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目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研究当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内容1. 文学作品选取(1)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选择不同体裁、流派和主题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2) 代表性作品: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当代文学作品,如《红高粱家族》、《狂人日记》、《伤逝》等。
2. 文学作品分析(1) 叙事结构与故事情节: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和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过程。
(2) 主题与意义: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符号与象征: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3. 作者背景与时代背景(1) 作者生平和文学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文学成就,探究作品与作者生活的关联。
(2) 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研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分析作品与时代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4. 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1) 历史批评:运用历史批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在历史文脉中的地位和意义。
(2) 结构主义批评:应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解构文学作品的符号体系和结构特点。
(3) 个人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化阅读,发表独立而深入的观点和见解。
四、教学方法1. 前瞻性教学:通过讲授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2. 分析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分享。
4. 阅读与写作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文学阅读,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文论和文学研究报告。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150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一)教学要求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
掌握狂人形象。
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
(2)独特的心理描写。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正传》(一)教学要求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的形象。
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2)叙述体的结构。
(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
(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一)教学要求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编码:0301008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学时:152学分:9开课学期:1-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6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学时安排:4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4.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4.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2.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和风格;3.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讨论;4.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5.组织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考核;3.期末考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资源:1.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2.电子媒体: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3.图书馆:相关文学著作、文献资料等。
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2.掌握不同思潮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文学思潮?什么是文学流派?它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Step 2:讲授(20分钟)教师给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介绍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
例如:鲁迅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流派等。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潮或流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择的思潮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思潮和流派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执笔人苏雯婷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为汉语言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分析评述研究现代的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大学专科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了解其间部分重要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作品以及相关资料,掌握一定的知识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文学史、作家论、作品论三者的结合。
文学作品是文学史存在的基础,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在讲授某一阶段的文学史之前布置文学作品阅读书目,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性认识。
2、在阅读作品的感性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达到了解和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主要特点的和对文学史的理性把握目的。
3、理论联系实际,引导鼓动学生把前沿理论应用于文学鉴赏。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现当代文学》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美学等专业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
理论教学学时为68学时。
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和两者的性质区别;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征;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一、说明本课程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熟悉并掌握它们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优秀的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选取1917-2000年间以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主要文学体裁,所选作品注意“典范性”和“先锋性”并重。
课堂讲授以“细读”方式为主,尽量超越“鉴赏式”的水准。
大纲所列作品为学生必读书目,讲解时选取其中部分代表作品,其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三)教学方法教师认真备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解读线索与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成绩占30%,期中小论文占30%,期末考查采用读书报告会方式,占4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部分小说一、教学要求:学习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
由于篇幅所限,许多长篇作品未列其中,学生应尽可能找来原著,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掌握小说的思想价值、艺术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及文学意义等。
