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3章 管理故事:蜜蜂和苍蝇
管理故事(六)--变化篇

管理故事(六)--变化篇★蜜蜂和苍蝇的不同命运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
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上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
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等书。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青蛙的故事彼德.圣吉在其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制约企业的七大智障之一:青蛙现象。
一只青蛙,如果被人突然放入沸水中,它会奋力跳出:因为它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但如果被放入逐渐加温的水中,它的身体能通过不断的调节来适应周围的水温,到水温高至它无法再适应的时候,青蛙便无力跳出水面,只有等待死亡了。
青蛙对剧烈的威胁能够迅速作出应变的瓜,而对缓慢渐进的危机却不能识别而导致死亡。
一个企业的兴衰也如同青蛙现象。
企业真正的危机并不是突然而来的灾难,而是渐进隐含的危机。
许多企业当面临突发的重大威胁的时候能够众志成诚,咬紧牙关,度过难关,而对于逐渐加剧的危机,则往往习而不察,无动于衷,待到病入膏肓,想尽力应对时,却为时已晚。
蜜蜂和苍蝇的不同命运

蜜蜂和苍蝇的不同命运著名的威克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瓶子平地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向着有光的一边,瓶口敝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只见这些蜜蜂在瓶内纷纷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但瓶底挡住了它们,经过多次飞行后,这些蜜蜂们终于发现,它们永远无法从瓶底飞出去,于是,它们只好认命了,在多次的碰壁飞行之后,终于奄奄一息地停留在光亮的瓶底,听天由命.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倒出来,将瓶子按原样放好,再放进去几只苍蝇.这时情况不同了,没过多久,瓶内的苍蝇一只不剩地全都从瓶口的方向飞了出来.在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苍蝇能够找到出路而蜜蜂却只能坐以待毙呢?原来,蜜蜂思维单一,只认死理,而苍蝇却能灵活变通.当它们被困在瓶里时,蜜蜂只知道朝光亮的方向飞行,不会想别的办法;苍蝇则不同,它们不但向光亮的方向飞行,同时也坚持多方尝试,苍蝇飞行时,或上或下,或背光或向光,一旦发现碰壁,知道此路不通,便马上改变方向,另辟蹊径,最后,终于找到了逃生的方法.在这个有趣的实验中,同为昆虫的蜜蜂与苍蝇,同样身临绝境时,由于各自的生活理念不同,其命运也就截然不同.之所以出现如此相反的结果,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蜜蜂只知道一条道儿走到黑,即使面对无法逾越的瓶底也死不回头,当然只能是身陷困境,坐以待毙;苍蝇却不然,它们靠着不懈的努力,在碰壁之后总结经验,不拘一格,四处突围,最终找到了出路,重获生机.蜜蜂是人类喜爱的昆虫,它的爱岗敬业,追求专一,常常为我们所称颂.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可以说是在好评如潮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为了表现出自己的专一不二,不惜用生命作为代价来保全自己的"高风亮节"以赢得人类的赞美;苍蝇则不同,它们生来就在谩骂中成长,一生备受人类憎恨,它们生于阴暗,长于龌龊,它们永远是人们每见必杀的对象,也正因为如此,它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靠自己的浑身解数,不择手段地以求活命.故此,才能在险境中绝处逢生.由此,也给我们人类的生存开启了另类思维之门.人活在世上,不能自不量力地盲目追求专一,更不能死守"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僵死教条,而是要面对现实,灵活多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调整追求的目标,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事实上,成功的经营者遭受的失败或者犯的错误,并不见得比一般人少,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所受到的挫折和打击,往往要比一般人来得更多,只不过他们勇于尝试,善于改变,直到成功.他们是不欣赏什么空洞的赞美和无益的歌颂的,他们懂得:只有面对,才能迎战.所以,正在追求或惨遭失败的朋友们,不能灰心丧气,尽你所能,努力去做,试试你自己的胆识,发扬你不屈的精神,继续前行,也许你的意见就是与众不同,但是也许你却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蜜蜂与苍蝇的启示

蜜蜂与苍蝇的启示发布:2011-7-23 11:30:05 来源:模具网 编辑:佚名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
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上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
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等书。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
"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当众多的企业高举“定位”的大旗,忙于规划企业五年十年规划时;以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来规划企业未来的道路;其结果却是让企业走入了一条“不归路”。
理论界家们可以高谈“市场聚焦”“竞争优势提炼”等华丽的理论;但企业家而言却应该像“无头的苍蝇”,时时寻找新的突破点。
企业的执着不是“一条路走到黑”,有志者往往事竟不成;成功者无不是嗅觉灵敏,反映快捷之辈。
苍蝇与蜜蜂的伊索寓言故事阅读

