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摄影技巧30招
单反相机拍摄技巧5之

单反相机拍摄技巧5之1各种影楼灯光附件的造型效果摄影教程对于各种眼花缭乱的灯具附件进行了一个了解。
摄影灯具大部分是采用闪光灯来做光源的由于摄影的用途不同对光源的性质要求也有区别所以才产生了种类繁多的灯具附件。
大致分类为反光罩柔光箱反光伞蜂窝滤片遮挡板雷达罩聚光桶等1.反光罩有大有小过去在白炽灯做光源的时代大多采用反光罩。
因为当时拍摄基本限于黑白摄影。
黑白摄影对光源总体要求是光源汇聚性能好光线偏硬容易造型属于硬光源。
现在摄影室单纯使用闪光灯反光罩的已经不多了。
2.柔光箱柔光箱其实就是一个较大的反光罩里面加了几块柔光用的白布将光线在这个空间里进行混合然后透过柔光白布照射出来由于相当于整个柔光布在发光因为发光面积大发出的光线散乱因此产生的光照效果非常柔和属于软光源也可以称为是无影灯。
3.反光伞反光伞是一个加大的反光罩功能近似于反光罩。
反光伞由于面积大因此产生的光线虽然是直射光线但因为面积大产生的效果比标准的反光罩要柔和一些单还是属于硬光源。
早期的反光伞采用雨伞大小的小型反光伞而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大现在的反光伞已经大的像沙滩伞一样的巨型伞了。
这种光源照射面积大光线直射接近于阳光直射的状况但是比阳光直射显得现对柔和。
4.蜂窝滤片蜂窝滤片不是单独使用的蜂窝滤片往往要配上反光罩一起使用。
蜂窝滤片就是吧光线过滤的更加硬朗属于硬光源。
反光罩加上蜂窝滤片后光线的硬度超过了阳光直射的光线。
一般用作轮廓勾边用光不能作为主光和副光。
5.遮挡板一般是限制光线的溢出多用在局部照明和造型照明。
通过遮挡板的遮挡可以照亮景物又可以限制光源的溢出。
特别是在对着相机镜头方向的时候通过调剂遮挡板可以挡住射入镜头的直射光。
6.雷达罩雷达罩的功能与反光伞的功能是一样的。
只是反光伞可以收缩而雷达罩是固定形状的。
由于雷达罩形状固定因此制造的精度较高可以很好地把闪光灯发出的光源精确均匀地反射到一个较大的面积上有利于造型的控制。
配上蜂窝滤片可以再较大的面积上形成一个较为均匀的直线光束。
摄影基础知识和常见问题

摄影基础知识和常见问题相机种类------------------------3楼相机的光学原理---------------4楼镜头种类------------------------5楼快门及分档---------------------6楼光圈的作用及其分档---------7楼胶卷的种类及感光度---------8楼曝光及其控制------------------9楼景深及其制约因素----------10楼摄影构图及用光-------------11楼焦距----------------------------12楼景深----------------------------13楼超焦距-------------------------14楼 AF(Auto Focus)自动对焦---15楼 AE(Auto Expose)自动曝光-16楼红眼----------------------------17楼白平衡-------------------------18楼相机选购建议----------------19楼三脚架选购建议-------------20楼了解新机----------------------21楼滤镜及其种类----------------22楼技巧----------------------------23楼玩转数码相机绝招----------24楼初学摄影?---------------------25楼3楼一、照相机的种类(一)按胶卷型号分类(画幅不同)1、110照相机体积小巧,每张画幅的大小为13*17mm。
2、120照相机可拍60*60mm的标准画幅外,还有画幅尺寸为45*60mm、60*70mm、60*90mm多种规格,优点画幅大,影像像素多,适合高度放大,制作高清晰度、颗粒细腻、高分辨率的大幅照片,但体积大,笨重,胶卷成本高。
3、135照相机画幅尺寸为24*36mm,,胶卷宽度为35mm. (二)按照照相机的外形和结构分类1、平视取景照相机2、双镜头反光照相机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三)特殊种类的照相机1、一步成像照相机2、防水照相机3、水下照相机4、广角照相机5、全景照相机光学原理镜头是凸透镜。
单反相机手动拍摄小窍门

人像摄影_测光技巧对于拍人像,我相信这是一个大家都感兴趣和非常喜欢的一个主题。
