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第五讲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文化地理ppt课件

文化地理ppt课件
正式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但其中许多 主题在19世纪就引起了德国地理学家的关注。 如: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等。
13
二、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出现
(一)索尔创建文化地理学 西方文化地理学形成的标志——1925年美 国文化地理学家索尔《景观的形态》一书 的发表。
14
(二)二战之后西方文化地理学发展
文化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已占有相当地位, 研究有下面几个特点: 1、研究区域的拓展:乡村转向城市; 2、不刻意寻找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必然联 系; 3、一些学者将文化地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探讨领域。
2、主要以翻译和接受西方思想为主
20
3、研究的三个原则:
(1)把晚清地理学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紧 密结合起来;
(2)把握晚清西方文化传播、民族危机 与地理学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
(3)不仅注意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 影响,也注意中国传统地理学所具有的 特色,没有丢掉民族特点。
21
(二)对文化地理学的尝试性研究
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真正产生, 其倡议者是杰克森等,他们认为文化地理 学不能只关注“文化本身”,还要关注政 治事件产生的直接的前因后果。他们为的 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很少被地理学家们注意 到的社会生活领域。
17
(二)新文化地理学的特点
1、强调“文化政治” 2、景观分析的新视角 (1)试图将景观的概念与其历史发展联系起来; (2)注重分析景观的符号学意义; (3)更多地研究城市的文化景观; (4)景观研究中的文化政治倾向—注重象征性景观
(二)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共同的研究方法 (1)经验主义方法:强调结论是从经验中 得出,而非演绎推理而来。(归纳法) (2)实证主义方法:假设条件验证命题。

文化地理五.ppt

文化地理五.ppt
第二,文化特征是可以定量描述的。离散测度和连续测度都可以描述 文化特征,而测试度的选用既与所研究的文化特征的本质有关,也与 研究目标和观测方法有关。
第三,文化特征具有二重性,一些文化特征(如能否饮酒),主要是 天生的,一些文化特征(如宗教信仰)主要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 但也有许多文化特征很难区分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习得的结果。
一般说来,文化理论倾向于把边缘社会群体看作“传统倾向”的群体, 以与“现代化”的核心群体加以对照。赫克托认为,这种两元划分正 类似于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社会学家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该理论 认为,一旦核心地区的“现代化文化”发现有传统的边缘群体,边缘 地区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特征就面临变革。
如果边缘地区将自己的传统文化视为应对现代化冲击的避风港,以使 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有差别的价值、规范或生活方式独立存在,并持 续下去,那么,该理论则建议:首先应该剌激或鼓励大范围的群体间 的交易,这种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交易和接触,自然会产生彼此的渗透; 其次,他们认为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最终将发展为文化的整合。这一观 点,十分类似于人类学家所说的“涵化”(acculturation)。涵 化 理论也认为, 不同文化群体间的接触与互动,终将导致文化模式的 改变。
社会结构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赫克托归纳的另一个理论重点就是社会结构扩散模式。该 理论认为,“核心与边缘的整合,产生于它们社会组织的 本质不同”。在结构扩散理论看来,核心地区“现代的” 社会组织的特征是广泛的劳动分工、高水平的城市化、资 本密集型的生产、小型的核心家庭、理性的官僚结构、高 人均收入,以及那些从这些条件中自然产生出来的理论的 规范和价值。而边缘地区的“传统的”社会组织则与此相 反。因此,社会结构扩散就是指具有现代特征的核心地区 的社会结构向“传统的”边缘地区的扩散。在扩散过程中, 经济经构的扩散要先于意识形态的扩散。

