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师范生必读科目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数学应用课程:包括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模糊数学、运筹学等。
3、数学教育课程:包括数学教育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育心理学等。
4、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学案例分析等。
5、其他相关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具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E
4
数学系
合计
12
197
165
32
学分
28
26
17
26
21
17
8
1
总计
144
2500
2202
196
周学时
29
27
18
27
24
16
11
必修课合计(门)
26
选修课合计(门)
15
注:1、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 T表示考查;2、授课周数安排:第一学期按15周安排,第二到八学期按18周安排。3、通识选修课程:学生应在2-3年级从所列2个通识系列课程中,人文类选4个学分,艺术体育类选2个学分。
解析几何
4
60
60
E
4
数学系
复变函数论
4
68
68
E
4
数学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68
68
E
4
数学系
常微分方程
4
68
68
E
4
数学系
近世代数
4
68
68
E
4
数学系
数学建模
3
54
36
18
E
3
数学系
初等数学研究
4
64
48
16
E
4
数学系
合计
27
450
388
34
任意选修课程
学生在下列任意选修课程中选满12学分,可选课程如下:
就业指导
1
19
19
10
E
1
1
1
1
1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学制4年)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数学思想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主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高等几何、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初等数论、数值分析、常微分方程、教育学、心理学、初等数学研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教学论就业方向:能在中等学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学制4年)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能够解决信息技术与科学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主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学模型、复变函数、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信息论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语言就业方向: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制4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现代教育技术。
主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子技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就业方向:能在教育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和应用工作。
软件工程(本科学制4年)培养目标:培养能较好掌握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软件设计方法、开发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获得应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数学教师建议阅读书目

数学教师建议阅读书目第一篇:数学教师建议阅读书目数学教师建议阅读书目一、数学教育理论做为数学教师,其眼光不能仅仅限于小学或者是在师范所学的教育理论,当然要多看一些数学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下面开列的书分为几套丛书系列:[1]——[8]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论著译丛,建议必读;[9]——[13]是波利亚数学教育理论,建议必读;[19]——[27]是21世纪数学教育探索丛书,建议[19]——[21]必读,其余可选读部分;[28]——[37]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建议[28]——[29]必读,其余可选读部分;[38]——[42]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专业教材,建议[38]——[39]必读,其余可选读部分;[43]——[53]是数学教育研究前沿丛书,建议[43]——[45]必读,其余可选读部分,这套丛书重点注意学习研究方法和写作框架;[54]——[59]是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建议必读,这套丛书比较系统,可以系统了解数学教育相关理论;[60]建议必读。
[1] 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专著] /(荷)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著;陈昌平等编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424页[2] 数学教育再探[专著] : 在中国的讲学/(荷)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著;刘意竹等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261页 [3] 数学课程发展 [专著] /(英)豪森等著;周克希,赵斌译.--.--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8.--332页[4] 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专著] /(苏)克鲁切茨基著;赵裕春等译.--.--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416页[5] 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专著] /(美)D.A.格劳斯(DouglasA.Grouws)主编;陈昌平等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732页[6] 数学教育哲学 [专著] /(英)Paul Ernest著;齐建华,张松枝译.--.--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383页[7] 数学教学理论是一门科学 [专著] /(德)Rolf Biehler等主编;唐瑞芬等译.--.--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529页[8]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 [专著] : 皮亚杰研究的教育含义 /(美)科普兰(Copeland,R.W.)著;李其维, 康清镳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386页[9] 怎样解题 [专著] : 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 / [美]G.波利亚(G.Polya)著;涂泓,冯承天译.--.--上海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21,257页[10] 数学与猜想.第一卷, 数学中的归纳和类比 [专著] /(美)G.波利亚著;李心灿等译.--.--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1.--17,311页 [11] 数学与猜想.第二卷, 合情推理模式 [专著] /(美)G.波利亚(G.Polya)著;李志尧等译.--.--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1.--211页 [12] 数学的发现 : 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第一卷 [专著] /(美)G.波利亚著;欧阳绛译.--.--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82.--314页[13] 数学的发现 : 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第二卷 [专著] /(美)G.波利亚著;欧阳绛译.--.--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82.--321页[14] 中学数学的教与学 [专著] /(美)贝尔(F.H.Bell)著;许振声等译.--.--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651页[15] 学习数学的心理学[专著] /(英)理查德•斯根普(Skemp Richard)著.----西宁 : 青海省心理学会, 1979.--192页[16] 国际展望 [专著] : 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 唐瑞芬等编译.--.--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284页[17] 国际展望 [专著] : 九十年代的数学教育 /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编;张奠宙编译.--.--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12.--188页 [18] 华人如何学习数学 [专著] : 中文版 = How Chinese learn mathematics / 范良火[等]编.--.--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442页[19] 教学的窗口[专著] :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集/(美)Katherine K.Merseth[著];鲍建生等译.--.--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004重印).--19,367页[20] 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专著] /(美)Mary KayStein等著;李忠如译.----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6,142页 [21] 寻找中间地带 [专著] : 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 顾泠沅,易凌峰,聂必凯编著.--.--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004重印).--420页[22] 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 [专著] : 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 / 郑毓信,梁贯成著.--.--2版.--.--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289页[23] 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 [专著] : 热点透视与个案点评 / 郑毓信著.