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纪念碑的作文
唐山抗震纪念馆作文

唐山抗震纪念馆作文本文是关于唐山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内。
小编收集了唐山抗震纪念馆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唐山抗震纪念馆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唐山市中心区文化路和新华道交叉口西南角,是在地震10周年建成的。
它不仅是唐山的标志性建筑,更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将人们对多年前抗震的纪念和新唐山的震中重生用建筑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今年是唐山抗震30周年,8月8日,团区委组织团区委委员及部分团干部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碑。
大家全体肃立——向地震罹难的同胞和抗震救灾中捐躯的烈士们表示悼念,向崛起的唐山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团区委书记同志的带领下,大家来到抗震纪念碑前,默默地诵读着碑文: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
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
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虚建房,功高盖世。
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
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
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即展开,步步奏捷。
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经七年奋战,市区建成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
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
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
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
抚今追昔,攸忽十年。
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参加纪念活动的同志默默地绕着纪念碑走了一周,认真地端详纪念碑上的抗震浮雕。
游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作文

游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作文篇一《走进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去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之前,我心里就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既好奇又有些恐惧,毕竟那里是记录着一场巨大灾难的地方。
一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长长的纪念墙。
墙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就像一群沉默的士兵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我凑近了仔细看,那些名字仿佛都有了生命。
我看到有一个名字叫“李二丫”,我就忍不住想,这估计是个很勤劳朴实的姑娘呢,在地震前她或许正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可惜呀,一场地震就夺走了一切。
我伸出手轻轻抚摸着这些名字刻痕,就感觉摸到了历史的伤痛。
再往前走,就是大片的地震遗址。
那些倒塌的房屋,错乱的砖瓦,破败的景象,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可怕的时刻。
我走进一间倒塌得只剩半边的屋子,屋子里的东西东倒西歪的,一张破旧的床歪在一边,被子还半搭在床沿上。
我猜想着地震发生的时候,睡在这床上的人该有多惊慌啊。
我脚底下是碎成几块的地砖,上面还留着一些当年的灰尘。
我不小心踢到了一块小砖头,“哐啷”一声,在这寂静的遗址里格外响亮。
我吓了一跳,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那时候地震的突然与猛烈。
仿佛能看到房屋在摇晃,人们在尖叫奔逃。
虽然周围没人说话,但我却感觉耳边充斥着当年的呼喊声、哭声和求救声。
这个公园虽然充满了悲伤,但也在默默地告诉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篇二《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之旅中的触动》来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我就像是一个探秘者,想要去揭开那段被岁月尘封的惨烈记忆。
刚踏入公园没多远,就到了一个很大的广场。
广场上有一些雕塑,那些雕塑刻画的人物表情十分生动。
有一个母亲紧紧抱着孩子的雕塑,母亲的眼神里满是恐惧和担忧,孩子紧紧缩在母亲的怀里。
我站在那儿盯着看了好久,脑海里就开始想象在地震发生的瞬间,这位母亲是怎样用尽自己的力气保护孩子的。
我觉得这个雕塑真的很伟大,就像一个无声的纪录片。
继续往里走,我发现了一棵歪着身子的大树。
这棵树很奇怪,树干半斜着,但是还有些枝丫顽强地冒出新绿。
2019年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优秀征文优秀范文