第5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5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形成特色
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 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 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 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 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 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 族。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融合
在这些地方政权中,匈奴人建立的有三 个,氐人建立的有四个,羯人建立的有一个 ,鲜卑人建立的有七个,羌人建立的有一个 ,汉人建立的有三个。它们所占的地区遍及 个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宁夏及 四川、山东、江苏、安徽、辽宁、青海、内 蒙古等省区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中原地区的 全部都曾波及。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融合
沙陀人在唐末颇为跋扈,在继唐而起的五 代中后唐、后晋、后汉三朝都是沙陀人建立 的,以中兴唐朝出名的庄宗本身就是出自沙 陀人。所以有唐一代名义上是汉族统治,实 际上是各族参予的政权。从唐到宋之间的近 六百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实际上是一个以 汉族为核心的民族熔炉。许多非汉族被当地 汉人所融合而成为汉人。当然融合的过程是 复杂的,但结果许多历史有记载的如鲜卑、 氐、羯等族名逐渐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融合
经过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更扩大了的 中原地区重又在隋唐两代统一了起来。 唐代的统治阶级中就有不少是各族的混 血.建国时,汉化鲜卑贵族的支持起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之他们在统治集团 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有人统计,唐朝 宰 相 369 人 中 , 胡 人 出 身 的 有 36 人 , 占 1/10。《唐书》还特辟专章为蕃将宣传。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融合

文化地理学课件.

文化地理学课件.

富士康上下班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居庸关长城
对于所谓“后现代”问题,他指出后现代主 义城市反对现代主义的那种理性规划,而倾向于 个性化的美学追求,“空间属于一种美学范畴”。 在2000年的《希望的空间》中,哈维强调, 后现代性是一种对时间与空间的高度压缩,生活 变得急促而空虚。他还指出迪斯尼乐园、郊外小 区是“变质的乌托邦”。
第4讲
文化地理学

第一篇
一、文化地理学者既没有卷入计量和理论革命, 也未曾受其吸引。 虽然有些人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试图使研究的 领域显得更“现代”,但是在所进行的研究中,没 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历史与文化地理学家们率 先倡议与实证主义不同的哲学,其在倾向上都是人 本主义的。
迪士尼乐园
夏洛特市郊外居住区
二、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与人本主义研究
1、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的是现象的特殊 聚合,不是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空间观点会把地理学 搞得支离破碎)。空间问题专家们所得出的理论都是讲特定 条件下世界应该怎样,而不讲世界的本来面目(加拿大的哈 里斯) 2、“历史头脑”与“地理头脑”都是开放的和调和的, 使用的是不规范的研究方法,在背景联系中观察事物,注意 动机和价值观念,不排除什么事物,对包罗万象的概括持审 慎态度,其目标是理解,而不是解释,也不是规划。
美国唐人街
天下大事小事都有地理的属性,人文地理 学顺理成章成为社会研究的一个基本手段,研 究什么样的问题 应当都有地理学一份。比如, 在对现代化弊病的声讨中,也有地理学家的吼 声。 地理学在社会人文研究“找到自我”,自 然地理的课题又被“瓜分”,故日趋人文化、 社会化。此几乎是世界潮流,在北美尤其明显。
奥地利自然文化景观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多样的文化》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多样的文化》PPT课件

2.下列关于世界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基督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大洋洲 B.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C.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D.三大宗教中基督教的教徒最多
3.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亚洲北部 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 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读雅库特人生活景观图,
在气候寒冷 的地区,传统服 饰多以皮毛制品 为主,并配有长 靴、帽子和围巾, 便于保暖。
图为亚洲北部某地民众身穿传统服 饰参加驯鹿拉雪橇比赛,庆祝驯鹿日。
在气候炎热的地区, 传统服饰则以棉制品或 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 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 为主,便于散热。
图为亚洲南部某地 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
雅库特人身着毛皮服装的自然原因是( C )
A.森林资源 B.动物种类繁多 C.气候寒冷 D.降水丰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 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也是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英语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世界的宗教
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 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 并创造了许多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 大宗教。
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各地 传统民居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 例如,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 建筑结构具有适应气候的特征。
欧洲北部林木资 源丰富,人们用木头 建造房子。
地中海沿岸地区 石材丰富,人们多用 石材建造房子。
活动: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些典型的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体 现。可以从建筑材料、气候等方面认识传统民居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区域地理课件+第五讲《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区域地理课件+第五讲《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2)气温、光照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A.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 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 性较好,房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以紧缩室内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 炕、火墙,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厚重。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免建筑 物相互遮挡,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
10%
③读数: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
0~14岁占比约为20%
A: 15~64岁占比约为70%
④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应得数为100%
65岁及以占比上约为10%
4、人种 1)人种分类及其特点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皮肤淡黄 发黑直 面庞扁平 体毛中
肤色眼色发色浅 发呈波浪状 鼻梁高,嘴唇薄 体毛多
水源
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 布影响很大。江河湖泊沿岸人口较为稠密
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自然肥力、耕作 性能不同,而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供养人口自身生存和繁衍的必要 生产力水平 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一定阶段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印度半岛南部
加斯加岛
世从界地非 拉的理洲以居分的 南民布撒 地, 来哈 区分 看布 ,人最种广肤泛色的由是赤白道色澳新向人大几极种利内地,亚亚逐分岛西渐布北变范部浅围、,最这小与的南各是美地黑洲太色北阳人部辐种射的强
度密切相关,毛发和鼻子的大特洋点洲也与气候有关。
巴南西美东洲北南部部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课件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课件