--.--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320页[24] 数学教育:动态与省思 [专著] : 国际视角下的数学教育 / 郑毓信著.--.--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283页[25] 聚焦课堂 [专著] :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 / 鲍建生,王洁,顾泠沅著.--.--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296页 [26] 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专著] / 戴再平等著.--.--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300页[27] 追求卓越 [专著] : 从TIMSS看影响学生数学成就的因素 / 鲍建生编著.--.--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97页[28] 数学教育学导论 [专著] / 张奠宙等编著.--.--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44页[29] 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 [专著] / 马复编著.--.--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23页[3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 [专著] / 马复,綦春霞主编.--.--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92页 [31] 数学教育的价值 [专著] / 黄翔著.--.--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30页[32] 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 [专著] / 孙晓天主编.--.--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84页[33] 数学课程设计 [专著] / 刘兼等编著.--.--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75页[34] 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 [专著] / 孔企平等编著.--.--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96页[35] 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 [专著] / 孙晓天主编.--.--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84页[36] 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专著] / 张思明,白永潇编著.--.--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82页[37] 数学教育评价 [专著] / 马云鹏,张春莉等编著.--.--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46页[38] PME:数学教育心理 [专著] / 李士锜编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68页[39] 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专著] / 唐瑞芬主编.--.--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46页[40] 数学教学设计 [专著] / 奚定华主编.--.--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07页[41] 数学教育个案学习 [专著] / 李士锜,李俊主编.--.--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52页 [42] 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专著] / 陈昌平主编.--.--修订本.--.--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442页[43] 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专著] / 范良火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6,267页[44] 数学教育研究与写作析评 [专著] / 张国杰,王光明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7页[45]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研究探索 [专著] / 田中等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59页[46] 学生算法概念建构中的认知结构研究 [专著] / 徐斌艳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56页[47]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 [专著] / 孔企平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50页[48] 孺慕乐仪: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专著] / 张国祥,卢兰馨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2页 [49] 数学中的问题探究 [专著] / 张广祥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2页[50] 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 [专著] / 李俊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48页[51] 数学差生问题研究 [专著] / 杜玉祥等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46页[52] 数学新题型研究 [专著] / 沈翔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45页 [53] 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 [专著] / 章建跃著.--.--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28页[54] 数学思维论[专著] / 任樟辉著.–.--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282页[55] 数学课程论 [专著] / 张永春编著.--.--南宁 :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376页[56] 数学教学论[专著] / 胡炯涛著.--.--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356页[57] 数学学习论 [专著] / 郑君文,张恩华著.--.--南宁 :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229页[58] 数学方法论[专著] / 郑毓信著.--.--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229页[59] 数学教育评价 [专著] / 魏超群著.--.--南宁 :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410页[60] 数学教育研究导引 [专著] / 张奠宙主编.--.--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569页[61]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专著] = The “two basics”: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mainland China / 张奠宙编.--.--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497页二、数学素养这部分书籍包括数学史,数学新进展,数学特点、数学方法介绍,数学学习方法等,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从高的观点在教学中把握数学的特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发达地区较高的教育要求,胜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任务的高素质的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和教育类人才。
同时为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的生源。
本专业的人才规格:1.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思想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2.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修养;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些常用计算机语言和数学软件;4. 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具备本专业领域初步的科研能力;5.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
6.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学制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
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844,总学分数为167,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45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1.数学基础课程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 数学建模等。
2.专业基础课程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为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初等数学研究(代数、几何)、数学教育学等。
3.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这部分课程使学生开拓知识面。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为:C++程序设计,数学试验与数学软件选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发达地区较高的教育要求,胜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任务的高素质的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和教育类人才。
同时为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的生源。
