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合集下载

常见水生植物简介(附图

常见水生植物简介(附图

常见水生植物简介(附图——浮水植物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水里和水边的植物自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植物。

许多这类植物娇嫩可人,本人偶然兴起,特介绍一些给朋友们欣赏(不限于江南)。

本文将不断更新,力图做到比较全面1、茶菱【科属分类】胡麻科茶菱属【中文别名】【生长习性】常群生在池塘或湖泊中,适应性广,最适温度为1 8~3 2 oC。

植株形体小,生长速度较慢。

适应全日照环境。

【园林用途】用于小型水体边缘或浅水水体绿化,常作成片栽培,形成水体覆盖景观。

容器栽培可在庭院、室内造景观赏。

【产地分布】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2、莼菜【科属分类】睡莲科莼菜属【中文别名】蒪菜、马蹄菜、湖菜、菁菜【产地分布】主产于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湖北省西部利川市境内3、大薸【科属分类】天南星科大薸属【中文别名】大薸、大萍、水莲、肥猪草、水芙蓉【生长习性】性喜高温高湿,不耐严寒【园林用途】在园林水景中,常用来点缀水面。

庭院小池,植上几从大薸,再放养数条鲤鱼,使之环境优雅自然,别具风趣。

有发达的根系,直接从污水中吸收有害物质和过剩营养物质,可净化水体【产地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或栽培。

4、凤眼莲(水葫芦)【科属分类】雨久花科凤眼莲属【中文别名】水葫芦、凤眼蓝、水葫芦苗【生长习性】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

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

【园林用途】常是园林水景中的造景材料。

植于小池一隅,以竹框之,野趣幽然。

除此之外,凤眼莲还具有很强的净化污水的能力。

【产地分布】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5、浮萍【科属分类】浮萍科【中文别名】水萍、萍子草、田萍【产地分布】广布全国6、槐叶萍【科属分类】槐叶苹科槐叶萍属【中文别名】槐叶苹、蜈蚣萍、山椒藻【生长习性】蕨类植物,一年生浮水性蕨类水生植物,本种为无根性植物,水下根状体为沉水叶。

【产地分布】从中国东北到长江以南地区都有分布7、两栖蓼【科属分类】蓼科蓼属【园林用途】叶大,花穗大,粉红色花序惹人喜爱,是园林水景颇佳的观赏植物。

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对水环境的适应

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对水环境的适应

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对水环境的适应水生植物是一类在水中或水边生长的植物,它们根据其对水的利用方式、对水质要求以及生长习性而被归为不同的生态类型。

下面将介绍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以及其对水环境的适应。

1. 湿生植物湿生植物是一类在湿地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包括沼泽和泥炭地植物。

它们通常长有长久湿润的根系,可以在湿地中良好地定居。

由于湿地通常含有非常高的水分含量,因此湿生植物的根系需要特定的生理学和适应性来处理这些条件。

常见的湿生植物有马齿苋、香蒲、芦苇等。

2. 浅水植物浅水植物是一类在水浅处生长的植物,大部分的根茎、叶片长在水下,但是不一定完全浸入水中。

这种植物通常需要受光合作用的支持,因此在光亮充足的浅水地区更容易生长。

对于浅水植物来说,多肉的茎和根系非常透水,在水中摇摆能够有效防止积水,还能固定蚯蚓等水生动物。

常见的浅水植物有水葱、香蒲、水蓼等。

水底植物是一类完全生长在水下的植物。

这些植物的根系特别适合在水中生长,因为它们不需要支撑茎或附着器从水底下吸取营养。

通常水底植物的根系比叶片更为发达,它们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实现对生长所需氧气的需求。

常见的水底植物有茉莉花、绒球藻、水生花卉等。

4.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一类悬浮在水表面或水中的植物。

它们通常是被固定到细长的茎或根的底部,茎或根的底部会浮在水面上。

这种植物通常的适应是在低速水流和平静的水面上。

浮游植物需要依赖水流来运输养分,它们没有根系,而是由水中的营养物质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

常见的浮游植物有睡莲、荷花等。

总的来说,不同的水生植物因为其生理学适应性和生长习性不同而被归为不同的生态类型,对于不同水生植物,人们需掌握其特点和对水质要求,在选择引种、整治水生环境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见水生植物类型与其在环境改良中的应用

