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级水力学与水泵课程小结
水力学实训心得500字

水力学实训心得500字水力学实训心得在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学习期间,我参加了水力学实训课程。
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我们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入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这次实训,我收获颇多,不仅增强了对水力学理论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际操作技能。
本次水力学实训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水力学实验。
我们首先学习了实验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水泵、流量计、流速计等。
然后,我们根据老师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例如流量测量、压力测量、水力模型等。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是流量测量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流量计来测量水的流量,包括流量计杆式、流量计坡口式和流量计静水头式。
通过不同流量计的对比,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流量计的校正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准确的流量值。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压力测量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压力计来测量水的压力,包括压力计U型管式、压力计压力瓶式和压力计水柱式。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压力计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压力计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并掌握了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水力模型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缩尺比例模型来模拟实际水利工程的流动情况。
通过观察模型中水流的分布和速度变化,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水流的行为规律,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这次水力学实训,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水力学实训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水力学原理,并培养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操作也提高了我对实验设备的掌握程度,为将来从事水利工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水力学实训是我大学学习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
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在水力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将不再遥远。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水力学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水的流动、力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授水力学课程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挑战,但也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
以下是我对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的总结。
我发现在教授水力学课程时,学生往往对公式和理论知识比较生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分析水流的运动规律、水压的计算等,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联系起来。
我也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力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教学水力学课程时,会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水力学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数学计算,比如水流的速度、压力、流量等都需要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在学习水力学理论知识的也要学好数学知识,特别是微积分、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我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题和案例,让他们能够不断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水力学课程时,我也会注重实验教学的方法。
水力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检验。
因此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水力学实验,比如测量水流速度、流量等参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水力学知识的真实性。
我也会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我觉得在教学水力学课程时,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水力学知识体系很庞大,内容也很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系统性、完整性。
我会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水力学知识的讲解顺序,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我也会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将水力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比如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水力学课程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过程,但我也在不断总结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
我相信只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应用和实验教学,同时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就能够提高水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水利工程人才。
泵课程设计小结

泵课程设计小结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泵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泵的定义、分类和性能参数。
(2)掌握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3)熟悉泵的应用场景和选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泵的性能曲线,判断泵的工作状态。
(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泵型。
(3)能够对泵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行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泵技术发展,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3.泵的应用场景和选型方法。
4.泵的性能曲线分析及实际应用。
5.泵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课时:泵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第2课时: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第3课时:泵的应用场景和选型方法。
第4课时:泵的性能曲线分析及实际应用。
第5课时:泵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泵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泵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泵的选型和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泵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的性能曲线分析及维护保养方法,促进学生互动。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泵与风机》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泵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资料。
3.多媒体资料:泵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4.实验设备:泵及附属设备、工具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水力学是土木水利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我在大学期间学习过的一门比较难的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水力学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水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心得。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首先讲解了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等。
然后,老师逐步深入地讲解了各种常见的水力学问题,如水流的稳定性、水流的阻力、水流的控制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这些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以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
老师通过讲课、示范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力学的知识。
在讲课过程中,老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水力学的原理。
在实验环节中,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让我们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真正地感受到了水力学的奥妙。
水力学课程的学习过程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水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工程知识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计算和推导过程。
我还主动参加了一些与水力学相关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如课程设计、实验研究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了水力学的知识。
水力学课程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水力学,我深刻地理解到了水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水力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水力学课程也提高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应用水力学的知识,为工程事业做出贡献。
水力学课程对我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掌握了水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水力学的知识将给我带来更多的成长和机会。
学习《水力学》心得

学习《水力学》心得学习《水力学》是一门对水流动和水压力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水的力学性质和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首先,学习水力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水力学的理论和公式都需要用数学来进行描述和计算。
尤其是微积分和偏微分方程的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水力学理论至关重要。
因此,我在开始学习水力学之前,先系统地回顾了高等数学和微积分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水力学理论。
