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葡萄糖的生产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双丙酮-d-葡萄糖的制备

双丙酮-d-葡萄糖的制备

双丙酮-d-葡萄糖的制备
双丙酮-d-葡萄糖是一种标记化合物,通常用于生物化学和药物研究。

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 首先,从葡萄糖出发,将葡萄糖转化为双丙酮-d-葡萄糖的前体化合物。

这可以通过将葡萄糖与特定的化学试剂进行反应,例如丙酮和重氮化合物,来实现。

2. 接下来,对前体化合物进行适当的修饰,以引入deuterium (氘)标记。

这可以通过与氘化试剂进行反应来实现。

3. 最后,经过一系列纯化和结构鉴定步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双丙酮-d-葡萄糖。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需要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并且需要使用高度纯净的原料和试剂,以确保最终产物的纯度和标记效率。

同时,这个过程也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步骤,以确保安全性和高产率。

制备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实验操作的环保性和成本效益,以选择最佳的制备方法。

总的来说,双丙酮-d-葡萄糖的制备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化学过程,需要高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

第六章葡萄糖

第六章葡萄糖
生产含水α-葡萄糖在50℃ 以下冷却结晶,生产无水 α-和无水β-葡萄糖在较 高温度用真空罐蒸发结晶。
实用文档
在葡萄糖工业的发展初期,不了解葡萄糖溶 液中各异构体的平衡关系和有关规律性,曾 误认为与蔗糖相似,试用蔗糖结晶的方法, 遇到很大的困难。蔗糖溶液中不含有异构体, 情况简单得多。以后研究了葡萄糖溶液中的 平衡体系、结晶规律,于1920年以后确定了 目前通用的工艺,葡萄糖生产才得到大发展。
实用文档
工业上生产的葡萄糖产品除这3种外,还有 “全糖”,为省掉结晶工序由酶法糖浆直接 制成的产品。
酶法所得淀粉糖化液的纯度高,甜味纯正, 能够喷雾干燥直接制成颗粒状全糖,也可凝 固成块状,再粉碎成粉末状全糖。
这种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时间快,成本较 低,虽然质量不及结晶葡萄糖,但适于多种 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应用。
表中数据是纯度90%的酸法淀粉糖化液在40℃的试 验结果。过饱和度虽能促进结晶速度,但工业生产 却不能用过高的过饱和度,因为结晶速度快,易于 产生伪晶,颗粒细小,分蜜困难,也影响产品的质 量。
由酸法糖化液结晶,一般保持过饱和度在1.15 ~ 1.25之间,母液再结晶,因为纯度较低,一般保持 稍高的过饱和度,在1.20~1.40之间。
第六章 葡 萄 糖
工业上生产的结晶葡萄糖有含水α-葡萄糖、 无水α-葡萄糖和无水β-葡萄糖3种。前1种 的生产最为普遍,产量也最大,后两种的产 量较小,α-葡萄糖现在很少生产。这3种产 品在若干性质方面存在差别,简单地表示于 表7-1。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含水α-葡萄糖含有一个分子水,理论含水量为9.1%, 工业上生产一般干燥到含水量约 8.5%。
实用文档
葡萄糖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加,见 表7-2,表中数据都是 指平衡状态的溶解度。

焦糖色生产工艺流程图

焦糖色生产工艺流程图
调配罐
加水调配到指定的粘稠度和波美度
调配
调配罐
将浓缩后的液体葡萄糖(6000kg)通过管道打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食品级碳酸氢铵
工艺流程图(普通法)
葡萄糖母液浓缩反应调配灌装入库
注:为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控制参数
关键控制点
主要设备
主要工艺参数
反应
反应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蒸汽加热至150°C左右,开盖反应约10小时,反应完毕后循环水冷却至80°C以下
调配
工艺流程图(亚硫酸铵法)
葡萄糖母液浓缩混料反应冷却调配过滤灌装入库
注:为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控制参数
关键控制点
主要设备
主要工艺参数
反应
反应釜
间接蒸汽升温至140°C,密闭反应约4小时,温度在140-150°C,压力在0.3-0.4MPa,直到达到产品所需的吸光度后反应完毕,循环水冷却至80°C以下。
调配
调配罐
将浓缩后的液体葡萄糖(6000kg)通过管道打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亚硫酸铵和焦亚硫酸钠
工艺流程图(氨法)
葡萄糖母液浓缩混料反应冷却调配过滤灌装入库
注:为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控制参数
关键控制点
主要设备
主要工艺参数
反应
反应釜
密闭反应约4小时,温度140-150°C,压力0.3-0.4MPa,然后开盖继续加热反应4小时,需根据当时情况投入少量食品级复配消泡剂,反应完毕后循环水冷却至80°C以下