常见水生植物类型与其在环境改良中的应用

常见水生植物类型与其在环境改良中的应用水生植物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其根系和茎均在水中生长。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同时也能够净化水质和改良水土环境。

水生植物的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类型及其在环境改良中的应用。

一、浮叶植物浮叶植物又称为漂浮植物,其茎和叶子浮在水面上,根部则悬浮在水下。

浮叶植物有着较宽的叶子和根茎,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

常见的浮叶植物有:睡莲、荷花、水葫芦等。

浮叶植物在环境改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净化水质,二是修复水生生态系统。

浮叶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特别是对氮和磷的吸收能力比较强,它们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自身组织的生物量。

因此,通过引入浮叶植物来治理富营养化的湖泊或河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同时,浮叶植物也能够在水中形成绿化带,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二、水下植物水下植物是指在水中生长,茎和叶子完全浸在水中的植物。

水下植物根据其生长习性可以分为浅水水下植物和深水水下植物。

浅水水下植物主要生长在浅水区,比较耐寒,如水芹、水鱼藻等。

深水水下植物生长在较深的水域,比较耐热,如茭白、菹草等。

水下植物在环境改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净化水质,二是保护生态系统。

水下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减少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生态系统中,水下植物起到了保护岸线和水生生物的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三、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是指在水中生长,但茎和叶子均沉在水底的植物。

它们的根部则扎在泥沙中,能够吸收泥沙中的营养物质,如:水苏、水莲花等。

沉水植物在泥沙层上形成一层丰富的沉积物,对保持水土结构和水源涵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沉水植物在环境改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保护水土和建立水文生态系统。

它们能够稳定土壤,抑制泥沙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区的侵蚀破坏。

水生植物种类及应用

水生植物种类及应用

水生植物种类及应用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植物。

它们有着特殊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和生理机制,能够从水中获取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浮游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

它们在生态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及其应用。

首先是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是一类微小的植物,主要包括藻类和细菌等。

它们以浮游的方式存在于水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产生有机物质和氧气,起到调节水体氧气含量和水质的作用。

同时,浮游植物是水体中最基本的食物来源,对于维持水体食物链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次是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是指在水中漂浮的植物,如睡莲、睡菜等。

漂浮植物的根部悬浮在水下,茎和叶子浮在水面上。

漂浮植物能够有效地利用水中的阳光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可以提供阴凉和庇护,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再次是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是指完全生活在水下的植物。

如凤眼莲、水韭菜等。

沉水植物通过长出长茎和叶片来适应水生环境。

它们能够吸收水中的养分,同时还可以帮助净化水体,控制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维持水质清洁。

沉水植物也是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最后是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能够忍受湿地环境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

湿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中。

湿生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够稳固沉积物,减缓水流速度,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固定岸滩的作用。

同时,湿生植物还能吸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净化湿地和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湿生植物还可以作为材料用于编织、制作家具和建筑材料等。

除了这些常见的水生植物,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水生植物。

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质、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污水处理、水池养鱼、园林绿化等。

同时,水生植物也是许多人工湿地和人工水体中的重要景观元素,能够增添水景的美感。

因此,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保护水生植物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园林景观水生植物的应用及技术

园林景观水生植物的应用及技术

园林景观水生植物的应用及技术水生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一种。

它们因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生命形态,常常被用于提升园林美学价值和营造自然氛围。

水生植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生长地点可分为淡水水生植物和盐水水生植物;按照生物学分类学可分为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一、淡水水生植物淡水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塘泊中的水生植物。

它们是园林景观中常用的水生植物。

淡水水生植物根系发达,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比较常见的淡水水生植物有荷花、菖蒲、香蒲、水仙等。

这些植物在园林中常常被应用于建筑物、台阶、石墩等场合,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二、盐水水生植物盐水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海水、河口、沼泽湿地等咸水环境中的植物。

这些植物的根部能够耐受盐分,吸收含盐的水分,比较常见的盐水水生植物有海茄苳、碱蓬、盐蒿等。

这些植物在园林中可用于向游客展示海洋或咸水湿地生态,或营造异域风情。

三、水生植物的技术水生植物的技术包括种植技术和养护技术两个部分。

种植技术方面,水生植物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

对于淡水水生植物来说,种植的水质需要经过专业调整,同时要注重水中营养物质的供给。

对于盐水水生植物来说,需要选择含盐度适宜的环境,不宜在长期淡水环境中生长。

另外还要注意植物与水的接触方式,以保证植物根部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养护技术方面,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修剪,在生长季节还需要适时添加营养物质。

