。
其特点通常包括高耸的飞檐、精美的木雕和砖雕、鲜艳的色彩运用等。
例如,在黄鹤楼的建筑设计中,就融入了荆楚风格的元素。
黄鹤楼的飞檐形如黄鹤展翅,既富有动态美,又展现出庄重与大气。
屋檐下的木雕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多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充满了文化韵味。
而建筑的整体色彩搭配以红、黄为主,彰显出荆楚文化中对热烈、繁荣的追求。
再者是民国风格。
武汉在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众多民国时期的建筑。
这些建筑多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手法,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的比例和构图,同时加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
像江汉路一带的老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外观线条简洁流畅。
窗户多为长方形或拱形,窗框上常有精美的雕花。
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有平顶、坡顶等。
而在建筑的入口处,常常能看到中式的门廊和石柱,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然后是现代主义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汉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种风格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建筑外观多以简洁的几何形状为主,线条明快,少了繁琐的装饰。
材料上广泛使用玻璃、钢材和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武汉的许多高楼大厦,如武汉中心大厦,就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
其外观挺拔高耸,玻璃幕墙反射着城市的光影,展现出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
还有后现代主义风格。
这一风格在武汉的建筑中也有所体现。
后现代主义建筑常常打破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规则,运用夸张、变形、隐喻等手法来表达建筑的个性和意义。
例如,武汉的一些文化场馆和艺术中心,其建筑造型独特,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通过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材质组合,营造出一种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
武汉建筑中的楚文化探究

武汉建筑中的楚文化探究1、武汉多元文化中楚文化的优势“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
”建筑是在一定地方与乡土上的为人们生活需求所组织的人为空间。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记载人类文化发展的石头的史书。
建筑文化通过有形的物质建筑空间凝聚着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反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广势强、雄峙一方,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
随着疆域的拓展和民族的融合,楚文化渐次渗透到以长江为轴线的中国南方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长江沿岸都市——武汉,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武汉是楚文化的中心。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武汉的建筑异彩纷呈,有受西方殖民文化影响的汉口各种租界建筑,有受明清商业文化影响的商业建筑,更有现代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
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其中“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它是古老的、纯粹的、发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
楚文化历史悠久,源于本地,是本地区所特有的,对武汉建筑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历史传承的过程,无疑是武汉建筑文化的“内核”。
2、楚文化1)楚文化价值对于楚文化的价值,皮道坚先生在《楚艺术史》中这样写道:“楚艺术也是人类在古代世界的杰出的艺术创造,与早于它的古代埃及艺术,巴比伦艺术,以及与它人致同时的希腊艺术,稍后的罗马艺术相万辉映”,“春秋战国时有两支区域性文化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产生至为深远的影响,那无疑是指崛起于南方江汉地区的楚文化和雄长于西北关中地区的秦文化”。
2)楚建筑的美学特征刘玉堂先生在《楚国的城市和建筑》中,将楚建筑的美学特征归纳为10个方面:①线型之美,在各种线型中,楚人最钟情曲线;②和谐之美;③因借之美;④空灵之美;⑤朦胧之美;⑥超拔之美;⑦绝艳之美,楚人的一应器物,无不艳绝,世帘伦匹;⑧怪异之美,楚人的精神生散发出浓烈的神秘气息;⑨恢宏之美,或许出于“大象无形”的苍弯意识,楚之台筑,常常是以整个宇宙空间为背景的;⑩运动之美,凤“精彩绝伦”而充满生命运动的力,楚人以凤为灵物,还崇风神,风神几乎是永恒的动力。
湖北关于荆楚文化的景点

湖北关于荆楚文化的景点
湖北拥有丰富的荆楚文化景点,以下是一些与荆楚文化相关的景点:
1. 楚河汉街:位于湖北省会武汉市,是一条复合式的商业街区,以楚文化为主题,汇集了众多楚文化元素和特色建筑。
这里有着鲜明的楚风特色,展示了楚文化的独特之处。
2. 楚王城遗址:位于湖北襄阳市,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遗址,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遗址内保存了完整的古城墙、宫殿、城门等建筑,展示了当时楚国的繁荣和辉煌。
3. 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和襄阳市博物馆都收藏了丰富的楚文化遗物,包括楚墓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竹简等文物,通过展览和陈列,向游客展示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4. 孟子墓: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墓地,也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墓地内有孟子墓碑、祠堂等建筑,是学习和研究楚文化的重要场所。
5. 老河口市博物馆:位于湖北老河口市,展示了丰富的楚文化遗物和历史文化信息。
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土的楚简,这些竹简记录了楚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