有些作品还须细心揣摩作家的创作思路、作品的语言和风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小说的不同类型和艺术风格以及取得的成就。
三、授课时数: 24学时。
四、教学内容:第一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情况及分期2、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背景第二讲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鲁迅1、呐喊》、《彷徨》2、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重点分析:《阿Q正传》第三讲小资的忧郁与平民的悲哀——郁达夫与老舍1、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2、老舍《骆驼祥子》第四讲两个不同世界的女人——翠翠与七巧1、沈从文的创作及其《边城》2、张爱玲的传奇与流言及其《金锁记》第五讲两种完全不同的风貌——方鸿渐与小二黑1、钱钟书的创作及方鸿渐的典型意义2、赵树理的创作及其对文学的贡献第六讲建国初小说的清新气息1、三红一创的辉煌2、百花齐放的壮观3、小说繁荣的原因探析第七讲小说的复兴——从伤痕到先锋1、文革后小说的流变2、代表作品赏析《陈奂生上城》、《红高粱》、《人到中年》等第八讲长篇的繁盛——从新写实到新历史1、90年代长篇小说的寻找与突破2、从《白鹿原》到《秦腔》,寻求精神栖息的家园五、本部分必读书目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2、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3、老舍《骆驼祥子》4、沈从文《边城》5、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6、张爱玲《金锁记》7、赵树理《小二黑结婚》8、钱钟书《围城》9、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0、杨沫《青春之歌》(节选)11、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12、高晓声《陈奂生上城》13、余华《活着》14、莫言《红高梁》15、汪曾祺《受戒》16、残雪《山上的小屋》17、刘恒《狗日的粮食》18、陈忠实《白鹿原》19、苏童《米》20、贾平凹《秦腔》21、白先勇《游园惊梦》22、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第二部分诗歌一、教学要求:学习诗歌,要求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所选诗歌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代码:XXXXX学分:X 学分理论学时:XX 学时实践学时:XX 学时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XXXX学院/系一、课程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和批评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价值、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异地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地域特色,探索异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重点研究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的文学作品,并探讨其对于当地人文精神的表达和塑造。
2. 改革开放与现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变迁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研究相关文学作品,分析其中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进程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反映。
3. 文学批评与理论研究-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并应用批评理论,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文学与时代精神- 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观念;- 以作品为依据,分析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理解文学对社会的反响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文学作品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学价值和表达方式;- 学术研究讨论:组织学术研究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和领悟能力。
2. 学习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 努力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认真完成布置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任务;- 积极参加学术研究讨论,展示个人研究成果;- 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杜绝抄袭和剽窃行为。
四、评价方式本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日常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教学大纲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70146X10课程名称(中/英文):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Research on the Classic Litera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经典文学作品选读(一)适用专业:新闻传播、数字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乔以钢主编:《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及其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以及文学社团、文学思潮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与作品的介绍与阅读分析,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品味、人格和人生价值观;同时深刻体悟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本专业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与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人文基础;此外,从“大文学”的理念出发,本课程在使学生们获得更为丰富、深厚的历史、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致力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美好情操。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一)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及其创作思想。
(二)具备文本细读能力和专业鉴赏能力。
(三)了解相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史坐标。
(四)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美好情操。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笔试等形式,将作业测评、课外讨论、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类型的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150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一)教学要求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
掌握狂人形象。
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
(2)独特的心理描写。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正传》(一)教学要求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的形象。
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2)叙述体的结构。
(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
(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一)教学要求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3)个性化的语言。
(4)宏大严谨的结构。
(5)很强的理性色彩。
(三)重点、难点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第四章巴金《家》(一)教学要求掌握巴金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
一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
高觉新的性格特征。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
觉慧的性格特征。
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
3.艺术特色:(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3)浓郁的抒情色彩。
(4)心理描写。
(三)重点、难点觉新的形象。
第五章老舍《骆驼样子》(一)教学要求:了解老舍生平、骆驼祥子的悲剧及老舍小说的基本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祥子的形象。
3.艺术成就:首先,作品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的方式。