其次,实践是学习水力学的关键。
水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到验证和应用。
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实验和实习的课程,通过观察和操作真实的水流系统,学习了水流的流态、流速、流量等基本概念。
这种实践中的学习,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水力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另外,学习水力学还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
在处理水力学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进行一些计算和分析。
因此,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水力学计算和模拟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学习过程中,广泛使用了MATLAB、ANSYS等软件进行水力学模拟和分析,这些工具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学习《水力学》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水力学是一门知识面广、内容深的学科,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理论和方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
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实习等各种学习资源,不断巩固和扩展水力学知识。
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专业论坛,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了对水力学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学习《水力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一次非常有收获和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水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还学会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这对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力学反思

水力学反思受单位领导的安排与派遣,我有幸参加了“水利部支持西部发展水文水资源专修班”的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本人觉得受益匪浅,下面谨就《水力学》课程的学习收获,谈点滴感悟。
一、理论知识豁然明朗的感觉给我们讲授《水力学》课程是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的熊老师,熊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既严谨又生动。
通过听熊老师的讲解,加上自己的思考,我对水的一些力学性质比以前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也学过这门课程,但可以说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通过培训学习,我像是突然明白了很多道理,知道了水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是有其内部原因的,正所谓“水位是现象,流量是本质”。
为何我会有如此感受呢?因为我从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的学习和领会,觉得很多的“神奇现像”是可以用水力学知识来解释的。
仅举一个小例:回想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到河里戏水的情景,睁着眼睛扎猛子到比较深的水里找白色的鹅卵石,越往下沉就越觉得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压着,胸闷得难受,觉得很奇怪。
现在知道了那是静水压强的原因。
由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其中为液面上的表面压强,r 为容重,h为液体质点的水深。
此式表明:①静止液体中,静水压强随深度按线性规律增加;②液体内任一点的静水压强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自由液面上的表面压强,另一部分是单位面积上的垂直液柱质量。
所以,潜水越深,压强也就越大,可不就有受压而有胸闷的感觉。
二、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冲动学习了水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特别是明渠均匀与非均匀流、非恒定流及水工建筑物的水力计算方法、水力学在水文测验和水文调查中的应用等,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疑问,而且有一定要用理论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强烈冲动。
比如说,我打算回到单位后,用能量方程和连续方程,尝试推求一个专用站上游涵管的引水量,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将极大地减少今后的工作量。
另,有一个基本水文站,如图1,有一段人工浇筑混凝土矩形河槽下接一个顶角为90度的三角堰,如图2所示。
我打算利用水力学的知识,着手解决枯水时在下游三角堰利用水头推求流量,高水超过三角堰测流范围时,在上游利用矩形堰临界水位推求流量,如果满足要求,将不用再测流量,不仅能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通过遥测水位实时监测水情(流量),为巡测及今后的中小河流监测模式打下一定的基础。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水力学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学习内容涉及水流的性质、流量计算、水力流场、水力液压机械等知识。
而这些知识从计算公式到物理模型等,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才能够理解。
因此,水力学课程学习的难度比较大,需要求学者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水力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庞大,许多定义和公式需要记忆,并需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
例如,公式推导和计算在水力学中极为重要,但这一过程需要基本的数学技能和一定的物理学基础。
同时,水力学的教学也需要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案例来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水力学的学习效果。
此外,水力学的实验也是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应用和物理模型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水力学知识体系的掌握。
在实验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仔细的指导和安全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为了提高水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考虑以下方法:一、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和实验通过实践和实验,可以将抽象的公式、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和实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水力学课程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水力学课程教学需要以理论为基础,注重计算公式和物理模型的解释,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水利工程案例来进行讲解。
为此,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力学的知识体系。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通过互动,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讲解和帮助。
同时,互动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高水力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总之,水力学课程作为水利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学习难度大、内容广泛等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和实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等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水力学是水资源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水在工程中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资源工程专业技术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水力学教学的独特魅力和挑战,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心得。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一下关于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水力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学科,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实际应用基础之上的。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深入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水流运动规律和工程应用技术。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包括水流测量、水力学模型试验等,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水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二、强化案例分析与工程实践水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是紧密联系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分析与工程实践。
通过引入工程实际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水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理解水力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们亲自感受水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水力学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都是为了推动水资源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重实践教学与科研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的水力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科研项目中,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从事水资源工程领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力学与水泵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
1、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压强以及之间的关系。
2、水动力学三大方程及简单计算
3、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4、离心泵主要零部件组成包括哪几部分?其中叶轮类型、轴封装置、减漏环等的
作用以及设置位置。
5、掌握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水泵铭牌上各参数的意义。
6、掌握离心泵的工作扬程与设计扬程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7、离心泵特性曲线中:为什么离心泵要闭闸启动;轴流泵要开闸启动?为什么离
心泵空载运行时间不能过长;水泵Q~H曲线中高效段范围;当重度和粘度发生变化时,特性曲线如何变化?
8、掌握离心泵定速工作时求工况点的图解法作图步骤方法及数解法计算过程。
9、离心泵装置工况点变化后常用的人为调节方法有哪几种?其调节的原理是什
么?在调节过程中,Q,H,N时如何变化的?
10、离心泵调速,变径调节中要掌握:相似定律、比例律,切削律公式;根据书上
例题及课堂上的练习题,掌握遇到两类问题的图解法步骤,数解法计算过程。
11、重点掌握求离心泵并联工况点图解法四个模型,记住求解步骤及作图方法。
数解法中要掌握同型号水泵并联、不同型号水泵并联、定速泵与调速泵并联工况点的求解方法及计算公式。
12、水泵并联和串联的原理分别是什么?能否说水泵并联台数越多越好?为什
么?
13、掌握汽蚀的发生条件;什么是气穴现象?什么是汽蚀效应?汽蚀现象产生的原
因?水泵最大安装高度的计算公式;Hs的修正公式;判断气蚀现象发生的方法。
14、水泵安装地点海拔高度变化以及输送介质温度变化会影响Hs吗?如果影响,
当这两个参数发生变化时,Hs是怎么变化的?
