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新生儿窒息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图

合集下载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我国卫生部与美国儿科学会共同合作建立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并以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编写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作为培训教材,本讲义根据新版教材有关新生儿复苏的新进展、新内容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行方案和技术特点进行讲述:一、复苏流程图(图1)现使用的复苏流程图描述了新生儿复苏程序的所有环节,并且简明、扼要、实用、易学易记,熟悉流程图可以帮助你记住复苏过程的各步骤。

新复苏流程图有以下特点:1.图表始于婴儿出生时即刻快速评价新生儿5项指标,表明新生儿复苏从一出生就开始,做好这一步,可以减少和预防窒息的发生。

2.新生儿复苏原则:ABCD步骤保留原版精华内容及顺序不变,而确定是否需要进入下一步骤需要先后评价新生儿三大生命特征:呼吸、心率、肤色。

3.评价是复苏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断重复评价→决策→措施的循环,用新的生命体征来重复评价,根据结果采取措施直至新生儿复苏。

4. 评价方式为“综合评价”方式,对出生时5项指标及随后评价的三项生命体征,采取同时被评价(用3-5秒),如果有2个人进行复苏,则评价和干预同时进行,使复苏更为及时。

5. 心率是复苏有效的主要标志,要记住两个心率:60次/分和100次/分,心率<60次/分,说明还需要进行其他复苏步骤,心率>100次/分,通常说明复苏程序可以终止。

6. 复苏流程图还标明了各步骤的操作技能,用“星号”标明这些步骤中可能需要使用气管插管,提高复苏成功率。

7. 在流程图旁还标明各步骤使用的时间大约限制为30秒(如需要气管插管可适当延长),如果无好转迹象,无需继续在这个步骤延长时间,而必须进入下一步骤。

强调了救命的紧迫感。

8. 流程图增加了复苏后的护理内容,受复苏的新生儿在生命体征恢复期得到继续监护,防止有可能的恶化。

根据不同程度的复苏分三级护理:(1)常规护理(2)支持护理(3)继续护理。

9.复苏步骤与需要复苏的关系是倒三角型依次递减。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

措施
中国新生儿窒息 复苏流程图 (2016年)
措施
复苏整体步骤
01 复苏前的准备工作
02 初步复苏
03 正压通气
04 气管插管
05 胸外按压
06 药物
07 早产儿复苏
08 复苏后处理
措施——护理相关内容
01
新生儿窒息复苏 护理配合
02
温度管理
03
用氧护理
04
病情观察
措施——护理配合
新生儿复苏时的护理配合
措施——温度管理
温度管理
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温 避免医源性体温过高
措施——温管理
保温: 根据患儿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保暖措施;提高室温、辐 射保暖台、预热包被、保鲜膜包裹等
控制体温过高: 避免医源性的体温过高,维持新生儿腋下温度在36.5-37.5℃
措施——用氧护理
用氧护理
足月儿出生后复苏需正压通气时,开始用空 气(21%浓度的氧)而非100%的氧气
用氧护理
早产儿易受高氧损伤,推荐早产儿(胎龄 <35周)开始复苏时用21%-30%浓度的氧
用氧护理
有效正压通气后,心率不增加或者血样 饱和度增加不理想时,使用高浓度氧
用氧护理
<32W的早产儿应用空氧混合仪并在 氧饱和度的指导下进行氧浓度调节
措施——病情观察
病情 观察
持续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血细胞比容、血糖、 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等指标的监测
概念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 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器官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 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确的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伤残率的主要手段。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图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图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图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详细步骤和图解说明。

以下是窒息复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步骤一:判断儿童意识和反应- 观察儿童是否有呼吸或发出声音。

- 轻轻触摸儿童的肩膀,观察是否有响应。

- 如果儿童没有任何反应,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紧急呼叫- 立即呼叫紧急救护电话。

- 告知医务人员儿童的情况并请求急救。

步骤三:开放气道- 将儿童平躺在坚硬的表面上。

- 轻轻后仰儿童的头部,使口腔与喉咙保持通畅。

步骤四:清除呼吸道阻塞物- 轻轻倾斜儿童的头部,用手指从口腔中取出任何可见的阻塞物。

- 避免使用力量过大的方法,以免损伤儿童。

步骤五:观察呼吸- 仔细观察儿童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 听儿童的口鼻部是否有呼吸声。

- 如果儿童没有呼吸,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进行心肺复苏- 在儿童的胸骨下方,找到适当位置进行心肺复苏。