液体葡萄糖

液体葡萄糖

液体葡萄糖又称中转化葡萄糖浆。

中转化葡萄糖浆主要生产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和酶解法。

由酸法水解工艺可知,以淀粉为原料应用酸水解法制备糖液,由于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会产生一些不可发酵性糖及其一系列有色物质,这不仅降低了淀粉转化率,而且生产出来的糖液质量差,在水解程度上不易控制等缺点。

酸酶法工艺虽能较好地控制糖化液最终DE值,但和酸法一样,仍存在一些缺点,设备腐蚀严重,使用原料只能局限在淀粉,反应中生成副产物较多,最终糖浆甜味不纯。

自60年代以来,国外在酶水解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使淀粉水解取得了重大突破,日本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采用了这种先进的制糖工艺。

酶解法制糖工艺是以作用专一性的酶制剂作为催化剂,因此反应条件温和,复合和分解反应较少,因此采用酶法生产不仅可提高淀粉的转化率及糖液的浓度,而且还可大幅度地改善了糖液的质量,是目前最为理想、应用最广的制糖方法。

本工艺采用酶解法。

酶解法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第二步,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化为葡萄糖。

生产上这两步分别称为液化和糖化。

淀粉酶解法的两个步骤酶水解位置水解次序水解产物液化淀粉酶1,4糖苷键无先后次序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异麦芽糖、低聚糖糖化糖化酶1,4和1,6 从非还原性葡萄糖糖苷键末端开始(1)生产工艺CaCl2+耐高温α一淀粉酶糖化酶淀粉调浆配料液化糖化过滤脱滤渣色离子交换真空浓缩成品(2)操作要点一、调浆:将淀粉加水调浆成淀粉乳,淀粉乳浓度控制在30%左右,用Na2C03调节pH值至6.2左右,加入0.15%(固形物)的氯化钙作为淀粉酶的保护剂和激活剂,最后加入0.03%(固形物)耐高温α-淀粉酶,搅拌。

二、液化:1 液化机理液化使用α一淀粉酶,它能水解淀粉和其水解产物分子中的α一1,4糖苷键,使分子断裂,黏度降低。

α一淀粉酶属于内酶,水解从分子内部进行,不能水解支链淀粉的α一1,6葡萄糖苷键,当α一淀粉酶水解淀粉切断α一1,4键时,淀粉分子支叉地位的α一1,6键仍然留在水解产物中,得到异麦芽糖和含有α一1,6键、聚合度为3~4的低聚糖和糊精。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发布时间:2021-12-23T05:13:04.08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6期作者:盛松杰曹蕾[导读] 中国药典载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处方和质量标准。

处方由葡萄糖酸钙100克、乳酸5克、氢氧化钙0.5克、蔗糖200克、香精适量和水加至1000毫升组成。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9摘要:中国药典载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处方和质量标准。

处方由葡萄糖酸钙100克、乳酸5克、氢氧化钙0.5克、蔗糖200克、香精适量和水加至1000毫升组成。

由于该品系葡萄糖酸钙的过饱和溶液,按此配方生产的成品放置一个月左右,约有5%的样品析出白色结晶,严重影响药品质量。

据报道,乳酸钙、α-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钠和氯化钠对葡萄糖酸钙有增溶作用。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制备;质量控制;钙是重要的人类生命元素之一,钙元素不仅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物质,同时也是保证人类肌肉功能、神经功能的必要物质。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是一种使用较为方便、高效的钙制剂,在医疗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使用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给这种口服液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影响。