15、轴流泵结构中显著地与离心泵不同的有哪几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16、为什么轴流泵需要开闸启动?轴流泵有哪几种叶轮类型?
17、 轴流泵的工况点调节方式有哪几种? 18、
掌握泵站设计时选泵的依据及步骤。
本课程中计算题类型:
一、书上例题2-1,2-3,2-4,2-6,2-7,水力学课件中练习题。
二、习题1,2,3,19 三、练习题
1、已知水泵的供水量Q=120 L/s ;吸水管直径为350mm 。
长度为40m 。
沿程摩阻系数λ=0.02,吸水管上有底阀一个(
=底ξ6),弯头三个(=弯ξ0.3),大小头一个(=大小头ξ0.1),吸水
池水面标高为102米;水泵样本上查出最大允许真空高度H s =5米;水温为30℃;当地海拔高度为2000米。
试求水泵最大许可标高。
(温度为30℃时,饱和蒸汽压为0.43mH 2O ,海拔2000米时,大气压强为8.4 mH 2O )。
2、已知水泵装置流量Q=0.12m 3/s ,吸水管直径D 1=0.25m ,抽水温度t=20℃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为[Hs]=5m ,吸水井水面绝对标高102m ,水面为大气压强,设吸水管水头损失为hs=0.79m ,试确定泵轴的最大安装标高。
(海拔为102m 时的大气压为ha=10.2mH 2O )
底阀
弯头
6、水泵供水量s
L Q 120=,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m H s 7.5=。
吸水管直径mm d s 350=;
综合阻力系数5
2
45.8m s
S =。
该泵安装地海拔高度1500m ()m h a 6.8=,输送水温40℃
()m h va 75.0=,问该泵的最大安装高度应是多少?若水温改为60℃
,则安装
高度变为多少?(10分)
7、4BA —12型水泵实测性能如下。
n=2900r/min ,D=174mm 。
Q (s L /) 0 10 18 25 33.3 36 H (m )
36.5 38.5 37.7 34.6 28 25.8 轴
N (kw )
5.8 9.5 12.6 24.8 1
6.8 17 η(%)
55
72
78
74.5
70
已知净扬程st H =20m 管道特性曲线方程为:
(H —m ,Q —
L/s )
试求:(1)水泵的输出流量、水头、轴功率、效率。
(2)进行2次调节切削,叶轮的总切削量为10%,管道系统性能不变,则调节后的流量和水头各为多少?
(3)若减少流量10%,管路性能不变,试求变速调节后的转速n 和变径调节后叶轮外径D 。
8、某泵站,选用两台12sh -9型水泵并联工作,一台为定速泵,一台为调速泵,水泵额定转速n 1为1450r/min ,单泵工作的特性曲线方程式为H=72.86-307.02 Q 2,水泵叶轮外径D 2=200mm 。
不考虑管道布置是否对称,吸水管道S 1=S 2=100 s 2/m 5。
并联节点后的管道阻力系数S 3=650 s 2/m 5,吸水池水位标高为10.5米,高位水池水位标高为49.1米,静扬程H ST =38.6m 。
试用数解法求:当泵站出水总量为200L/s 时,调速泵的转速n 2要调到多少才能
满足出水要求?
9、某泵站,选用两台12sh -9型水泵并联工作,单泵工作的特性曲线方程式为H=72.86-307.02 Q 2,水泵叶轮外径D 2=200mm 。
不考虑管道布置是否对称,吸水管道S 1=S 2=100 s 2/m 5。
并联节点后的管道阻力系数S 3=1050 s 2/m 5,静扬程H ST =38.6m 。
试用数解法求:泵站工作时的工况点。
10、已知水泵供水系统的设计净扬程
m
H ST 13= ,设计流量s L Q /360=,配用电机功率
KW
N p 75=,电机效率%92=η,水泵与电机采用直接传动,传动效率为%100=C
η,
吸水管路总的阻抗
5
2
1
/
02
.7m
S
S=,压水管道总的阻抗5
2
2
/
98
.
17m
S
S=,试求水泵的
N=2900转/分D=174毫米
静扬程H ST=20米,管道特性曲线可以方程式H=H ST+SQ2=20+0.22Q2表示(Q以升/秒计,H以米计)。
试求:当流量减少10%时,如果分别采用变速调节和变径调节,调节后的转速和叶轮外径分别为多少?
—————————————————————————————————————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
二、作图题2题,30分
三、计算题3题,共40分
水力学与水泵作业答案
水泵作业1答案:泵与泵站课后习题答案中有解答
水泵作业2答案:(1)81.2m,74%;(2)16.24m,69,KW,83%(3)57m,127.68KW 水泵作业3答案:(1)Q=25L/s;;H=34.6;N=24.8KW;=78%;(2)Q=20.4 L/s;H=29.1(3)n=2730r/min,D=164mm
水泵作业4答案:(1)0.172m3/s,70.58m;(2)1427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