- 使用手掌根部,按压胸骨,每分钟按压速度为100-120次。

-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复原。

步骤七:进行人工呼吸- 在进行两次胸部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 用嘴对儿童的口腔进行密封,吹气1-2秒钟,观察胸部是否抬起。

- 每次人工呼吸后让胸部自然下降。

步骤八:继续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按照4:1的比例连续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 每过2分钟检查一次儿童的反应和呼吸情况。

- 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继续进行复苏。

请医务人员在复苏过程中密切注意儿童的状况,并随时进行适当的操作调整。

以上指南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注意:本指南旨在提供简单的窒息复苏指南。

对于复杂或有特殊情况的情况,请追寻更详细的指南并咨询专业医务人员的意见。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大约耗时
出生后快速评估
30秒
错误
心率 3 心率 30秒(

C ○
D
●先吸口再吸鼻.
●如果有胎粪污染且新生儿无活力,给气管内吸引.
B:呼吸
●呼吸暂停,喘息或心率<100次/min 时,进行正压人工呼吸,通气的频率为40—60次/min。

●可闻及呼吸音,心率改善。

●可看到双侧胸廓轻微的起伏。

●气管插管,可使用CO2检测器.
C:循环
●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若心率仍<60次/min,则开始胸外按压。

●每个动作周期2sec,含3次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90次/min胸外按压伴随人工呼吸30次/min,即3:1)。

●按压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3。

D:药物
●30sec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后,若心率仍<60次/min,则给予肾上腺素
●注意:经气管内和脐静脉给肾上腺素剂量不同.。

最新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最新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最新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新生儿窒息是婴儿健康的重要问题。

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挽救婴儿的生命。

本文介绍了最新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供医务人员参考。

新生儿窒息的定义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自行实现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一种情况。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包括:
•胎儿窒息
•分娩时窒息
•长时间窒息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窒息的症状
新生儿窒息的症状包括:
•脸色发灰、青紫色或淡紫色
•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
•昏迷或清醒程度下降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
以下是最新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1.评估新生儿的体征和症状
如果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症状,需要迅速进行抢救。

2.放置新生儿
抢救开始前,要先放置好新生儿的头颈部,保护好颈椎,同时要将新生儿放置在含氧气体的环境中。

3.通气和按压
如果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停止,需要进行人工通气和按压。

按压要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

4.医疗干预
同时进行医疗干预,包括吸痰、氧气治疗等措施。

如有需要,可以使用重症监护设备进行监测和救治。

5.观察效果
继续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果症状仍未缓解,需要重新评估并调整抢救措施。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抢救需要迅速而准确。

以上是最新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供医务人员参考,在实际抢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word版)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word版)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word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2016)在产前,需要进行咨询并组成团队,检查所需物品。

出生后,需要进行以下检查:足月吗?羊水清吗?肌张力好吗?有呼吸或哭声吗?若以上答案均是否定的,则需要进行保暖和维持正常体温,摆正体位,清理气道(必要时),擦干和刺激。

若答案为肌张力好但没有呼吸或哭声,则需要进行摆正体位、清理气道、氧饱和度监测、正压通气、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常压给氧、考虑CPAP。

若答案为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呼吸困难或持续发绀、心率<100次/分,则需要进行摆正体位、清理气道、氧饱和度监测、正压通气、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常压给氧、考虑CPAP。

若心率<60次/分,则需要进行矫正通气步骤。

若心率持续<60次/分,则需要考虑低血容量、考虑气胸、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复苏后需要进行护理和监护,包括检查胸廓运动、需要时矫正通气步骤、需要时气管插管或喉罩气道。

矫正步骤操作包括调整面罩、确定面罩与面部封闭良好、重新摆正体位将头调到“鼻吸气”体位、吸引口鼻检查并吸引口鼻分泌物、打开口腔用手指打开口腔重新放置面罩、增加压力每次5-10cmH2O,足月儿最大40cmH2O气管插管。

同时需要考虑紧急脐静脉插管。

常规护理包括新生儿和母亲在一起、彻底擦干、必要时清理气道、母婴皮肤接触、保暖和维持正常体温、处理脐带、继续评估。

复苏器械快速检查表包括保暖、清理呼吸道、听诊、通气、氧气装置、气管插管、药物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复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器械和药物。

1:(0.1mg/mL)的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是插管和给药所需物品之一。

此外,还需要复苏器械和设备,心电监护仪和电极片等。

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器官/系统方面,神经系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