本专业的人才规格:1.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思想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2.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修养;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些常用计算机语言和数学软件;4. 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具备本专业领域初步的科研能力;5.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
6.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学制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
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844,总学分数为167,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46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1.数学基础课程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 数学建模等。
2.专业基础课程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为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初等数学研究(代数、几何)、数学教育学等。
3.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这部分课程使学生开拓知识面。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为:C++程序设计,数学试验与数学软件选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计划(师范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计划(师范类)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数学教学和研究、教育管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数学建模、教育教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及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是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
具体要求如下:1.拥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素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拥有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乐于奉献的意识。
2.熟悉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广博知识,具有对各种信息进行独立审视的意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
3.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具备施行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培育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能力,能熟练运用数学与应用数学及其他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获取、解析、评估、管理和利用信息,同时能创造性地分析和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4.熟练使用本国语和至少一门外语有效表达、阐述和交流自己的思想。
5.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最低修满154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修满44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修满81学分(专业教育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程38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修15学分);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最低修满2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课程体系说明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课程体系说明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这个超有趣的课程体系哟!刚一入学呀,咱们会先接触到一些基础的数学课程,像什么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这就像是给咱们盖房子打地基,基础打得牢,后面才能盖高楼大厦嘛!可别小瞧这些基础课,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难,但是只要咱们用心学,那都不是事儿!然后呢,会有解析几何课程,这能让咱们对空间和图形有更清晰的认识,仿佛给咱们的数学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还有常微分方程、概率论这些课程,感觉就像是在探索数学世界里的神秘宝藏,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惊喜!到了高年级,就会有更专业的课程啦,比如数学教育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这时候咱们就要学着怎么把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别人,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讲台上,那得多神气!还有教育实习,真正走进学校,和可爱的学生们在一起,那才是最棒的体验呢!而且哦,咱们还有一些选修课程,像数学建模、竞赛数学。
这些课程就像是给咱们的数学之旅加了点调料,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的课程体系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挑战的冒险,只要咱们勇敢前行,就能收获满满的知识和快乐!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啦?第二篇哈喽呀,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的课程体系,准备好了吗?一开始呢,咱们会走进数学分析的奇妙世界,各种函数、极限,感觉脑子都要转不过来了,但别怕,这可是锻炼咱们逻辑思维的好机会。
还有高等代数,一堆矩阵、向量,虽然有点复杂,但学会了就超有成就感的!接着呀,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也来啦,这些课程就像是一道道难题,等着咱们去攻克。
不过当你解开的时候,那种喜悦简直无法形容!学了这么多理论知识,别急,咱们还有教育类的课程呢。
比如教育心理学,让咱们懂得学生们在想什么,怎么才能更好地教他们。
还有现代教育技术,学会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是不是很酷炫?而且哦,我们还有数学实验课,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科学院必读书一览表
1.《怎样解题》波利亚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数学与猜想》波利亚著,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数学与似真推理》波利亚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数学的发现》波利亚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5.《古今数学思想》(1—4卷)克莱茵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1981年版
6.《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朱芷国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7.《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F.克莱茵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8.《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9.《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世界图书出版社1993年版10.《猜想与反驳》波普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11.《数学—它的内容、方法与意义》(1—3卷)亚历山大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大众数学》(上下册)范格本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版
13.《数学确定性的丧失》M.克莱茵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14.《数学:新的黄金时代》德夫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5.《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宇宙体系》牛顿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
16.《数学方法论先讲》徐利治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
17.《数学与文化》邓东皋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8.《数学思想发展简史》袁小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9.《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井中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0.《21世纪数学展望》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1.《中国数学通史》李迪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2.《华罗庚》王元著,开明出版社1994年版
23.《科学发现纵横新编》王梓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4.《中国数学史》钱金琛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5.《现代数学设计论》盛群力等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6.《数学奇妙》西奥妮.帕帕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27.《数学的源与流》张顺燕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8.《世界著名数学家评传》袁小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说明:1.必读书占1学分(该学分为必修学分),必读书考核不合格,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2.必读书考核以读书笔记或小论文的质量、数量为依据,原则上读书笔记不低于4篇或小论文不低于2篇,每篇读书笔记须达到3000字,每篇小论文须达到4000字。
3.必读书考核定于第六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