同时需要关注植物是否感染病虫害,做好防治工作,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总之,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园林景观中的数十种水生植物,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具有水性特色的环境,使园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生命力。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如下:
生态功能:
1. 水生植物能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养分和有害物质,如氮、磷等,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减少水华和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2. 水生植物的叶片和茎干能够吸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如重
金属、农药等,净化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透明度。

3. 水生植物还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栖息地提供和生物多样
性保护,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资源应用:
1. 水生植物可用于河道景观、湖泊湿地景观等。

2.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及有机物质等有害物质。

3.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气肥。

4. 水生植物对于净化水质和水环境有重要作用,能够对污水进
行再利用,增加经济效益。

5. 水生植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为水体提供了
充足的氧气。

同时它们可以吸收水体中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改善生存环境,因此在城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水生植物在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生花卉的特点及应用

水生花卉的特点及应用

水生花卉的特点及应用水生花卉是指能在水环境中生长繁衍的植物,主要包括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两种类型。

浮叶植物一般借助水面漂浮生长,叶片浮于水面上;而沉水植物则是完全生活在水下,根系固定在水底。

水生花卉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美丽的外观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应用于水景设计、室内装饰等领域。

水生花卉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耐水性强:水生花卉对水的需求非常高,并且能够适应稀薄的水环境。

它们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养分,能够存储大量的水分以供需要时使用。

2. 具有浮力:浮叶植物的茎和叶片比较薄而轻,具有浮力,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它们的叶片表面一般比较大,可以更充分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3. 适应不同光照条件:水生花卉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一些水生花卉需要充足的阳光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开花,而另一些水生花卉则能够在相对阴暗的环境中存活。

4. 能够促进水质净化:水生花卉对水质的净化有着显著的效果。

它们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氮、磷等元素,可以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水生花卉可以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水景设计:水生花卉可以应用于各种水景设计中,如庭院水池、喷泉等。

它们可以起到点缀美化景观的作用,增加水景的层次感和观赏价值。

2. 室内装饰:一些水生花卉具有优美的外观和独特的魅力,常用于室内装饰。

例如,可以在办公室、客厅等地方设置水族箱,种植水生花卉,既能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又能提供美丽的视觉效果。

3. 水污染治理:水生花卉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治理中。

由于其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可以作为生物过滤器使用,将其种植在污染严重的水域,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水质。

4. 生态修复:水生花卉可以用于湿地生态的修复和建设。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植物的生长,水生花卉可以稳固土壤,吸收营养物质,改善湿地环境,恢复湿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一、挺水植物1.1、海洋之星形态特征:多年草本,全株几乎光滑,茎圆柱状,直立或斜升。

无叶柄,对生成偶3片轮生,3出脉,狭长椭圆形至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锐尖,基狭,半抱茎,钝短锯齿缘,两面光滑但下面腺占。

花草生叶腋或总状花序顶生,淡粉红至紫色,筒状,花期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二唇化,上2裂,下3裂,花梗长,果实卵形,较花萼稍短。

生态习性:多分布于我国台湾和韩国及日本南部。

宜殖于湿地绿化,和公园绿地作地被植物。

1.2、水生花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短的根状茎。

秆高50-100厘米,稍粗,直立,丛生,径3-5毫米,锐三棱形,每面稍凹下。

叶鞘膜质状,无叶片,顶端斜截形,长约15厘米,基部者鳞片状,暗褐色。

苞片1枚,直立向下,三棱状,恰如秆之延长,长2-7厘米。

长侧枝聚伞花序聚缩成头状,假侧生,呈星状放射,具3-18个小穗;小穗无柄,长圆状圆柱形或披针形,长1-1.5厘米,宽约5毫米,淡棕褐色;下位刚毛5-6条,与小坚果近乎等长,具倒生刺;雄蕊3,花药线形,长2毫米。

小坚果广倒卵形,顶端具小尖,长约2毫米(包括小尖),三棱形,具不明显皱纹,黑褐色。

花柱长4毫米,柱头3。

生态习性:生于河岸湿地、草甸或沼泽。

分布于中国,马来西亚,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

1.3、灯心草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

根茎横走,密生须根。

茎簇生,直立,细柱形,直径1.5-4mm,内弃满乳白色髓,占茎的大部分。

叶鞘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者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