一、处方与制法1.处方。

葡萄糖酸钙70 g,乳酸2 g,氢氧化钙0.5 g,蔗糖200 g,乳酸钙20 g,香精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加至1000 ml。

2.制法。

称取葡萄糖酸钙70 g溶于500 ml灭菌注射用水中加热搅拌溶解后,再依次加入乳酸2 g,氢氧化钙0.5 g,乳酸钙20 g,蔗糖200 g 搅拌溶解,加水蜜桃香精适量,再加灭菌注射用水至全量,加活性炭1 g,冷却至(40±2)℃,先用滤纸过滤,再用0.8μ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100℃热压灭菌30 min即得。

二、质量标准1.性状。

该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或粘稠液体;气芳香,味甜。

2.鉴别。

①取该品约0.1 g,加水5 ml溶解后,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深黄色;②该品的水溶液显钙盐的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附录Ⅲ)。

液体葡萄糖的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葡萄糖的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葡萄糖的生产工艺流程!j i I !i i 主要淀粉糖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液体葡萄糖一、性质及应用液体葡萄糖是我国目前淀粉糖工业中最主要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糖果、糕点、饮料、冷饮、焙烤、罐头、果酱、果冻、乳制品等各种食品中,还可作为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该产品甜度低于蔗糖,黏度、吸湿性适中。

用于糖果中能阻止蔗糖结晶,防止糖果返砂,使糖果口感温和、细腻。

葡萄糖浆杂质含量低,耐储存性和热稳定性好,适合生产高级透明硬糖;该糖浆黏稠性好、渗透压高,适用于各种水果罐头及果酱、果冻中,可延长产品的保存期。

液体葡萄糖浆具有良好的可发酵性,适合面包、糕点生产中的使用。

二、主要生产工艺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

1、酸法工艺酸法工艺是以酸作为水解淀粉的催化剂,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酸水解时,随着淀粉分子中糖苷键断裂,逐渐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和各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葡萄糖多聚物。

该工艺操作简单,糖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设备投资少。

1) 工艺流程酸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淀粉——调浆——糖化——中和——第一次脱色过滤——离子交换——第一次浓缩——第二次脱色——过滤——第二次浓缩——成品图酸法工艺流程2) 操作要点(1) 淀粉原料要求常用纯度较高的玉米淀粉,次之为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

(2) 调浆在调浆罐中,先加部分水,在搅拌情况下,加入粉碎的干淀粉或湿淀粉,投料完毕,继续加入80C左右的水,使淀粉乳浓度达到22〜24波美度(生产葡萄糖淀粉乳浓度为12〜14波美度),然后加入盐酸或硫酸调值为 1 .8。

调浆需用软水,以免产生较多的磷酸盐使糖液混浊。

(3) 糖化调好的淀粉乳,用耐酸泵送入耐酸加压糖化罐。

边进料边开蒸汽,进料完毕后,升压至(2 . 7〜2. 8) X 104(温度142〜144C ),在升压过程中每升压0. 98X 10 4,开排气阀约0 . 5 ,排出冷空气,待排出白烟时关闭,并借此使糖化醪翻腾,受热均匀,待升压至要求压力时保持3〜 5 后,及时取样测定其值,达38〜40 时,糖化终止。