这些景点都是湖北省内与荆楚文化相关的重要遗址和博物馆,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景点,了解和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
武汉黄鹤楼楚文化的象征与标志性建筑

武汉黄鹤楼楚文化的象征与标志性建筑作文正文:武汉黄鹤楼楚文化的象征与标志性建筑武汉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武汉市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
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武汉市武昌区,是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楚文化内涵。
黄鹤楼最早建于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建造的。
楼内保存着大量屈原的文化遗产,包括他的诗作、手迹等。
楼内还有许多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题字,使得黄鹤楼成为了中国文人雅士们流传千古的文化圣地。
黄鹤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山水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楼高五层,气势雄伟,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黄鹤,故得名黄鹤楼。
楼内的建筑格调古朴典雅,融合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和众多的艺术技巧,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登上黄鹤楼,可以俯瞰美丽的长江和武汉市的全景。
楼内还设有陈列馆和展览室,展示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文物。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楚文化的发展历程,欣赏楚文化的艺术精品,增长自己的知识。
黄鹤楼所在的武昌区也是中国古代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楚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黄鹤楼和楚文化的紧密联系使其成为楚文化的象征。
登上黄鹤楼,领略楚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加深华夏子孙对祖国的热爱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鹤楼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城市发展和文化繁荣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黄鹤楼已成为武汉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和文化名片,为武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黄鹤楼既是武汉市的象征性建筑,也是楚文化的重要象征。
登临黄鹤楼,不仅可以领略千年楚文化的魅力,还能欣赏到武汉市的壮丽景色。
黄鹤楼的存在和发展,为我们传承和弘扬楚文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一同走进黄鹤楼,感受楚文化的博大精深,铭记历史,珍爱传统,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
湖北武汉长江之城楚文化

湖北武汉长江之城楚文化湖北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素有“长江之城”之称。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发达的现代化城市,更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楚文化是武汉乃至湖北省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
一、楚文化的起源和特点楚文化起源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而湖北武汉则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在冶铁业、诗歌赋、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而在武汉地区,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为显著。
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崇尚自然。
楚国位于江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塑造了楚人勤劳聪明、热爱生活的特点。
楚文化中的诗歌、音乐、舞蹈等表达方式常常与自然景色、四季变化密切相关,使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浓厚而深刻。
楚文化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楚国地处中原腹地,因此经常面临来自北方的外族侵袭和压力。
楚国王子屈原通过他的《楚辞》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悲愤之情。
这使楚国人民更加凝聚力量,团结在一起,保卫他们心爱的土地。
二、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管楚国已经不复存在,但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在湖北武汉这片土地上延续。
武汉市博物馆作为湖北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有关楚文化的珍贵文物。
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见到楚国的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感受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武汉市也常举办各类楚文化主题展览和艺术演出。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向公众普及楚文化的知识,更为湖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这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楚文化在武汉得到了更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三、楚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楚文化作为湖北武汉地区的一张名片,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
首先,楚文化对武汉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武汉人民以楚文化为自豪,将楚国的勤劳、聪明和自信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浓厚的文化之都。
其次,楚文化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武汉建筑谈楚文化