2019年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优秀征文优秀范文【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优秀征文优秀范文篇一】40年前的唐山:形形色色的人影,在灰雾中晃动。
他们惊魂未定,步履踉跄,活象一群游梦者,恍恍惚惚地被抛到一个陌生的星球。
他们一切都麻木了,泪腺、声带,传导疼痛的神经系统都麻木了。
谁也想不到会有这场规模如此浩大的劫难,他们无暇思索,无暇感觉,甚至来不及为骨肉剥离而悲恸。
40年,唐山在艰难地弥合、康复。
新生代唐山人背负着厄运遗留的苦涩辛酸,但他们也拥有那块土地赐予的特殊的财富。
每个人都在可以寻找财富,而我想说的是无价之宝就在我们身边。
“人”,“生命”,“爱”,在唐山不是甜腻的广告语。
它们就是生活本身,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喜怒哀乐如影相随,日复一日,细碎平凡。
我看到一股“民间感恩”的暖流,在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正自发地涌出,自然地流淌。
到处有人在“寻亲”:经历劫难的人们和他们的后代,要报答那些拯救、帮助过他们的人;当年的援救队员,在牵挂寻觅那时认识的孤儿和伤残者……媒体上,曾被认为“过气”的友爱故事,散发出阵阵新草的清香。
人们需要。
需要这样的呼吸和沉浸,这样的感伤,需要这样的抚慰和相濡以沫,还有自我涤荡。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
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
一幕幕往昔父母大爱无私誓死护犊之情的心酸场景在脑中回放,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
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珍惜生命,是普世的价值,文明的起点。
善待生命的民族,才有健全的心智。
当每一个个体都有尊严,一个国家才称得上真正的“强大”。
生命的互爱,孕育富有活力的社会,如细胞和细胞、血脉和血脉、骨肉和骨肉相互依存,塑就富有弹性的强健肌体。
逝者长已矣!他们鲜血换来的哲理,今天已成共同准则。
【精编范文】唐山抗震40周年征文-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唐山抗震40周年征文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主题征文【一】每一年的7月28日在日历上说是一个极为普通而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们百万唐山人民特别是经历过那次灾难的人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揪心的日子。
唐山这座美丽的城市地处京津要塞,是东北连接京师的挢头堡,在这里蕴藏了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在一百多年前就是一个闻名全国的重工业城市,这里曾诞生过多个全国第一,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在此修建,第一座火车站也在此建成,可以说这里是中国铁路的零起点。
特别是建国以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唐山如同插上腾飞的翅膀,可是正当唐山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奋力前进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伴随着那一刻大地的抖动唐山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被夷为一片废墟,霎时间造成了三十多万人死伤,此次灾难震惊了世界。
可是我们英勇的唐山人民并没有被灾难压倒,在大地震刚刚停止余震仍在发生的时候,唐山人民就发扬了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开始生产自救,谱写了一曲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壮曲悲歌。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急令全国火速救援,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震后不足十天铁路和机场恢复通行,一个月后各大工厂恢复生产。
在救灾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瘟疫,这可以说是开创了世界救灾史上的奇迹。
我们现在的唐山在环城水系的保护中,在大南湖,大城山,凤凰山三个城市公园的点缀下高楼林立,商铺云集,唐港,唐津等多条高速公路在此交错。
唐山机场的通航又架起了一座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空中挢梁,为唐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唐山今天的巨变让世界震惊,这座在震后曾被人预言要从地图上消失的城市又一次屹立在渤海湾畔,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渤海湾畔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抚今追昔,三十多年过去了,此间的千变万化除了我们英勇唐山人民辛勤的劳动,还得归功于我们英明的领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小学生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征文

小学生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征文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征文,欢迎大家阅读!【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征文1】1976年的一天晚上,大家都在睡觉,突然,山崩地裂,大地在摇晃。
仅仅23秒,房塌了,东西碎了,人,许多许多的人都被埋在碎砖乱瓦底下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姐弟,两人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
在只能抢救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孩子们的母亲做着艰难的抉择:保弟弟,还是保姐姐?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不管选择哪一个对另一个都是不公平的。
最后,母亲最终选择了弟弟。
被压在下面的姐姐虽然不能说话,却真切的听到母亲的决定,姐姐无奈的接受了——把生存下去的希望留给了弟弟。
幸运的是躺在死人堆里的姐姐并没有死去,她最终被好心的解放军收养。
虽然对母亲充满怨恨,但是她还是认可原来的名字——“登”在她内心深处还眷恋着原来的家,承认姓“王”是对养父母这个新家的妥协。
于是她努力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医学院,后来又嫁到遥远的外国。
可是她却始终没有寻找生身的母亲和弟弟,这是她心灵解不开的疙瘩,她用这种办法在报复母亲,同时也在折磨自己。
一直到32年后,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她看到同胞受难,毅然飞回祖国,奔赴灾区参加救助工作。
我理解这是因为她也曾身受地震,是同胞情呼唤在呼唤她。
可巧,在救灾现场,和当年极其相似的一幕感染了她:一个母亲,面对双腿被压的儿子,多么想解救出完整的儿子啊!可是危险的情况使她做出最无奈的决定:“锯掉孩子的腿,不能让救援者在遭受生命的危险。
”母亲一声哭喊让我流下眼泪:“让他将来恨我吧!别把你们搭进去!”这一幕使方登一下明白了当年自己母亲的无奈,体会到母亲内心的痛苦,多年的怨恨一下烟消云散。
她和母亲相认了,这时她才这道,母亲一直在等她回来。
为了等她回来,母亲一直住在在原来的地方,不愿搬到她弟弟买的新楼;为了等她回来,母亲买了从小学到高中全套的课本;为了等她回来,母亲不肯再嫁。
去唐山地震纪念馆作文