但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來说,要想拍好它,绝非易事!所以意在抛砖引玉,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不少拍人像的行家,以下是我拍人像的一些体会,希望对有此兴趣影友能有些帮助。
拍人像常用逆光拍摄,为不使高光过曝,采用点测光,测光点在脸的正中位置。
因为,此处正处于最亮点和阴暗点的过渡区(通常叫灰度区),对焦时不断半按快门,以保证清晰度,另本人拍人像从不用闪光灯补光,因为我认为在逆光条件下如用闪光灯补光会造成人物平扳而显的没有立体感!拍摄时根据光线条件适当增减曝光补偿,以达到最佳拍摄效果!数码相机多数有点测光模式,测得范围小,直接用它来拍摄不太容易掌握,所以我仅用它来作测光操作。
测光的操作1、启动测光系统的操作和启动取景器指示是一样的,轻按快门(即快门的半档位置,按一下即可,不必保持,若保持便会启动对焦系统,而测光并不需要对焦),这时取景器里面的快门、光圈、可拍照片数等指示出现,与此同时测光系统也已启动,默认6秒(可以设定我设在6秒)测光关闭,取景器指示也同时关闭。
同理,我们可从取景器指示开启与否判断测光系统开启与否。
2、在测光系统开启期间(半按后未重新半按的一段时间),你随时可以通过ae锁定曝光;也可以在测光系统开启期间直接做其它操作(注意,不需像多数人所说在锁曝之前一直半按快门),锁曝的标志是在取景器指示中出现“*”标志。
但要注意当模式转盘在档位、除B档、X档是不能锁定曝光的,其他档都可以(猜一下在M档锁曝后会怎样?呵呵M档变成了P档,光圈快门联动了)。
说直接些,在你测好光后,测光系统开启期间(6秒)中内将拍摄模式拨到M档时,M档的数据就是刚才所测定数据(方便吧)。
再在M档内加减曝光量(动光圈值或动快门值)来达到改变曝光的EV值。
你可以通过测光模式杆选择多分区、中央重点和点测光模式,无论哪种测光模式都是以取景器中心点为测光中心点的为准。
人文纪实摄影的拍摄技巧.doc

人文纪实摄影的拍摄技巧浅析人文纪实摄影技巧一:爱上陌生人拍了多年的照片,回头想想,刚开始拍的是古建筑,后来拍的几乎都是人,而且都是陌生人。
从拍死的建筑,到拍活的人,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时,才有点意识到,自己要做一个人文纪实摄影师。
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从靠近陌生人到爱上陌生人,这是人文纪实摄影师的第一课。
一、敢拍陌生人敢拍陌生人,往往从偷拍开始。
准备好够长的长焦,选好隐蔽的地点,瞄准陌生人,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拍下他。
虽然手有点抖,但拍多了就好了,胆子就大了。
敢拍,就算偷拍,这也是走出了第一步。
但是,我不希望大家当狗仔,要拍下人家美好的一面,而不是不好的一面。
二、靠近陌生人仅靠偷拍,是不够的。
你觉得自己拍得不够好吗?那是因为你靠得还不够近。
这句摄影界的圣经般的名言时刻提醒我们,要靠近,再靠近。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如何靠近陌生人。
从偷拍时的30米,到10米,再到3米,再到1米。
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三、给陌生人一个微笑靠近陌生人,还不够,还要调动他的情绪。
当然,我最想拍的东西,还是微笑,所以就让自己先给对方一个微笑吧。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礼尚往来的。
不过,你如果要反映这世界的苦大仇深,你不笑,是你的事。
微笑还有一个妙用,就是人家看你拍他想抽你的时候,你一笑,可能就逃过一劫了。
四、学会观察陌生人拍陌生人,也不是逮着谁就拍的。
几十亿人类,都拍,这样会把自己忙死累死掉。
我们要选取上镜的。
有的明星长得很不怎么样,但上境,比如周迅。
我们就要学会观察,寻找属于和自己的主题吻合的人。
我拍古村,基本上就拍重点两类人,一是老的,二是小的。
老的,有岁月的沧桑感,小的,很鲜活,和古村又会形成鲜明对比。
再一个,我要拍的是本村的人,原住民,别人也不要拍。
观察人的第一步是选人,第二步很重要的就是找情绪。
有情绪的照片,人家才会看一眼就记住。
五、和陌生人说话要深度,要了解情况,还是要开口说话。
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有难度的,难以启齿啊。
手机拍摄雨景的9个技巧(附美女拍的雨景大片)

手机拍摄雨景的9个技巧(附美女拍的雨景大片)祝各位学友们中秋快乐!邀请大神微信群里教大家玩手机摄影。