其次,作品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成功地塑造了祥子的形象。
第三,语言特色。
第四,深厚的文化意蕴。
(三)重点、难点:祥子悲剧的意义。
第六章张爱玲《金锁记》(一)教学要求掌握张爱玲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曹七巧的性格特征。
受害,因而值得同情;变态,值得憎恶。
3.思想内涵: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存在的认识。
4.《金锁记》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丰富多彩的心理刻画。
(2)意象化的手法。
(3)结构的独特性。
(4)独到的节奏。
此外,作品的参差对照的手法,语言新旧的杂陈也都很有特色。
(三)重点、难点七巧心灵的变迁。
第七章钱锺书《围城》(一)教学要求掌握钱钟书的小说风格。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围城》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方鸿渐的形象。
3.在主题上,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
4.艺术成就:《围城》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刻画了人物的群像,且人物性格鲜明。
(2)《儒林外史》式的结构样式。
(3)出色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
(4)绝妙的讽刺。
此外,作品语言生动、机智,新鲜,比喻联翩而至,妙趣横生。
(三)重点、难点对知识分子的审视与批判。
第八章沈从文《边城》(一)教学要求掌握沈从文小说的特色。
及沈从文对人性美的追求。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边城》的中心人物是翠翠。
3.艺术成就: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态。
首先,小说通过翠翠的纯朴,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其次,小说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风俗美和人情美,这种原始野性的风情和田园牧歌的情调淡化了社会矛盾;第三,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情绪的体操。
小说是存在着情节性的,但是它把情节性埋藏在诗情画意之中。
(三)重点、难点沈从文的人性理想;对人性美的表现。
第九章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教学要求掌握赵树理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
C.封建恶势力的代表:金旺、兴旺。
3.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作者学习了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的长处。
(三)重点、难点赵树理小说的群众化、通俗化成就。
第十章郁达夫《沉沦》(一)教学要求掌握郁达夫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主人公的思想性格;2.主人公思想性格的成因及时代意义。
3.主观抒情及自我表现色彩。
(三)重点、难点:主人公思想性格的时代意义。
第十一章郭沫若《凤凰涅槃》(一)教学要求掌握五四高潮诗歌的爱国激情。
(二)内容提要1.作者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凤凰涅槃》采用了象征的艺术形式,用凤凰涅槃的过程象征中国现代社会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
诗中涉及的艺术形象大多具有象征意义:凤凰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诗人自我的象征;火是五四时代的革命烈火的象征;群鸟是反动军阀和无耻市侩文人的象征。
3.在艺术特色上,本诗显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首先,本诗显示出了火山爆发似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概;作品为了达到对火山爆发式情感的宣泄,大量采用诸如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手法。
其次,诗中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对凤凰更生的场景进行虚拟,运用一些具有极端性的色彩,把情感、感觉推向极端化。
再次,自由体新诗的形式。
(三)重点、难点凤凰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自由体的形式。
第十二章徐志摩《再别康桥》(一)教学要求掌握徐志摩诗歌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思想内涵;以缠绵凄惋妁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3.美感特征: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
(三)重点、难点政治理想的幻灭。
第十三章闻一多的《死水》(一)教学要求掌握闻一多诗歌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3.艺术成就:(1)采用了象征的手法。
(2)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重点、难点以美写丑的表现手法;愤激之情。
第十四章戴望舒《雨巷》(一)教学要求了解戴望舒诗歌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这是一首象征诗作。
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首先从诗作的表层语义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其次,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与信仰的失落与追求有关的诗作。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伤感和自恋的。
3.艺术特色:(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
(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
(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
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
(三)重点、难点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十五章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一)教学要求掌握艾青诗歌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这首诗塑造了勤劳、忠厚而又遭遇痛苦的农村妇女,我的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思想内涵。
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和赞美;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
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
4.艺术成就:《大堰河——我的褓姆》是首优美的自由诗。
①通过叙事进行抒情。
②用排比和对比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情,用重叠的诗句和诗节,反复咏叹。
③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构成生动画面。
④这是一部自由体新诗。
(三)重点、难点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热爱。
第十六章曹禺《雷雨》(一)教学要求学会欣赏戏剧;了解曹禺话剧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 曹禺生平及创作概况。
2.周朴园、蘩漪形象。
命运主题。
精湛优美的戏剧语言。
3.命运主题。
(三)重点、难点命运主题。
第十七章郭沫若《屈原》(一)教学要求掌握屈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二)内容提要1.郭沫若戏剧创作简况。
2.屈原的现实意义;屈原形象。
3.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方法。
(三)重点、难点以史鉴今的意义。
第十八章鲁迅《灯下漫笔》(一)教学要求掌握鲁迅杂文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关于两个时代的论断。
2.对中国文明史的批判。
3.鲁迅杂文的战斗性特色。
(三)重点、难点对中国文明史的批判。
第十九章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一)教学要求掌握周作人散文风格。
(二)内容提要1.周作人“美文”散文主张。
2.周作人散文的闲适风格。
(三)重点、难点周作人小品文的特色。
四、学时分配表五、教材、参考书使用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9次印刷。
参考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刘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六、考核方法本课程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以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占20%。
七、说明1、讲授过程中,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风格的演变,使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学史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教育。
2、这门课除了教师讲授以外,还应安排适量的影视片的观摩与讨论,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编写:闫月英审查:雒长安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