文化地理学研究文化与地理空间的
主要内容和方法
2
关系、文化地理现象的规律及其地 域分布规律。
文化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特征
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和空间相
互作用关系,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3
应用与前景
研究。
文化地理学在城市规划、旅游开发、
文化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未
来将进一步挖掘其潜力。
人文地理学
定义和对象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文化与人文地理学将更加重视跨学科合 作和应用1
相互作用关系
文化与地理空间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化对地理空间的塑造有重 要意义。
2
影响因素
地理环境、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都会影响文化与地理空间的关 系。
3
跨境文化
跨境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全球化对文化带来了交流、融合和创新的机会,但也面临着文化同质化等挑战。
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与发展
文化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 得到重视和保护。
结语
主要内容和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文化与人文 地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把握人文地理学的 主要内容和方法。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这个PPT课件将主要介绍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文化的定义和分类
文化的概念和含义
文化即指人类智力和艺术的产物,具有普 遍性、历史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文化的分类和特征
文化可以按照时空、领域、内涵、形式等 方面进行分类,关键特征包括多样性、动 态性和影响性。

第五讲1 居住民俗

第五讲1 居住民俗

(1)自然环境
(2)文明进化程度 特点:
(1)体现浓厚的文化内涵(如江南水乡)
(2)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二)居住类型

1)洞穴居 代表 2)干栏式 竹楼 高脚屋
(二)居住类型

3)帐篷 4)长屋 聚族而居 5)庭院住宅
小思考

北京紫禁城属于哪一类居住类型? 乔家大院呢? 两者有何区别?
居 住 民 俗
引例 西递-世界文化遗产(28)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 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 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 决定,将中国安徽古村 落西递、宏古代建筑体系之一 意大利罗马式、法国哥 特式
西递历史

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 乊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 ,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 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 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 ,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 ,建房、修祠、铺路、架桥 ,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 气派、堂皇。 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 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 本面貌和特征。
(一)风水与民居
“风水术”利用中国传统的易经哲学,论述了上至 天象、下至地理、中贯人文的驳杂内容; 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
(一)风水与民居
“风水术”包含的居住民俗中有三个宗旨:
1、选择房基时,追求物质和精神都满意的环境;
2、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朝向、位置、道路、
出入口等因素),使之合理化;
1、实用性 2、艺术性
3、伦理性(正房、偏房……)
4、宗教性(灶神、财神、天、地、君、亲、师神位