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与茎贯连的苞片长5-20cm;花淡绿色,具短柄,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排列为2轮,外轮稍长,边缘膜质,背面被柔毛;雄蕊3或极少为6,长约为花被的2/3,花药稍短于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很短柱头3。

蒴果长圆状,先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长,内有3个完整的隔膜。

种子多数,卵状长圆形,褐色,长约0.4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水生植物的概念定义:某种植物在它生命里全部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水中,并且能够顺利的繁殖下一代,我们就称为水生植物。

作用: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和吸收有害物质的用途以及可以海里刮伤时侯用来绑住伤口。

水生植物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是指适合在水中长期生长的植物,其根部非常之发达,以便跟好的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及氧气。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很多水域都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一些相关人士就将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于各水域的净化中。

人们根据水生植物生长所需水的深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种。

沉水植物:其根茎是生长在水域的泥土中,植株也是完全沉没在水中的,因其整个植株生长在水中,需最大限度的吸收水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所以叶片都为细长或丝状,且比较薄,而细胞相比来说却是较大的,如眼子菜类、金鱼藻类、黑藻类、苦草类等;浮水植物又称浮叶植物:它们的根茎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应为茎都非常的细弱基本上是不能直立的,所以它们的叶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如睡莲、王莲、萍蓬草、芡实等;挺水植物:它们的根茎也是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但与浮水植物不同的是它们植株高大且有力,茎或叶柄直立挺拔,挺出水面,如荷花、香蒲、水葱、梭鱼草、水竹芋等;漂浮植物:此植物的根不再像以上三种植物的生长在泥土中了,整个植株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它们会随着水流四处漂泊,如浮萍、水鳖、大漂、水葫芦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的话,还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个生活型。

前者在浅水或湿泥中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虽然是浅水,但是不能完全将其脱离出水进行栽培,如荷花;而后者在浅水中可以短期的生长,但同时也适合在陆地上进行栽培,黄花鸢尾、千屈菜、柳树等都属于湿生植物了。

适应特点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

水环境具有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缓、弱、含氧量少等特点。

水生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因而能够繁衍自己,并在整个植物类群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水环境的光照强度微弱,所以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较薄,有的叶片细裂如丝或是呈线状;有的呈带状;有的叶子宽大呈透明状,叶绿体不仅分布在中,还分布在表皮的细胞内,并且叶绿体能够随着的流动而向迎光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水中的微弱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水环境中的含氧量不足空气中的1/20,为了适应缺氧环境,水生植物都具有发达的通气系统。

莲藕叶片的气孔可通过空气中的氧,氧进入叶片,其氧浓度高于莲藕各个器官的氧浓度,氧则通过叶柄那四通八达的通气组织向地下扩散,以保证地下器官的正常呼吸和代谢的需要。

这种通气系统属于开放型的。

金鱼藻的通气系统则属于封闭型的,植物体内可贮存自身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以供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时又能将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贮存起来,以满足呼吸时的需要。

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如此一来,原本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也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水生植物的根不发达。

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主要是作为固定之用。

水生植物体细胞间隙很大,巨大的空腔构成连贯的系统并充满空气,既可供应生命活动需要,又能调节浮力。

水生植物很容易得到水分,因此它们的输导组织的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

根一般不发达,叶表面没有角质层加厚、蜡质或栓质。

水分充足对水生植物是个有利条件,但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水生植物都具有,它既能把多余的水排出体外,又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水体的无机营养物。

许多沉水植物体形的大小均随水的深度而变,例如狐尾藻在10厘米深的水中,它只有10厘米高,节间非常短,但在2米深的水中,其植株可高达2米以上。

植物对水深度的适应性非常强。

由于有丰富的水,所以水生植物的营养繁殖占重要地位。

被折断的金鱼藻、水浮萍等都可以长成新株,芦苇和莲的也能产生新株,有的通过特殊的冬芽来繁殖。

水生植物也可以进行。

许多水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是通过流动的水传播的。

如芡实的果实里有较多的种子,每粒种子的外面包着两层发育良好并充满空气的。

当果皮腐烂后,种子散出浮于水面,随水漂流,直到假种皮破坏,才失去浮力沉于水底,在泥中越冬,翌年发芽生长,在新的领域中发展。

最具观赏性的水生植物是荷花、睡莲及水生鸢尾。

北方水生植物的应用特点在营造园林景观或绿化时,多年生长在北方地区乡土的水生植物是最好的布景材料的选择。

因为短期生长在北方的水生植或南方的水生植物虽然观赏性非常好,但其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需要年年定期的更换,需要的劳动强度相对来说比较大,所北方地区应尽量少用这些水生植物,如水竹芋、王莲、梭鱼草等。