只有500个位置,先到先得,你懂的~点击入群雨天可能是很多学友最不愿意碰到的天气,没有阳光,没有蓝天白云,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漫反射中。
不过不用过于悲观,只要掌握好方法雨天也能出好作品。
闲话少说,切入正题。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准备条件:三脚架(想要特殊效果,这必备)雨伞或防雨罩雨天的拍摄方法很多,既可以在画面中拍下雨的轨迹,又可以用湖面或水洼等水面的波纹直接表现雨水,或者依靠从树叶上滴下来的水滴来表现雨景,又或者拍摄被溪流和雨水润湿的岩石等。
将雨的轨迹拍入画面内时,应选择暗背景,不要收缩光圈,才能从背景中浮现雨的轨迹。
此外,快门速度不要太快,效果会更好。
然后拍摄者就要依靠时机和运气了。
直到获得轨迹漂亮的降雨轨迹前,可能会按下无数次快门。
快门速度是关键有些人拍摄的雨景,只有雨点,甚至看不到雨点。
而有些人的照片中,雨点却能拉出一道道的雨线,非常漂亮。
这里的关键,就是快门速度。
雨景拍摄时,快门速度不能太高,应适当的慢一些。
快门速度达到1/1600秒,雨滴都被凝固住了。
快门速度减到1/100秒,雨滴产生的动感模糊的雨线,具有速度感。
快门速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慢,如1/60秒甚至1/30秒,雨小时速度可慢些,雨大时速度可快些。
其实从经验而论,1/125秒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曝光时间。
雨天的光线不像晴天那样有方向感,亮度偏低,雨中景致反差较小。
如果曝光过度这种反差会变得更小而导致画面朦胧,主体不突出。
另外雨滴几乎是透明的,曝光过度也会造成雨水质感变差。
对这些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减少曝光量。
因为雨水具有透明的特点,所以雨景最好选择深色的背景,这样才好突出雨丝的感觉。
另外,因为雨天总是灰蒙蒙的,所以在取景构图的时候,最好能捕捉一些鲜艳的色彩。
电影经典拍摄技巧全面总结

电影经典拍摄技巧全面总结电影,其实也可以“抄袭”,差别就在于你会不会抄~为了让大家“抄”得更有水平,我们为大家搜罗了那些经典的拍摄技巧,并配图说明。
从 《闪灵》中的低机位摄影到《毕业生》中的框架构图,再到 《喜剧之王》中对景别的精妙运用等等。
不能穷尽所有,但力求经典,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应用技巧依次为依次为低机位摄影、框架构图、慢速摄影、墙内镜头、晕眩镜头、巧用景别变换、使用多面镜。
更多请下翻~参考影片1:闪灵The Shining (1980)参考影片2:东京物语Tokyo Story (1953)参考影片:毕业生The Graduate (1967)横移长镜头参考影片毕业生The Graduate (1967)参考影片1:毕业生The Graduate (1967)参考影片2:三轮车夫Cyclo (1995)参考影片:毕业生The Graduate (1967)参考影片1:毕业生The Graduate (1967)参考影片2: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参考影片1:发条橙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参考影片2:落水狗Reservoir Dogs (1992)参考影片:发条橙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遮掩镜头参考影片:喜剧之王The King of Comedy (1999) 柳飘飘遇到杜鹃儿开着跑车来接尹天仇,尹天仇问柳飘飘什么事,柳飘飘顾左右而言他,说是还书来的,尹天仇也不点明。
一段俩人对话一连十个正反打,镜头遮遮掩掩,全用对方作前景遮掉了大半个脸,只剩下闪躲的眼神等局部特写。
(包括一个杜鹃儿的旁观镜头,也用前景遮掉了人脸的一部分)眩晕镜头参考影片1:雁南飞(1957)参考影片2:迷魂记Vertigo (1958)腰腿机位参考影片1:无间道Infernal Affairs (2002)参考影片2: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 (2000)边角构图参考影片:老男孩Old Boy (2003)三重镜像参考影片1: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参考影片2:老男孩Old Boy (2003)在现实中看到与画或照片一样的场景。
拍摄技巧(30招)