去唐山地震纪念馆作文
《参观唐山地震纪念馆有感》
哎呀呀,今儿个我终于来到了唐山地震纪念馆啦!一走进这个地方呀,心里就涌起一种特别的感觉。
一进馆,就看到那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照片,还有那些遗留下来的物件,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呐。
我印象最深的呀,是看到了一块大大的手表,那表上的指针就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刻。
我就想啊,当时戴着这手表的人该经历了多么可怕的瞬间呀!
在馆里慢慢走着,看到那些关于地震的介绍,还有当时抗震救灾的情景展示,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候。
我能感觉到人们的惊慌失措,也能感受到大家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那种力量。
你说奇不奇怪,虽然我没经历过那个时候,但在这儿看着看着就好像自己也身临其境了。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地震场景的地方。
哇,那感觉真的太逼真了!地面摇晃起来,周围的声音也特别吓人。
我当时就想,要是真遇上这样的地震,可咋整哟。
不过好在咱现在有各种先进的抗震技术和措施啦。
从纪念馆出来的时候,我心里沉甸甸的。
这次参观呀,让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啦。
以后呀,我可得好好过每一天,也得多多关心周围的人。
嘿,唐山地震纪念馆,我还会再来的,带着对生命更深的敬畏再来的!。
2019年年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优秀征文.doc

2019年年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优秀征文1976年7月28日,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发生。
如今,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0年,我们悼念遇难的人们,也感谢奋战的战士。
下面是整理的20XX年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优秀征文,欢迎阅读!20XX年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优秀征文篇一:弹指一挥40年。
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都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
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给全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震精神:属于唐山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溃更是可怕。
无数事例证明,每遇重大天灾人祸,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有的人会消极沉沦,陷入强烈的悲痛无法自拔。
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发生过严重次生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灾民精神世界的崩溃,引起社会动乱的发生。
然而,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依靠这种精神支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震后头10年,唐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夺取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巨大胜利;又一个10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第三个10年,跨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唐山地震40年纪念日前夕,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
市委党校副研究员康继祥说:“地震灾难的惨痛可以遗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唐山街头采访,人们对“唐山精神”耳熟能详。
唐山大地震作文范文(通用36篇)