葡萄糖生产工艺

葡萄糖生产工艺

10

葡萄糖不经消化能被身体直接吸收,所以适合病人食 用;也能直接注射到血液中去,供病人急用;每克无水葡 糖糖供给热能1874卡。 • 医药用葡萄糖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注射用葡萄糖需 要高纯度,浓度一般为5%,因为这个浓度与身体组织细 胞具有相等的渗透压力。 • 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力,注射到血液中, 会将组织中的水分吸收到血液中来。但在特殊情况下,却 可利用这种作用治病,如治疗脑水肿。还有利尿作用。 • 葡萄糖常与生理食盐水一并注射,这是因为当身体损 失大量水分的时候,不仅需要补充葡萄糖,还需要补充钠 和氯,以保持身体体液酸碱的平衡。
• 三、助滤剂: • 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由古代硅藻的 遗骸组成。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如:多孔性、较低 的浓度、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的不可压缩性及化学稳 定性,特点是多孔而轻,表面积很大。 • 硅藻土的单体多成长针状,沉积于滤布上形成硅藻土 层的孔隙,比原滤布的滤孔小的多,能阻挡很细小的固 体颗粒如糖液中的蛋白质。 • 硅藻土没有化学活性,与糖液不起因何化学反应,不 影响葡萄糖溶液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葡萄糖生产中使用 硅藻土的目的就是吸附、过滤糖液中的蛋白质等杂质。
17
活性炭图片
18
• 五、离子交换树脂 • 1、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吸附并去除微量杂质的一种材料。 糖溶液里含有一些微量的溶于糖液里的无机盐类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呈电离状态,以正负离子的形式溶于糖液中。 离子交换的目的就是除去糖液中的无机盐类有害物质,进 一步精制提纯糖液。 • 2、离子交换树脂是高分子合成的化合物,分为阳离子树 脂和阴离子树脂等不同的型号。 • 【1】 阳离子交换树脂是聚苯乙烯或酚醛合成的树脂,具 有交换酸基,如:磺酸基(-SO3H),这种酸基虽然连接 在树脂结构上,但性质仍如游离酸,能交换除去糖液中的 ++ + Na 、Ca 等阳离子类。 • 【2】 阴离子交换树脂是脂肪族或芳香族化合物聚合而成 的树脂;具有碱性强弱不同的胺基,如叔胺基-NH2等。这 种胺基虽然连接在树脂结构上,但性质仍如游离胺,能交 换除去糖液中的CI 离子类。从而达到除去无机盐之目的

结晶葡萄糖生产工艺简介

结晶葡萄糖生产工艺简介

2.1 、 液 化 ( 3 )
不同液化液DE值加酶量与液化时间控制表
序号
液化液DE值 加量(kg/T•Ds)液化时间(分钟)
1
13%
0.38
120
2
15%
0.42
120
3
16%
0.45
120
4
17%
0.50
120
二、结晶葡萄糖生产工艺
2.2、降温、调PH 95℃液化液经过闪蒸降温到约75~78 ℃,使用板式换
140 吨 蒸 发 器
二、结晶葡萄糖生产工艺
2.7、一次蒸发
二、结晶葡萄糖生产工艺
2.8、二次脱色 来自140T一次蒸发糖液和分离机母液按7:3到6:4比 例混合,进入脱色罐,按2.5~3.0‰比例加入新活性炭 ,在80~83℃、搅拌条件下,至少停留30分钟,使活 性炭充分吸收色素物质,然后再经泵送入板框过滤机, 使活性炭与糖液分离开来,滤液澄清后用泵送入离子交 换前罐。拆机后的滤渣,用绞龙输出作为废碳外售。
一、基本概念
1.2、DX值 糖化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为DX值。
DX 值 葡 干萄 物糖 质含 含量 量( (%%) )100%
一、基本概念
1.3、淀粉
淀粉是一种多糖,由葡萄糖缩水而成。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
支链淀粉。普通玉米直链淀粉占26%,支链淀粉占74%。
(C6H10O5)n+H2O→nC6H12O6→n.C6H12O6··H2O
淀粉
水 葡萄糖 一水葡萄糖
162
18 180
198
100g
111.11g
122.22g
87.5g
97.125g
106.94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淀粉糖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液体葡萄糖
一、性质及应用
液体葡萄糖是我国目前淀粉糖工业中最主要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糖果、糕点、饮料、冷饮、焙烤、罐头、果酱、果冻、乳制品等各种食品中,还可作为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该产品甜度低于蔗糖,黏度、吸湿性适中。

用于糖果中能阻止蔗糖结晶,防止糖果返砂,使糖果口感温和、细腻。

葡萄糖浆杂质含量低,耐储存性和热稳定性好,适合生产高级透明硬糖;
该糖浆黏稠性好、渗透压高,适用于各种水果罐头及果酱、果冻中,可延长产品的保存期。

液体葡萄糖浆具有良好的可发酵性,适合面包、糕点生产中的使用。

二、主要生产工艺
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

1、酸法工艺
酸法工艺是以酸作为水解淀粉的催化剂,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酸水解时,随着淀粉分子中糖苷键断裂,逐渐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和各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葡萄糖多聚物。