拍摄技巧----数码相机拍摄技巧30招(转)数码相机拍摄技巧30招永远记住摄影界里有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照片达到如下3个标准,就是出色的作品。
第1招:让你的照片具备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是人、是静物还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2招:一幅好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你需要观众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体,因为这个主体是你要表达的核心。
第3招:让你的照片更简洁,那些不能烘托你主体、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统统压缩或排除。
人物数码摄影技巧: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著名。
在他们的照片中,你感觉得到被摄人物都在为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
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况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不管是单人像或是多人拍摄,在我们做到让人物传神(或讲故事)之前,还是先看看经常犯的毛病,并设法改变它。
1 单人像1)不让肖像变形的简单方法:有些顶尖的摄影师为大人物拍摄人像时故意让肖像变形,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
而对于大众摄影,肖像变形却是低级和致命的失误。
第4招:让肖像不变形的简单方法,是离被摄人物站位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用广角镜,肖像照适于用80-90mm镜头拍摄。
2)如何获得浅景深以凸出人物:如果人物的周围场景,不能帮助或衬托该主体“讲故事”,我们尽量删剪或模糊掉背景。
第5招:获得浅景深(让主体背景模糊)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大光圈,长焦距,(如果有条件),让人物站位离背景尽量远。
3)让你的拍摄对象更自然“当我拍什么人的时候,我总是想回避他们那种自己在被拍摄的样子。
”著名摄影师约翰-洛恩加德说。
显然,在拍摄中人物放松是很重要的。
人物放松的时候才会更自然地流露情感,如果不是抓拍(或偷拍),生活中的人物在面对镜头时通常很别扭(不自然),这需要沟通,让他/她忘记拍摄。
4)POSE要领:借助环境道具和摆姿势有利于让形象更生动,不至于让画面呆板。
教你高端摄影5大奇招

小白直接变大师教你高端摄影5大奇招随着数码相机的价格不断走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开始选购称心如意的摄影器材,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相机产品也就成为了大家手中的利器。
但是对于摄影来说,光靠器材绝对是远远不足的,这也就是很多器材党拿着昂贵的设备,而拍出来的照片往往并不能够让人赞同的一个主要原因。
摄影,还要讲究技巧和章法。
大家看到《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作品总是让人惊奇,那是因为这些摄影师的技巧和功底都十分深厚。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无论是出门旅行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拍照,都比较简单,所以拍摄出来的照片也比较平淡,大家对这部分用户统称为小白,也就是摄影技巧比较平庸的用户。
但是不要着急,既然手里拿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摄影器材,下面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了。
学会5大奇招,马上变大师看着摄影大师拍摄的风光或者人像的大片,大家是不是都很心动,今天大C就来教大家5个方面的摄影奇招,掌握了这些招数之后,相信各位小白也能够立刻变成大师,拍摄出来的作品也能够高端大气上档次,也能够在朋友中炫耀一番。