呼吸暂停、惊厥、易激惹、肌张力低、神经系统检查异常、喂养不协调等都是常见的症状。

监护呼吸暂停,必要时进行正压通气,监测血糖和电解质,避免低体温,考虑抗惊厥治疗和亚低温治疗等是管理的重点。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北京版ppt课件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北京版ppt课件
吸引口腔和鼻子;“M”在“N”之前 21
-
4、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
2015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不再推荐羊水 胎粪污染时常规气管内吸引胎粪(无论有 无活力)。
19
-
二、通畅气道
体位: 轻度仰卧、“鼻吸气”体位 使咽后壁,喉和气管成直线
20
-
3、吸引、清理气道: 没有胎粪存在
必要时(分泌物量多或有气道梗阻)用 吸球或吸管(12F或14F)先口咽后鼻 清理分泌物。 注意:使用吸引管时,不可吸力过大、 过深,刺激咽后壁有可能发生迷走神经 反应,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或呼吸暂停。 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 s ),吸引器负压不超过100 mmHg(1 mmHg=0.133 kPa)。
三、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制 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 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 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
5
-
四、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 ①快速评估(或有无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 ②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③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④药物和/或扩容。
-
喘息样呼吸除外: 喘息是在缺氧或缺血的情况下出现的单次或多次的深吸
气,预示着患儿有严重的神经和呼吸抑制,需要采取像无 呼吸一样的复苏措施! 健康、足月新生儿应四肢屈曲并有活动; 而病儿及早产儿肢体伸展且松弛。
16
-
(二)初步复苏:
保温
摆正体位, 通畅气道(必要时) 擦干,刺激, 重新摆正体位
10
-
3、器械和设备的配备:
必要的设备 打开辐射保暖台 检查复苏设备:

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图

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图

BPPV,
监护
SpO2
心率<100
心率≥60
心率≥1复00苏后护理
纠正通气步骤
心率≥100
心率<60
·气管插管
·C胸外按压
·配合 PPV
心率≥60
页脚内容
纠正通气步骤 心气率管≥插60管 如胸廓无抬举

生后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 1 分钟 60%-65% 2 分钟 65%-70% 3 分钟 70%-75% 4 分钟 75%-80% 5 分钟 80%-85%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出生
·足月吗? ·羊水清吗? ·呼吸或哭声好吗? ·肌张力好吗?

·保暖 ·摆好体位,清理气道
A
·擦干,轻刺激
常规护理:
是 , 随·同保 暖母 亲
·必要时清理气道 ·擦干全身 ·继续评价
心率<100、喘气、呼吸暂停

30 秒

呼吸用力或持续紫绀
60 秒


·清理气道 ·SpO2 监护 ·考虑 CPAP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心率<60 气胸
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图
页脚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2016年版)
一、新生儿窒息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临床诊疗指南-小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
1.有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
2. 出生时有严重呼吸抑制、至生后1min仍不能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包括持续至出生后5min 仍未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或出生时Apgar 评分不低、但至出生后5min降至≤7分者;
3.脐动脉血气分析:pH<7.15;
4. 除外其他引起低Apgar评分的病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临床诊
疗指南-小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

1.窒息复治疗:根据出生窒息情况进行合理复,包括气管插管。

依照具体流程图进行。

2.基础治疗:维持适中环境温度、合理给氧、呼吸支持;
3.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治疗:改善脑、心、肾、肺、胃肠、肝等组织脏器损伤,并对症支持治疗。

4.控制并减轻脑水肿;
5.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6.预防或治疗DIC;
7.评估及随访组织脏器损伤程度及预后,尤其神经系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监测动脉血气、电解质和血糖;
(3)血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头颅超声。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脑电图、头颅MRI、脑功能监测、腹部超声。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及用氧浓度;
2.维持良好的循环,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维持血糖正常高值;维持电解质平衡;
4.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为20 mg/kg, 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负荷量最大可达30 mg/kg,12 h后予维持量5 mg/ kg/d, 一般用到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停药。

5.降低颅压:适当限制静脉输液量,必要时应用药物降低颅压;
6.胎龄≥35周,出生6小时的中重度窒息建议亚低温治疗;
7.评估及随访组织脏器损伤程度及预后,尤其神经系统。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各组织脏器损害好转;
2.能自行完成奶量,体重增长良好。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体重<2500g;
2.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二、新生儿窒息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出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