苍蝇与蜜蜂的伊索寓⾔故事阅读 寓⾔故事通过⽣活或⾃然的⼀些⼩切⾯来阐述⼀些道理,即便连⼩昆⾍苍蝇和蜜蜂的活动也能给我们⽣活的启⽰。
⼩编为⼤家准备了苍蝇与蜜蜂的寓⾔,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苍蝇与蜜蜂的伊索寓⾔ 苍蝇原本是⽆翅⽆腿的蛆⾍,听到⼈们赞扬蜜蜂,他⼜是妒忌,⼜是眼红,于是便脱去⽩⾊的紧⾝⾐,模仿着蜜蜂的模样,把⾃⼰从头到脚打扮了⼀番。
但是,⼈们照样讨厌他,见了就挥舞蝇拍,撵得他东逃西藏,差点丢了⼩命。
苍蝇跌跌撞撞地逃到池塘⾥,停在⼀朵荷花上,营营地向青蛙诉说道:"青蛙博⼠,有件事我真想不通,想请您评评理。
" 青蛙眨眨⼤眼睛,警惕地说:"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苍蝇忿忿不平地说:"你瞧我,有哪点⼉不如蜜蜂?她有⼀对翅膀,我有⼀对翅膀;她有六条腿,我有腿六条;她会嗡嗡唱歌,我会嗡嗡歌唱;她会在天上绕线线⼉,我也能在天上划圈圈⼉,凭什么她⾼我⼀等?⼀碗⽔端得太不平了。
" 青蛙沉吟地"嗯"了⼀声,挪挪⾝⼦说:"你还有什么想法,都讲出来吧!" 苍蝇蹶着屁股,伸出两条后腿把亮晶晶的翅膀理了理,嘟嘟哝哝地说:"要认真⽐⼀⽐,蜜蜂好多地⽅还不如我呢!你看她那⾝⾐裳,⼀道道黄杠杠⿊条条,俗⽓死了;瞧我,⼀⾝⾦⾐,闪闪发光,多时髦,多漂亮!再看看她那顶帽⼦,黄不黄,⿊不⿊,灰不溜秋的,哪有我这顶红绒帽引⼈注⽬?可⼈们偏偏把她当成宝贝,⼜是给她造房⼦,⼜是给她找鲜花,还带着她乘⽕车、轮船到处旅游;见了我,⼜吹胡⼦⼜瞪眼睛,恨不得把我和同族斩尽杀绝。
您说这公道不公道?" 青蛙"呱呱"⼀叫:"⼀个⼈的价值不在于打扮,⽽在于他对社会的奉献。
蜜蜂虽然没有你那么时髦,但⼈家⾟⾟苦苦地⼯作,为鲜花做媒,为⼈类酿蜜;⽽你呢,外表虽然很漂亮,内⾥却肮脏透顶,整⽇⾥追腐逐臭,飞到哪⼉,就把病菌带到哪⼉。
寓言童话故事蜜蜂和苍蝇

寓言童话故事蜜蜂和苍蝇
寓言童话故事蜜蜂和苍蝇
深秋时分,正碰上一个跟春天一样少有的晴朗天气:云散风停,阳光明媚,那是多么可爱的天气啊,仿佛万物都要复苏似的'。
毛茸茸的蜜蜂,被这明媚、暖和的天气所吸引,从蜂房里飞了出来,高兴得在草丛里飞来飞去,嗡嗡直叫。
蜜蜂并不是为了采蜜而飞出来的(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采蜜啦),而是为了快乐快乐、练一练翅膀才飞出来的。
“你们这样高兴是多么愚蠢啊!”停在草上的苍蝇闷闷不乐、垂头丧气地对蜜蜂说,“难道你们不知道太阳很快就过去,也许今天就要刮风、下雨、开始寒冷起来,我们大家全都要完蛋吗?”
“嗡,嗡,嗡!干吗我们要完蛋呀?”快活的蜜蜂回答说,“阳光普照的时候,我们就出来快乐快乐,天气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躲进温暖的蜂房里去。
早在夏天,我们就已在蜂房里贮存好了许许多多的蜂蜜哪。
”。
蜜峰和苍蝇的寓言故事