接着,就跟随着大C来一一修炼这些摄影奇招。
●关于拍摄器材对于拍摄器材部分,目前大部分消费者都已经将自己家中老旧的卡片相机更换成单电相机或者单反相机,因此在接下来跟大C修炼5个奇招的时候,单电相机或者单反相机就有用武之地了。
对于这些拍摄,基本上卡片相机的实现效果非常不理想,所以大C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卡片相机尝试,当然更不能用手机。
拍照的器材选择十分关键如果说是出门旅行或者外出游玩,那么三脚架和外置闪光灯这些设备可以不需要,但是在某些拍摄需求部分需要固定相机,就需要大家找到一个能够固定相机的地方了。
当然,下面有的拍摄需要的功能比较特殊,这就需要用户使用单反相机才能够进行拍摄,使用单电相机或者卡片相机是无法完成拍摄过程的。
我们其实不是“多胞胎”大家是否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摄影大片或者影视剧中一个人同时分成很多角色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这个其实就是多重曝光的作用,而并非他是一个“多胞胎”并且一起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摄影技巧30招出门旅行相机可是必备品,普及点小知识,让我们留住的瞬间更美好,以下是转载来的一些常用拍摄技巧:而且我作为一个初级摄影爱好者觉得相当实用,希望能给基础摄影爱好者带来些帮助。
数码相机拍摄技巧30招永远记住摄影界里有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照片达到如下3个标准,就是出色的作品。
第1招:让你的照片具备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是人、是静物还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2招:一幅好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你需要观众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体,因为这个主体是你要表达的核心。
第3招:让你的照片更简洁,那些不能烘托你主体、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统统压缩或排除。
人物数码摄影技巧: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著名。
在他们的照片中,你感觉得到被摄人物都在为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
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况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不管是单人像或是多人拍摄,在我们做到让人物传神(或讲故事)之前,还是先看看经常犯的毛病,并设法改变它。
1 单人像1)不让肖像变形的简单方法:有些顶尖的摄影师为大人物拍摄人像时故意让肖像变形,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
而对于大众摄影,肖像变形却是低级和致命的失误。
第4招:让肖像不变形的简单方法,是离被摄人物站位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用广角镜,肖像照适于用80-90mm镜头拍摄。
2)如何获得浅景深以凸出人物:如果人物的周围场景,不能帮助或衬托该主体“讲故事”,我们尽量删剪或模糊掉背景。
第5招:获得浅景深(让主体背景模糊)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大光圈,长焦距,(如果有条件),让人物站位离背景尽量远。
3)让你的拍摄对象更自然“当我拍什么人的时候,我总是想回避他们那种自己在被拍摄的样子。
”著名摄影师约翰-洛恩加德说。
显然,在拍摄中人物放松是很重要的。
人物放松的时候才会更自然地流露情感,如果不是抓拍(或偷拍),生活中的人物在面对镜头时通常很别扭(不自然),这需要沟通,让他/她忘记拍摄。
4)POSE要领:借助环境道具和摆姿势有利于让形象更生动,不至于让画面呆板。
第6招:让拍摄对象根据场景站立、屈体、依靠、坐下或躺下。
第7招:注意在灵活应用整体姿势时,让拍摄对象的手有所动作,如摸头、撩头发、抚面、脱腮、按嘴角、摸颈部、拉衣襟、撩臂膀、叉腰、搁大腿、撩脚部(如拉鞋带),总之,手部动作可以在全身上下自由摸索,核心是保持自然和有助于表达情绪。