该工艺操作简单,糖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设备投资少。

1)工艺流程
酸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淀粉——调浆——糖化——中和——第一次脱色过滤——离子交换——
第一次浓缩——第二次脱色——过滤——第二次浓缩——成品
图酸法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淀粉原料要求常用纯度较高的玉米淀粉,次之为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

(2)调浆在调浆罐中,先加部分水,在搅拌情况下,加入粉碎的干淀粉或湿淀粉,投料完毕,继续加入80℃左右的水,使淀粉乳浓度达到22~24波美度(生产葡萄糖淀粉乳浓度为12~14波美度),然后加入盐酸或硫酸调pH值为1.8。

调浆需用软水,以免产生较多的磷酸盐使糖液混浊。

(3)糖化调好的淀粉乳,用耐酸泵送入耐酸加压糖化罐。

边进料边开蒸汽,进料完毕后,升压至(2.7~2.8)×104pa(温度142~144℃),在升压过程中每升压0.98×104pa,开排气阀约0.5 min,排出冷空气,待排出白烟时关闭,并借此使糖化醪翻腾,受热均匀,待升压至要求压力时保持3~5 min后,及时取样测定其DE值,达38~40时,糖化终止。

(4)中和糖化结束后,打开糖化罐将糖化液引人中和桶进行中和。

用盐酸水解者,用10%碳酸钠中和,用硫酸水解者用碳酸钙中和。

前者生成的氯化钙,溶存于糖液中,但数量不多,影响风味不大,后者生成的硫酸钙可于过滤时除去。

糖化液中和的目的,并非中和到真正的中和点pH值7,而是中和大部分盐酸或硫酸,调节pH值到蛋白质的凝固点,使蛋白质凝固过滤除去,保持糖液清晰。

糖液中蛋白质凝固最好pH值为4.75,因此,一般中和到pH值4.6~4.8为中和终点。

中和时,加入干物质量0.1%的硅藻土为澄清剂,硅藻土分散于水溶液中带负电荷,而酸性介质中的蛋白质带正电荷,因此澄清效果很好。

(5)脱色过滤中和糖液冷却到70~75℃,调pH值至4.5,加入于物质量0·25%的粉末活性炭,随加随搅拌约5 min,压人板框式压滤机或卧式密闭圆桶形叶滤机过滤出清糖滤液。

(6)离子交换将第一次脱色滤出的清糖液,通过阳一阴一阳一阴4个离子交换柱进行脱盐提纯。

(7)第一次浓缩将提纯糖液调pH值至3.8~4.2,用泵送入蒸发罐保持真空度66. 661 Pa以上,加热蒸汽压力不超过0.98×10。

Pa,浓缩到28~31波美度,出料,进行第二次脱色。

(8)第二次脱色过滤第二次脱色与第一次相同。

第二次脱色糖浆必须反复回流过滤至无活
性炭微粒为止,再调pH值至3.8~4.2。

(9)第二次浓缩与第一次浓缩相同,只是在浓缩前加入亚硫酸氢钠,使糖液中二氧化硫含量为0.001 5 %~0.004%,以起漂白及护色作用。

蒸发至36~38波美度,出料,即为成品。

2、酸酶法工艺
由于酸法工艺在水解程度上不易控制,现许多工厂采用酸酶法,即酸法液化、酶法糖化。

在酸法液化时,控制水解反应,使DE值在20%~25%时即停止水解,迅速进行中和.调节pH 值4.5左右,温度为55~60℃后加葡萄糖淀粉酶进行糖化,直至所需DE值,然后升温、灭酶、脱色、离子交换、浓缩。

3、双酶法工艺
酸酶法工艺虽能较好地控制糖化液最终DE值,但和酸法一样,仍存在一些缺点,设备腐蚀严重,使用原料只能局限在淀粉,反应中生成副产物较多,最终糖浆甜味不纯,因此淀粉糖生产厂家大多改用酶法生产工艺。