蜜峰和苍蝇的寓言故事
蜜峰和苍蝇的寓言故事
蜜蜂初遇苍蝇,一下子就被它那花花绿绿的华丽外衣和绅士般的翩翩风度所吸引,主动提出要和它交朋友,苍蝇满口应承。
于是它们飞到一起,边飞边谈。
“你住在哪儿,怎么平时没见到你呀?”蜜蜂询问着。
“这不奇怪,我平时忙着呢,”苍蝇得意地回答:“若要说到我的'住处,定会使你羡慕不已。
我有一个繁荣热闹的家族,邻居多朋友多,兄弟姐妹就更多;说到物质的享受丰富至极五花八门,而且每天花样更新,吃也吃不完……,如果你愿意,我带你去玩玩如何?我的亲朋好友一定会热情款待你。
”
蜜蜂心动了。
于是苍蝇兴致勃勃地前头引路,蜜蜂跟随其后,一路上飞飞停停,很快就来到了苍蝇的住所。
“到了,多好的场所呀!”苍蝇高兴地叫了起来:“看见了吧,多繁华的天地,多醇香的美味,这样的好住所哪里还能找得到呀。
”
蜜蜂循声音望去,果真是热闹非凡,大大小小的苍蝇乱轰轰地飞舞着,蟑螂在爬行,蛆虫在蠕动;地面上乌七糟八的东西更是应有尽有,脏土废纸菜根烂叶,还有不少鱼骨肉渣——原来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大垃圾场,这就是苍蝇吹崇备至的居处。
蜜蜂大失所望。
当苍蝇还在喋喋不休地夸耀它所神往的住所时,蜜蜂连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它不愿再搭理苍蝇,迫不及待地扑扇着双翼飞离这个地方。
“唉,怪我没眼力,怎么会被它华丽的装饰所迷惑了呢?”蜜蜂感到十分懊悔,边飞边地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总算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认识一个人内心世界,不能只看它的外表;如果别人所唾弃的废物被它视为珍品,那么它的精神境界肯定高尚不到哪里去的。
”。
克洛洛夫苍蝇和蜜蜂的道理

克洛洛夫苍蝇和蜜蜂的道理
苍蝇和蜜蜂,这两种小昆虫,生活在我们周围,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能带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让我们来看看克洛洛夫苍蝇。
克洛洛夫苍蝇是一种烦人的害虫,它们喜欢在垃圾堆中觅食,而且总是不停地嗡嗡叫,给人带来许多困扰。
它们的行为让我们想到了一个道理:不要沉迷于琐事。
就像克洛洛夫苍蝇一样,它们在垃圾堆中找到了食物,但却忽略了其他更有价值的事物。
我们人类也要学会分辨事物的轻重缓急,避免被琐事困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蜜蜂。
蜜蜂是勤劳的小动物,它们辛勤地采集花蜜,制作蜂蜜,为整个蜂群提供养分。
蜜蜂的行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
就像蜜蜂一样,我们也应该勤奋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蜜蜂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团结合作。
蜜蜂属于社会性昆虫,它们在蜂群中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启示: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实现更大的目标。
正如蜜蜂一样,团结合作可以创造奇迹。
克洛洛夫苍蝇和蜜蜂的道理,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琐事,要努力工
作并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要学会团结合作。
这些道理虽然简单,但却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让我们从这两种小昆虫身上汲取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哲理故事之蜂死蝇生的思考

蜂死蝇生的思考
哲理故事虽小,但是却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由一段段的故
事组成的,只有你用心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故事就能为你所用。
阅读这些具有哲理意义的小故事,那是别人走过的路,也是你未来人生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们来分享哲理故事中的蜂死蝇生的思考。
精彩故事内容:
大自然给予两种昆虫——蜜蜂和苍蝇以相同的生存条件。
然而蜜蜂和苍蝇却不
是一个活法。
蜜蜂积累财富无止无休,它们恨不能把天下的蜜、粉都采集到巢中,所以,只要外界还有蜜有粉,它们就不会休息。
疲惫不堪、早衰和过劳死的现象,是
它们无法排解的尴尬和不幸。
苍蝇,饿则求食,饱则安息,它们虽无丰厚之积累,却能养精蓄锐,活得自在。
蜜蜂一旦分居,便将同类视为异己。
它们常会因食源短缺而你争我夺,战
事迭起,弄得两败俱伤。
苍蝇不然,它们共食而不争食,更不会去东征西讨。
穷日子,反让它们太太平平地活个够。
蜂不改向,蝇寻生路。
有人做过试验,将数量相等的若干只蜜蜂和苍蝇放
进一只透明的玻璃瓶,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光源,将瓶身与瓶口置于黑暗
之中。
结果,瓶中的蜜蜂只只都朝着光源挣扎而死,而苍蝇却都从背着光源的
瓶口飞走了。
善良的人们永远热爱蜜蜂,赞赏蜜蜂的勤劳和勇敢,批评苍蝇的自私与懒惰,但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蜜蜂的种种积重难返,实在是生命的一大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小故事:蜜蜂和苍蝇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
如果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地方;它们不停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因而,这种奇怪障碍就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苍蝇则对事物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吸引四下飞,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获自由和新生。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试错、冒险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
”
当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管理模糊性、管理不确定性,业已成为企业面临的头号难题。
不确定性已经并将长期成为折磨企业的一种“慢性疾病”:比如,许多公司已停止印发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几乎刚刚制定出来就会变得过时。
这个故事的启示在于:面对趋于复杂的世界,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
管理者必须拥有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通过环境分析来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就像上述实验中的苍蝇一样。
资料来源:68个经典管理小故事中国MBA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