摘要:武汉建筑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楚文化堪称其文化的“内核”文化,对于武汉建筑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多元文化,武汉建筑,楚文化
1、武汉多元文化中楚文化的优势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
”建筑是在一定地方与乡土上的为人们生活需求所组织的人为空间。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记载人类文化发展的石头的史书。
建筑文化通过有形的物质建筑空间凝聚着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反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广势强、雄峙一方,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
随着疆域的拓展和民族的融合,楚文化渐次渗透到以长江为轴线的中国南方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长江沿岸都市——武汉,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武汉是楚文化的中心。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武汉的建筑异彩纷呈,有受西方殖民文化影响的汉口各种租界建筑,有受明清商业文化影响的商业建筑,更有现代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
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其中“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它是古老的、纯粹的、发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
楚文化历史悠久,源于本地,是本地区
所特有的,对武汉建筑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历史传承的过程,无疑是武汉建筑文化的“内核”。
2、楚文化
1)楚文化价值
对于楚文化的价值,皮道坚先生在《楚艺术史》中这样写道:“楚艺术也是人类在古代世界的杰出的艺术创造,与早于它的古代埃及艺术,巴比伦艺术,以及与它人致同时的希腊艺术,稍后的罗马艺术相万辉映”,“春秋战国时有两支区域性文化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产生至为深远的影响,那无疑是指崛起于南方江汉地区的楚文化和雄长于西北关中地区的秦文化”。
2)楚建筑的美学特征
刘玉堂先生在《楚国的城市和建筑》中,将楚建筑的美学特征归纳为10个方面:①线型之美,在各种线型中,楚人最钟情曲线;
②和谐之美;③因借之美;④空灵之美;⑤朦胧之美;⑥超拔之美;
⑦绝艳之美,楚人的一应器物,无不艳绝,世帘伦匹;⑧怪异之美,楚人的精神生散发出浓烈的神秘气息;⑨恢宏之美,或许出于“大象无形”的苍弯意识,楚之台筑,常常是以整个宇宙空间为背景的;⑩运动之美,凤“精彩绝伦”而充满生命运动的力,楚人以凤为灵物,还崇风神,风神几乎是永恒的动力。
3、武汉楚韵建筑
纵观武汉,虽然摩天大厦高耸林立,公共建筑高大恢宏,但细究起来,能够结合楚文化特点,发扬楚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却屈指可
数,尽管如此,武汉的建筑在表达楚韵、楚风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有些比较优秀,突出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学习、体会到很多,能更好的摆正我们的创作方向。
1)东湖磨山楚城
楚城的设计主要靠参考汉瓦、汉砖、汉画的建筑形象和湖北传统民居的构架形式,参考《楚辞》中的建筑描写,参考出土楚文物的器形纹饰与色调结合具体项目的要求和环境,及作为一个风景旅游区进行创作的。
笔者曾经多次游览过磨山楚城,它确实在建筑设计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向普通游人传递出一些楚文化信息。
比如楚城楼的设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楚望楼,借鉴了楚阙的型制,因为据考证楚国普遍使用“阙”,《楚辞·河伯》便有“紫贝胭兮朱宫”的记载;楚国故地南阳汉画像石中阀的图形,可视为楚阅的遗制。
在楚城门上设置两座阙形望楼,中间夹一座小型普通望楼,这样两个高大的胭形望楼同中间矮小的普通望楼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现出楚文化奇异的风格。
又如主体建筑楚天台(图1),是依章华台为基础描绘的,同时与地形相结合,它是一座大型的楼阁式建筑、楼高40余米、共有5层,如此庞大的建筑体量因其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造型处理,仍然给人一种通透灵秀的感觉,从而在整个外观上,吻合了楚文化空灵飘逸的精神气质,整个楚城中极力表现了楚人崇“凤”,尚火、尚赤等文化特点。
2)湖北出版文化城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楚文化青铜文化的最高成就一一编钟。
主体
建筑利用原有双塔形成具有编钟意象的整体造型,孔洞状的方窗形似编钟上的突起。
双塔头部之两翼呈翅状展开,取意于楚文化中凤的意象,充满力量与浪漫之感。
而双塔的玻璃幕墙,宛如两条飞龙冲天而起,动感十足。
3)武昌火车站的建筑设计
在武昌火车站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始终紧紧围绕着“楚文化”这一地域性历史文脉,对“楚文化”建筑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寻。
从楚历史艺术品中吸取灵感,查阅大量楚文化专著中,找寻楚建筑的原型及内涵,“台”、“榭”、“干阑”、“阙”等都是楚建筑存在的类型,通过分析,将这些元素在设计中加以运用,同时还借鉴已经建成的“楚文化”建筑。
如第一轮的方案(图3)造型外观上最主要的特征是突出“台”的元索,并且营造了一种“层台”的效果,立面的高低起伏和中轴对称的美学特征既符合楚城的构图特点,又满足其作为交通建筑气势恢闳的要求。
第二轮的方案(图4)从立面上看,整个建筑“台”的组合形式依然给人层层跌落的感觉,较之方案一,三重台的型制更突出、更完整。
4、总结
总之,文化对于建筑可以说是灵魂,我们的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更多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意识,有可能的将其融入到我们的作品中,城市也能更好体现本地特色。
当然,在此我不是提倡武汉的建筑在什么情况下都考虑楚文化的影响,只是想从建筑这个角度,提醒大家重视本地最内在本质的文化。
最后对
楚韵建筑的设计提出点看法,楚韵建筑比包括了仿古的建筑,如上面提到的磨山楚城,这种建筑对于宣扬传统地域文化、发展旅游文化等都有积极作用,但是数量与范围要控制,防止仿古风气的泛化,同时不宜当代建筑设计的主导方向,笔者认为较可取的做法是吸取楚文化的精华特色,以建筑的语言将其展现出来,还有将楚建筑的的布局、空间、构造、体型、轮廓和装饰之美,以某种现代设计手法更新一种传统形式,就有可能实现传统建筑在形式上的创新,并保持设计的纯度和形式感的力度,这样在保证形式创新的同时对继承其精华,应该是一个提取、抽象再加以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高介华、刘玉堂著,《楚国的城市和建筑》
2、王晓,新楚风建筑形式的探讨,华中建筑,2001
3、王毅,武汉建筑文化浅析,建筑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