除此之外,手部还可以捏拿道具,如帽子、眼镜、丝巾、书籍、香烟、足球、一枝花等等,以此活化照片,让形象更生动。
第8招:拍摄带POSE单人像时,你要特别留意对象的头部和肩膀。
通常,头部与身体尽量不在一条直线上,双肩及双脚忌平行。
第9招:在单人像摄影时,摄影师昼与被摄对象保持距离以避免人物变形,在构图上,通常对角线方式是最保险的。
第10招:如果被摄对象实在摆姿势困难、着装或身材不好表现,那么请你尽量拍摄半身像或大头照,此时被摄对象的表情是你唯一应该抓住的。
5)特殊光线下的人像拍摄(烈日下、夜晚、背景亮光)第11招:在强烈日光下拍摄,需要注意对象遮阳以避免眼神不自然,多用侧光,以让对象棱廓分明;尽量少用逆光拍摄人物,太阳光对镜头的照射可能会使光学元件退化,从而减损图像的效果。
需要逆光拍摄时,你只需把阴影挡在镜头上,而不让遮荫的物体(如帽子、手掌等)进入到画面即可。
夜景中的人像拍摄比较难,糟糕的PP不是人物面庞太暗看不清楚,就是因闪光生硬导致人物面庞过亮、背景暗淡。
对初学者而言,简单可以从三方面来缓解矛盾。
第12招:首先调高感光度,关闭闪光(强制不闪光,相机的闪光系统很高明除外);其次让被摄对象尽量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中(如路灯下)保持姿势不动;最后拍摄时用慢快门(最好有三脚架),让曝光足够成像。
第13招:背景亮光一般用闪光灯补充,使前景人像更明亮,如果能用散射闪光灯,效果会更柔和。
拍室内照时,以光亮背景设置曝光,不开启闪光灯,成像主体会漆黑不清;若仅以主体设置曝光,开启闪光灯,主体背景也将曝光不足;为达到自然效果,可先测出窗外光亮背景曝光为1/125、f8,然后在主体(肩膀位置)使用f8的散射闪光灯,平衡室内外曝光。
抓拍与多人照1、为什么抓拍是更吸引人的?人在一种自然(或不经意)状态下表露出的神态是最真实的,在摄影家的眼里,有些人把它称为“真相”。
很多杰出的摄影作品就是用抓拍完成的,不管是单人照还是多人照。
现实生活中,很多摄影人迷茫于没有什么可拍的,那是因为初学者还没真正打开心扉,把镜头投向于周遭和生活。
第14招:到街上、主题活动场所或突发事件现场,抓拍事件内外的人物表情及关系等,注意不用闪光、宁静拍摄,多用长焦镜头,埋伏拍摄效果更佳。
抓拍的速度可以训练,但能拍到感人的作品,真谛尽在意识、感受和发现。
自然姿势和摆创意造型1)日常生活中,朋友聚会、亲人团聚、孩童成长,免不了拍照纪念,记录气氛。
这种有意识的拍摄活动,让被摄人物摆POSE的要领是自然。
第15招:生活中的合影拍摄,摆自然姿势拍出气氛不仅是你首要考虑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更要追求淋漓尽致的反映。
2)除了自然姿势的合影,一切戏剧性的创意POSE合影,更能收到爽心悦目、焕然一新的效果。
成功的创意姿势灵感源于对生活的领悟和创造力,没有一套模式教会所有人做创意POSE,不过可以多做尝试。
旅游风光摄影技巧: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正是因为拍摄旅游风光而购买数码相机的。
但事实告诉我们,相当多的人群拍摄的风光照平淡无奇,说到珍藏更是勉为其难了。
一个很核心的原因——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他们迷失在目不暇接的风景中,无法聚焦在一处风光或景物上,而这一处风景给他的感觉他没有意识到(或抓不住),由此更难设计站位(相机定位)和画面构图,来凸显这处风光的意境或主题。
1、是什么打动了你,你如何表现(主题)?克里斯?斯蒂尔一帕金斯通常不拍“风花雪月的甜俗之作”,无独有偶,英国摄影师乔?科尼什也崇尚把风光拍得更有思想,他说:“只有经过格外的努力才能超越摄影的实际内容,去传递情感、活力与激情,甚至是其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第16招:不要试图把所有风光照拍得大而全,确定拍摄一个主体,其它的景物若不能烘托就压缩或排除掉,默默感受一下这个主体,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它。
例如:拍一座坚固的桥,拍一个古老的村寨,拍一面恬静的湖水,拍一个闷热的菜市、拍一位忧伤的母亲、拍一条懒洋洋的狗……拍摄角度(相机定位)在风光摄影中的重要性风光摄影家有句口头禅:“好照片是走出来和等出来的。
”透过专业精神,我们看到角度(相机定位)对于风光摄影是多么重要了。
角度通常分为3种,最多的平脚,其次是仰拍和俯拍。