其最大的优点是液化、糖化都采用酶法水解,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几乎无腐蚀;可直接采用原粮如大米(碎米)作为原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糖液纯度高、得率也高。

(1) 生产工艺
双酶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淀粉——调浆——液化——糖化——脱色——离子交换——真空浓缩
图双酶法生产多糖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淀粉乳浓度控制在30%左右(如用米粉浆则控制在25%~30%),用Na2C03调节pH值至6.2左右,加适量的CaCl2,添加耐高温α一淀粉酶10 u/g左右(以于淀粉计,u为活力单位),调浆均匀后进行喷射液化,温度一般控制在(110±5) ℃,液化DE值控制在15%~20%,以碘色反应为红棕色、糖液中蛋白质凝聚好、分层明显、液化液过滤性能好为液化终点时的指标。

糖化操作较为简单,将液化液冷却至55~60℃后,调节pH值为4.5左右,加人适量糖化酶,一般为25~100 u/g(以干淀粉计),然后进行保温糖化,到所需DE值时即可升温灭酶,进
入后道净化工序。

淀粉糖化液经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得澄清糖液,仍需再进行脱色和离子交换处理,以进一步除去糖液中水溶性杂质。

脱色一般采用粉末活性炭,控制糖液温度80℃左右,添加相当于糖液固形物1%活性炭,搅拌0.5 h,用压滤机过滤,脱色后糖液冷却至40~50℃,进入离子交换柱,用阳、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精制,除去糖液中各种残留的杂质离子、蛋白质、氨基酸等,使糖液纯度进一步提高。

精制的糖化液真空浓缩至固形物为73%~80%,即可作为成品。

葡萄糖浆
食品产业网(2006-6-22 15:58:50)
产品名称:葡萄糖浆
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
淀粉乳→液化→糖化→过滤澄清→活性炭脱色→离子交换→浓缩→干燥→成品
操作要点
(1)淀粉液化:先将淀粉调成21波美度,用Na2CO3溶液调pH值到6.0-6.5,加入醋酸钙调节钙离子浓度到0.01M,加入需要的液化酶,进行糊化、液化,淀粉浆的温度从35℃增加到148℃,经过液化的淀粉浆卸出,引入保温罐中,在85℃时再把剩余的酶加入,放置20-30min,冷却后转入糖化工艺。

(3) 糖化:经过液化的液化液,葡萄糖值达到15~22,pH 6一6.5。

为此降温到60℃左右,用盐酸凋节pH值到4-4.3,加入所需糖化酶混匀,保持60±2℃进行糖化。

糖化作用时间需48~60h,糖化后要求葡萄糖值达97-98。

(3)澄清过滤:糖化液中含有一些不溶性的物质,须通过过滤。

过滤用回转式真空过滤器,所得澄清糖液收集于贮罐内,等待脱色。

(4)脱色过滤:将糖液用泵送至脱色料罐{内装有搅拌},加热至80℃,加入活性炭混合均匀,脱色20-30min。

然后打入真空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的糖液,收集于贮罐内。

(5)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柱有三套,连续运转。

每一离了交换柱可连续运转30h,经脱色的糖液进行离子交换,除去糖液中的离子型杂质(如无机盐、氨基酸)和色素,成为无色透明液体。

(6)浓缩:通过浓缩使葡萄糖液的浓度从35%增加到54%-67%。

(7)喷雾结晶干燥:将糖液浓缩到67%,混入0.5%含水葡萄糖晶种,在20℃下结晶,保持缓慢搅拌8h左右,此时糖液中有50%结晶出来。

所得糖膏具有足够流动性,仍能送到喷雾干燥器中。

经喷雾干燥后的成品。

设备信息:反应罐:5000升,板框过滤机、真空浓缩蒸发器、脱色料罐、离子交换柱,喷雾干燥设备
厂房投资:日产5吨,投资500万元。

产品描述:葡萄糖浆是采用全酶法生产,糖化液含葡萄糖百分率达95%~97%,其余为低聚糖。

纯度高、甜味纯正。

产品可经喷雾干燥成颗粒状,也可经冷凝成块状,然后再加工成粉末状产品,成为粉末葡萄糖。

工艺简单、成本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