二、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北京:四合院 黄土高原:窑洞 南方:天井式瓦房 闽赣粤客家人:大围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钟——同终,送礼忌讳;
• 13——基督文化区讨厌,因为出 卖耶稣的犹大是第13个弟子。许 多门牌、房号,遇13直接略过。
• 上海人骂人愚笨说13点。
• 龙——中国是帝王的象征,在基 督文化中是大蛇和魔鬼;
• 鹤——中国是长寿和高雅的象征, 西方人认为是丑陋的鸟;
• 狼——中国人认为凶残、丑恶, 西方人认为狼有团结精神。
• 与吉利字相同的音——口彩;与凶煞字相同的音——口忌; • 数字方面的表现:8和9很受欢迎;同发和久。9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是奇重,地有9州,官分9品,皇帝为九五之 尊。
2020/7/24
1.2 数字文化的口彩与口忌
• 竹——有节,象征人 的气节,竹心空,象
征虚怀若谷;古人称 为君子竹。
2020/7/24
4.2 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
• 南京董源和巨然是南派代表,画风清新典雅,飘逸潇洒,淡墨清岚。 南派创始的浓密墨点法,最能描绘江南林木浓密、郁郁葱葱的景色。
2020/7/24
4.2 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
• 山西沁水荆浩和陕西西安关仝是北派代表,作画以黄河山水为背景, 场面浩大,笔力遒劲,声势浩大。
• 陕北旅游——黄帝陵,黄河,黄土地的民俗文化。
2020/7/24
3.2 尚红
• 红色是最刺激的颜色。在汉民族心目中,红是祖国的象征,喜庆的象征,重 用的象征;美丽的象征;
• 炎帝是华夏先帝之一,又叫赤帝,以火得名;中国百姓叫赤子;朱门形容望 门贵族;唐朝贵族都穿红色和紫色的官服;清朝帽子顶戴颜色区别官级,一 品为亮红,二品用暗红;现在的红头文件和公章。
2020/7/24
1.1 方言的南繁北齐
• 汉语有7个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 客家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
• 整个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大西南,以及华东和华中长江以北, 都属北方方言区。人口占全国68.9%,占讲汉语人口72.2%。
2020/7/24
1.2 数字文化的口彩与口忌
2020/7/24
《文化地理》第五讲
第四章 语言、文学和艺术的区域差异
2020/7/24
第四章 语言、文学和艺术的区域差异
一、语言的区域性和区域差异 二、南北文风的主要差异 三、色彩观 四、国画的意境美和画风的南北差异
2020/7/24
一、语言的区域性和区域差异
• 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分布特征 • 口彩与口忌——数字背后的文化 • 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 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分布
• 我国民俗红与喜等号;大红喜字、红包、开门红、红光满面;婚礼用的红烛 绘上龙凤,叫花烛;有些地方结婚公婆被抹红脸;
• 戏剧脸谱红色代表忠义,如关羽;红妆表示女子的盛装;“红”是我国女性 取名频率最高的字。
2020/7/24
3.3 少数民族色彩观
• 回族、朝鲜族、纳西族、白族、景颇族、哈尼族崇尚白色; • 蒙古族既尚白,又尚黄,不喜欢黑色和灰色; • 彝族和苗族尚黑; • 满族尚黑,尚白也尚黄;
2020/7/24
2020/7/24
2020/7/24
四、国画的意境美和画风的南北差异
• 国画的意境美 • 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
2020/7/24
4.1 国画的意境美
• 中国传统绘画又称国画,是中华哲理观和中华审美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世 界绘画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境是我国美学的基本概念,是景和情的融合,通过景表达情;一般讲究画 要引起人们的遐想,要有深刻的意境;
2020/7/24
3.1 尚黄
• 汉民族爱热闹。“卖钱不卖钱,摊子要扯圆”,吃饭爱去人多嘈杂的餐馆; 反映在色彩观上,就爱暖色。
• 暖色中,首尊黄色,华夏文明始于黄河流域; • 黄金万两;黄道吉日;黄金时代; • 在董仲舒建议下,汉太初元年,朝廷规定“衣尚黄”,开始确立黄色的权威。
从隋朝起,黄色称为帝王垄断的颜色。 “黄袍加身”的典故
2020/7/24
1.3 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 北京是一座经历多次大规模移民的城市。辽、金、元、明、清都在北京建都。 每一次朝代更替,都经历原居民的四方逃离,新居民的大批涌入,带来语言 的融合。
• 1644年,满族大举进关,北京出现汉语和满语并存的双语环境。经过近百 年的融合,汉语与满语渐渐融为一体,出现满式汉语——北京话。
• 经过历史的洗练,北京话音清脆,词汇生动、鲜活,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和感 染力。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局面,提高行政效率,明、清两朝努力推广北京话, 称官话。
2020/7/24
1.4 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分布
2020/7/24
二、南北文风的主要差异
• 大地是文艺的舞台 • 南骚北风
2020/7/24
2.1 大地是文艺的舞台
• 文人借山水澄怀观道,探索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借山水洗涤世俗的尘垢, 消解胸中的块垒;从山水中得到哲理的启示,激发起进取的意气。
2020/7/24
2.2 南骚北风
2020/7/24
2.2 南骚北风
2020/7/24
2.2 南骚北风
2020/7/24
三、色彩观
• 尚黄 • 尚红 • 少数民族色彩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