第17招:角度的选择是用来凸主题的,如前所讲的“形容词”,如果这个角度是最能反映你所表达的主题(意境),那么就使用这个角度,不管要走多远的路。
例如拍瀑布,三种角度很分明的表现了瀑布的汹涌(仰拍)、瀑布的宽广(平角)和绚丽(微俯拍)。
介绍几种典型的构图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拍摄主题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提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对摄影初学者而言,这听起来相当复杂,我们在此简单说明基本构图的方式。
第18招:在确定主体并确定表达意境的前提下,通常有井字形、三角形、斜三角形、垂直式、斜线式、水平式、曲线式几种方法。
第19招:黄金分割的适当应用。
对初学者而言,黄金分割手法的学习和应用必不可少,很多教材把黄金分割构图另称为“三三交叉法”,在交叉点“黄金分割点上”表现主体通常是实用和完美的。
大部分的傻瓜机是中心自动对焦成像的,如何把前景(如人像)凸显在黄金分割位置成了一个难题。
这就需要半按快门技巧的应用,(实际上大部分的傻瓜机操作手册有这个实用技巧的说明。
第20招:先用镜框中心对准前景,(让相机定焦于你要拍摄的主体上),此刻半按快门,再移动镜头,把主体摆放于你设想的黄金分割拉上,最后彻底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更合适的站位和变焦“很少有摄影者会对相机的摆放位置给予充分的考虑,其实只有在相机的精确定位下才有可能产生好的构图。
在任何既定的视角中,有必要确定机位应该靠左还是靠右,靠前还是靠后,稍高还是稍低。
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场景中各被摄对象间的关系,明显的比例以及是否在有效的景深范围之内。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变焦镜头的性能越来越好,你无法忽略它们的创造潜能。
但重要的是,摄影者必须懂得不同的焦距对被摄对象间的视觉关系、比例和景深和影响。
一般说来,广角镜头会拓宽空间,长镜头则会压缩空间,但这是一个可能会产生误导的概括。
像阿特?沃尔夫、高伦?罗厄尔、吉姆?布莱登伯格、扬?亚瑟斯一伯特兰和尼尔?本维这样的摄影家都用35毫米相机拍出了令人难忘的风光摄影作品。
对风光摄影来说,选择极端的镜头通常是一个错误,广角、标准和短的摄远镜头通常就足够了。
”不同环境光线下的成像操作窍门有人把摄影说成处理光的学问,这说明光线对于完美成像多么重要。
抛开主题和构图(内容布局)的重要性不提,成像质量是我人大多数人最渴望提升的。
决定成像质量的因素不外乎环境光线、相机和镜头的品级、以及摄影者的操作技能。
如你所知:作为普通大众,在没有人为布光、相机或镜头也不可能很专业的情形下,想完成及时的、较高品质的拍摄,操作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得不承认,在较难处理的环境光线下完成好质量的成像,过于傻瓜型的数码相机几乎不可能做到。
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绝大部分入门级数码相机也具备半手动功能,那些有助于提升成像质量的技术如“光圈”、“快门”、“曝光补偿EV”、“ISO感光度”及“白平衡”,终可以让你的照片栩栩如生了。
对摄影初学者而言,上面的技术(概念)难免生疏,我们在此简单说明“光圈”、“快门” 、“曝光补偿EV”、“ISO感光度”及“白平衡”是如何影响照片成像的:我们把“成像”比喻成“注水”,光圈大小就像水管的大小,“快门”就是灌水时间,“曝光补偿”是让水管可大可小的卡子,“感光度”就是水桶深浅,水桶越浅水量需要越少,(感光灵敏更容易成像)。
曝光不足就是灌水未满,曝光过度就是灌水过量。
拍成一张照片,可以调节“光圈”、“快门”、“曝光补偿EV”和“ISO感光度”等变量,同样注满一桶水,可以调节水管大小、时间长短、卡子大小和水桶深浅一样。
而“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
数码相机一般提供自动白平衡和太阳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几种模式。
初学者可以根据光线环境选择对应的白平衡模式,想更简单的话,就完全选用自动白平衡模式。
户外常见难处理光线操作技巧:1、烈日下的拍摄:通常这种情况下不宜拍摄人像以及全景照片,因为光线过于明亮,微距拍摄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