唐山大地震作文唐山大地震作文范文(通用36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唐山大地震作文篇1星期六爸爸带我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电影主要演了1976年在我国唐山发生了一场7.8级的大地震,地震仅仅23秒,一个繁荣的城市灰飞烟灭,一片废墟。
有一对双胞胎姐弟被压在同一块楼板的两端,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条件下,救出其中一位,另一位就会被压死。
在大家的催促下,痛苦的妈妈选择了救弟弟,放弃姐姐,妈妈的话被压在石板下的姐姐听到了,她伤心的哭了,弟弟得救了,却失去了一只胳膊,而他的姐姐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
20年后姐姐考上了医科大,弟弟也从一个蹬三轮的车夫干到了一家公司的老总。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参加了救援队,在地震现场姐姐感受到了,在天灾面前人类是多么的微小,他彻底理解了母亲。
在救援中他和弟弟相知相识了。
他们一起来看妈妈,32年的风霜换来了母女重逢,年迈的妈妈跪在女儿面前请求女儿原谅她,母女抱头痛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天灾是多么的无情,母爱是多么的伟大。
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要理解父母好好学习。
唐山大地震作文篇21976年深夜,唐山,大地震。
突如其来的地震,好似一只巨大凶猛的野兽在地心中耸身一摇,震倒了一排排高耸的楼宇,夺走了一条条灿烂的生命,和睦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
但它永远摧毁不了——一位母亲对儿女三十年来深深的爱与思念。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有这样无奈痛苦的抉择——在挚爱的亲人中,只能救一个,却要压死另一个!当痛苦的母亲咬着牙说出“救弟弟”时,那短短的三个字却比压在身上的大石板还要沉重的压在了姐姐的心里,同样也压在母亲的心里……三十年后,已经恨了母亲三十年的大难不死的姐姐,历经了养母的逝世、爱情的变故,偶遇了弟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抗震纪念碑的作文 导语: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
主碑碑座高 3 米,碑身高 30 米,由 4 根 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唐山抗震纪念 碑的作文 文章,仅供参考! 唐山抗震纪念碑的作文 1 我乘坐汽车由乐亭前往唐山,参观抗震纪念碑。
今年的七月二十八日,是唐 山大地震是一年纪念日,我乘坐汽车由乐亭前往唐山,参观抗震纪念碑。
我来到 唐山市中心广场,抬头仰望,首先映入我眼帘的 是一座高大、雄伟、壮丽的抗 震纪念碑。
我迫不及待地走近它跟前,只见碑身上镶有一块不锈钢匾额,上面写 着金光沉门的一七个大字“唐山抗震纪念碑”。
主碑碑身是由四根梯形独立柱组 成。
碑四周为八块花岗岩浮雕。
主体与浮雕均以分开的单元构件组成, 象征震灾-一一建筑开裂;主体四片又 象征重建唐山的新建筑纷纷拔地而起,表现了新唐山的兴旺发达。
主体上端,犹 如四只伸向天际的手,表现了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
主体下部,有八块浮雕组成 的正方形,象征着祖国四面八方的支援。
碑座四方踏步均为四段,每段七步,共 二十八步,意为“七·二八”。
浮雕中的一幅幅画面,向人们再现了地震时的 情景:抗震大军汇集唐山,抢救伤员,慰间灾民。
这仿佛把人们带列了大地震的 悲惨岁月;“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又犹如民从黑暗中见到曙光,开始了灾后 的新生活·一这是多么逼真的震情!即使没见过地震的人,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 感觉, 这一切, 无不对我有教育深刻的意义参观唐山纪念碑作文参观唐山纪念碑 作文。
我伫立在纪念碑前,从纪念碑处环视着远方。
那繁华的市容,拔地而起的高 楼大厦,冒着青烟的林立烟囱……都为新唐山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看到眼前的 一切,我不禁联想到唐山的过去。
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里就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 和开滦煤矿的兴起,而出现了大工业。
国内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条铁路、第一 袋水泥都是在这里诞生的,所以被誉为“三个第一”。
它还有 “冀东粮仓”、 “北方瓷都”之美称。
现在这座工业城市已经从震后的废墟中崛起, 以它崭新的 姿容屹立在冀东大地上。
在我离开纪念碑时,我又回头再次看了它一眼,英雄 的唐山人民啊!你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青少年一代前进!、 唐山抗震纪念碑的作文 2
1/5
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 (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 内。
广场东西长 320 米,南北宽 170 米,占地公顷广场东部是抗震纪念碑;西部 是抗震纪念馆。
两个主要建筑坐落在东西向同一个轴线上, 纪念碑和纪念馆之间 设有一座大型水池,并通过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使两座建筑相连。
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
主碑碑座高 3 米,碑身高 30 米,由 4 根相互独 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 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 犹如伸向天 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
碑身四周高米处,为 8 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 面八方的支援。
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 重建家 园的英雄业绩。
在碑身高米处镶有一块长米、宽米的不锈钢匾额,上刻原中共中 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
副碑位于主碑北侧米处,碑宽米,高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 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
碑身长米,高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 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由中国书协常务 理事夏湘平书写。
背面为磨光青花岗岩镶嵌,上镌刻英文碑文。
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 4 段, 每段 7 步,共 28 步,象征“七?二八”这一难忘的时刻。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