在做环境治理及大景观工程时,也可采用一年生可种在选择品种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水体的生态平衡也需要沉水植物的参与,尽管它们是沉在水底不能被观赏到。

这些沉水植物对景观的观赏性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但其大部分都有着强大的净化能力,可以让其在水净化水体,在搭配时也需要考虑。

水生植物在自然湖渠及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自然湖水一般都是比较浅的,北方的很多种水生植物都可以在里面种植;而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域大部分都是流水,在选择水生植物时就需要考虑它们的适应能力及其价格,一般都是会选择价廉适应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而在改造与绿化时候,多会选用本地植物,成片或块状栽植,以达到修复自然的目的。

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沼生、湿生植物合理搭配,不仅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兼顾色彩色调子自播繁殖的植物品种,不用年年栽植,减少管理工作量。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nie)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 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 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3.浮水植物:水鳖60-80株/平方米,大漂30-40株/平方米,凤眼莲30-40株/平方米,槐叶萍100-150株/平方米等。

4.挺水植物:再力花10芽/丛、1-2丛/平方米,海寿花3-4芽/丛、9-12丛/平方米,花叶芦竹4-5芽/丛、12-16丛/平方米,香蒲20-25株/ 平方米,芦竹5-7芽/丛、6-9丛/平方米,慈姑10-16株/平方米,黄菖蒲2-3芽/丛、20-25丛/平方米,水葱15-20芽/丛、8-12丛/平方米,花叶水葱20-30芽/丛、10-12丛/平方米,千屈菜16-25株/平方米,泽泻16-25株/平方米,芦苇16-20株/平方米,花蔺3-5 芽/丛、20-25丛/平方米,马蔺5芽/丛、20-25丛/平方米,野芋16株/ 平方米,紫杆芋3-5芽/丛、4-9丛/平方米等。

5.湿生植物:斑茅20-30芽/丛、1丛/平方米,蒲苇20-30芽/丛、1丛/平方米,砖子苗3-5 芽/丛、20-25丛/平方米,红蓼2-4株/平方米,野荞麦5-7芽/丛、6-10丛/平方米。

以上植物的栽植密度,基本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植株的规格上面,有些偏大。

一般丛生型挺水型的水生植物,其单丛控制在3-20株为好,莎草科,灯心草科的,5-20株左右,其余的2-5株左右,而体型较大的,如芡实、睡莲要每4-6平方米种植1株即可。

二、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水生植物除浮水植物外,对其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水的深度,它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存。

我们把植物在一定水深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的生态学特性称其为植物的水深适应性。

园林上运用水生植物时,水的深度是设计、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在做竖向设计和营造地形时要密切关注等深线。

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是常水位以下区域配置植物时的限制性因素。

下面我们按生活型分别将不同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介绍如下:1、湿生植物湿生植物严格意义上说是喜水,但植株根茎部及以上部分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

如野荞麦、斑茅、蒲苇、樱草类、玉簪类和落新妇类等,这些植物只能种植在常水位以上。

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种类繁多,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而言和植株高度有一定关系。

植株高大的适应水深能力强一点,反之,能力差一点。

但一般来说水深不能大于60cm,如再力花、芦苇、芦竹、水葱、水蜡烛等高大植物的水深可以达到60cm。

慈姑、海寿花、藨草、水毛花、黄菖蒲、香蒲、花叶水葱、菰、石龙芮、千屈菜等植株中等偏大的植物在55cm左右。

还有如玉蝉花、泽泻、窄叶泽泻、花叶芦苇、花叶香蒲、荧蔺、蜘蛛兰、灯心草、香姑草、节节草、砖子苗、石菖蒲)等适应的水深在10-30cm不等。

荷花一般在80cm左右,超过这个深度就难以正常开花甚至不能生存,但是也有些被称为深水荷花的品种达到1.5m甚至2m还能正常开花。

另外有些挺水植物非常有趣,如曲轴黑三棱当水深达到一定高度时,其叶片呈浮叶植物状,只见一片片的线形叶呈辐射状浮在水面上,令人惊叹。

3、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指植株的根部生在水域的底泥中,其叶片浮于水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